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临床分析

徐丹;周冬兰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术, 腹膜外,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行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病人(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行新式剖宫产术50例病人(对照组)做为对照,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出血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38分钟,对照组平均34分钟(P>0.05 ).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77ml,对照组平均171ml(P>0.05 ).两组均无并发症.术后吸收热、腹胀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脑损伤与神经干细胞移植

    1 脑损伤及其治疗现状儿童脑损伤包括: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瘫、产伤造成的脑损伤、外伤性脑损伤、医源性脑损伤,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脑损伤.脑性瘫痪(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目前小儿时期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而且多伴有智力低下及语言功能障碍,德国和瑞典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1~4].

    作者:张治元;杨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揭示感染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5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监测常见分离菌的耐药菌株(MDR).结果 5514株分离菌以G-杆菌为主(56.5%),其次为G+球菌(26.1%)和酵母样菌(16.6%);分布占前十位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是25.4%、2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5.4%、78.8%,无万古霉素耐药株;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肠球菌检出率为6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占5.8%.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是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喻华;刘华;颜英俊;周忠华;杨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附7例报告)

    目的探讨房室结有效不应期(AVNERP)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96例AVNRT行RFCA后7例复发者两次心电生理检查结果.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24~55岁.术后复发时间3月~1年不等.结果①心电生理检查证实7例均为AVNRT术后复发者;②第一次RFCA后,AVNERP与慢径ERP的绝对平均差值为35.71ms,第二次RFCA后,差值为111.43ms,两者相比,有明显的差异;③7例复发者,经第二次RFCA后,至今无1例复发(>1年).结论 AVNRT RFCA术后,AVNERP明显延长,应作为RFCA成功的标准之一,且对术后是否复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明江;李刚;贺涛;陶剑虹;周晓芳;蔡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肱骨骨折手术误伤桡神经4例原因分析

    肱骨中下段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致桡神经损伤并不少见.我院1992~2002年共有4例手术误伤桡神经,现就有关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黎孝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癫痫的合理药物治疗

    癫痫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35/10万*年.全世界60亿人口中每年新发癫痫病人210万,即每天有6000例新的癫痫病发生,而总的癫痫病患病人数估计达3000万.我国每年有45万新癫痫病人发生,而总患病人数约650万.由于癫痫的反复发作,往往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工作能力显著下降.

    作者:孙红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征象--附4例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 2例为化脓性阑尾炎, 2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其中1例合并腹腔多发脓肿.CT显示以下征象: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 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 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董鹏;宋彬;卢春燕;罗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腹股沟巨大疝修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普理灵疝装置(PHS)在老年腹股沟巨大疝修补术中应用效果,探讨其应用的适应症、解剖学基础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40例次使用普理灵疝装置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老年巨大腹股沟疝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局麻下手术,平均时间35~60min,术后阴囊肿胀者3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及血肿,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3~15m无复发,无异物感.结论普理灵疝装置在老年巨大腹股沟疝修补中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复发或再发.术中下层补片铺放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腹横筋膜的修补是防止老年巨大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或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β-受体阻滞剂:仍然热门的话题--美国心脏协会2003年会巡礼(2)

    在2003第76届AHA年会上,β-受体阻滞剂(β-receptor blocker,BB)仍然是各国专家学者们关注的话题.提交大会的有关β-受体阻滞剂研究的论文近百篇,涉及β-受体阻滞剂离体模型和在体动物实验,基因及离子通道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等方面.在此仅就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方面一些新成果和新进展做一简介.

    作者:周晓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急性肾功衰5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急性肾功衰(ARF)的临床特征、诊治与预后,为药源性ARF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57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占我院同期收治ARF的18.0%、药源性ARF的58.0%;②41例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71.9%,且多合并有系统性疾患或其他诱发加重因素,肾功能损害多见于运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4~13天;③48例(84.2%)患者无明显少尿或多尿,37例患者(65%)未能获得及时的诊治;④本组患者48例临床治愈,7例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4.2%.结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是住院病人药源性ARF的常见病因,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友芸;刘建;刘琦;刘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药物主要有M2受体阻滞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流感疫苗.M2受体阻滞剂因对B型流感无效、易产生耐药株及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流感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神经氨酸酶而发挥作用,是目前抗流感的一线药物.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包括全毒粒疫苗、裂解疫苗及毒粒亚单位疫苗.现阶段具希望的是减毒活疫苗,其基本结构是用流感野毒株和减毒株的基因片段重组而成,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的疫苗.

    作者:刘崇海;魏钰书;杨锡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癫痫性脑病

    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一组疾病的总称.这组疾病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神经功能衰退,其原因部分或全部由癫痫发作所造成.这种癫痫发作指的是十分频繁或严重的临床痫性发作或发作间期几乎持续的痫性放电.这些疾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依赖于其发病年龄而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1].

    作者:喻良;孙红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行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病人(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行新式剖宫产术50例病人(对照组)做为对照,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出血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38分钟,对照组平均34分钟(P>0.05 ).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77ml,对照组平均171ml(P>0.05 ).两组均无并发症.术后吸收热、腹胀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作者:徐丹;周冬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面神经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分析

    面神经炎也称Bell氏麻痹,是常见病.病因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30例面神经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分析面神经炎患者发病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作者:熊中兰;高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四种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是我院药剂科药研室从1983年开展至今的一项工作.监测的品种有抗癫痫药物、茶碱、环胞素A等,其中抗癫痫药物在监测人次上占相当大的比例.本文就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丙戊酸(Valproic Acid)、苯妥英(Phenytoin)和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近五年来的监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供临床参考.

    作者:孙世明;余继英;何林;吴正中;童荣生;曾明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硬管喉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及增生67例

    目的探讨硬管喉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及增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后用硬管喉内窥镜暴露病灶,用微波凝固治疗增生的舌扁桃体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结果 67例1次性完成,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术后无出血及呼吸道梗阻.结论硬管喉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舌扁桃体炎,操作准确、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经济.

    作者:方德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表现.方法回顾1999年~2001年经CT平扫诊断和部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120例.结果男97例,女23例,年龄3岁~76岁,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的类型、例数、形态、密度、中线移位不同表现.结论提出了正确识别出血部位的重要性.有些病例的CT表现是比较特殊的,如巨大硬膜下积液、大脑镰旁积液(水瘤)等.

    作者:杨平;李俸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降纤治疗的展望

    1 背景由蛇毒提纯的降解血浆FIB的蛋白制剂,自1968年以来,开始陆续用于治疗周围血管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导致的血栓栓塞性疾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外科周围血管重建术、股骨胫骨折术后、弥漫性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移植肾的超级性衰竭等.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个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TRFIA法和酶免法(EIA)对定值样品和296份临床标本同时测定,对二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RFI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灵敏度分别为0.2ng/ml、10mIU/ml、0.05Ncu/ml、2Ncu/ml和0.2Ncu/ml;对296份临床血清测定,除HBeAg外,其余4个指标检测阳性率均大于EIA,两个高浓度HBsAg血清EIA法阴性,但TRFIA为阳性.结论 TRFIA较EIA更为敏感;TRFIA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EIA法中的高剂量钩状效应.

    作者:刘中国;徐峰;王卫;肖霞;李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CT冠状面扫描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比较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解剖结构和影像特征的显示,探讨CT冠状位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观察前列腺大小、密度、表面光滑度、包膜完整性、周围组织界限和有无转移等,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CT冠扫所显示的前列腺癌病灶的大小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55例(91.6%),轴扫40例(66.7%)(P<0.05);CT冠扫能清楚显示密度差异52例(86.7%),轴扫28例(46.7%)(P<0.01);表面光滑度:58例手术证实前列腺表面呈结节状改变,CT冠扫显示此改变49例(84.5%),轴扫25例(43.1%)(P<0.01);包膜完整性:40例手术证实前列腺包膜不完整,CT冠扫显示不完整包膜38例(95.0%),轴扫21例(52.5%)(P<0.01);周围组织界限:42例手术证实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CT冠扫能清楚显示39例(92.9%),轴扫21例(50.0%)(P<0.01);周围转移: 18例手术证实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或远处有转移,CT冠扫显示转移15例(83.3%),轴扫7例(46.7%)(P<0.05).结论 CT冠状位扫描对前列腺癌影像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其细微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黄小华;张小明;董国礼;翟昭华;敬宗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左室射血分数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左室射血分数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常规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24例正常志愿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所有志愿者均可获得满意实时三维与M型超声图像;两种方法所得测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具有良好相关性(P<0.001).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正常人左室射血分数是准确和可性行的.

    作者:陈娇;唐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