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秀;廖建鄂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予NP方案序贯放化疗综合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9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分为两组,单纯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总剂量均为60Gy~70Gy;综合治疗组化疗采用NP方案,先予化疗2周期,随后局部放疗,放疗方法同单放组,放疗期间停止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化疗2周期.结果:92例均完成治疗计划,随访1年以上.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65.2%,CR21.7%;均较单放组高(34.8%,10.9%).1、2年生存率放化疗组为60.9%和32.6%,而单放组为39.1%,17.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放疗,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及骨髓抑制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但均可耐受.
作者:陈少平;李英刚;刘伟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在全球各种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三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1].
作者:丁小兵;王梦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血管生成过程包括生理性血管生成和病理性血管生成.近年来,科学家们致力于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分离和鉴定,目前已经分离纯化了至少20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10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这些因子能够控制血管生成发生、发展以及终止过程,并作为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分子靶点受到进一步的关注.目前发现与血管生成促进剂(因子)有关的细胞活性因子很多,不下十余种.本文综述了比较重要的几种细胞活性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织因子(T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在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静;万远廉;刘玉村;张剑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丁酸钠对结肠癌细胞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DNA末端原位标记染色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48小时检测,对照组和2.5mM、5mM和10mM各浓度丁酸钠作用后的Lovo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71%、21.62%、34.40%和47.83%,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5mM丁酸钠组的HT-29细胞,培养24、48、72小时,其凋亡率分别为6.22%、12.00%、14.31%和30.68%、34.60%、41.88%.差异有显著性(P<0.01);本研究中用二倍体的人胚肾293细胞作了对照研究,未发现丁酸钠对293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有影响.结论:一定浓度的丁酸钠可以选择性抑制两种结肠癌细胞增生,诱导凋亡,显示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在预防肿瘤发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孝卫;刘成霞;王兵;李铁军;黄丽华;王丽珍;张尚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改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方法:利用连续贴壁法分离获得CD14+前体细胞,经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连续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DC,所获得DC数量和纯度均都多于以往一次贴壁分离培养的DC.培养1周的DC高表达CD1a、CD40、HLA-DR、CD80、CD86.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状态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连续贴壁法可分离培养数量较大、纯度较高的人外周血来源DC.
作者:马斌;曲萍;张秀敏;张云飞;胡沛臻;葛伟;司少艳;黄杨;李侠;隋延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癌骨转移的核素骨显像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从1998年1月~2003年12月之间确诊为肺癌的骨转移患者166例,并对其核素骨显像及骨X线片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腺癌和小细胞癌并骨转移发生率较高,鳞癌次之.骨转移顺序为:胸部(65.1%)、脊柱(52.4%)、骨盆(25.9%)、肢体(12.7%)、颅骨(6.0%);骨X线片发生骨转移的阳性率23.2%而骨显像阳性率为96.4%.结论:提示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X线及骨显像在骨转移瘤不同阶段可表现出不一致情况.
作者:赵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比较FND(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与CHOP方案治疗进展期惰性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临床观察的终点包括缓解率(总有效率OR和完全缓解率CR),无失败生存(FFS),总体生存(OS)及毒性.40例病人随机分组,FND和CHOP组各20例.两种治疗方案均为每28天1次,共3个疗程,之后,二组病人均采用CHOP方案巩固3个疗程.FND方案为:氟达拉滨25mg/m2,iv d1~5;米托蒽醌1Omg/m2,iv d1;地塞米松20 mg/d,iv d1~5.CHOP方案为:环磷酰胺600mg/m2,iv d1;阿霉素25mg/m2,iv d1;长春新碱1.4mg/m2,iv d1和强的松50mg/m2,po d1-5.结果:FND方案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CHOP(OR 83% vS 40%,CR 50%VS 15%;P<0.01).FND组的中位FFS是32个月,而CHOP组仅为15个月.两种治疗方案的耐受性均较好,只有少量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FND方案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CHOP,并可有效改善预后.
作者:张涛;孙秉中;陈协群;白庆咸;杨岚;乔庆大;王一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和5-FU联合应用对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为4组,每组12只.分为善宁组,腹腔注射善宁(100μg·kg-1·d-1);善宁+5-FU组,注射善宁(100μg·kg-1·d-1)+5-FU(30mg·kg-1·d-1);5-FU组,注射5-FU(30mg·kg-1·d-1);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善宁组、善宁+5-FU组、5-FU组、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42.0%、86.2%、79.7%、0(P<0.05);MVD分别为2.3±1.4、0.9±0.5.12.1±4.3、13.5±5.1(P<0.05);AI分别为11.6±3.8、19.7±8.5、7.0±5.6、3.5±2.3(P<0.05);腹膜转移率分别为20.0%、0、50.0%、100%(P<0.05);肝转移率分别为20.0%、0、40.0%、85.7%(P<0.05);腹水发生率分别为10.0%、0、20.0%、28.6%(P<0.05);肺转移率分别为10.0%、0、20.0%、42.9%(P<0.05).按照抑瘤由强到弱的效果排列顺序为善宁+5-FU、5-FU、善宁.结论:联合应用生长抑素和5-FU,比单独应用传统化疗药物能显著抑制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孙培龙;胡静波;林万隆;叶启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用葡萄糖酸钙防治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近期疗效.方法:入选54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化疗方案均为含奥沙利铂130mg/m2的化疗方案,21天为1周期.A组(试验组):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酸钙+化疗.B组(对照组):单用化疗.A组在用奥沙利铂之前加用5%葡萄糖溶液25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10%葡萄糖酸钙20ml静点,第1~7天,所有患者完成4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可评价病例54例,A组28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5例;2级2例;3级1例,总发生率28.5%.B组26例,发生神经毒性1级9例;2级4例;3级3例,总发生率6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与葡萄糖酸钙联用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德荣;韩雅玲;温珍平;冯铁虹;李红;王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癌性疼痛是癌症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顽固性疼痛,因此,控制癌痛对改善生存质量极其重要.本科室从2001年11月至2005年6月对52例骨转移癌共82处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治疗,放疗期间给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无病理性骨折及其它护理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浆细胞瘤(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例s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SPB已随访2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播散.1例EMP经术后放疗,局部疗效达CR,现存活.结论:单纯放疗是治疗SP有效的方法之一,局部放疗DT40Gy~50Gy可获得良好的局控率.SP可向多发性骨髓瘤转化,故需密切随访观察.
作者:王会霞;燕归如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检测鸡新城疫病毒(newcasde disease virus,NDV)对人口腔鳞癌细胞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采用MTT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法检测NDV对人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颈淋巴结转移癌细胞系(GNM)及人舌鳞癌细胞系(TSCCa)体外细胞培养株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NDV作用后的GNM、TSCCa均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DV能够诱导OSCC凋亡.
作者:万学勤;龙敏;万成松;李宏呜;龙北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ilms tumor gene,WT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卵巢上皮性癌、1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石蜡标本中WT1表达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正常及良恶性上皮性卵巢组织中WT1皆有表达,W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良性卵巢组织(P<0.01),正常和良性卵巢组织中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WT1在浆液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93%(28/30),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高,WT1表达率逐渐增高.WT1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比WT1阳性者长.WT1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预后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WT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及良性卵巢组织,在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评估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立丽;刘少扬;江大琼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评估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肺内结节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检查,阳性显像者手术切除,阴性显像临床可疑者,行手术或肺内穿刺.结合术后或肺内穿刺病理,判定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和正确性.结果:63例患者中阳性显像36例,其中病理证实阳性者31例,假阳性5例.阴性显像27例,其中病理证实真阴性24例,假阴性3例.灵敏性为91.2%(31/34),特异性为88.9%(24/27),正确性为87.3%(55/63),真阳性率为86.1%(31/36),假阳性率13.9%(5/36),真阴性率88.9%(24/27),假阴性率11.1%(3/27).结论: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作为一种安全、非创伤性的显像方法在鉴别肺内孤立性结节(SPN)性质时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极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诊断性开胸手术,因而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佐伟;郭一玲;卢彗;赵文飞;吕军;张英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滑石粉浆注入家兔胸膜腔后在全身主要脏器的分布.方法:20只新西兰家兔胸腔内注入150mg/kg滑石粉浆后,分别于术后第1、3、7、28天处死,观察其主要脏器有无滑石粉分布;另有10只作为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第1、3天观察.结果:实验组所有动物在被检查的器官内均有滑石粉颗粒出现,与被处死的时间无关,胸膜腔有急性炎性渗出反应;对照组各器官均未发现.结论:滑石粉浆注人正常兔胸膜腔后,一部分很快被吸收并分布于全身各脏器,同时在胸膜腔局部形成急性炎症反应.
作者:杨恩德;赵正源;朱以芳;程庆书;朱少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广泛全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清扫术是早期宫颈癌的规范手术模式,大部分早期宫颈癌患者虽然没有盆腔淋巴转移却实施了盆腔淋巴清扫术,造成过度治疗和不必要的损伤.如何预测早期宫颈癌的盆腔淋巴结受累状况,据此来决定手术方式,减少并发症是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早期子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高碧燕;谭树芬;卢玉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病人资料的科学管理方法.方法:建立病人资料信息目录表格,利用Excel编辑菜单及命令迅速查找、统计病人信息.结果:成功建立病人资料信息目录.结论:利用Excel查找、统计病人信息快捷、准确、方便.
作者:梁军;吴淑娟;高宏;邵秋菊;韩益民;伊小青;伊永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Bcl-2和PCNA的关系,了解肿瘤增殖与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1例肾癌石蜡标本切片HIF-1α、Bcl-2和PcNA的表达.结果:HIF-1α在肾癌组织中阳性率为57.4%(35/61),其表达与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类无关(P>0.05).Bcl-2在肾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2.6%(26/6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HIF-1α表达与肾癌细胞增殖程度呈正相关性(r=0.489,P=0.000);与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127).结论:HIF-1α表达与肾癌的增殖密切相关,与肿瘤细胞凋亡无关,可能成为判断.肾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孟平;王禾;张更;于磊;孟庆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糖链抗原125升高在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253例不同种类恶性肿瘤及良性疾病标本.结果:CA 125在卵巢癌、肺癌、肝癌、胰腺癌、子宫癌、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依次为68.7%、66.6%、57.7%、50%、46.6%、42.8%,总阳性率是59.6%;肝硬化的阳性率达78.9%.结论:CA 125不只是卵巢癌的指标,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并且肝硬化等良性疾病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可作为健康体检中筛选异常人群的指标.
作者:张新利;周建平;王春梅;蒙登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病理确诊肺癌病例首治前进行周围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血小板减低占3.9%,正常占60.8%,增高占35.3%,肺癌Ⅱ、Ⅲ、Ⅳ期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升高患者经治疗其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晚期肺癌常继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雯;王婷婷;杜鹃;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