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同期区域灌注加经尿道汽化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

赖建平;付招伦;陈善勤;万旭辉

关键词:区域灌注, 经尿道汽化治疗, 膀胱癌
摘要:目的寻求治疗晚期膀胱癌和预防复发的手段.方法治疗组:20例,行双髂内动脉置永久性药泵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加经尿道肿瘤汽化治疗膀胱癌.对照组:20例,行经尿道肿瘤汽化治疗膀胱癌加全身化疗.结果随访10个月至3年.治疗组:19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对照组:10例无瘤生存,10例复发,共计15次,2例死亡.不良反应表现为白细胞轻微下降,尿路刺激症状及大腿根部疼痛.结论双髂内动脉置永久性药泵区域灌注化疗药物加经尿道肿瘤汽化治疗膀胱癌方法,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对病人的损伤,拓宽了治疗晚期膀胱癌范围,又降低或延缓了肿瘤复发的时间,还减轻了化疗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乳磨牙尖周炎症患者138例196颗患牙,年龄4~10岁,男性67例,女性71例,其中急性患牙70颗,慢性患牙126颗,将196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8颗牙为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充填根管,对照组98颗牙为常用的氧化锌糊剂充填.

    作者:吕锦;刘黎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妊娠子宫破裂与孕产期管理--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子宫破裂与孕产期管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妊娠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子宫破裂发生的高危因素以瘢痕子宫、头盆不称为主,其中有5例明显存在产科处理不当,产科处理不当在子宫破裂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加强孕产期管理,可以早期发现子宫破裂和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汤荣光;陈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7例,其中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10例.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术前确诊8例,其余的误诊(52.9%).17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5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综合采用各项检查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

    作者:梁家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奥沙利铂130mg/m2ivgtt d1,氟尿嘧啶450mg/m2ivgtt d1-5,亚叶酸钙120mg/m2ivgtt d1-5,3周为一周期,使用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46例中44例可评价疗效,PR15例(34.1%),SD13例(29.5%),PD16例(36.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作者:侯梅;李慧;李潞;朱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目前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药物主要有M2受体阻滞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流感疫苗.M2受体阻滞剂因对B型流感无效、易产生耐药株及副作用较多,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流感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神经氨酸酶而发挥作用,是目前抗流感的一线药物.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灭活疫苗,包括全毒粒疫苗、裂解疫苗及毒粒亚单位疫苗.现阶段具希望的是减毒活疫苗,其基本结构是用流感野毒株和减毒株的基因片段重组而成,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良好耐受性的疫苗.

    作者:刘崇海;魏钰书;杨锡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阻生智齿拔除后预防干槽症的方法

    干槽症是牙拔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实质上是骨创感染,据国内、外报道,主要好发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率在10%~30%之间,国内报道为14.1%[1],笔者自2000年起,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了干槽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德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肺下叶结核32例临床分析

    肺下叶结核不是肺结核的好发部位,其临床和X线表现与上叶结核有所不同[1],临床上极易误诊误治,造成结核病经久不愈及并发症发生.本文总结1993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肺下叶结核32例,分析探讨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药讯--三七通舒胶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行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病人(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行新式剖宫产术50例病人(对照组)做为对照,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出血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38分钟,对照组平均34分钟(P>0.05 ).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77ml,对照组平均171ml(P>0.05 ).两组均无并发症.术后吸收热、腹胀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作者:徐丹;周冬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规律.方法用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尾状核的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脑出血、假手术组、正常3组.分别观察各组在脑出血后第6h、12h、24h、2d、3d、5d、7d时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应组织、额叶、小脑在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在胶原酶注入6小时后形成稳定的血肿,病灶可分为血肿区、血肿周围区及相邻的正常脑组织区.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神经元坏死和变性为主要表现,水肿在第3d突出,第7d仍未完全消退;出血12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第3d开始出现泡沫细胞.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变性为主要表现,中性粒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出现说明血肿周围存在炎症反应.血肿周围组织是今后治疗的目标.

    作者:代红源;郭富强;杨友松;宋林红;杨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分析

    目的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表现.方法回顾1999年~2001年经CT平扫诊断和部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120例.结果男97例,女23例,年龄3岁~76岁,外伤性颅内血肿及其并发症CT平扫的类型、例数、形态、密度、中线移位不同表现.结论提出了正确识别出血部位的重要性.有些病例的CT表现是比较特殊的,如巨大硬膜下积液、大脑镰旁积液(水瘤)等.

    作者:杨平;李俸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00例儿童热性惊厥的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C)时脑电图(EEG)特征与继发癫痫发作以及FC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0年我院200例6月~6岁患儿FC、EEG的特征以及与FC的转归.结果首次FC发作时EEG异常率为33%;EEG异常率与年龄、体温、发作次数有关,与FC家族史无关.EEG异常率与FC临床特征(局灶性和FC持续时间>15分钟)有关.15例患儿有发作性棘波,随访3~5年,用苯巴比妥间歇性预防治疗,有5例复查10次以上仍有棘波,后诊断癫痫.结论 FC患儿的EEG研究发现EEG异常与发作年龄、再发次数、体温、临床特征有关,与家族史无关.5例终转归为癫痫,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作者:仝智伟;王成林;龚放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常规摆位面颈联合大野治疗鼻咽癌颅神经放射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摆位面颈联合大野治疗鼻咽癌颅神经放射损伤发生的原因,以寻找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1997年9月首程放疗并采用面颈联合野治疗的鼻咽癌376例.采用直接统计法分析颅神经放射损伤发生相关因素.结果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6.5%(62/376),以后组颅神经放射损伤为常见.中位数潜伏期为5年.结论颅神经放射损伤的发生与颈部剂量分布不均导致的颈动脉鞘区结缔组织放射性纤维变密切相关,适形放射治疗有可能降低颅神经放射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涛;郎锦义;王捷;谭燕;赵勇;王静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脑损伤与神经干细胞移植

    1 脑损伤及其治疗现状儿童脑损伤包括: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瘫、产伤造成的脑损伤、外伤性脑损伤、医源性脑损伤,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脑损伤.脑性瘫痪(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目前小儿时期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而且多伴有智力低下及语言功能障碍,德国和瑞典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1~4].

    作者:张治元;杨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应激处理复合制备PSD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双侧额顶皮层及脑干的单胺递质(NA、5-HT和DA)含量.观察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郁乐疏可显著增加PSD大鼠脑内的NA、5-HT含量.结论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降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抗抑郁的主要作用机制与增加脑内单胺递质有关.

    作者:刘福友;杨石;陈卫垠;唐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个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TRFIA法和酶免法(EIA)对定值样品和296份临床标本同时测定,对二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RFI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灵敏度分别为0.2ng/ml、10mIU/ml、0.05Ncu/ml、2Ncu/ml和0.2Ncu/ml;对296份临床血清测定,除HBeAg外,其余4个指标检测阳性率均大于EIA,两个高浓度HBsAg血清EIA法阴性,但TRFIA为阳性.结论 TRFIA较EIA更为敏感;TRFIA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EIA法中的高剂量钩状效应.

    作者:刘中国;徐峰;王卫;肖霞;李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癫痫的合理药物治疗

    癫痫是神经科的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35/10万*年.全世界60亿人口中每年新发癫痫病人210万,即每天有6000例新的癫痫病发生,而总的癫痫病患病人数估计达3000万.我国每年有45万新癫痫病人发生,而总患病人数约650万.由于癫痫的反复发作,往往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工作能力显著下降.

    作者:孙红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耳后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诊.方法对1例发生耳后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镜下显示残留淋巴结中散在团、索状瘤团,瘤细胞呈上皮样,界不清,浆淡伊红,核多数呈泡状,核仁较明显,瘤细胞显示轻到中度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另在肿瘤细胞中查见结核性肉芽肿.免疫表型:瘤细胞CK+ + +;EMA+;S-100蛋白-;CD45-;CD20-;CD45RO-.结论淋巴结结核及转移癌常见,但二者同发少见,且易漏诊,故在治疗淋巴结结核效果不佳时,要考虑转移癌的可能.

    作者:唐艳;刘绍泉;陈晓滨;殷忠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急性肾功衰5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急性肾功衰(ARF)的临床特征、诊治与预后,为药源性ARF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57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占我院同期收治ARF的18.0%、药源性ARF的58.0%;②41例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71.9%,且多合并有系统性疾患或其他诱发加重因素,肾功能损害多见于运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4~13天;③48例(84.2%)患者无明显少尿或多尿,37例患者(65%)未能获得及时的诊治;④本组患者48例临床治愈,7例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死亡,总有效率为84.2%.结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源性ARF是住院病人药源性ARF的常见病因,多见于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友芸;刘建;刘琦;刘岚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征象--附4例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的典型CT表现.方法收集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 2例为化脓性阑尾炎, 2例为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其中1例合并腹腔多发脓肿.CT显示以下征象:①阑尾肿胀,管壁增厚;②阑尾管腔内可见积液、粪石和气体;③阑尾系膜肿胀,周围脂肪组织密度升高;④阑尾穿孔,周围形成脓肿;⑤相邻盲肠壁可有增厚,末端呈尖角样改变;右侧肾筋膜和侧锥筋膜增厚.⑥小肠低位梗阻、肝脓肿等并发症.CT所显示的阑尾形态及其周围组织的改变, 与手术和病理所见一致.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CT表现.CT检查可准确显示阑尾本身和周围组织改变及其合并症, 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董鹏;宋彬;卢春燕;罗小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