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颈部错构瘤5例诊治经验

徐仲明;陈德珍;李德炳;赵李冰;文锦

关键词:错构瘤, 诊治
摘要:错构瘤是一种含有正常成熟的组织,且其比例及排列都明显异常的肿瘤团队.多见于肺及消化道,头颈部少见.1994年,由Albrecht首次提出,因与一般肿瘤差异性不大,故误诊率高.据王炳良等[1]报道误诊构成比63.3%.本文介绍1999~2003年我院收治5例错构瘤诊治经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硬管喉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及增生67例

    目的探讨硬管喉内窥镜下微波治疗慢性舌扁桃体炎及增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表面麻醉后用硬管喉内窥镜暴露病灶,用微波凝固治疗增生的舌扁桃体和增生的淋巴滤泡.结果 67例1次性完成,治愈58例,好转8例,无效1例.术后无出血及呼吸道梗阻.结论硬管喉内窥镜下微波治疗舌扁桃体炎,操作准确、简便、疗效确切、安全、经济.

    作者:方德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肱骨骨折手术误伤桡神经4例原因分析

    肱骨中下段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致桡神经损伤并不少见.我院1992~2002年共有4例手术误伤桡神经,现就有关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黎孝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癫痫的外科治疗

    我国的癫痫的患病率为7‰,患者总数在900万人以上,新抗癫痫药物不断出现使得疗效不断提高,但仍有20%~30%患者的发作用药物难以完全控制,属于难治性癫痫.难治性癫痫患者中有一半可通过手术治愈或再辅以抗癫痫药物而得到控制.我国每年约有25000~30000癫痫病人需要手术,在此对癫痫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玉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耳后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一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诊.方法对1例发生耳后淋巴结结核合并转移癌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镜下显示残留淋巴结中散在团、索状瘤团,瘤细胞呈上皮样,界不清,浆淡伊红,核多数呈泡状,核仁较明显,瘤细胞显示轻到中度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易见.另在肿瘤细胞中查见结核性肉芽肿.免疫表型:瘤细胞CK+ + +;EMA+;S-100蛋白-;CD45-;CD20-;CD45RO-.结论淋巴结结核及转移癌常见,但二者同发少见,且易漏诊,故在治疗淋巴结结核效果不佳时,要考虑转移癌的可能.

    作者:唐艳;刘绍泉;陈晓滨;殷忠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以及颈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用FⅧRAg显示MVD,行相对定量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淋巴结癌转移组的VEGF表达率高于无癌转移组(P<0.05);而p53蛋白的表达率在前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颈淋巴结癌转移组的MVD高于无癌转移组(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 p53表达与MVD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还与其MVD相一致,提示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徐钢;熊焰;李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护士执行医嘱现状及对策探讨

    目的通过对90份住院病历中首诊医嘱的执行情况,进行临床调查,以了解在举证责任倒置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护士执行医嘱的法律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方法将2003年1~6月在护理查房中抽查的90份病历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显示执行率:一般护理常规为85.5%;级别护理为80%;饮食护理为58.8%;治疗医嘱为100%;临时医嘱为96.9%.结论护士在执行医嘱中存在不完整性,重视治疗医嘱,忽略其它医嘱的执行.这些缺陷已成为当前护患纠纷的隐患.应引起重视并探讨有效的措施,将法律法规学习纳入管理常规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医嘱的法律性、把医嘱执行的完整性纳入考核等,提高执行医嘱的完整性,以保护护患双方的根本利益.

    作者:余元星;李世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证实诊断.肿瘤位于十二指肠4例,空肠6例,回肠7例,其中恶性肿瘤7例,良性肿瘤10例.常见的症状为腹痛、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等.术前确诊8例,其余的误诊(52.9%).17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良性肿瘤行肿瘤及局部肠管切除,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5例,姑息性切除术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综合采用各项检查是提高术前诊断率的关键,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措施之一.

    作者:梁家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常规摆位面颈联合大野治疗鼻咽癌颅神经放射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常规摆位面颈联合大野治疗鼻咽癌颅神经放射损伤发生的原因,以寻找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6月~1997年9月首程放疗并采用面颈联合野治疗的鼻咽癌376例.采用直接统计法分析颅神经放射损伤发生相关因素.结果颅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6.5%(62/376),以后组颅神经放射损伤为常见.中位数潜伏期为5年.结论颅神经放射损伤的发生与颈部剂量分布不均导致的颈动脉鞘区结缔组织放射性纤维变密切相关,适形放射治疗有可能降低颅神经放射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涛;郎锦义;王捷;谭燕;赵勇;王静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癫痫诊断的传统观念与新概念

    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将非癫痫病人诊断为癫痫,不仅给病人经济上带来负担,精神上带来压力,而且病人还将承担毫无必要的药物副作用的风险.漏诊将使病人错过治疗的佳时机,便原本预后良好的癫痫,变成难治性癫痫.掌握癫痫的诊断技巧,将有助于提高癫痫诊断的成功率.

    作者:王学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第三脑室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第三脑室造瘘(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指征和效果预测.方法根据病因,将病例分为四组:肿瘤组21例,中脑导水管梗阻18例,囊肿组11例,颅内出血及感染组8例.采用多因素统计方法研究58例梗阻性脑积水致病原因、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发现在ETV手术效果预测中的作用.结果 Kaplan-Meier分析显示ETV术后一年总有效率为0.75~0.8.中脑导水管梗阻、肿瘤和囊肿手术有效率分别为0.89、0.84和0.82,颅内出血及感染仅为0.50(P=0.047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术后2周内早期临床症状改善(Sig of Log LR<0.0001)和磁共振电影相差成像显示造瘘口通畅(Sig of Log LR=0.0002)均为手术成功的预后指标.ETV术后2周内侧脑室体积变化并无预测作用(P=0.07).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要求适当选择适应证.术后早期临床症状和磁共振电影相差呈像检查对预测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冯海龙;木矢克造;黄光富;廖晓灵;谭海斌;陈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规律.方法用胶原酶注入到大鼠尾状核的方法制作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脑出血、假手术组、正常3组.分别观察各组在脑出血后第6h、12h、24h、2d、3d、5d、7d时血肿周围及对侧相应组织、额叶、小脑在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在胶原酶注入6小时后形成稳定的血肿,病灶可分为血肿区、血肿周围区及相邻的正常脑组织区.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神经元坏死和变性为主要表现,水肿在第3d突出,第7d仍未完全消退;出血12h血肿周围开始出现中性粒细胞,第3d开始出现泡沫细胞.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变性为主要表现,中性粒细胞及泡沫细胞的出现说明血肿周围存在炎症反应.血肿周围组织是今后治疗的目标.

    作者:代红源;郭富强;杨友松;宋林红;杨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头颈部错构瘤5例诊治经验

    错构瘤是一种含有正常成熟的组织,且其比例及排列都明显异常的肿瘤团队.多见于肺及消化道,头颈部少见.1994年,由Albrecht首次提出,因与一般肿瘤差异性不大,故误诊率高.据王炳良等[1]报道误诊构成比63.3%.本文介绍1999~2003年我院收治5例错构瘤诊治经验.

    作者:徐仲明;陈德珍;李德炳;赵李冰;文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所患疾病具有传染性,由于隔离的需要,使病人与社会家庭亲朋好友产生生理心理的距离,他们盼望早日康复,解除隔离重返社会的要求更迫切,容易引起医患纠纷.分析我院2000年2月至2002年5月,传染科住院病人对护理人员的9起投诉,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防范措施.

    作者:李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奥沙利铂130mg/m2ivgtt d1,氟尿嘧啶450mg/m2ivgtt d1-5,亚叶酸钙120mg/m2ivgtt d1-5,3周为一周期,使用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46例中44例可评价疗效,PR15例(34.1%),SD13例(29.5%),PD16例(36.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7.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及白细胞下降.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首选方案之一.

    作者:侯梅;李慧;李潞;朱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癫痫性脑病

    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一组疾病的总称.这组疾病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神经功能衰退,其原因部分或全部由癫痫发作所造成.这种癫痫发作指的是十分频繁或严重的临床痫性发作或发作间期几乎持续的痫性放电.这些疾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依赖于其发病年龄而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1].

    作者:喻良;孙红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研究临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揭示感染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55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监测常见分离菌的耐药菌株(MDR).结果 5514株分离菌以G-杆菌为主(56.5%),其次为G+球菌(26.1%)和酵母样菌(16.6%);分布占前十位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是25.4%、2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5.4%、78.8%,无万古霉素耐药株;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肠球菌检出率为6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占5.8%.结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是现代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临床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喻华;刘华;颜英俊;周忠华;杨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儿童脑损伤与神经干细胞移植

    1 脑损伤及其治疗现状儿童脑损伤包括: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瘫、产伤造成的脑损伤、外伤性脑损伤、医源性脑损伤,以及一些不明原因的脑损伤.脑性瘫痪(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是目前小儿时期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而且多伴有智力低下及语言功能障碍,德国和瑞典的相关研究也有类似的结果[1~4].

    作者:张治元;杨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郁乐疏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综合孤养、应激处理复合制备PSD大鼠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度法测定大鼠双侧额顶皮层及脑干的单胺递质(NA、5-HT和DA)含量.观察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影响.结果中、高剂量郁乐疏可显著增加PSD大鼠脑内的NA、5-HT含量.结论郁乐疏对PSD大鼠脑内单胺递质降低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抗抑郁的主要作用机制与增加脑内单胺递质有关.

    作者:刘福友;杨石;陈卫垠;唐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肿胀麻醉吸脂1635例分析

    导致肥胖的原因很多,与遗传、内分泌代谢、生活习惯、年龄等有关.过度的脂肪堆积不仅体态臃肿,影响形体,而且导致诸多并发症的产生.减肥已成为当今热门的研究课题.吸脂术在我国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随着与吸脂相关的解剖学的研究,抽吸术的技术改进,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特别是1987年Klein首先提出的肿胀技术,90年代我国应用于临床,使脂肪抽吸技术成为一种精细、安全、成熟的形体雕塑技术.自1995年至2003年4月采用肿胀麻醉行全身各部位吸脂术163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2]:

    作者:张维萍;潘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个血清学标志物进行临床评价.方法用TRFIA法和酶免法(EIA)对定值样品和296份临床标本同时测定,对二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RFIA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的灵敏度分别为0.2ng/ml、10mIU/ml、0.05Ncu/ml、2Ncu/ml和0.2Ncu/ml;对296份临床血清测定,除HBeAg外,其余4个指标检测阳性率均大于EIA,两个高浓度HBsAg血清EIA法阴性,但TRFIA为阳性.结论 TRFIA较EIA更为敏感;TRFIA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EIA法中的高剂量钩状效应.

    作者:刘中国;徐峰;王卫;肖霞;李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主管:四川省卫生厅

主办: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