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脏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巩丽;赵建业;赵华栋;朱少君;韩秀娟;兰淼;张伟

关键词:肝脏, 恶性黑色素瘤, 临床病理, 诊断,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 例肝脏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并回顾文献.结果:肉眼观察见椭圆形肿物,有明显包膜,局部与肝组织黏连,但二者分界清楚;光镜下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与肝组织分界处有纤维组织分割,但局部瘤细胞突破包膜侵及肝组织;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圆形、多角形或梭形,胞界清,胞质丰富.部分区域瘤细胞胞浆中可见灰黑色颗粒;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嗜酸或弱嗜碱性,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显示Vimentin、Melanoma-pan、HMB45和S-100阳性;不表达AFP、CK高、CK18、CEA、CK19、CD34、CD117、NSE、LCA、CK、CHA、HCG、EMA、SCLC、Desmin、SM-actin、SC-actin、myoglobin和Syn等.结论:肝脏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且组织学形态又复杂多样,如遇到诊断有困难的肝脏肿瘤时,应考虑到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泽菲(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作用.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2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泽菲1000mg/m2静滴第1,8天.顺铂80 mg/m2静滴第 1天,每21日为一个周期,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以评价疗效.结果:26例肺癌至少观察2个化疗周期.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6例,进展(PD)9例,有效率42.3%.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Ⅲ-Ⅳ度白细胞下降者占23.1%(6/26),血小板下降者占30.7%(8/26),贫血占19.2%(5/26).结论:泽菲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耐受.

    作者:李志彪;陈文晟;吴迪;刘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已经日渐明确,临床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子宫肿瘤、前列腺癌等有一定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而对其它肿瘤的作用也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对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云华;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特异性siRNA抑制宫颈癌细胞中HPV16 E7基因的表达

    目的:用真核表达si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抑制宫颈癌细胞CaSKi中HPV16 E7癌基因的表达.方法:运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特异性siRNA的 pGenesil-1/E7(PS7)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分别将重组质粒转染宫颈癌细胞系CaSKi细胞内,通过半定量RT-PCR 实验检测CaSKi/PS7细胞中E7 mRNA水平的变化;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 CaSKi/PS7细胞中E7蛋白、磷酸化pRb 和去磷酸化Rb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ki-67、NF-κB 、bcl-2和p16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的、特异性siRNA的PSN 和PS7重组质粒.在RNA干扰24、48和72小时后 CaSKi/PS7细胞中E7 mRNA分别下降了21.05%、 51.80%和49.10%;RNA干扰后的CaSKi/PS7细胞中E7蛋白的表达逐渐减低,而且磷酸化pRb表达降低和去磷酸化Rb 的表达升高;与CaSKi/PSN细胞相比,CaSKi/PS7细胞中的ki-67、NF-κB 和bcl-2表达降低,而p16的表达增加.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真核细胞体内表达特异性siRNA重组体,有效地抑制了宫颈癌细胞CaSKi中HPV16 E7基因的表达,为RNA干扰应用于研究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方法.

    作者:姜向阳;刘文康;张镇西;楚雍烈;薛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体外循环下切除误诊为肺癌的巨大炎性假瘤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7岁,以胸闷、胸痛、进食梗咽4年,加重半年为主述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胸闷、胸痛、进食梗咽,2年前于当地医院行胸CT检查,显示右肺下叶巨大的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侵犯胸壁、心脏、食管,考虑为恶性肿瘤.于上级医院会诊,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因肿瘤侵犯较重未行手术治疗.今年患者来我院就诊,再次行胸CT检查(图1,2)发现肿瘤有所增长,明显侵犯胸壁、心脏及食管,与右肺静脉关系紧密且肿块密度不均一,边缘不规整,纵隔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仍考虑为恶性肿瘤.建议患者行超声定位下取病理活检,病理回报为炎性假瘤.患者以炎性假瘤为诊断收入院(不排除肺癌的可能),拟行手术治疗.

    作者:黄波;王晓东;刘志良;郎贤平;肖旭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不同镇痛方式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评价肋间神经冷冻镇痛、静脉自控镇痛泵及肌注杜冷丁三种方法对胸部肿瘤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镇痛相关并发症及对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138例开胸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46例)肋间神经冷冻组;B组(46例)静脉自控给药组;C组(46例)肌注给药组.观察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咳嗽咳痰、镇痛相关并发症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 明显低于B组(P<0.05)和 C组(P<0.01);A组咳嗽、咳痰明显优于B组和C组;A组镇痛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17%)明显低于B组(10.87%)及C组(23.91%);A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是开胸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优于静脉自控给药及肌注给药,并可有效减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涛;潘铁成;李军;郑智;胡敏;刘立刚;汪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的构建及病毒滴度测定

    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并测定病毒滴度.方法:从Jurkat细胞中提取mRNA,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法扩增hIL-2基因全编码区序列.将测序正确的片段用Bgl II和Pme I双酶切定向插入到pAdBM5-GFP腺病毒载体中.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将线性化重组质粒和腺病毒骨架共转染HEK293A细胞,扩增纯化重组腺病毒,TCID50法测定重组腺病毒滴度.结果:成功构建出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AdBM5-GFP-hIL-2),获得了高滴度表达h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结论: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BM5-GFP-hIL-2)的成功构建及重组腺病毒的获得有利于进一步开展肝癌的转基因治疗研究.

    作者:匡志鹏;李安娜;罗小玲;谢裕安;梁安民;尚俊英;吴继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评价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同步NP方案化疗治疗局限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1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41例,女20例;所有患者KPS评分≥70,中位年龄58岁(28-70岁)鳞癌34例,腺癌27例;IIIA期23例,IIIB期38例.采用15MV X线放疗,处方剂量前三周为常规分割放疗2Gy/次,1次/天,大野照射到 DT30Gy/15F/3w,然后改为后程逐量加速超分割放疗,第4周1.3 Gy/次,2次/天;第5周1.4 Gy/次,2次/天; 第6周1.5 Gy/次,2次/天,两次间隔大于6h以上,总剂量72 Gy /45 F/6w,脊髓剂量限制在40 Gy以下.同步化疗采用NP方案(去甲长春花碱25mg/m2静脉滴入d1 、d8 ,顺铂75 mg/m2 静脉滴入d1-3,共6个周期).结果:61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 CR 29例(47.5%),PR 18例 (29.5%),

    作者:杨万毅;陈绪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TWIST小干扰RNA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WIST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TWIST小干扰RNA,转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经G418筛选和Western blot鉴定TWIST低表达胃癌细胞系,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建立了TWIST低表达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pSi-TW,与亲本细胞及空载体转染细胞相比,SGC7901/pSi-TW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增殖指数降低、细胞凋亡增加、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结论:TWIST在胃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燕齐;韩霜;郭雪艳;丁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分析

    目的:研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ML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AML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呈不同比例构成,部分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异型性,偶见核分裂像.免疫组化:HMB45(+)、Vimentin (+)、 actin (+)、S-100(+) 、EMA(-).结论:AML是肾脏少见的良性肿瘤,HMB45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应香岚;文小凤;应亚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XRCC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是一种重要的DNA修复基因.XRCC1基因中存在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各位点多态对各种肿瘤易感性的影响不一.目前,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分歧.

    作者:吴昊;谢裕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干细胞、肺癌细胞和肺癌干细胞

    干细胞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中的某些亚群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的发生、生长、耐药以及转移、复发的根源,并且可能是由机体的正常干细胞或其前体细胞在一系列内外因素作用下增殖分化失常形成的.因此,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目前人们已经能够成功分离白血病干细胞、乳腺癌和脑肿瘤干细胞[1-3].对其他一些实体瘤的研究也提示有相应的肿瘤干细胞存在[4-6],这其中包括肺癌干细胞[7-8]. 现就目前对正常肺干细胞和肺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谢彤;茅乃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临床受益反应(CBR)及不良反应.方法:2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60岁),应用多西他赛30-37.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给药,每21天为1周期;对照组31例给予佳支持治疗(BSC).结果:多西他赛治疗组有效率(RR)为25.0%,中位缓解时间为6.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5.6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11.4个月,1年生存率为38.2%;对照组有效率(RR)为0%,TTP为2.3个月,OS为4.8个月,1年生存率为9.7%.治疗组临床受益反应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无因不良反应需停药者.结论:多西他赛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较好.

    作者:姜宏宁;史崑;余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癌多药耐药中药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多药耐药(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找高效、低毒的肝癌逆转剂已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就中医药在逆转肝癌MDR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蒋吉英;丁洁;李进;于树娜;魏德全;王宝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防治

    目的:探讨木塞支撑加张口锻炼预防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张口困难的作用.方法:83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2例,放疗开始即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木塞支撑加有一定强度的张口功能锻炼;对照组41例没有规定张口强度,仅行一般张口功能锻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后1个月和以后的每3-6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观察门齿距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放疗后张口缩小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7±0.94) cm、(1.16±0.83) cm ,(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行木塞支撑加张口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放疗所致的张口困难.

    作者:赵静;刘刚;宁博;杨朝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可调控输液器在晚期顽固性癌痛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治疗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18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持续静脉滴注吗啡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8.72±1.21和2.72±1.54 (P<0.05);其中完全缓解(CR)4 例(22.2 %),部分缓解(PR)9 例(50.0%),轻度缓解(MR)5例(27.8%).疼痛缓解率(CR+PR)为 72.2%.疼痛开始明显缓解时间为0.5-2小时,平均1.2小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便秘、嗜睡和轻度呼吸抑制.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可调控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吗啡能有效缓解晚期顽固性癌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经济、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者:杜志强;秦健勇;张艳玲;刘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肺癌局部与肺叶切除术对高龄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高龄肺癌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2006年12月>70岁手术治疗后一年以上的212例肺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3例,行肺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B组119例,行肺内包块局部切除术及局部淋巴结清扫术.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及肺癌专用量表EORTC QLQ-LC13测评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与术前相比,出院时所有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所下降,于3-12月之内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在整体健康状态、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疲劳、疼痛、呼吸困难、气促与咳嗽症状等方面B组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近期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在术后一年内逐渐恢复;肺叶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术比局部切除术对高龄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更大.

    作者:朱以芳;闫小龙;谷仲平;汪健;倪云峰;余咏;姜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MMP9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MMP9的表达.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结果:120例乳腺癌组织MMP9阳性率为62.5%(75/120).MMP9表达与肿瘤大小、受侵淋巴结数目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MMP9表达与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具有预测预后价值.

    作者:赵征;赵新汉;袁勇;王晓敏;王一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皮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为罕见低度恶性肿瘤,全身各处均可发病,但以肝、肺、皮肤、软组织多见,也见于骨骼、颅内.有关其病理学诊断与鉴别及临床治疗,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报道,且大多为成人肝脏与肺等部位的病例.我们收治一例12岁的皮肤E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许峰;张斌豪;何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住院治疗的11例女性生殖器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1例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3例目前尚健在,1例失访,其余7例均在治疗后1年内死亡.结论:神经内分泌癌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疾病,预后很差.顺铂(DDP)和足叶乙甙(VP16)为较有效的化疗药物.

    作者:杨宏英;卢玉波;杨谢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肝脏恶性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 例肝脏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检测,并回顾文献.结果:肉眼观察见椭圆形肿物,有明显包膜,局部与肝组织黏连,但二者分界清楚;光镜下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与肝组织分界处有纤维组织分割,但局部瘤细胞突破包膜侵及肝组织;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圆形、多角形或梭形,胞界清,胞质丰富.部分区域瘤细胞胞浆中可见灰黑色颗粒;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嗜酸或弱嗜碱性,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显示Vimentin、Melanoma-pan、HMB45和S-100阳性;不表达AFP、CK高、CK18、CEA、CK19、CD34、CD117、NSE、LCA、CK、CHA、HCG、EMA、SCLC、Desmin、SM-actin、SC-actin、myoglobin和Syn等.结论:肝脏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肿瘤,且组织学形态又复杂多样,如遇到诊断有困难的肝脏肿瘤时,应考虑到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作者:巩丽;赵建业;赵华栋;朱少君;韩秀娟;兰淼;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