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胡海田;余海波;孙中杰

关键词:血管抑素, 胆囊癌, 转染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热疗对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热疗对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42例放、化疗失败复发转移和年龄大、体质弱不能耐受放、化疗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单纯微波热疗辅以一般支持治疗,四次微波治疗结束后2天评价疗效.结果:相关肿瘤标志物下降者16例占40.5%,病情稳定者18例,占42.8%,两者相加总有效率为83.3%.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者37例,占88.0%.结论:微波热疗作为一种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微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柳江;王芳;韩忠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及实体瘤41例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 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 0.9×108/kg~8.3×108/kg(2.8±2.0 ×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LT恢复延迟,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郝淼旺;梁英民;刘利;尹郸丹;刘强;陈任安;何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的分类诊断探讨

    目的:探讨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FNAC)特点、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回顾性分析102例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特点.结果:356例涎腺FNAC中,有组织学对照102例,其中诊断正确91例,正确率89.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4.4%;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9.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2.4%.FNAC区分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6.1%.结论: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靠、准确.对某些肿瘤的分类仍有局限性,需要活检诊断.

    作者:赵信喜;闫德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观察其与NSCLC的诊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鳞癌组 sCD44v6的水平[(307.47±79.00)ng/ml],肺腺癌组sCD44v6水平[(369.53±114.1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NSCLC Ⅲ+Ⅳ期患者sCD44v6的水平[(412.60±68.0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 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sCD44v6水平与NSCLC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可作为判断NSCLC组织类型和分期的辅助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不大.

    作者:叶珩;钱科卿;岑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静滴唑来膦酸4mg加局部放疗30Gy/10f/2w,对照组单纯行放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痛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是目前治疗骨转移癌的优选方案.

    作者:吴瑾;周莉华;蒋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作者:胡海田;余海波;孙中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药物相关基因指导下的胃肠道肿瘤个体化疗

    药物相关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疗是肿瘤化疗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近5年来国外5-氟尿嘧啶、铂类及羟基喜树碱类代谢相关基因及其与胃癌、大肠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旨在为消化道肿瘤个体化疗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提供帮助.

    作者:邹征云;魏嘉;刘宝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田基黄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生长抑制的体外实验

    目的:观察田基黄对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浓度为(0、25、100、400)mg/ml的田基黄与CNE-2细胞作用(24、48、72)h,用SRB法检测田基黄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田基黄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田基黄将CNE-2细胞明显阻滞于S期.田基黄浓度为400mg/ml作用48小时,CNE-2细胞的凋亡率为13.1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有凋亡细胞存在.结论:田基黄能够抑制人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细胞的增殖,能使CNE-2细胞阻滞于S期,可诱导CNE-2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凋亡.

    作者:肖大江;朱国臣;王亚平;胡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1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HIFU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肌瘤回声、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增强,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付向阳;许新华;鲁明骞;文彩虹;王翠华;李书容;冀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对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引流尽胸腔积液后,腔内注入力尔凡30mg,B超检查,观察效果.结果: 控制胸腔积液CR 18例,PR 27例,有效率达75%,不良反应主要是胸痛和发热.结论: 力尔凡能有效控制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范开席;申洪明;杨锡贵;孙小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治疗表柔比星化疗引起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波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治疗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沿静脉照射30分钟,再将新的新鲜芦荟洗净晾干,取中间的芦荟胶直接外敷于患处,外包一层保鲜膜,每2小时~3小时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温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对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进华;刘俊;田晶;谷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大肠癌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KC-α,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KC-α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1/47(66.0%)与大肠正常组织3/15(20.0%)及腺瘤10/21(47.6%)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CyclinD1和Cdk4在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47(55.5%),28/47(59.6%),与正常组织中表达2/15(13.3%),1/15(6.70%)及腺瘤组织中表达8/21(38.1%),9/21(42.9%)相比呈递增趋势(P<0.05).大肠癌中CyclinD1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CEA水平关系不大(P>0.05);Cdk4阳性表达则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CEA水平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 PKC-α,CyclinD1和Cdk4的高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对判断大肠肿瘤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爱军;孟庆华;刘文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58例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吻合器保留肛门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方法按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原则,切除近端肠管至少15cm,肿瘤下缘远端2cm的直肠,应用吻合器在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术以保留肛门. 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完成吻合,无1例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瘘.随访1年~5年,复发2例.结论: 应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米玮;刘力;温鸿清;陈冬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癌纵隔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 PLC)是肝细胞和(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升高[1].因受肝脏解剖和生理因素影响,其发生肝内肝外转移较早,侵犯部位较多,转移机制复杂,一经发现约80%的患者便失去手术机会,且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大多数肝癌以血行转移为主(如肺、骨、肾上腺等),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并不多见,且多是首先出现在腹腔淋巴结(肝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出现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临床少见.笔者经治1例肝癌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结合文献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曦;雷光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认识,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临床资料,施行根治性手术26例,其中18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 8例肿瘤局部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姑息性手术16例, 其中6例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10例胆总管切开取栓、 T管引流术+患侧肝动脉结扎术(其中4例+门静脉DDS泵置入术).均获得病理诊断,肝细胞癌32例(76.2%).结果: 根治性手术及姑息性手术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4%(17/26),42.3%(11/26),15.4%(4/26)及18.8%(3/16)、6.3%(1/16),0(0/16);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7.6%(20/42),28.6%(12/42),9.5%(4/42). 结论: 外科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存时间,而根治性手术是原发性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积极有效方法.

    作者:张锋;吴伯文;潘泽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Id蛋白与肿瘤及肿瘤性血管生成关系

    分化抑制因子(Id)是一组对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活性起负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目前发现在哺乳类动物细胞含Idl~Id4 4种Id因子.自1990年发现Id分子以来,有关该分子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分化、死亡和肿瘤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Id蛋白在多种原发性肿瘤中均高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为肿瘤血管生成所必需,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李志雄;林杰成;林建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61例恶性胸腺瘤患者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恶性胸腺瘤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1例恶性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完全切除组32例,部分切除组26例和探查组3例,每组中均有放疗和非放疗患者.以术后5年复发率和生存率做为疗效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放疗患者5年复发率低于同组未放疗患者,5年存活率高于未放疗患者,大部切除结合放疗组与完全切除结合放疗组的5年复发率(P=0.926),生存率(88.9% vs 86.4%)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腺恶性肿瘤因浸润性生长,多不能完全切除,术后结合放疗有助于控制局部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作者:单国际;曾凡华;华瑞;张其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1986年3月~2000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1091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为0.64%(7/1091),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0.37%(4/1091).均为全甲状腺切除术或一侧腺叶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病例.结论:在甲状腺肿瘤的手术中,保留甲状腺下动脉及操作轻柔至关重要,以保证甲状旁腺的充足血供;术中将无法避免或不慎摘除的甲状旁腺植入胸锁乳突肌内,可恢复甲状旁腺的功能.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予以钙片口服及定期肌注维生素D2可缓解低钙血症.

    作者:唐亿华;罗文政;刘学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TQ-PCR检测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研究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鼻咽癌患者组织中nm23-H1 mRNA的表达,探讨nm23-H1 mRNA的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用TRIZOL方法提取鼻咽癌组织总RNA后,将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结果:nm23-H1 mRNA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慢性鼻咽炎患者,在转移性鼻咽癌组织中nm23-H1 mRNA表达也低于非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二组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法用于检测人鼻咽癌nm23-H1 mRNA的表达是一种快速有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定量检测方法,nm23-H1 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和肿瘤转移有关.

    作者:马志超;符生苗;蔡俊宏;邓立群;王一鸣;李冬娜;陈鑫苹;梁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骨肉瘤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需求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00例骨肉瘤患者的父母进行心理反应测定及心理需求调查.结果: 患者父母心理反应包括:对治疗方法不了解、担心肿瘤复发或转移、担心截肢致残、不了解疾病、担心经济问题、担心子女丧失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等焦虑出现,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理需求包括:希望医护人员以好的医术就治患者、医生多解释病情、及时通报病情变化、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多查访、有耐心.结论: 治疗骨肉瘤患者的同时要注重患者父母的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需求,给予家属早期心理干预,积极沟通,多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父母了解骨肉瘤疾病及相关知识,消除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负性心理,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

    作者:李红;马保安;周勇;张明华;于哲;范清宇;余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