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拍片验证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王勇;傅深;邱梅;刘殳;张志红;董霞敏;王美芳

关键词:拍片验证, 平板电子射野验证成像设备, 放射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拍片验证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运用OPTIVUETM(平板电子射野验证成像设备)对第一次放射治疗或每周位置精度验证的病人进行拍片.结果:在113个腹部肿瘤的病人进行的放射治疗期间所拍的500张的验证片与RTT图象(CT扫描合成的参考图象)对比,在200张的调强放射治疗验证片中误差>3mm占7%(14/200);在300张的适型放射治疗验证片中误差>5mm占9%(27/300);在113个腹部肿瘤的病人中因肿瘤部位不同造成的摆位误差:上腹部肿瘤39个病人摆位误差的平均值2.15mm;中腹部肿瘤27个病人摆位误差的平均值 2.89mm;下腹部肿瘤40个病人摆位误差的平均值 1.42mm.结论:验证拍片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有帮助.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及MCP-1基因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1)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R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0例为非肿瘤患者,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MCP-1定量.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表达情况.实时RT-PCR定量检测MCP-1表达.分析RCC临床特点与MCP-1表达的关系.结果:肾癌组患者血浆中MCP-1(203.5±155.8)pg/ml较非肿瘤组(92.1±35.2)pg/ml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为73.3%(22/30),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肾癌组织中MCP-1的阳性强度(++)-(+++)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侯四川;白鑫;高健刚;孙小庆;朱磊一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家族性乳腺癌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 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 mation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2个家族性乳腺癌家系的13例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结果:实验发现1个突变位点(4193insA)和2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4165T>A,5416C>A).结论:河北地区家族性乳腺癌的BRCA1基因突变率为7.7%,低于国外和国内其它地区;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家系中成员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

    作者:李军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内镜下射频结合食道支架治疗食管恶性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经内镜射频、扩张结合食道支架治疗食管恶性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内镜直视下,运用射频电极、扩张器和食道支架对食道癌术后复发病灶和晚期食道癌所致管腔狭窄进行治疗.25例食道恶性梗阻内镜不能通过患者,其中18例患者经过1次射频治疗后胃镜顺利通过狭窄口,后再行食道支架置入;7例患者经过2次射频治疗后食道管腔变宽但胃镜仍不能通过,予扩张后行食道支架置入.结果:25例患者随访1-1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结论:经内镜下射频、扩张结合食道支架置入术是食道恶性梗阻较理想的姑息治疗方法,且设备价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田晓锋;王建红;朱亚芳;杨磊;马洁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胃癌发生过程中细胞膜磷脂变化的研究

    目的:检测胃癌原发灶及癌旁黏膜组织细胞膜磷脂含量,探讨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胃癌原发灶及癌旁黏膜组织细胞膜PI、PS、PE和PC的含量.结果:30例胃癌患者中原发灶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细胞不同膜磷脂的含量(mg/g):PI为1.69±0.09和1.18±0.10;PS为0.55±0.04和0.54±0.04;PE为52.57±5.58和27.54±3.36;PC为121.36±6.49和62.90±5.02.癌与癌旁黏膜组织中PS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发生过程中胃癌原发灶中PI、PE、PC含量高于癌旁黏膜组织(P<0.01).胃癌原发灶与癌细胞膜磷脂发生了明显变化,PI、PE、PC增高与胃癌发生有关.

    作者:张佳;叶尔买克;王健生;吴文安;王嗣岑;张明鑫;周苏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分析

    目的:了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 对129例NHL患者乙肝五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BsAg阳性患者的比率.随机选取同期住院129例初诊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除外)及 12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NHL患者组HBsAg阳性率(22.5%)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组(12.4%)和健康体检者组(9.3%),男性NHL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不同病理及不同分期的NHL患者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NHL患者HBsAg阳性率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原发性肝癌除外)及普通人群.

    作者:张兰胜;陈冬波;王保庆;张世强;凌桂琴;韩正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新型抗癌药埃坡霉素类似物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埃坡霉素类似物(BMS-247550)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以埃坡霉素类似物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12例.埃坡霉素类似物40mg/m2,静滴,持续3h以上,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日,连用14天,21天为1周期.本组中位化疗周期数为6个(2-10周期).结果:12例均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8例(66.7%),稳定(SD)4例(33.3%),进展(PD)0例(0%),总有效率(CR+PR)66.7%.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6.5个月,1年生存率75.0%.主要毒性为骨髓抑制、黏膜炎、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手足综合征、神经毒性.结论:埃坡霉素类似物和卡培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使用方便,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是晚期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作者:薛妍;斯晓明;杨静悦;陈衍;尤向辉;刘文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解脲支原体的检测

    目的:检测人前列腺癌组织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情况,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解脲支原体PCR检测试剂盒对115例不同前列腺组织标本中解脲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其中前列腺癌50例,癌旁正常组织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35例.结果:前列腺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46%、16.7%和8.6%,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的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癌旁正常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解脲支原体感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李强;程伟;张洁;马龙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平消胶囊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对乳腺癌术后化疗骨髓抑制的减缓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科对11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FEC方案化疗,治疗组58例,加用平消胶囊口服;对照组52例,单独化疗,不口服平消胶囊.结果:口服平消胶囊(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患者化疗后第2周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而对照组白细胞第3周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平消胶囊能有效减轻化疗对乳腺癌患者的骨髓抑制.

    作者:常庆龙;冯爱强;贾国丛;张彦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人48例及术后复发的直肠癌43例共计91例,其中59例进行了全程3DCRT,并同时口服希罗达2周期化疗;另外32例仅行单纯3DCRT治疗.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3DCRT+ 希罗达同步治疗组与单纯3DCRT组的 CR分别为17%(10/59)、15.6%(5/32);PR分别为72.9%(43/59)、53%(17/32),NC分别为5.1%(3/59)、12.5%(4/32);PD分别为5.1%(3/59)、18.9%(6/32),RR分别为89.8%、68.8%,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2.4%(48/59)、71.4%(23/32).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对症处理后多能缓解.结论: 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口服希罗达是治疗局部晚期及术后复发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伟;雷勇;李爽;苏小岩;徐云华;童涛;罗斐;杨继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长春瑞滨(NVB)+顺铂(DD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同时加用康莱特注射液200 ml/d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单用NVB+DDP.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56.7%(17/30)和37.5%(12/32)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3.3%(7/30),而对照为43.79%(14/32),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4/30),对照组为25.0%(8/32),P<0.05,差异显著;试验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及体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康莱特联合NP方案化疗可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张华;戚锐锋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口腔鳞癌术中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索N0口腔鳞癌术中颈部前哨淋巴结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16例N0口腔鳞癌患者,使用亚甲蓝染色法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染色识别,并对前哨淋巴结进行术中冰冻病检,同时对常规清扫的淋巴结进行常规石蜡封埋病理检查.结果:16例口腔鳞癌中有13例能检测出前哨淋巴结,共检测出26个淋巴结,平均每例2.16个,检出成功率为81.3% (13/16),连续冰冻切片发现其中5位患者的8个前哨淋巴结发生癌转移,与术后常规染色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结论:临床N0口腔鳞癌术中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冰冻病理检查能准确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指导颈淋巴清扫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伟忠;张磊涛;黄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紫杉醇诱导胆管癌QBC939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TT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唐朝晖;钟德玝;李海燕;李毓琴;丁思娟;江拥军;卿伯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R+T组(32例)与R组(30例),R+T组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R组行单纯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观察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R+T组有效24例,有效率75.0%,R组有效15例,有效率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新型立体定向放疗联合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

    作者:范志刚;王金凤;马武;陈士新;张淑莲;马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56例颈淋巴结结核误诊原因分析

    我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1990年结核病死亡率21/10万,每年死亡约238万人[1]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有抬头趋势.颈淋巴结结核在体腔外淋巴结核中为常见,其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约占肺外结核病的81%[2],患者多无结核病史,早期无结核中毒症状,往往是以颈部无痛肿块就诊;而且不具典型表现者越来越多,往往容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

    作者:张芳君;白艳霞;李随勤;赵继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外科治疗(附10例报告)

    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总结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10例中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9岁,平均病程10个月.7例甲状腺蛋白抗体和(或)微粒体抗体升高;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型)4例,4例伴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 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 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例,应积极处理其迅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的情况.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作者:高峰;丁宝忠;贾宗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转移相关基因MTA1及CD44V9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MTA1、CD44V9mR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对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5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进行CD44V9mRNA及MTA1表达的检测,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等级相关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TA1及CD44V9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和76%,在淋巴结转移组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两者表达间无明显相关性(P=0.136).结论:MTA1及CD44V9mRNA高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定乳腺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恩;陈武科;李斌;曹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Runx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Runx3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少,在正常宫颈、CIN、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66.7%和26.9%,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Runx3蛋白的表达异常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杨潇;周洁晶;辛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趋化因子受体CXCR5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肺癌原发灶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5 的表达特点及与其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79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5 表达.结果:CXCR5在肺腺癌组织100% (46/46)中呈阳性表达,33 例肺鳞癌中仅1 例表达(3.0%) .CXCR5 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 0.05) ,而与肺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 0.01) .结论:CXCR5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CXCR5在肺腺癌选择性的表达值得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

    作者:邹春华;周青春;冯玮;黄涛金;胡远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拍片验证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拍片验证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和意义.方法:运用OPTIVUETM(平板电子射野验证成像设备)对第一次放射治疗或每周位置精度验证的病人进行拍片.结果:在113个腹部肿瘤的病人进行的放射治疗期间所拍的500张的验证片与RTT图象(CT扫描合成的参考图象)对比,在200张的调强放射治疗验证片中误差>3mm占7%(14/200);在300张的适型放射治疗验证片中误差>5mm占9%(27/300);在113个腹部肿瘤的病人中因肿瘤部位不同造成的摆位误差:上腹部肿瘤39个病人摆位误差的平均值2.15mm;中腹部肿瘤27个病人摆位误差的平均值 2.89mm;下腹部肿瘤40个病人摆位误差的平均值 1.42mm.结论:验证拍片在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有帮助.

    作者:王勇;傅深;邱梅;刘殳;张志红;董霞敏;王美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丁丙诺啡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丁丙诺啡-咪唑安定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其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B组(丁丙诺啡0.15mg+咪唑安定4mg为1U)和F组(芬太尼0.1mg+咪唑安定4mg为1U),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5min静脉缓慢注射辅助药物3/4-1U.在病人入室后和用药后10、30 min分别抽静脉血查皮质醇、血糖.观察并记录用药时和用药后5、10、3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患者镇静程度、术中发生的牵拉反应.结果:两组病人在用药后10min 血浆皮质醇升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F组病人在麻醉后30min 血浆皮质醇升高,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的血糖在用药后10min、30min 均较术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B组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明显强于F组(P<0.05);两组对循环及呼吸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丁丙诺啡-咪唑安定能安全地辅助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术中应激反应较芬太尼轻,且能有效地增强镇静和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和循环无明显影响.

    作者:赵新京;单东海;张义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