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孝富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将非癫痫病人诊断为癫痫,不仅给病人经济上带来负担,精神上带来压力,而且病人还将承担毫无必要的药物副作用的风险.漏诊将使病人错过治疗的佳时机,便原本预后良好的癫痫,变成难治性癫痫.掌握癫痫的诊断技巧,将有助于提高癫痫诊断的成功率.
作者:王学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揭示感染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5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监测常见分离菌的耐药菌株(MDR).结果 5514株分离菌以G-杆菌为主(56.5%),其次为G+球菌(26.1%)和酵母样菌(16.6%);分布占前十位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是25.4%、2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5.4%、78.8%,无万古霉素耐药株;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肠球菌检出率为6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占5.8%.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是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喻华;刘华;颜英俊;周忠华;杨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国的癫痫的患病率为7‰,患者总数在900万人以上,新抗癫痫药物不断出现使得疗效不断提高,但仍有20%~30%患者的发作用药物难以完全控制,属于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有一半可通过手术治愈或再辅以抗癫痫药物而得到控制.我国每年约有25000~30000癫痫病人需要手术,在此对癫痫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表现.方法回顾1999年~2001年经CT平扫诊断和部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120例.结果男97例,女23例,年龄3岁~76岁,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的类型、例数、形态、密度、中线移位不同表现.结论提出了正确识别出血部位的重要性.有些病例的CT表现是比较特殊的,如巨大硬膜下积液、大脑镰旁积液(水瘤)等.
作者:杨平;李俸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血液透析不可避免的涉及在体外循环中抗凝的问题,尤其对于有高危出血倾向或正在发生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而言,抗凝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一直是被广大的临床血透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既不加重出血又要保证完成正常的透析,达到透析的充分性.本研究在于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无肝素在透析中疗效、安全性的应用特点.
作者:施萍;李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时脑电图(EEG)特征与继发癫痫发作以及FC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我院200例6月~6岁患儿FC、EEG的特征以及与FC的转归.结果首次FC发作时EEG异常率为33%;EEG异常率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有关,与FC家族史无关.EEG异常率与FC临床特征(局灶性和FC持续时间>15分钟)有关.15例患儿有发作性棘波,随访3~5年,用苯巴比妥间歇性预防治疗,有5例复查10次以上仍有棘波,后诊断癫痫.结论 FC患儿的EEG研究发现EEG异常与发作年龄、再发次数、体温、临床特征有关,与家族史无关.5例终转归为癫痫,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作者:仝智伟;王成林;龚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一种以反复或持续的癫痫发作为特征的病理状况,它是一个医学急症,现在常用的定义是:出现两次以上的癫痫发作而在发作期间没有神经功能的完全恢复;或者痫性抽搐持续30分钟以上.
作者:周东;吴宏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前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药物主要有M2受体阻滞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流感疫苗.M2受体阻滞剂因对B型流感无效、易产生耐药株及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流感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神经氨酸酶而发挥作用,是目前抗流感的一线药物.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包括全毒粒疫苗、裂解疫苗及毒粒亚单位疫苗.现阶段具希望的是减毒活疫苗,其基本结构是用流感野毒株和减毒株的基因片段重组而成,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的疫苗.
作者:刘崇海;魏钰书;杨锡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 2例为化脓性阑尾炎, 2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其中1例合并腹腔多发脓肿.CT显示以下征象: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 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 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董鹏;宋彬;卢春燕;罗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综合治疗牙周炎在老年人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1例老年牙周病患者总共纳入162颗患牙.所有患者首先进行专业的龈上治疗,以后按牙周袋深度将患牙分为A、B、C三组,然后用HBO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查患牙的各牙周临床参数,包括GI、SBI、PD和TM.结果除了C组患牙TM参数治疗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BO治疗后A、B、C各组GI、SBI、PD、TM的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BO对控制牙周炎症消除临床症状具有显著作用,适用于老年牙周病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周村;杨小民;詹斌;叶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寻求治疗晚期膀胱癌和预防复发的手段.方法治疗组:20例,行双髂内动脉置永久性药泵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加经尿道肿瘤汽化治疗膀胱癌.对照组:20例,行经尿道肿瘤汽化治疗膀胱癌加全身化疗.结果随访10个月至3年.治疗组:19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对照组:10例无瘤生存,10例复发,共计15次,2例死亡.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轻微下降,尿路刺激症状及大腿根部疼痛.结论双髂内动脉置永久性药泵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加经尿道肿瘤汽化治疗膀胱癌方法,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对病人的损伤,拓宽了治疗晚期膀胱癌范围,又降低或延缓了肿瘤复发的时间,还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赖建平;付招伦;陈善勤;万旭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卡巴拉汀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来自门诊和住院的血管性痴呆病人46例,均符合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治疗组口服卡巴拉汀(艾斯能)3~6mg/日,对照组口服脑复康0.8 tid或银杏制剂80mg tid,为期1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AD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完成18例,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病人的MMSE、ADAS-Cog,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无严重副作用发生.对照组23例,治疗前后比较MMSE、ADAS-Cog,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卡巴拉汀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而且安全.
作者:肖军;韦永胜;黄雨兰;周波;吴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面神经炎也称Bell氏麻痹,是常见病.病因不十分清楚.本文通过30例面神经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分析面神经炎患者发病与免疫球蛋白的关系.
作者:熊中兰;高丽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解剖结构和影像特征的显示,探讨CT冠状位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观察前列腺大小、密度、表面光滑度、包膜完整性、周围组织界限和有无转移等,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CT冠扫所显示的前列腺癌病灶的大小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55例(91.6%),轴扫40例(66.7%)(P<0.05);CT冠扫能清楚显示密度差异52例(86.7%),轴扫28例(46.7%)(P<0.01);表面光滑度:58例手术证实前列腺表面呈结节状改变,CT冠扫显示此改变49例(84.5%),轴扫25例(43.1%)(P<0.01);包膜完整性:40例手术证实前列腺包膜不完整,CT冠扫显示不完整包膜38例(95.0%),轴扫21例(52.5%)(P<0.01);周围组织界限:42例手术证实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CT冠扫能清楚显示39例(92.9%),轴扫21例(50.0%)(P<0.01);周围转移: 18例手术证实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或远处有转移,CT冠扫显示转移15例(83.3%),轴扫7例(46.7%)(P<0.05).结论 CT冠状位扫描对前列腺癌影像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其细微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黄小华;张小明;董国礼;翟昭华;敬宗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急性肾功衰(ARF)的临床特征、诊治与预后,为药源性ARF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57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占我院同期收治ARF的18.0%、药源性ARF的58.0%;②41例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71.9%,且多合并有系统性疾患或其他诱发加重因素,肾功能损害多见于运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4~13天;③48例(84.2%)患者无明显少尿或多尿,37例患者(65%)未能获得及时的诊治;④本组患者48例临床治愈,7例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4.2%.结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是住院病人药源性ARF的常见病因,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友芸;刘建;刘琦;刘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适宜的医疗机构投入政策和投入方式,是实现多渠道筹资发展卫生事业、保障人民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目前政府对医院投入方式比较单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发展.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用社会资金弥补医院发展资金不足,促进医院发展,已经成为医院经营的经济策略之一.
作者:张岚;郑小华;修瑞龄;郭林华;郑备;马步刚;邓茂英;周松;张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严重心衰患者血炎性细胞因子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344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作了血炎性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测定,并作了平均108周的随访,失访率为4.7%.结果随访中,死亡128例,占22.9%.Cox回归分析发现,单因素分析示TNFα、IL-1β、IL-6、EF、NYHAⅢ、Ⅳ级心功对患者存活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示TNFα、NYHAⅢ、Ⅳ级是影响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TNFα血浓度与慢性心衰存活率有关.结论慢性心衰血炎性细胞因子与存活率有关.TNFα是慢性心衰独立的病死率预测因子.
作者:曾祥鸿;李芸芸;刘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报告颅颈减压术后小脑下垂应用颅骨成形术进行有效治疗的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曾行后颅颈减压术,但术后临床症状加重有小脑下垂表现的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病人采用钛网实施后颅窝扩大成形术,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32.2岁.结果随访6~18月,平均13个月, 5例病人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改善,复查MRI显示扩大成形的后颅窝容积稳定,成形良好,枕大池重建,脊髓空洞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后颅窝容积有效扩大11.33~24.1ml,平均16.74ml.结论后颅窝扩大成形术扩大成形良好,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后颅颈减压术后小脑下垂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刘勇;杜长生;唐红;李钟铭;徐烨;冯兴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个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TRFIA法和酶免法(EIA)对定值样品和296份临床标本同时测定,对二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RFI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灵敏度分别为0.2ng/ml、10mIU/ml、0.05Ncu/ml、2Ncu/ml和0.2Ncu/ml;对296份临床血清测定,除HBeAg外,其余4个指标检测阳性率均大于EIA,两个高浓度HBsAg血清EIA法阴性,但TRFIA为阳性.结论 TRFIA较EIA更为敏感;TRFIA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EIA法中的高剂量钩状效应.
作者:刘中国;徐峰;王卫;肖霞;李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导致肥胖的原因很多,与遗传、内分泌代谢、生活习惯、年龄等有关.过度的脂肪堆积不仅体态臃肿,影响形体,而且导致诸多并发症的产生.减肥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吸脂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随着与吸脂相关的解剖学的研究,抽吸术的技术改进,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特别是1987年Klein首先提出的肿胀技术,90年代我国应用于临床,使脂肪抽吸技术成为一种精细、安全、成熟的形体雕塑技术.自1995年至2003年4月采用肿胀麻醉行全身各部位吸脂术163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2]:
作者:张维萍;潘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