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东;曾斌;谢立群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HIFU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肌瘤回声、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增强,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付向阳;许新华;鲁明骞;文彩虹;王翠华;李书容;冀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观察其与NSCLC的诊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鳞癌组 sCD44v6的水平[(307.47±79.00)ng/ml],肺腺癌组sCD44v6水平[(369.53±114.1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NSCLC Ⅲ+Ⅳ期患者sCD44v6的水平[(412.60±68.0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 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sCD44v6水平与NSCLC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可作为判断NSCLC组织类型和分期的辅助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不大.
作者:叶珩;钱科卿;岑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YH-16(重组内皮抑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荷瘤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YH-16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YH-16处理Hela细胞后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将Hela细胞移植至裸鼠皮下成瘤,观察不同浓度YH-16 (0mg/kg、0.4mg/kg、0.75mg/kg和1.5mg/kg)对荷瘤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YH-16具有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YH-16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YH-16 15mg/kg组的肿瘤MVD计数较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YH-16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程丽;刘梅梅;隋丽华;程海燕;张云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周剂量艾素(国产多西他塞)联合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0例经细胞学或病理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艾素每周给药25mg/m2.连续3周,联合顺铂20mg/m2连用5天,每28天重复.结果: 30例患者均可评价,其中CR 1例,PR 13例,总有效率46.7%.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均较轻微.结论: 周剂量艾素联合顺铂方案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好,毒副反应低,安全,性价比高.
作者:张冬梅;闫玉兰;靳继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波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治疗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沿静脉照射30分钟,再将新的新鲜芦荟洗净晾干,取中间的芦荟胶直接外敷于患处,外包一层保鲜膜,每2小时~3小时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温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对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进华;刘俊;田晶;谷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的关系. 方法:对286例PHCC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 结果:在286例肝癌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2.59%,其中85.47%的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106.结论:乙肝病毒感染仍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而且这类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大多较低.
作者:魏燕;梅琪;陈坚;徐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FNAC)特点、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回顾性分析102例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特点.结果:356例涎腺FNAC中,有组织学对照102例,其中诊断正确91例,正确率89.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4.4%;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9.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2.4%.FNAC区分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6.1%.结论: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靠、准确.对某些肿瘤的分类仍有局限性,需要活检诊断.
作者:赵信喜;闫德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针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行为异常情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
作者:鱼晓清;牛建瑞;杨勤玲;霍锦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军;孟庆华;刘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00例骨肉瘤患者的父母进行心理反应测定及心理需求调查.结果: 患者父母心理反应包括:对治疗方法不了解、担心肿瘤复发或转移、担心截肢致残、不了解疾病、担心经济问题、担心子女丧失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等焦虑出现,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理需求包括:希望医护人员以好的医术就治患者、医生多解释病情、及时通报病情变化、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多查访、有耐心.结论: 治疗骨肉瘤患者的同时要注重患者父母的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需求,给予家属早期心理干预,积极沟通,多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父母了解骨肉瘤疾病及相关知识,消除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负性心理,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
作者:李红;马保安;周勇;张明华;于哲;范清宇;余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探讨nm23-H1 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结果:nm23-H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慢性鼻咽炎患者,在转移性鼻咽癌组织中nm23-H1 mRNA表达也低于非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二组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用于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的表达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nm23-H1 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肿瘤转移有关.
作者:马志超;符生苗;蔡俊宏;邓立群;王一鸣;李冬娜;陈鑫苹;梁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田基黄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浓度为(0、25、100、400)mg/ml的田基黄与CNE-2细胞作用(24、48、72)h,用SRB法检测田基黄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田基黄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田基黄将CNE-2细胞明显阻滞于S期.田基黄浓度为400mg/ml作用48小时,CNE-2细胞的凋亡率为13.1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凋亡细胞存在.结论:田基黄能够抑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的增殖,能使CNE-2细胞阻滞于S期,可诱导CNE-2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凋亡.
作者:肖大江;朱国臣;王亚平;胡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 (Arc)联合依托泊甙(VP-16)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52 例,应用小剂量MAE方案化疗,完全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或预激方案巩固.结果: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0例(45.5%)达完全缓解(CR),2例(9.1%)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54.5%;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9例(30.0%)CR,2例(6.6%)PR, 总有效率为36.6%.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小剂量MAE 方案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
作者:何爱丽;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王剑利;杨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不能切除的梗阻性直肠癌8例,采用预防性皮下放置乙状结肠,6例于术后1周至6个月后在局麻下切开减压,2例无需切开.该方法能明确缩短肠外置造瘘时间,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岑小杰;严胜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GMT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53例脑胶质瘤标本分为4组,经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MGMT的表达部位和程度.结果: MG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粗大颗粒,定位于胞浆内,阳性细胞散在或局灶性,染色强度及分布不均、缺乏明显规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的MGMT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335);MGMT表达阳性与MGMT表达阴性的脑胶质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57);男性与女性脑胶质瘤患者的MGMT阳性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9).结论: MGMT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度、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仅根据肿瘤恶性度而使用烷化剂进行化疗是不科学的,测定MG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人脑胶质瘤细胞对烷化剂的耐药程度.
作者:赵健;雷建宾;姜海涛;王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躁动时病人的体动及挣扎可致机械性损伤、伤口裂开出血、导管、引流管脱落,氧耗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肺并发症增加的危险,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安全,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应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以减少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于原发性肝癌,早期首选外科手术切除,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或伴有肝硬化,失去切除机会.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主要手段,我院自1997年来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宫颈癌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已证实HPV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崔英;胥爱辉;蔡永娥;孙晓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长春瑞滨为广谱抗肿瘤药,是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作用于肿瘤细胞G1期和M期,是一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乳腺癌,非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局部刺激性大,文献报道静脉注射后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1],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延误治疗.为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少非穿刺性刺激引起的静脉炎.我科自2004年9月实行治疗前后静脉冲洗,硫酸镁冰湿敷,24小时后喜疗妥乳膏涂擦,防治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良好.
作者:周雪娟;张庆芳;戴云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配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6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放疗期间配合小剂量化疗,即DDP 30mg/m2 一日化疗,每周1次,共2次~3次.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比放疗组肿瘤退缩明显,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和76.7%,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病理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均低于单纯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3%和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结论: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比术前单纯放疗治疗效果好.
作者:康德凡;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