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TQ-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研究

马志超;符生苗;蔡俊宏;邓立群;王一鸣;李冬娜;陈鑫苹;梁茱

关键词:RTQ-PCR, 鼻咽癌, nm23-H1
摘要: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探讨nm23-H1 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结果:nm23-H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慢性鼻咽炎患者,在转移性鼻咽癌组织中nm23-H1 mRNA表达也低于非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二组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用于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的表达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nm23-H1 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肿瘤转移有关.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观察其与NSCLC的诊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鳞癌组 sCD44v6的水平[(307.47±79.00)ng/ml],肺腺癌组sCD44v6水平[(369.53±114.1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NSCLC Ⅲ+Ⅳ期患者sCD44v6的水平[(412.60±68.0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 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sCD44v6水平与NSCLC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可作为判断NSCLC组织类型和分期的辅助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不大.

    作者:叶珩;钱科卿;岑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FHIT基因与子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定位于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上的候选抑癌基因.许多研究表明其表达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关系密切.FHIT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表现为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缺失及异常转录.本文重点综述FHIT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王淑琴;黄利鸣;陈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硫酸镁冰湿敷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长春瑞滨为广谱抗肿瘤药,是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作用于肿瘤细胞G1期和M期,是一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乳腺癌,非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局部刺激性大,文献报道静脉注射后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1],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延误治疗.为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少非穿刺性刺激引起的静脉炎.我科自2004年9月实行治疗前后静脉冲洗,硫酸镁冰湿敷,24小时后喜疗妥乳膏涂擦,防治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良好.

    作者:周雪娟;张庆芳;戴云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军;孟庆华;刘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头颈部恶性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发生率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在我国亦比较常见,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0%.HNC包括除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头颈部各器官的恶性肿瘤,种类繁多,治疗手段各异.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涌现,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途径.现就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周小娟;马海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厌色细胞垂体瘤CT、MRI 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厌色细胞垂体瘤CT、MRI 影像形成的病理基础.方法:分析26例厌色细胞垂体瘤的CT、MRI平扫及增强MRI 与术中所见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对于海绵窦受侵;颅底骨质受侵、突入蝶窦; 颈内动脉粘连包裹受侵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术前较明确诊断垂体瘤22例;海绵窦受侵和颈内动脉粘连包裹受侵无一漏诊,假阳性率为27.3%和36.4 %.CT、MRI 影像能显示出血和坏死、囊变、变性,颅底骨质受侵病灶无一漏诊,但有5.5%假阳性率.术中判断血供丰富3例、血供一般17例,与CT、MRI 影像无对应关系.3例垂体瘤病理学表现为瘤细胞有核异型性及核分裂像.结论: CT、MRI 影像能较明确地诊断垂体瘤出血和坏死、囊变、变性、颅底骨质受侵病灶.能敏感地显示海绵窦受侵和颈内动脉粘连包裹受侵,但可出现假阳性.对血供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提示垂体瘤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春生;邰韩珍;李学军;李景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光动力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光动力作用(PDT)对人乳腺癌细胞Bax和 Bcl-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在PDT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ax蛋白表达在所有组无明显差异(P>0.05),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h Bax/Bcl-2 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光动力作用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 Bcl-2 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作者:叶青青;蔡君;李晶晶;杨继元;周忠晓;黄卓正;刘剑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皮下放置乙状结肠在期直肠癌中的应用

    对不能切除的梗阻性直肠癌8例,采用预防性皮下放置乙状结肠,6例于术后1周至6个月后在局麻下切开减压,2例无需切开.该方法能明确缩短肠外置造瘘时间,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岑小杰;严胜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1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HIFU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肌瘤回声、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增强,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付向阳;许新华;鲁明骞;文彩虹;王翠华;李书容;冀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作者:胡海田;余海波;孙中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波热疗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热疗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42例放、化疗失败复发转移和年龄大、体质弱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单纯微波热疗辅以一般支持治疗,四次微波治疗结束后2天评价疗效.结果:相关肿瘤标志物下降者16例占40.5%,病情稳定者18例,占42.8%,两者相加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者37例,占88.0%.结论:微波热疗作为一种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柳江;王芳;韩忠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58例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吻合器保留肛门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方法按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原则,切除近端肠管至少15cm,肿瘤下缘远端2cm的直肠,应用吻合器在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术以保留肛门. 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完成吻合,无1例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瘘.随访1年~5年,复发2例.结论: 应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米玮;刘力;温鸿清;陈冬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1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多西紫杉醇25mg/m2d1、d8、d15静脉滴注1小时,奥沙利铂65mg/m2d1、d8静脉滴注3小时,亚叶酸钙100mgd1~d5静脉滴注2小时,5-氟尿嘧啶500mg/m2d1-d5静脉滴注4小时.4周为1个周期, 2周期为1个疗程.所有病人至少接受2周期以上.客观疗效(CR+PR)和毒副作用按WHO进行评价,生活质量按临床受益反应(CBR)进行评价.结果:18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0例,总有效率55.6%,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72%,中位TTP 5.6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大部分为Ⅰ~Ⅱ级,可以耐受.结论:每周低剂量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姜维美;蒋华;陈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Ang-2、CD105和CD34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CD105和CD34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及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并分析它们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Ang-2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2%,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胶质瘤组织中,CD105、CD34标记的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Ang-2表达的阳性标记指数及CD105标记的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CD34标记的MVD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无明显相(P>0.05).Ang-2与CD105、Ang-2与CD34均呈协同表达,CD105在胶质瘤中表达的特异性较CD34高.结论:Ang-2、CD105和CD34表达在促进胶质瘤的恶性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CD105较CD34更能准确反映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状态.

    作者:王艳芬;丁永玲;李家驭;周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OX-2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前后COX-2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2例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肝穿活检取得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OX-2的表达,观察生存期.结果:COX-2蛋白在癌组织细胞内高表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TACE后表达增强(P<0.05);COX-2评分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两者呈反曲线关系(P>0.05).结论:肝癌TACE后COX-2表达增强,COX-2可成为肿瘤预后指标及治疗靶向,选择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唐武兵;杨文;曹修淮;姚歧;古伟光;伍楚蓉;罗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myc反义寡核苷酸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c-myc正反义寡核苷酸对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将c-myc反义寡核苷酸转入人结肠癌细胞SW480,western blot动态监测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c-myc正反义寡核苷酸对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myc反义核苷酸对SW480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凋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而正义寡核苷酸没有这样的作用.结论:c-myc反义核苷酸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成为治疗肿瘤的药物.

    作者:段晓明;陈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研究

    目的:评价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前列腺癌进行观察. 结果:前列腺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可表现为单纯结节型、结节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三种改变.前列腺癌体积增大,结节以低回声为主,多分布于外腺且双侧不对称.前列腺癌的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 0.75,则高度怀疑前列腺癌. 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前列腺癌的一种普查和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王颖;丁正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配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6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放疗期间配合小剂量化疗,即DDP 30mg/m2 一日化疗,每周1次,共2次~3次.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比放疗组肿瘤退缩明显,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和76.7%,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病理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均低于单纯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3%和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结论: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比术前单纯放疗治疗效果好.

    作者:康德凡;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D CT成像技术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 CT)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应用CT机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透明重建,根据情况制订手术方案.结果: 完整切除术5例;大部切除术3例;部分切除2例;明确诊断, 放弃手术治疗2例.1例发生并发症是由于术中肿瘤包绕腔静脉,术前腔静脉腹段显示不清.所有病例经3-D CT成像后,显著提高了对肿瘤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的了解,血供及供应血管等信息可清晰显示.结论: CT三维成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态轮廓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帮助医生了解病理解剖、体积测定、制订手术计划、大限度地降低术中损伤.

    作者:张可仞;高玉颖;李心元;张锦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肠癌患者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我科应用西妥昔单抗配合艾力,对晚期肠癌患者进行化疗,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经病理证实住院有远处转移的晚期肠癌化疗患者共24例,采用西妥昔单抗加艾力治疗,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6岁~66岁,中位年龄47岁.

    作者:林朝春;何晓华;高凤平;叶珠赛;孙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