学术投稿

宫颈癌患者补充铁元素的临床意义

孙芳琴;张博;曹引丽;蔡国青;辛晓燕;王建

关键词:宫颈癌, 贫血, 铁元素
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预防性补充铁剂,探讨补铁对宫颈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收住的宫颈癌患者的贫血状况,按照公式[体重×(15-实际Hb值)×2.4]+500mg计算补铁剂量,给予肌注铁剂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85%的宫颈癌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Hb<120g/L),肌注铁剂治疗可改善患者贫血状况,减少术中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发生率.结论:肌注铁剂治疗宫颈癌患者缺铁性贫血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患者血清VEGF、p5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血清VEGF及p53的含量,探讨VEGF和p5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方法:所有标本均采用深圳晶美生物公司提供的VEGF ELISA试剂盒及奥地利Bender Medesystems公司提供的p53 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血清VEGF含量正常对照组为55.73±8.36Pg/ml,胃癌组为201.85±92.13Pg/m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p53含量正常对照组为0.16±0.04U/ml,胃癌组为0.45±0.10U/ml,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VEGF及p53含量的检测,可以为胃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朱颖蔚;成金罗;钱科卿;张维;周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连续贴壁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的:改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方法:利用连续贴壁法分离获得CD14+前体细胞,经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连续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DC,所获得DC数量和纯度均都多于以往一次贴壁分离培养的DC.培养1周的DC高表达CD1a、CD40、HLA-DR、CD80、CD86.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状态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连续贴壁法可分离培养数量较大、纯度较高的人外周血来源DC.

    作者:马斌;曲萍;张秀敏;张云飞;胡沛臻;葛伟;司少艳;黄杨;李侠;隋延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ag-1及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因Bag-1和Bcl-2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02年~2005年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组织标本45例,前列腺增生10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标本中Bag-1及Bcl-2的表达,并探讨Bag-1及Bcl-2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及预后的关系.结果:B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2.2%,前列腺增生组织中20.0%.Bag-1与肿瘤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随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增加,其表达强度也增加.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8%,与前列腺增生组织20.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不同病理细胞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Bag-1与Bcl-2的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Bag-1表达可作为预后指标;Bcl-2可能参与前列腺组织由良性向恶性转化的过程,但与癌细胞恶性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孟庆超;王禾;于磊;孟平;王映梅;马福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两种方法处理阿霉素外漏效果比较

    阿霉素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化疗药物,在用药过程中阿霉素经反复穿刺损伤的血管因输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腔内压力增加,致使药物返流于针眼处或血管缺陷处外漏;或针头斜面未完全在血管内也致药物外漏至皮下,轻者引起局部疼痛、红肿,重者引起组织坏死,导致功能障碍,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增加困难.

    作者:陈耀秀;廖建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病人胃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胃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我院行65岁以上胃癌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65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行胃癌切除术共95例,术前合并呼吸道疾病者26例;术后并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肺不张等共25例,术前有无呼吸道伴发病者分别为12例(46.2%),13例(18.8%),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死亡1例,因胸腔积液和肺部感染死于呼吸功能衰竭.结论:65岁以上合并有呼吸道疾病者胃癌术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发生率高,手术前后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将增加手术风险,应重视围术期处理.

    作者:李文惠;刘宏斌;韩晓鹏;孟文喆;张令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研究

    目的:研究肾癌组织(R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VEGF-C及MVD与肾癌生物学特征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肾癌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C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肾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53例肾癌中微血管密度,及其与VEGF-C和肾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在正常肾组织呈阴性表达,在肾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过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值在肾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C和MVD在肾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肾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学锋;戴显伟;吴斌;霍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罗华一线治疗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复发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附1例报告)

    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R-CHOP)化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而且提高总的生存率,从而使其成为一线治疗侵袭性NHL的新标准.但对于R-CHOP方案一线治疗失败或复发病例的解救治疗尚不清楚,现将我科新近确诊一例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金氏淋巴瘤,以R-CHOP方案一线治疗完全缓解后出现短期内复发并脑转移,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秋山;易铁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耳大神经的解剖与保留

    目的:对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耳大神经进行解剖、保留,由此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2001年9月~2006年6月以改良术式治疗成年腮腺良性肿瘤患者20例,术中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对耳大神经的位置、毗邻关系、直径、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要素进行解剖观察,保留耳大神经主干及耳后、耳垂、耳前支,腮腺支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观察、随访,了解术区及面神经恢复情况、肿瘤有无复发、耳大神经支配区感觉恢复情况.结果:耳大神经的分支、分布有其规律性.耳大神经在下颌角水平之上0~2era依次分为耳后支、耳垂支、耳前支、腮腺支,神经主干末段和分支起始段均分布于腮腺筋膜浅层表面.术后患者有暂时性的外耳廓区轻度麻木,术后1周-4月后患者的外耳廓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外耳廓区皮肤长期麻木.患者在面神经功能恢复、肿瘤复发、术区外形等方面与常规术式无明显差异.结论:耳大神经及各分支具有不可代替的解剖生理功能,改良术式能将其较好保留,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虎;孙沫逸;陈伟;张圃;程晓兵;雷德林;刘彦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加化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加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从2001年4月~2002年4月我科对46例住院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后程立体定向放疗加化疗,即先常规放疗前后野垂直照射40Gy后,改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加量20~30Gy/6~7周,并在整个放疗过程的前、中、后各化疗(PF方案)1周期,共3周期(治疗组);同期全院共常规放疗106例(对照组),即先常规照射(前后两垂直野)放疗40Gy后,改等中心(避开脊髓)照射加量20~30Gy/6-7周,6~15MV-X线照射.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8%、78.3%,1、3年局控率、生存率分别为73.3%、57.8,62.5%、43.2和73.3%,51.1%.61.5%、38.4%.(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对症支持治疗后能完成治疗.结论:后程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加化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有效率、生存率,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郝俊芳;于水;刘秀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生成与肿瘤

    血管生成过程包括生理性血管生成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近年来,科学家们致力于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分离和鉴定,目前已经分离纯化了至少20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10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控制血管生成发生、发展以及终止过程,并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分子靶点受到进一步的关注.目前发现与血管生成促进剂(因子)有关的细胞活性因子很多,不下十余种.本文综述了比较重要的几种细胞活性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静;万远廉;刘玉村;张剑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TAT3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是一类由750~795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蛋白,是STATs家族成员之一,有A、B和c三种亚型.STAT3在各种肿瘤细胞中持续被激活,能促使细胞的恶性转化并阻断凋亡,因此STAT3信号通道可能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作用靶位.对STAT3癌基因的一些相关研究,为乳腺癌形成机理的阐释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文;王雅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技术治疗椎体肿瘤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方法.方法:对2例腰椎肿瘤应用微波诱导高温予以原位灭活,观察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2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肾癌椎体转移和软骨粘液纤维瘤.随访1-4个月,术中及术后早期无并发症.结论:微波诱导高温原位灭活技术可应用于治疗脊柱肿瘤,是一种新的治疗脊柱肿瘤的外科方法.

    作者:沈万安;范清宇;张明华;高铜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癌患者补充铁元素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预防性补充铁剂,探讨补铁对宫颈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收住的宫颈癌患者的贫血状况,按照公式[体重×(15-实际Hb值)×2.4]+500mg计算补铁剂量,给予肌注铁剂治疗,分析治疗情况.结果:85%的宫颈癌患者发生缺铁性贫血(Hb<120g/L),肌注铁剂治疗可改善患者贫血状况,减少术中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放化疗副作用发生率.结论:肌注铁剂治疗宫颈癌患者缺铁性贫血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放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宫颈癌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孙芳琴;张博;曹引丽;蔡国青;辛晓燕;王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临时性主动脉旁路通道加主动脉置换切除食管癌8例报告

    目的:探讨建立临时主动脉旁路并行主动脉置换对食管癌侵犯主动脉壁手术的可行性.方法:于受侵部位主动脉两端插管,建立临时旁路通道,维持循环,切除受侵犯的主动脉,用Gore-Tex人造血管置换后切除食管癌,食管-胃吻合.结果:8例患者于术后2周内顺利恢复出院,未发生食管胃吻合口及主动脉壁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临时性主动脉旁路与主动脉置换术,有助于手术切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其远期效果及医疗经济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伟;王强;许广照;施民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癌中Cox-2与p53表达及相关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Cox-2与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Cox-2与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中Cox-2、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40/52)、82.7%(43/52),而正常食管黏膜表达均为阴性;且Cox-2的高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呈相关(P<0.05);053蛋白的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ox-2表达阳性组p53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Cox-2、p53可能起重要作用,Cox-2通过使抑癌基因p53失活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玉芳;万美珍;史永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肿瘤与雌激素关系及治疗探讨

    目的:研究雌激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人类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肺肿瘤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肺肿瘤组织标本ER、PR表达,然后应用典型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一他莫昔芬(tamoxifen)治疗受体表达阳性的且化疗无效的晚期肺肿瘤患者16例,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人类自然发生的肺肿瘤细胞含有ER、PR,其阳性率分别为42.9%和30.4%;腺癌ER、PR的阳性率71.4%和35.7%明显高于鳞癌的31.0%和17.2%(P<0.05);ER与PR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0.05);自化疗开始1-3疗程无进一步改善的肺癌者16例,TAM治疗后7例缓解或稳定,生存期8~24个月,平均14个月.TAM治疗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部分肺肿瘤细胞含有ER、PR,意味着这些肿瘤有雌激素依赖性,其发生、发展可能受雌激素调控,内分泌治疗有效;晚期肺癌患者如果ER、PR阳性,加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会有一定效果;TAM对临床难治性、ER阳性的肺癌有一定疗效且毒副作用不大,可在临床进一步试用.

    作者:孙开宇;付青兰;王乐强;郭桂芳;刘长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予NP方案序贯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9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总剂量均为60Gy~70Gy;综合治疗组化疗采用NP方案,先予化疗2周期,随后局部放疗,放疗方法同单放组,放疗期间停止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2周期.结果:92例均完成治疗计划,随访1年以上.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65.2%,CR21.7%;均较单放组高(34.8%,10.9%).1、2年生存率放化疗组为60.9%和32.6%,而单放组为39.1%,1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但均可耐受.

    作者:陈少平;李英刚;刘伟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伴远处转移胰腺癌化疗禁忌证的预测因子研究

    目的:对伴远处转移胰腺癌化疗禁忌证的预测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序贯入组伴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应用5-FU,顺铂,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预后.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8月;3,6,12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8%,26%和3%.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365岁、腹水、总胆红素>2.5mg/dl、血清胆碱酯酶(ChE)<110 TU/L、高肿瘤标志物(CAl9-9)水平及行为状况评分<80为伴远处转移胰腺癌化疗禁忌症的预测因子.Cox累计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独立化疗禁忌证的预测因子为腹水、ChE水平及年龄.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子拟合出化疗风险预测模型为:相对死亡风险(RRD)=exp(腹水×1.213+血清胆碱酯酶水平(ChE)×1.065+年龄×0.651).结论:出现腹水、血清胆碱酯酶(ChE)<110U/L及年龄365岁的伴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并不能延长生存改善预后.

    作者:刘大鹏;张勇;陈武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错配修复基因与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全球各种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

    作者:丁小兵;王梦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肾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研究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Bcl-2和PCNA的关系,了解肿瘤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肾癌石蜡标本切片HIF-1α、Bcl-2和PcNA的表达.结果:HIF-1α在肾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7.4%(35/61),其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类无关(P>0.05).Bcl-2在肾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2.6%(26/6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HIF-1α表达与肾癌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性(r=0.489,P=0.000);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127).结论:HIF-1α表达与肾癌的增殖密切相关,与肿瘤细胞凋亡无关,可能成为判断.肾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孟平;王禾;张更;于磊;孟庆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