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多药耐药中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蒋吉英;丁洁;李进;于树娜;魏德全;王宝松

关键词:肝癌, 多药耐药, 中药, 逆转剂
摘要:多药耐药(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高效、低毒的肝癌逆转剂已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中医药在逆转肝癌MDR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已经日渐明确,临床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子宫肿瘤、前列腺癌等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而对其它肿瘤的作用也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对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云华;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WIST小干扰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WIST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TWIST小干扰RNA,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经G418筛选和Western blot鉴定TWIST低表达胃癌细胞系,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TWIST低表达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pSi-TW,与亲本细胞及空载体转染细胞相比,SGC7901/pSi-TW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指数降低、细胞凋亡增加、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结论:TWIST在胃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燕齐;韩霜;郭雪艳;丁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皮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为罕见低度恶性肿瘤,全身各处均可发病,但以肝、肺、皮肤、软组织多见,也见于骨骼、颅内.有关其病理学诊断与鉴别及临床治疗,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且大多为成人肝脏与肺等部位的病例.我们收治一例12岁的皮肤E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许峰;张斌豪;何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NOK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NO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率与病理分型、分级及临床TNM分期间的关系,为研究NOK的功能及其机制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nsion法检测NO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K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胞质中.NSCLC中NOK总阳性率68.1%,癌旁组织阳性率只有12.1%,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肺鳞癌和腺癌总阳性率分别为60.49%、78.33%,两者差异显著(P=0.009);鳞癌中分化、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51.1%、72.22%,差异显著(P=0.01),腺癌的高、中、低分级的阳性率分别是 20.0%、79.5%、100%,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1);NSCLC(鳞癌、腺癌)TNM分期Ⅱa、Ⅱb、Ⅲa、Ⅲb的阳性率,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其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0).结论:NOK在肺鳞癌、腺癌中高表达,表达的高低与病理分型、分级及临床TNM分期(转移)有关.

    作者:李小飞;张志培;王小平;周勇安;姜涛;韩勇;王英禹;汪建;邓迎春;王银银;常智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例,给予GCF方案(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21天为1周期;对照组9例,给予FAM方案(5-氟尿嘧啶联合阿霉素、丝裂霉素),21天为1周期,均至少化疗2周期.结果:1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受益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50% vs 22%,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均较对照组轻,其它不良反应两组相似均可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张美菊;雷小芹;苏捷;谭焕明;赵银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5例,肿瘤直径3.5cm-5.0cm,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的囊腔构成,囊腔内衬上皮样肿瘤细胞,细胞呈透明状,间隔内肿瘤细胞呈巢状.Fuhrman分级为Ⅰ-Ⅱ.免疫组化标记:CK(+)、EMA(+)、Ki67(<3%+)、CD68(-).5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预后良好,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而治愈.

    作者:曹薇;杨向红;高霭峰;徐灿;姜卫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隐匿性HBV感染与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长期存在,而HBsAg阴性的感染状态称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有时由于病毒变异导致HBsAg不能被检测到,但通常是由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被严重抑制.隐匿性HBV感染在许多疾病中都存在,包括输血和器官移植引起的感染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的急性期反应.此外,许多证据表明隐匿性感染还促成了肝纤维化的发生,终导致肝癌形成.

    作者:贾林梓;冯英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护理

    对108例冷循环微波刀治疗的肝癌患者,通过术前的充分准备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穿刺点敷料、穿刺处皮肤情况、疼痛及小便颜色的观察护理,达到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

    作者:羊永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结节病误诊为肺癌7例报告

    目的:分析肺结节病拟诊为肺癌行手术治疗的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1999年7月到2007年6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术前拟诊肺癌的肺结节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断、CT表现与病理结果. 结果: 7例肺结节病占同期肺切除手术的0.22%;临床表现主要有气短、咳嗽、痰中带血、低热等;术前胸部CT征象包括肺内团块影、多发结节影、纵隔淋巴结肿大、毛刺、分叶、增强等;手术术式为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术,6例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论: 肺结节病少见,以肺内单发团块影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者易误诊为肺癌,且误诊者多具有肺癌的CT征象.

    作者:张捷;王长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LFO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HLFO方案(HCPT+CF+替加氟+L-OH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组 36例羟基喜树碱10mg,亚叶酸钙100mg,替加氟700mg,d1-5静滴;艾恒130mg/m2,静滴 ,d1;每3周为1个周期,2-3 个周期评价疗效.对照组24例采用HLFP方案化疗:顺氨氯铂25mg/m2,静滴,d1-3,羟基喜树碱6mg/m2,静滴,d1-5;甲酰四氢叶酸钙100mg,静滴2小时,d1-5;5-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5;每21日为1周期,完成3周期后判定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总有效率(CR+PR)为58.3%(21/3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2%(13/ 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的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和外周感觉神经异常.治疗组的周围神经毒性较对照组高 (P<0.05),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反应较治疗组高(P<0.05),其余不良反应均相似.结论:HLFO方案是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且毒性较小的联合化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姜立喜;靳庆燕;肖军;任海华;栾丽娟;王小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siRNA与人工半合成手型多西紫杉醇对A549多药耐药细胞的协同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 (siRNA)与人工半合成多西紫杉醇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耐药细胞系(A549/CDDP)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手型多西紫杉醇,设计针对多药耐药基因1(MDR1)序列的siRNA,克隆入psiRNA中(psiRNA-MDR).用半合成多西紫杉醇和转染psiRNA-MDR两种方法对培养的A549/CDDP细胞和荷瘤小鼠瘤体进行处理,观察其对A549/CDDP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siRNA/MDR1明显抑制A549/CDDP细胞MDR1表达;半合成多西紫杉醇可增加A549细胞凋亡,对A549组细胞、A549/CDDP组细胞和A549/CDDP-psiRNA/MDR组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5%、39%和87%;后两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分别为(7814±1005)mm3、(6632±1203)mm3和(540±121.4)mm3,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iRNA与人工半合成手型多西紫杉醇对多药耐药肺癌细胞有明确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谷仲平;张涛;李小飞;周勇安;王小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5例卡波西肉瘤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KS)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了解病人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KS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肿瘤特征、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5例均为少数民族,维族24例,哈族1例.经典型KS主要累及四肢,较少发生远处转移.艾滋病相关型KS病变广泛,除皮肤病变外,常多系统器官受累.7例经典型KS采用放疗,平均剂量为3771cGy,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71.4%(5/7);部分缓解率28.6%(2/7),有效率100%,放疗7例均存活.余11例经典型KS采用化疗,生物免疫等治疗,部分缓解率36.4%(4/11),无完全缓解率,6例存活.7例艾滋病相关型KS患者,以高效的抗逆转录治疗(HAART)以及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其中4例死亡.结论:新疆地区KS以少数民族常见,汉族罕见.放射治疗对K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剂量以40Gy左右为宜,同时加生物治疗和化疗可能提高疗效.艾滋病相关的KS治疗疗效和预后差.

    作者:张莉;裴园丽;艾力·吐尔逊;玛依努尔·艾力;张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可调控输液器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1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持续静脉滴注吗啡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72±1.21和2.72±1.54 (P<0.05);其中完全缓解(CR)4 例(22.2 %),部分缓解(PR)9 例(50.0%),轻度缓解(MR)5例(27.8%).疼痛缓解率(CR+PR)为 72.2%.疼痛开始明显缓解时间为0.5-2小时,平均1.2小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和轻度呼吸抑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能有效缓解晚期顽固性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杜志强;秦健勇;张艳玲;刘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胚胎性肉瘤1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岁.因发现右上腹包块3天,于2007年10月13日入院.3天前洗澡时发现右上腹无痛性包块.门诊腹部B超检查示:肝右叶实质性占位,性质待定.询问病史:无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作者:杨安军;潘晓琳;杨安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腹腔镜姑息性手术治疗-单中心9例病例总结和文献回顾

    目的:报告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腹腔镜姑息性手术治疗经验,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8年4月入院行姑息性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检索并回顾总结近年相关文献.结果: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中,壶腹部癌3例,胰头癌2例,胆管癌4 例;2例中转开腹,1例为难以控制的出血,1例为高碳酸血症;腹腔镜下完成的术式包括胆囊空肠吻合术4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2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15min;平均失血量56.3ml,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8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胆肠吻合口手工缝合1例,机械缝合2例,平均手术时间180min;平均失血量150ml;术后并发症: 自限性胆汁瘘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天;围手术期死亡率0.结论:腹腔镜胆肠内引流术创伤小、恢复快,是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治疗的安全、有效和可行的选择.

    作者:田雨;吴硕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TEN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6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PTEN 阳性率为53.3% (32/60),显著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100%(60/60).在各组织学类型中,高分化腺癌PTEN 蛋白阳性表达率高73.3% (22/30)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27.3%(6/22).PFEN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TEN基因的异常改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大肠癌进一步恶化的标志之一,可作为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为大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怡;吴博;宋爱玲;付强;刘文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64例腮腺癌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腮腺癌的诊断及手术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0月-2007年10月收治并随访的264例腮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8.5%、65.3%.单纯手术组同手术+放疗组相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可能为手术+放疗组分期较晚,恶性程度高有关.结论:及早诊断、首次成功的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学明;唐亿华;魏运辉;罗文政;邓莅霏;史俊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癌症基因组研究计划概述

    当前,生命科学领域已经绘制出蕴涵人类生命奥秘的人类基因组图谱.随后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研发、临床研究及疾病预测等领域针对癌症的研究也由横向向纵深不断拓展.

    作者:杜益群;赖仁胜;许红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MRI、PET/CT对N0期鼻咽癌GTV的影响

    目的:比较MRI、PET/CT检查对N0期鼻咽癌肿瘤靶区(GTV) 的影响.探讨18F-FDG PET/CT 检查对于确定鼻咽癌GTV的意义.方法:已确诊的N0期鼻咽癌患者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周内在同一固定体位完成MRI、 PET/CT扫描并分别阅片判定鼻咽癌GTV.结果:MRI、PET/CT对鼻咽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颅底骨质的检查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鼻窦、咽后淋巴结侵犯MRI优于 PET/CT.结论:对于N0期鼻咽癌放疗GTV的确定,PET/CT较MRI无明显优势.

    作者:杨凤姣;吴湘纬;谢爱民;胡炳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

    目的:探讨木塞支撑加张口锻炼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作用.方法:83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放疗开始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木塞支撑加有一定强度的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没有规定张口强度,仅行一般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以后的每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观察门齿距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94) cm、(1.16±0.83) cm ,(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行木塞支撑加张口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放疗所致的张口困难.

    作者:赵静;刘刚;宁博;杨朝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