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彭玲;朱芳;邓重信;丁明岩;赵含章;冀威;张慧慧;郭丽娟;李颖

关键词:斑点追踪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硬化, 整体纵向应变, 冠状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 观察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74例拟诊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组(n=59)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组(n=15)]行常规超声和STI技术检查.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3个亚组.测量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GLS-Avg)、基底段平均纵向应变(GLS-Bas)、中间段平均纵向应变(GLS-Mid)及心尖段平均纵向应变(GLS-AP),比较两组间及3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均低于冠状动脉无狭窄组(P均<0.001).冠状动脉狭窄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GLS-Avg、GLS-Bas、GIS-Mid、GLS-AP降低,轻、中、重度狭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861、0.847、0.819、0.778,P均<0.05).结论 采用STI技术获得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1H-MRS检测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后扣带回代谢物

    目的 探讨1 H-MRS波谱技术联合线性拟合模型(LCmodel)软件在帕金森病(PD)伴认知障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PD患者35例(PD组)和健康体检者22名(对照组),并根据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将PD组分为PDN亚组和PDMCI亚组.采用1H-MRS波谱技术联合LCmodel软件获取PD组与对照组后扣带回(PCG)区域的波谱及代谢物的绝对浓度.比较2组各代谢物绝对浓度,并分析各代谢物绝对浓度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N亚组各代谢物绝对浓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DMCI亚组总肌酸(t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醇(m1)和胆碱复合物(tCho)的绝对浓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5);PDMCI亚组tCr绝对浓度较PDN亚组降低(P<0.05).tCr(r=0.444,P=0.01)、谷胱甘肽(GSH;r=0.393,P=0.024)绝对浓度与MMSE评分存在相关性;tCr(r=0.367,P=0.035)、GSH(r=0.376,P=0.031)及tCho(r=0.375,P=0.031)绝对浓度与MoCA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 1H-MRS技术联合LCmodel软件可定量分析PCG区域代谢物变化,有助于评估PD伴认知障碍.

    作者:黄明明;蒲伟;李旭红;焦玲;余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深度学习的像素闪烁算法对高体质量指数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像素闪烁(PS)算法对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59例接受腹部CT检查、BMI≥25 kg/m2的患者,根据管电压分为A组(100 kVp,n=30)和B组(120 kVp,n=29).根据不同重建算法和处理方式,将A组分为A1亚组(FBP)、A2亚组(FBP+ PS)、A3亚组(50%ASiR-V)和A4亚组(50%ASiR-V+PS);将B组分为B1亚组(FBP)和B2亚组(50% ASiR-V).测量2组肝右叶、右侧竖脊肌CT值及SD值,计算肝脏SNR、CNR及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评价2名观察者间所测数值的一致性.结果 2名观察者所测数据的一致性良好(ICC值均>0.80).A组各亚组间肝脏及竖脊肌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及竖脊肌SD值、肝脏SN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两两比较SDA4<SDA2<SDA3<SDA1,SNRA4>SNRA2>SNRA3>SNRA1;A1与A3亚组间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其余亚组间两两比较CNRA4>CNRA2>CNRA3或CNRA1(P均<0.001).A2亚组肝脏SD值较B1亚组、A4亚组较B2亚组明显降低,SNR及CNR值明显增高(P均<0.001).A组CTDIvol明显低于B组(P均<0.001).结论 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PS算法可改善高BMI患者低剂量腹部CT平扫图像质量.

    作者:赵莹;刘爱连;刘静红;刘义军;武敬君;方鑫;潘聚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大腿根部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3岁,8年前发现左大腿根部大小2 cm×3 cm×2 cm包块,未接受特殊治疗;8年来包块进行性增长,但不影响行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包块表面破溃.当地MRI提示左侧腹股沟下缘脂肪内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并腹股沟区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本院.入院查体:左大腿根部见一大小约8.0 cm×9.0 cm×9.0 cm包块,无压痛,质硬,活动度可,表面皮肤破溃,局部皮肤呈红、肿、热炎症反应.超声检查:左大腿根部皮下见一大小约12.4 cm×11.4 cm×9.5cm中等回声包块,边界欠清,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内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及斑点状强回声(图1);CDFI: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左大腿根部皮下巨大实质性肿块,内见钙化及液化,来源不明,不除外恶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遂行左大腿肿瘤切除术+皮肤牵张术.

    作者:芦青;林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产前MRI特征性征象诊断胎盘植入

    目的 探讨产前MRI特征性征象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3例拟诊胎盘植入孕妇的MRI资料,根据剖宫产手术结果,将其分为胎盘植入组(n=136)或无胎盘植入组(n=27).比较两组间MRI征象的差异;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其诊断胎盘植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两组间子宫局部膨隆、胎盘内异常血管影、胎盘-子宫肌层结合面T2WI低信号带、胎盘局部凹陷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胎盘内信号不均匀、子宫肌层不连续、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局部凹陷征、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诊断胎盘植入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产前MRI诊断胎盘植入的效能较高,当出现子宫穿透及宫旁植入、胎盘局部凹陷征、胎盘组织突入子宫颈管时,应高度怀疑胎盘植入.

    作者:杜金超;吕富荣;肖智博;盛波;吕发金;刘梓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RI诊断腹腔妊娠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腹腔妊娠与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腹腔妊娠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5例产前MRI均准确诊断腹腔妊娠,其中1例为原发性,4例为继发性,并发现子宫破裂口的位置;5例胎盘MRI表现与手术结果相吻合;1例MRI检出腹腔大量新鲜出血,2例显示羊水过少,2例检出胎儿和脐带异常,均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 术前MRI诊断腹腔妊娠准确率较高,可显示胎儿和胎盘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规划临床管理.

    作者:麦慧;董天发;郭美芬;毛义菲;彭晞;宋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颈部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26岁,孕22周.于我院超声科接受孕中期畸形筛查.超声检查:于胎儿颈项部皮下见蜂窝状囊性回声区(图1A),彼此相通;CDFI可见血流信号充盈(图1B),部分为动脉频谱,部分为静脉频谱“动脉化”;另可见分别起源于左右侧颈动脉的血管纡曲走形至颈后皮下,汇入颈项部皮下蜂窝状囊性回声区(图1C、1D),该区血流经上腔静脉汇入右心房;胎儿心脏位于左侧胸腔,四腔心可见,心房正位,心室右袢,全心增大,心胸比增大约0.65;左右房室瓣可见,活动正常,三尖瓣见中大量反流;大血管起源走行未见异常,主、肺动脉内径比例正常;2组半月瓣可见,活动尚可;卵圆孔瓣存在,活动时凸向左心房,胎儿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胎儿腹腔内见深约1.0 cm液性暗区,胎儿右侧胸腔内见深约0.8 cm液性暗区.超声诊断:胎儿颈项部动静脉瘘并全心增大、中大量三尖瓣反流、胸腹腔积液;脐动脉舒张期血流消失.孕妇2周后因胎死宫内接受引产术,术后经尸体解剖证实为颈项部动静脉瘘.

    作者:黄文孜;周爱云;袁新春;刘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峰值应变离散度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目的 探讨左心室纵向峰值应变离散度(PSD)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38例MHD患者(MHD组)和45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采集心尖二腔、三腔及四腔3个长轴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计算左心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PSD);比较两组间PSD差异,并评价PSD与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PSD[(54.21±11.55) ms]高于对照组[(35.58±14.37)ms;t=4.653,P<0.001].MHD组PSD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呈正相关(r=0.461、0.466、0.498、0.472、0.414、0.498,P均<0.05).结论 MHD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下降;PSD可早期、定量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作者:黑晶晶;袁建军;魏常华;朱好辉;李杨;丁晓;谷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SCT诊断胃肠道异物及穿孔

    目的 探讨MSCT诊断胃肠道异物及异物致胃肠道穿孔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异物(其中17例致胃肠道穿孔)的MSCT及临床资料,观察异物位置、形态、密度及胃肠道穿孔的MSCT表现.结果 30例胃肠道异物MSCT均可显示.异物以牙签多见(12/30,40.00%),其次为鱼骨(5/30,16.67%)、枣核(3/30,10.00%)以及鸡骨(2/30,6.67%)等;异物存留于小肠15例(15/30,50.00%)、胃部7例(7/30,23.33%)、结肠6例(6/30,20.00%)、回盲部2例(2/30,6.67%).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11例(11/30,36.67%)高密度异物.牙签、鱼骨等长条状尖锐物致胃肠道穿孔14例(14/17,82.35%),穿孔局部见肠壁水肿、周围渗出,可见异物“跨壁征”及局部小气泡影.结论 MSCT可全面显示胃肠道异物的位置、形态及伴发改变,对胃肠道穿孔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陈鑫;许长磊;陈志远;刘玉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体模T12骨密度值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仿真胸部体模T12骨密度(BMD)的准确性和胸部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男性胸部体模,管电压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0、30、40、50、60 mAs,联合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Level 4)及迭代模型重建(IMR,Level 2)行胸部扫描.比较采用不同管电流和重建技术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及客观评价结果;比较管电流20 mAs、采用IMR算法与管电流60 mAs、采用FBP迭代算法的纵隔窗和肺窗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管电流、重建技术不同时,胸部体模T12的BMD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相同管电流下,采用IMR算法获得的SD值明显低于iDose4和FBP(P均<0.001).管电流60 mAs、采用FBP算法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观察肺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管电流20 mAs、采用IMR时,2名观察者观察纵隔窗的一致性中等(Kappa=0.64,P=0.002),观察肺窗的一致性较好(Kappa=1,P<0.001).结论 低管电流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可降低辐射剂量,同时满足骨密度测值的准确性及胸部图像诊断.

    作者:蒋耀军;吴艳;张永高;董军强;刘杰;侯平;高剑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CT及MRI表现

    目的 观察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位于尾状叶.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模糊;2例呈类圆形,边界尚清.7例呈混杂密度,1例密度较均匀.8例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范围均进一步增加;6例肿瘤延迟期持续强化.4例肿瘤并发下腔静脉或门静脉癌栓.结论 肝脏UP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作者:赵才勇;崔凤;施伟;胡红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MR弹性成像评价梗阻型慢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3.0T MR弹性成像(MRE)诊断梗阻型慢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 对32例疑诊梗阻型慢性胰腺炎且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病变组)及32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MRE检查,测量胰腺弹性值.评价2名医师间及重复测量胰腺弹性值的一致性;比较两组胰腺弹性值,绘制ROC曲线,评价以胰腺弹性值鉴别梗阻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 2名评估者间及重复测量胰腺弹性值一致性好(ICC均>0.9);正常对照组及病变组胰腺体部弹性值分别为(1.21±0.11)kPa、(1.51±0.24)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7,P<0.001);MRE弹性值诊断有无、轻度与中重度、轻中度与重度慢性炎症的AUC分别为0.900、0.941和0.960(P均<0.001).结论 MRE可测量胰腺弹性值,有助于临床无创性客观评估慢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作者:刘艳清;石喻;郭启勇;王敏;苍丽卓;纪若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脏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18F-FDG PET/CT表现1例

    患者女,63岁.因体检超声发现肝占位1月余入院.患者无发热、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及后背放射痛.既往有结核病史,已治愈;8年前因子宫息肉接受子宫切除术.实验室检查:淋巴细胞比例升高(0.401),白细胞计数增高(107.7×109/L),乙型病毒性肝炎阴性,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CA19-9均正常.PET/CT:CT示肝左外叶稍低密度结节(图1A),平均CT值36 HU,大横截面积约2.1 cm×1.4 cm;大密度投影图及PET/CT融合图示肝左外叶异常放射性浓聚灶(图1B、1C),SUVmax为14.3.对患者行肝左叶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外叶一约3 cm×3 cm×2 cm实性肿瘤.

    作者:麻广宇;徐白萱;关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经会阴超声评价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前腔室结构的变化

    目的 采用经会阴超声评价子宫全切手术前后盆底前腔室结构的变化.方法 收集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45例,于术前1天、术后1、3、6个月采用经会阴超声观察盆底前腔室结构,分别记录和计算静息状态和大瓦氏动作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和膀胱尿道后角(PUA),并对不同时间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时间点大瓦氏动作下BSD、PUA,BND,U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大瓦氏状态下BSD减小(H=2.627,P=0.009)、BND增大(q=-3.095,P=0.002),术后6个月大瓦氏状态下BSD减小(H=4.379,P<0.001),BND(q=-4.379,P<0.001)、UR(H=-2.861,P=0.004)和大瓦氏状态下PUA(q=-2.686,P=0.007)增大;余两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子宫全切术后初期盆底前腔室大瓦氏动作下BSD、PUA,BND,UR已发生变化;明确子宫全切术对盆底结构的损伤,可为临床早期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礼贤;刘荷一;魏晓轩;魏佳;王翠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肾透明细胞肉瘤CT及病理表现

    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kidney,CCSK)是一种罕见的儿童肾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转移广泛、复发率高等特点.目前关于该病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的研究较多,而影像学研究报道相对较少[1-5].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CCSK患儿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玉姣;梁盼;刘硕;高剑波;陈奎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目的 观察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74例拟诊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组(n=59)和冠状动脉无狭窄组(n=15)]行常规超声和STI技术检查.根据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将冠状动脉狭窄组分为轻、中、重度狭窄3个亚组.测量左心室整体平均纵向应变(GLS-Avg)、基底段平均纵向应变(GLS-Bas)、中间段平均纵向应变(GLS-Mid)及心尖段平均纵向应变(GLS-AP),比较两组间及3个亚组间的差异.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均低于冠状动脉无狭窄组(P均<0.001).冠状动脉狭窄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GLS-Avg、GLS-Bas、GIS-Mid、GLS-AP降低,轻、中、重度狭窄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狭窄组GLS-Avg、GLS-Bas、GLS-Mid及GLS-AP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861、0.847、0.819、0.778,P均<0.05).结论 采用STI技术获得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作者:彭玲;朱芳;邓重信;丁明岩;赵含章;冀威;张慧慧;郭丽娟;李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价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斑块特征评估植入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风险.方法 对166例患者于支架植入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并于植入支架后6~18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有无ISR,将其分为ISR组(n=16)与无ISR组(n=150),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ISR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评价各因素诊断ISR的效能.结果 ISR组病变长度,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正性重构比例和正性重构指数均大于无ISR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钙化斑块[回归系数(B)=1.89,优势比(OR) =6.63,P=0.01]、点状钙化(B=1.28,OR=3.59,P=0.01)、正性重构(B=2.17,OR=8.71,P<0.01)、病变长度(B=0.05,OR=1.05,P=0.04)是导致ISR的危险因素.病变长度及正性重构指数诊断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和0.82(P均<0.0l),联合上述斑块特征预判ISR的AUC为0.87(P<0.01).结论 病变长度、正性重构、非钙化斑块、点状钙化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发生ISR的风险.

    作者:许哲;林朝贵;范林;陈智勇;陈旭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CT误诊小肠克罗恩病合并肠穿孔1例

    患者男,46岁,因“腹痛、腹胀1天”入院.既往有小肠克罗恩病史.查体:腹部膨隆,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腹部CT:部分小肠壁增厚,肠梗阻.CT诊断:小肠克罗恩病并肠梗阻.患者入院进食2天后再次发生腹痛,以下腹部疼痛明显,考虑再次肠梗阻,以胃肠减压治疗后腹痛加重,并向全腹部扩散,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急诊CT显示胃管经胃后壁穿出至脾胃间隙,尖端达左侧腹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小肠肠壁增厚,盆腔积液(图1).CT诊断:考虑消化道穿孔,胃管在胃腔外可能.急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大量黄色肠液;距回盲部190 cm处、长约30 cm肠管可见多处狭窄,质硬,其中近空肠处狭窄明显;近段肠管扩张及穿孔,大径约1 cm,黄色肠液流出.胃管尖端顶住胃后壁至左侧腹壁,胃壁紧密包裹胃管,胃壁完整,胃周围无积液.经胃管注入空气200 ml后,胃充盈良好,无漏气,排除胃穿孔.术中诊断:小肠克罗恩病合并肠穿孔.

    作者:孙科;柏文亮;黎柏峰;肖艳;李香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胎儿中晚孕期主动脉峡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胎儿主动脉峡(AOI)连接膈上与膈下血液循环,可直接、快速反映胎儿血流分布,其波形可反映胎儿血液供应及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等情况.测量胎儿AOI频谱多普勒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胎儿生长迟缓(FGR)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对于提高FGR检出率及降低围生期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胎儿中晚孕期AOI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孙慧;解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血性囊肿1例

    患者女,50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3年,加重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心率75次/分,律齐,血压130 mmHg/70 mmHg,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未及心包摩擦音.心电图:窦性心律.术前经胸及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前瓣瓣尖(A2区)左心室侧可见一大小约2.3 cm×2.2 cm的球形囊性肿块(图1),随心动周期在左心室与左心室流出道间往返运动,致左心室流出道狭窄.CDFI:左心室流出道收缩期见五彩镶嵌射流束(图2),血流速度增快,约5.3 m/s,峰值压差约113 mmHg.

    作者:袁新春;曾梁;陈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巨大子宫盆腔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

    患者女,54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1次,下腹痛1周”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左侧附件区可扪及包块,大小约9.0 cm×8.0 cm×7.0 cm,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平位,肌层回声不均匀,宫体下段左侧壁探及大小约8.0 cm×4.5 cm×8.5 cm稍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与子宫肌层分界欠清;CDFI见点状血流信号(图1A).盆腔左前方探及大小约9.3 cm×7.9 cm×6.2 cm实性包块,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未见明显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可见少许不规则无回声区,大径约0.5~3.4 cm不等,CDFI见短条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为0.52(图1B).

    作者:宁璞;陈圣欢;张志玲;黄仲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