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的分类诊断探讨

赵信喜;闫德祺

关键词:涎腺肿瘤, 针吸细胞学, 病理诊断,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FNAC)特点、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通过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回顾性分析102例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特点.结果:356例涎腺FNAC中,有组织学对照102例,其中诊断正确91例,正确率89.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4.4%;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9.5%;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2.4%.FNAC区分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96.1%.结论:涎腺肿物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对涎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靠、准确.对某些肿瘤的分类仍有局限性,需要活检诊断.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相关基因指导下的胃肠道肿瘤个体化疗

    药物相关基因指导下的个体化疗是肿瘤化疗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近5年来国外5-氟尿嘧啶、铂类及羟基喜树碱类代谢相关基因及其与胃癌、大肠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旨在为消化道肿瘤个体化疗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提供帮助.

    作者:邹征云;魏嘉;刘宝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D CT成像技术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3-D CT)在小儿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2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应用CT机工作软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透明重建,根据情况制订手术方案.结果: 完整切除术5例;大部切除术3例;部分切除2例;明确诊断, 放弃手术治疗2例.1例发生并发症是由于术中肿瘤包绕腔静脉,术前腔静脉腹段显示不清.所有病例经3-D CT成像后,显著提高了对肿瘤与周围脏器的解剖关系的了解,血供及供应血管等信息可清晰显示.结论: CT三维成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形态轮廓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 帮助医生了解病理解剖、体积测定、制订手术计划、大限度地降低术中损伤.

    作者:张可仞;高玉颖;李心元;张锦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对于原发性肝癌,早期首选外科手术切除,然而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或伴有肝硬化,失去切除机会.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主要手段,我院自1997年来对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孝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MGMT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53例脑胶质瘤标本分为4组,经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MGMT的表达部位和程度.结果: MG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粗大颗粒,定位于胞浆内,阳性细胞散在或局灶性,染色强度及分布不均、缺乏明显规律.不同病理分级脑胶质瘤的MGMT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335);MGMT表达阳性与MGMT表达阴性的脑胶质瘤患者的平均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57);男性与女性脑胶质瘤患者的MGMT阳性表达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519).结论: MGMT的表达水平与脑胶质瘤的恶性度、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仅根据肿瘤恶性度而使用烷化剂进行化疗是不科学的,测定MGMT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人脑胶质瘤细胞对烷化剂的耐药程度.

    作者:赵健;雷建宾;姜海涛;王拓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FDG-PET显像技术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均优于CT或67Ga.PET常上调淋巴瘤分期(约40%),PET的检出效能随淋巴瘤的组织类型而变动,尤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霍奇金病诊断率高.对骨髓累及的检出PET/CT 可补充骨髓活检(BMB),但不能取代BMB.PET较67Ga对脾淋巴瘤有更高的检出率.治疗早中期PET/CT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独立的预后指标.FDG并非肿瘤特异性物质,FDG-PE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注意鉴别,可能时进行组织活检.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53蛋白表达,分析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p53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和6.67%,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Ⅲ~Ⅳ级肝癌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其是否有包膜无关(P>0.05).结论: 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密切相关, 但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包膜形成无关.

    作者:刘伟;刘海燕;吴引伟;周悦;薛容;赵伟;蒋建东;刘静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治疗表柔比星化疗引起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波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治疗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沿静脉照射30分钟,再将新的新鲜芦荟洗净晾干,取中间的芦荟胶直接外敷于患处,外包一层保鲜膜,每2小时~3小时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温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对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进华;刘俊;田晶;谷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与HBV DNA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HBV)的关系. 方法:对286例PHCC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 结果:在286例肝癌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62.59%,其中85.47%的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106.结论:乙肝病毒感染仍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而且这类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大多较低.

    作者:魏燕;梅琪;陈坚;徐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COX-2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栓塞前后COX-2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12例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肝穿活检取得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OX-2的表达,观察生存期.结果:COX-2蛋白在癌组织细胞内高表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TACE后表达增强(P<0.05);COX-2评分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两者呈反曲线关系(P>0.05).结论:肝癌TACE后COX-2表达增强,COX-2可成为肿瘤预后指标及治疗靶向,选择特异性COX-2抑制剂可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

    作者:唐武兵;杨文;曹修淮;姚歧;古伟光;伍楚蓉;罗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1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HIFU治疗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肌瘤回声、大小、血流及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子宫肌瘤内部回声增强,瘤体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无严重副作用.结论:HIFU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

    作者:付向阳;许新华;鲁明骞;文彩虹;王翠华;李书容;冀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及实体瘤41例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 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 0.9×108/kg~8.3×108/kg(2.8±2.0 ×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LT恢复延迟,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郝淼旺;梁英民;刘利;尹郸丹;刘强;陈任安;何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放射性皮炎是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给病人的躯体造成痛苦,也给病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为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我们通过给病人涂抹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景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光动力作用对人乳腺癌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光动力作用(PDT)对人乳腺癌细胞Bax和 Bcl-2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在PDT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ax蛋白表达在所有组无明显差异(P>0.05),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h Bax/Bcl-2 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义(P<0.05).结论:光动力作用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 Bcl-2 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作者:叶青青;蔡君;李晶晶;杨继元;周忠晓;黄卓正;刘剑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观察其与NSCLC的诊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鳞癌组 sCD44v6的水平[(307.47±79.00)ng/ml],肺腺癌组sCD44v6水平[(369.53±114.1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NSCLC Ⅲ+Ⅳ期患者sCD44v6的水平[(412.60±68.0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 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sCD44v6水平与NSCLC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可作为判断NSCLC组织类型和分期的辅助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不大.

    作者:叶珩;钱科卿;岑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配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6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放疗期间配合小剂量化疗,即DDP 30mg/m2 一日化疗,每周1次,共2次~3次.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比放疗组肿瘤退缩明显,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和76.7%,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病理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均低于单纯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3%和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结论: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比术前单纯放疗治疗效果好.

    作者:康德凡;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厌色细胞垂体瘤CT、MRI 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厌色细胞垂体瘤CT、MRI 影像形成的病理基础.方法:分析26例厌色细胞垂体瘤的CT、MRI平扫及增强MRI 与术中所见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对于海绵窦受侵;颅底骨质受侵、突入蝶窦; 颈内动脉粘连包裹受侵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术前较明确诊断垂体瘤22例;海绵窦受侵和颈内动脉粘连包裹受侵无一漏诊,假阳性率为27.3%和36.4 %.CT、MRI 影像能显示出血和坏死、囊变、变性,颅底骨质受侵病灶无一漏诊,但有5.5%假阳性率.术中判断血供丰富3例、血供一般17例,与CT、MRI 影像无对应关系.3例垂体瘤病理学表现为瘤细胞有核异型性及核分裂像.结论: CT、MRI 影像能较明确地诊断垂体瘤出血和坏死、囊变、变性、颅底骨质受侵病灶.能敏感地显示海绵窦受侵和颈内动脉粘连包裹受侵,但可出现假阳性.对血供的判断不准确,不能提示垂体瘤生物学特性.

    作者:张春生;邰韩珍;李学军;李景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硫酸镁冰湿敷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护理

    长春瑞滨为广谱抗肿瘤药,是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作用于肿瘤细胞G1期和M期,是一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乳腺癌,非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以长春瑞滨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但局部刺激性大,文献报道静脉注射后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可达57.6%[1],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使化疗不能顺利进行,延误治疗.为避免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减少非穿刺性刺激引起的静脉炎.我科自2004年9月实行治疗前后静脉冲洗,硫酸镁冰湿敷,24小时后喜疗妥乳膏涂擦,防治长春瑞滨引起的静脉炎,效果良好.

    作者:周雪娟;张庆芳;戴云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6例

    目的:探讨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均为低流量型,3例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例转移癌患者部分缓解.结论:肿瘤引起的异常勃起多为低流量型,疗效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

    作者:宣枫;严志强;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YH-16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裸鼠皮下移植瘤作用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YH-16(重组内皮抑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荷瘤生长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YH-16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观察YH-16处理Hela细胞后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将Hela细胞移植至裸鼠皮下成瘤,观察不同浓度YH-16 (0mg/kg、0.4mg/kg、0.75mg/kg和1.5mg/kg)对荷瘤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TUNEL法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YH-16具有体外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能诱导Hela细胞凋亡;YH-16能有效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P<0.05);YH-16 15mg/kg组的肿瘤MVD计数较对照组和其它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YH-16具有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程丽;刘梅梅;隋丽华;程海燕;张云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乳腺囊性增生病合并乳腺癌18例分析

    乳腺囊性增生病为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其临床潜在的危险性是发生癌变,并且合并癌变时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常可导致癌延诊,延误乳腺癌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8例乳腺囊性增生合并乳腺癌病人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郭振;李今;马益民;高倩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