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晋;乌兰哈斯;宋建星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β(ERβ)、C-erbB-2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Rβ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C-erbB-2及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β、C-erbB-2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96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β、C-erbB-2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6%、36.5%和51.0%;ERβ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C-erbB-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bcl-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腋淋巴结状态无关(P>0.05).结论: ERβ蛋白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作者:秦凤展;佘明金;汪子书;吴穷;郑荣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为头皮巨大肿物切除后形成的近似圆形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损伤小的一期修复方法.方法:在直径5cm~10cm的头皮缺损区周围,选择、设计双侧旋转皮瓣,剥离后将皮瓣旋转移位修复创面,供区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I期愈合.其中49例获随访1年~6年,病变无复发,修复区头发生长良好,瘢痕不显露. 结论:双侧旋转皮瓣一期修复中等大小的头皮缺损,可充分利用邻近的头皮组织,设计灵活,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术后不遗留秃发,瘢痕不显露.
作者:白晋;乌兰哈斯;宋建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4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肝组织标本,SP法检测其p53蛋白表达,分析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肿块大小和包膜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p53在癌和癌旁肝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9%和6.67%,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阳性表达率,Ⅲ~Ⅳ级肝癌明显高于Ⅰ~Ⅱ级肝癌,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血道或淋巴道转移)肝癌,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其是否有包膜无关(P>0.05).结论: 突变型p53基因与肝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转移密切相关, 但与肝癌组织大小和包膜形成无关.
作者:刘伟;刘海燕;吴引伟;周悦;薛容;赵伟;蒋建东;刘静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在体外分别对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和组蛋白脱乙酰化(histone seacetylase,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sodium phenylbutyrate,SPB)单独及联合用药于人大肠癌细胞LoVo和人肝癌细胞Hep3B的抗肿瘤作用的观察,探讨DNMT抑制剂和HDAC抑制剂联合用药的可能性.方法:使用MTT法测定5-aza-C 和SPB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的抗癌活性,用抑制浓度的分数之和(a sum of 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SFIC)值及等效剂量分析方法(Isobologram)评价5-aza-C 和SPB联合用药的作用性质.结果:5-aza-C和SPB联用时,LoVo细胞及Hep3B细胞得到的SFIC值均小于1.0,等效剂量分析图的形状呈现凹型,都表明了5-aza-C和SPB联用时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论:DNMT抑制剂5aza-C和HDAC抑制剂SPB联合应用于抗肿瘤临床是很有前景的.
作者:彭恩兰;陈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定位于人3号染色体短臂(3p14.2)上的候选抑癌基因.许多研究表明其表达改变与人类多种肿瘤关系密切.FHIT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其失活机制主要表现为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缺失及异常转录.本文重点综述FHIT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王淑琴;黄利鸣;陈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s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血清中sCD44v6的浓度,观察其与NSCLC的诊断、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鳞癌组 sCD44v6的水平[(307.47±79.00)ng/ml],肺腺癌组sCD44v6水平[(369.53±114.19)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01,NSCLC Ⅲ+Ⅳ期患者sCD44v6的水平[(412.60±68.02) 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5.60±17.50)ng/ml], 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sCD44v6水平与NSCLC及其转移有明显关联,可作为判断NSCLC组织类型和分期的辅助指标,对早期诊断的价值不大.
作者:叶珩;钱科卿;岑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躁动是指在意识障碍情况下以肢体为主的不规则运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躁动时病人的体动及挣扎可致机械性损伤、伤口裂开出血、导管、引流管脱落,氧耗量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肺并发症增加的危险,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安全,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应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以减少全麻术后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蒋英;王建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肉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100例骨肉瘤患者的父母进行心理反应测定及心理需求调查.结果: 患者父母心理反应包括:对治疗方法不了解、担心肿瘤复发或转移、担心截肢致残、不了解疾病、担心经济问题、担心子女丧失面对未来生活的信心等焦虑出现,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心理需求包括:希望医护人员以好的医术就治患者、医生多解释病情、及时通报病情变化、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多查访、有耐心.结论: 治疗骨肉瘤患者的同时要注重患者父母的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需求,给予家属早期心理干预,积极沟通,多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父母了解骨肉瘤疾病及相关知识,消除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负性心理,营造积极乐观的氛围.
作者:李红;马保安;周勇;张明华;于哲;范清宇;余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 PET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均优于CT或67Ga.PET常上调淋巴瘤分期(约40%),PET的检出效能随淋巴瘤的组织类型而变动,尤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霍奇金病诊断率高.对骨髓累及的检出PET/CT 可补充骨髓活检(BMB),但不能取代BMB.PET较67Ga对脾淋巴瘤有更高的检出率.治疗早中期PET/CT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独立的预后指标.FDG并非肿瘤特异性物质,FDG-PE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注意鉴别,可能时进行组织活检.
作者:王学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58例低位直肠癌术中应用吻合器保留肛门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方法按照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及直肠系膜全切除术原则,切除近端肠管至少15cm,肿瘤下缘远端2cm的直肠,应用吻合器在骶前行结-直肠端端吻合术以保留肛门. 结果: 全组病例均一次完成吻合,无1例手术死亡.吻合口狭窄2例、无吻合口瘘.随访1年~5年,复发2例.结论: 应用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术中保留肛门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米玮;刘力;温鸿清;陈冬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脾脏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本院收集的22例脾脏肿瘤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22例中良性肿瘤8例,恶性肿瘤14例,其中15例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良性肿瘤预后良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结论 : 良、恶性脾脏肿瘤鉴别可根据CT、血管造影、病理活检.根治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锋;王荣;王曙逢;郑见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波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治疗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波姆光沿静脉照射30分钟,再将新的新鲜芦荟洗净晾干,取中间的芦荟胶直接外敷于患处,外包一层保鲜膜,每2小时~3小时更换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50%硫酸镁温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效率100%, 对照组有效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 姆光照射联合鲜芦荟外敷对表柔比星化疗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且方法简便,经济实惠.
作者:唐进华;刘俊;田晶;谷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克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0 例肝硬化组织、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β-catenin蛋白无异常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有2例(20%)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在47例肝癌组织中有30例(63.8%)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31例(65.9%)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P<0.01).Survivin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的表达率为92.9%(26/28),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21.1%(4/19);β-caten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中的异常表达率为89.2%(25/28),在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31.6%(6/19)(P<0.05).在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3.3%) 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而在β-catenin蛋白出现异常表达的3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0.3%)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两种蛋白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具有一致性,且呈正相关 (r=0.6324).结论; 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复发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术后有无复发的一项指标.Survivin蛋白与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具有密切的关系,且呈正相关.
作者:李先东;曾斌;谢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对体外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细胞株增殖及血管抑素表达和裸鼠致瘤体积的影响,初步探讨血管抑素基因转染抑制胆囊癌细胞生长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GBC-SD胆囊癌细胞.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制作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分析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裸鼠种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的体积和质量.结果:pcDNA3.1(+)-angiostatin 基因转染的GBC-SD胆囊癌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血管抑素的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转染的肿瘤细胞在裸鼠种植瘤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结论: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可能具有抑制胆囊癌细胞增殖及生长的作用.
作者:胡海田;余海波;孙中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文针对肝移植病人术后行为异常情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
作者:鱼晓清;牛建瑞;杨勤玲;霍锦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配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 方法: 将6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组30例,单纯放疗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同步放化疗组放疗期间配合小剂量化疗,即DDP 30mg/m2 一日化疗,每周1次,共2次~3次.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前放化疗组比放疗组肿瘤退缩明显,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90.0%和76.7%,差异有显著性(P<0.05); 术后病理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均低于单纯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3%和16.7%,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 结论: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比术前单纯放疗治疗效果好.
作者:康德凡;李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不能切除的梗阻性直肠癌8例,采用预防性皮下放置乙状结肠,6例于术后1周至6个月后在局麻下切开减压,2例无需切开.该方法能明确缩短肠外置造瘘时间,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岑小杰;严胜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肿瘤引起的阴茎异常勃起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 均为低流量型,3例白血病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例转移癌患者部分缓解.结论:肿瘤引起的异常勃起多为低流量型,疗效取决于原发病的治疗.
作者:宣枫;严志强;王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氟保护漆局部应用预防放射性龋齿的治疗效果.方法: 清洁牙面,消毒干燥后用小毛刷蘸取氟保护漆在各个牙面刷一薄层,窝沟邻面及颈部所需部分滴涂,隔天复涂,连续三次.结果: 经观察91名患者,有6例失访,两组放疗后一年的患龋率分别为47.5%和73.33%,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局部应用氟保护漆,能有效预防放射性龋齿的发生.
作者:朱希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近13年来收治的514例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14例直肠癌共发生吻合口瘘43例,发生率为8.3%.其中男性患者,吸烟酗酒者,贫血低蛋白者,糖尿病及伴有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统疾病者,肿瘤距肛门距离小于 7cm者,肿廇直径>4cm者,术前放、化疗患者及手工吻合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不同的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不同.结论: 直肠癌行TME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建光;李晓霞;马冬岩;金俊哲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