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娟;马海琳
目的:探讨光动力作用(PDT)对人乳腺癌细胞Bax和 Bcl-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在PDT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ax蛋白表达在所有组无明显差异(P>0.05),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h Bax/Bcl-2 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光动力作用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 Bcl-2 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作者:叶青青;蔡君;李晶晶;杨继元;周忠晓;黄卓正;刘剑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PLC)是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升高[1].因受肝脏解剖和生理因素影响,其发生肝内肝外转移较早,侵犯部位较多,转移机制复杂,一经发现约80%的患者便失去手术机会,且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大多数肝癌以血行转移为主(如肺、骨、肾上腺等),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并不多见,且多是首先出现在腹腔淋巴结(肝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出现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少见.笔者经治1例肝癌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曦;雷光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β(ERβ)、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β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C-erbB-2及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β、C-erbB-2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β、C-erbB-2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36.5%和51.0%;ERβ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腋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结论: ERβ蛋白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作者:秦凤展;佘明金;汪子书;吴穷;郑荣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军;孟庆华;刘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躁动时病人的体动及挣扎可致机械性损伤、伤口裂开出血、导管、引流管脱落,氧耗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肺并发症增加的危险,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安全,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应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以减少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联合检测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CLIA法检测210例肺癌患者、44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NSE及CYFRA21-1水平.结果: 与肺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血清中NSE和CYFRA21-1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2项标志物的水平和敏感性与病理类型、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阶段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SE及CYFRA21-1的敏感性分别为38.1%和59.5%,特异性分别为93.6%、96.8%,2项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90.4%.治疗前及治疗后无效组患者血清2项标志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后有效组(P<0.05). 结论: 血清NSE及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黄文成;陈闯;朱波;赵惠柳;劳明;黄玲莎;李晖;黄昭东;王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HIFU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肌瘤回声、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增强,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付向阳;许新华;鲁明骞;文彩虹;王翠华;李书容;冀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近13年来收治的514例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4例直肠癌共发生吻合口瘘43例,发生率为8.3%.其中男性患者,吸烟酗酒者,贫血低蛋白者,糖尿病及伴有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者,肿瘤距肛门距离小于 7cm者,肿廇直径>4cm者,术前放、化疗患者及手工吻合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不同的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不同.结论: 直肠癌行TME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建光;李晓霞;马冬岩;金俊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7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35例,应用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毒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7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0%、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Ⅳ度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为主,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体液潴留,未出现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但可致体液潴留,应用多西他赛时需强调化疗前激素的预处理、化疗后的病情监测和发生体液潴留时的处理.
作者:刘淑娟;姚娟;王琪琪;阎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脾脏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本院收集的22例脾脏肿瘤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22例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4例,其中15例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结论 : 良、恶性脾脏肿瘤鉴别可根据CT、血管造影、病理活检.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锋;王荣;王曙逢;郑见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克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0 例肝硬化组织、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β-catenin蛋白无异常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有2例(20%)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在47例肝癌组织中有30例(63.8%)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31例(65.9%)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P<0.01).Surviv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的表达率为92.9%(26/28),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21.1%(4/19);β-caten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中的异常表达率为89.2%(25/28),在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31.6%(6/19)(P<0.05).在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3.3%)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而在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的3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0.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两种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呈正相关 (r=0.6324).结论; 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一项指标.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具有密切的关系,且呈正相关.
作者:李先东;曾斌;谢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PTTG与C-MYC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TG和C-MYC在NHL与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的表达与NHL的组织类型、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及PTTG与C-MYC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织相比,NHL中PTTG显著高表达(P<0.05),且T细胞淋巴瘤比B细胞淋巴瘤表达率高(P<0.01),两组淋巴瘤中侵袭性强亚型中表达率均高于其对应的惰性亚型组(P均<0.05);临床分期晚期组表达率高于早期组(P<0.05).NHL中C-MYC表达率仅6.1%,且与PTTG之间无相关性(rs =- 0.368, P>0.05).结论:PTTG高表达但不通过活化C-MYC来参与NHL的发生、发展.
作者:申志华;李飞虹;姜汉国;揭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 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 0.9×108/kg~8.3×108/kg(2.8±2.0 ×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LT恢复延迟,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郝淼旺;梁英民;刘利;尹郸丹;刘强;陈任安;何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例前列腺癌进行观察. 结果:前列腺癌在超声声像图上可表现为单纯结节型、结节浸润型及弥漫浸润型三种改变.前列腺癌体积增大,结节以低回声为主,多分布于外腺且双侧不对称.前列腺癌的血流丰富,阻力指数RI> 0.75,则高度怀疑前列腺癌. 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前列腺癌的一种普查和常规检查方法.
作者:王颖;丁正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用RT-PCR法检测胃肠道癌患者外周静脉血CEAmRNA,探讨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评估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 方法: 应用RT-PCR技术,选择特异性CEAmRNA引物,检测41例胃癌、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EAmRNA,同时定量检测外周血CEA和CA19-9糖蛋白.另抽取1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41例胃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阳性率分别为 26.8%、19.5%、14.6%.12例对照外周血中CEAmRNA、CEA、CA19-9均阴性.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40%,10/2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25%,1/16),P=0.000.TNM分期IV期中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63.6%(7/11),III期21.4%(3/14),I、II期6.3%(1/16),P=0.004.外周血CEAmRNA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AmRNA、CEA和CA19-9在胃肠道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以CEAmRNA阳性率高,随淋巴结转移数目、病期进展,阳性率更高,可能预后不良.
作者:申东兰;胡金森;郑海霞;何艳玲;彭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设计方法.方法: 利用上海拓能(Topslane)公司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12例肝癌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结合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佳治疗方案.结果: 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0%~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 对肝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提高肿瘤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作者:杨超凤;潘朝阳;付庆国;李文庄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托蒽醌(MTZ)、阿糖胞苷 (Arc)联合依托泊甙(VP-16)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52 例,应用小剂量MAE方案化疗,完全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或预激方案巩固.结果:2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0例(45.5%)达完全缓解(CR),2例(9.1%)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54.5%;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9例(30.0%)CR,2例(6.6%)PR, 总有效率为36.6%.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小剂量MAE 方案治疗难治与复发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
作者:何爱丽;张王刚;曹星梅;陈银霞;王剑利;杨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保护漆局部应用预防放射性龋齿的治疗效果.方法: 清洁牙面,消毒干燥后用小毛刷蘸取氟保护漆在各个牙面刷一薄层,窝沟邻面及颈部所需部分滴涂,隔天复涂,连续三次.结果: 经观察91名患者,有6例失访,两组放疗后一年的患龋率分别为47.5%和73.33%,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应用氟保护漆,能有效预防放射性龋齿的发生.
作者:朱希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在体外分别对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和组蛋白脱乙酰化(histone seacetylase,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SPB)单独及联合用药于人大肠癌细胞LoVo和人肝癌细胞Hep3B的抗肿瘤作用的观察,探讨DNMT抑制剂和HDAC抑制剂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5-aza-C 和SPB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抗癌活性,用抑制浓度的分数之和(a sum of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SFIC)值及等效剂量分析方法(Isobologram)评价5-aza-C 和SPB联合用药的作用性质.结果:5-aza-C和SPB联用时,LoVo细胞及Hep3B细胞得到的SFIC值均小于1.0,等效剂量分析图的形状呈现凹型,都表明了5-aza-C和SPB联用时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DNMT抑制剂5aza-C和HDAC抑制剂SPB联合应用于抗肿瘤临床是很有前景的.
作者:彭恩兰;陈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针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行为异常情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
作者:鱼晓清;牛建瑞;杨勤玲;霍锦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