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王宝见;张健
目的 了解我院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3~2005年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应用抗高血压药27种,心得安、心痛定、巯甲丙脯酸,在3年中DDDs排序稳居前3位.结论 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基本合理.有效、经济是医院用药的基本原则.
作者:曾一兵;徐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医学生开始将医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也开始接触社会,体验从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既是培养医学专业技能的重要时期,也是医德医风养成的关键时期.
作者:鄢良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治疗磨牙窝沟浅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60例6~15岁患者(牙合)面窝沟浅龋,在去龋后用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对龋损部位及窝沟进行封闭术,并采用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浅龋者作对照.结果 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无1例发展为中龋,而对照组有28颗(32.94%)发展为中龋.结论 光固化窝沟封闭术作为磨牙(牙合)面窝沟浅龋的预防性治疗方法,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蒋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手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9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病历,其中使用髁支持钢板20例,髁动力螺钉13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6例(7个肢体).对伴有前交叉韧带、膝侧副韧带损伤者同期重建或修复.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34例获6~24个月随访,33例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1例骨不连,3例发生膝内翻,2例膝外翻畸形.疗效评定:优16例,良8例,可6例,差4例.结论 精确的解剖复位、合适的内固定、同期修复损伤韧带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步云;汪凤英;徐元勋;张燕;杜孝琴;鲍广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盐酸替扎尼定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取血浆加1 moL/L NaOH,混匀,加氯仿提取吹干,用流动相复溶进样;色谱柱SUNTEK(R) KromasiL C18 5μm粒径,150×4.6 mm;色谱条件:A:乙睛=100:25[A:水-甲酸-氨水(28%)=100:5:10(V/V,pH 8.50)];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318 nm,内标物为雷尼替丁.结果 盐酸替扎尼定的保留时间为6.9 min,雷尼替丁的保留时间为8.2 min,检测的线性范围0.3867~49.5000 ng/ml(r=0.9982)方法回收率大于90.78%(n=5)日内RSD=7.74%,日间RSD=3.79%(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适用于盐酸替扎尼定人体临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作者:陈锋杰;张成志;李岑;何海霞;周远大;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用美托洛尔与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3年4月至2006年4月入选48例PSVT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静脉用美托洛尔(25例)和维拉帕米(23例),观察转复疗效.结果 美托洛尔组及维拉帕米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8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美托洛尔和维拉帕米均能有效、安全、快速地终止PSVT.
作者:巫文丽;王伟;刘剑雄;唐炯;戴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STAPH5药敏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 6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3株,占52.4%,对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氯林可霉素和四环素均100%耐药,对利福平、左旋沙星表现为较高耐药率;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30株,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都在80%以上,两者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有一定差异.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临床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许向锋;闫静;郭丽;康振华;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两种颈浅丛阻滞方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4例,分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一点阻滞法(A组)27,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扇形阻滞法(B组)27例,应用VAS评分法评定麻醉效果并观察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中辅助药用量,并监测术中SBP、DBP、ECG、HR、SpO2及并发症.结果 VAS评分、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术中辅助药芬太尼使用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一点阻滞法较传统扇形阻滞法操作简便,阻滞完全,更易于掌握.
作者:许婷;黄晓波;蔡兵;兰志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变应性鼻炎是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重点介绍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学、分型、伴发疾病和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钱迪;洪苏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贝复济治疗婴儿尿布性皮炎(DR)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婴儿重症尿布性皮炎使用贝复济治疗(Ⅰ组)及紫草油治疗(Ⅱ组)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Ⅰ组疗效优于Ⅱ组,总有效率为9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贝复济治疗婴儿尿布性皮炎疗效满意.
作者:李茂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肺减容手术(LVRS)为外科治疗终末期肺气肿开创了新局面.本文就LVRS的围术期处理、病例选择和手术效果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贾克刚;格桑耕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3月至5年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及时手术修补,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宋怀先;何纪超;梁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3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67例年龄>65岁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58例,死亡9例.结论 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不典型,应及早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夏同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南充市中心医院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处方2 666张,统计其使用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主要用于儿科,占68.38%,消化内科占31.62%,联合用药占89.89%,与抗生素联用率为32.52%,与其它微生态制剂联合使用率为10.65%.结论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改进.
作者:唐捷;龙云;夏小燕;伍素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硬脑膜反转及人工骨槽在硬脑膜下水瘤手术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2002~2005年收治硬脑膜下水瘤患者65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31例,改进手术方法治疗34例,并跟踪随访.结果 随访6个月,传统手术方法复发6例;改进手术方法复发1例.结论 硬脑膜反转及人工骨槽的改进手术方法,利于积液的吸收及残腔的闭合,可减少复发.
作者:邓新;王宝见;张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20例急性期HSP患儿及15例正常儿童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结果 急性期HSP患儿血清VEGF和TGFβ1水平(533.85±127.63)ng/L,(84.25±19.32)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8.93±19.16)ng/L,(65.95±17.38)n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VEGF和TGFβ1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介导HSP血管炎症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为进一步认识HSP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强;董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
作者:何燕青;何伶俐;缪春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重度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采用带蒂(肉膜蒂)睾丸鞘膜联合带蒂岛状包皮瓣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21例.结果 20例一次成功,1例二次尿道修补成形.术后尿道瘘2例,随访2~6年,无尿道狭窄.结论 带蒂睾丸鞘膜联合岛状包皮尿道成形取材方便,成功率高.
作者:秦刚;谢英金;吴成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文概述了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的概念、计算方法、对食物评价和临床意义,以及在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吴晓娜;杨咏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全反式维甲酸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及有效抑制浓度.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2只24只眼,分为右眼实验组(A组)和左眼对照组(B组),各12只眼.A组兔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术),前房灌注平衡盐液(BSS)中加入5.63μg/ml或6.06μg/ml的全反式维甲酸,B组兔眼行ECCE术,BSS中不加入维甲酸.术后1月至术后4~4.5月观察结膜、角膜、前房炎症及后囊膜情况.术后4~4.5月取出兔眼标本,石腊包埋及切片后病检.结果 术后第1~4天术眼有不同程度的结膜浅充血、睫状充血、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术后第5天角膜水肿、房水混浊明显好转,1周后结膜浅充血及睫状体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兔晶状体后囊膜梭形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后囊膜增厚明显高于A组(P<0.005).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浓度为5.63μg/ml及6.06μg/ml对兔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有抑制作用.
作者:魏敏;樊映川;林伟;赵小松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