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磊;王云梅;刘敏;丁海滨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很差.早期食管癌的治疗首选手术.中晚期食管癌需进行内科化疗,为了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人们进行了多种化疗模式的探索,如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等.本文就目前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温珍平;冯铁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HCMV感染与滋养细胞HLA-E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细胞系HTP-8,用HCMV AD169标准病毒株感染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HCMV感染后滋养细胞中HLA-E蛋白的表达.结果:病毒感染后10天内,细胞胞浆和胞膜均有HLA-E蛋白表达,感染后1-5天表达水平较低,6-10天表达强度显著增强.结论:滋养细胞HLA-E蛋白的表达与HCMV感染有相关性.
作者:李静;李芬;张欣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沿海城市(青岛市)和内陆城市(临沂市)11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滤泡型癌(FTC)、髓样癌(MTC)、未分化癌(ATC)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将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进行比较,以探讨碘营养与甲状腺癌的关系. 方法: 根据国际肿瘤分类标准,利用石蜡切片等方法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临沂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和临沂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1998年-2008年间收检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进行重新分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平均确诊年龄、性别比例、构成比. 结果: 11年来4类甲状腺恶性肿瘤沿海城市(青岛)的总例数为734例,其中PTC占85.56%、FTC占8.86%、MTC占4.36%、ATC占1.22%.4类中女性发病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1.25-3.94). PTC的平均确诊年龄低(45.39岁),ATC高(61.56岁).内陆城市(临沂)的总例数为421例,其中PTC占82.90%、FTC占9.74%、MTC占4.75%、ATC占2.61%.4类甲状腺癌中女性发病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2.33-7.20). PTC的平均确诊年龄低(42.09岁),ATC高(67.91岁).沿海与内陆的PTC均呈逐年递增趋势,FTC、MTC和ATC递增趋势不明显. 结论: 11年来沿海与内陆的PTC均呈逐年递增趋势,FTC、MTC和ATC递增趋势不明显.内陆PTC患病年龄低于沿海.碘营养等因素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其确切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岳晓燕;王斐;于风泉;王萍;王颜刚;赵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对顺铂、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荧光测定伊马替尼处理前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 p-PDGFRβ的表达情况.结果:伊马替尼可以诱导SKOV-3细胞凋亡,对其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著提高了SKOV-3细胞对顺铂、紫杉醇的敏感性(P<0.05); PDGF-BB可促进PDGFRβ发生磷酸化,伊马替尼在体外阻断了SKOV-3细胞p-PDGFRβ的表达,p-PDGFRβ可能是伊马替尼的主要作用靶点.结论:伊马替尼对SKOV-3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并显著增强该细胞株对顺铂、紫杉醇的敏感性;伊马替尼可在体外阻断SKOV-3细胞PDGFRβ的磷酸化,这可能是其影响细胞增殖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冯磊;田晓予;米建强;王一佳;蔡素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预后较差.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目前,18F-FDG PET 或PET/CT在食管癌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主要用来探查远处转移情况及评估治疗反应.半定量分析的诊断方法可提供患者的预后信息,也可用于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本篇综述将讨论图像方法尤其是18F-FDG PET及 PET/CT在食管癌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刘长存;赵晋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中CXCR4、血清中SDF-1和hs-CR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以积累临床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5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作为实验组,留取治疗前的骨髓穿刺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CXCR4的检测;留取治疗前的血清,对其进行SDF-1和hs-CRP的表达量的检测.选取同期20例非恶性血液病儿童的骨髓及血清作为对照组,检测骨髓中CXCR4和血清中SDF-1、hs-CRP的含量.比较二组中CXCR4、SDF-1和hs-CRP的表达及不同临床特征的意义.结果:实验组CXCR4、SDF-1和hs-CRP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XCR4、SDF-1和hs-CRP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和髓外侵润的患儿表达明显增高.在实验组中CXCR4和SDF-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CXCR4和hs-CRP、SDF-1和hs-CRP的表达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CXCR4、SDF-1和hs-CRP在白血病患儿血清中高表达,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CXCR4和SDF-1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李婉丽;杨惠军;郑敏翠;邹爱军;宋国才;蒋小梅;杨海霞;张本山;吴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差,以化疗为主的联合治疗只能降低死亡风险26%-32%[1].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尤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进展快,其代表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和埃罗替尼(erlotinib、tarceva).我科用埃罗替尼治疗吉非替尼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爱武;苗福猛;蔡美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卡铂,平阳霉素,氨甲喋呤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癌的临床效应.方法:45例32-72岁的口腔鳞癌患者,采用卡铂,平阳霉素,氨甲喋呤术前诱导化疗1个周期,化疗后3-5天,对常规检查正常者再进行手术治疗,对其近期疗效进行评价,随访3-5年.结果:诱导化疗后80%的患者肿瘤缩小50%以上,39 例手术患者近期疗效评价中,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16例;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6.7%.结论:卡铂,平阳霉素,氨甲喋呤用于口腔鳞癌术前诱导化疗,具有较满意的临床效果,与相应的手术相结合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作者:郅克谦;李亚军;张密荣;任文豪;荔鹏;李心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出50名(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分别测定手术前后凝血系列(FIB,TT,PT,APTT,ALT).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FIB明显高于术前 (P<0.05),APTT明显低于术前(P<0.05),PLT较术前增高(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因而术后存在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及时预防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民;任宏;邓智平;宋张骏;李逢生;马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1岁,1986年行左乳癌根治切除术,病理为乳头状腺癌(图1),术后给予化疗3个周期.1987年再次行右乳癌根治切除术,病理报告为腺管样癌(图2),术后坚持化疗4个周期.2004年患者出现咳嗽痰血,X线胸片及肺CT提示右肺中叶肿块,行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中叶支气管呈外源性压迫阻塞,黏膜尚光滑.
作者:冯彩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经皮微波消融 (PMCT)治疗乙肝病毒DNA阳性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方法: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时接受PMCT+拉米夫定,单纯PMCT治疗的4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定量和ALT水平.结果:治疗1周及2周时,两组患者乙肝病毒DNA 定量、AL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时,研究组乙肝病毒DNA量和ALT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PMCT治疗乙肝病毒DNA阳性的HCC患者,可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保护患者肝功能.
作者:彭齐荣;肖必;程涛;谭永才;李灼亮;余宙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作用于HepG2细胞后DR5、caspase-8、survivin、bcl-2的表达,对奥沙利铂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体外研究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奥沙利铂作用于HepG2细胞24h后DR5、caspase-8、survivin、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奥沙利铂作用于HepG2细胞24小时后细胞表面DR5及caspase-8的表达增强,而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减弱.结论: 奥沙利铂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上调DR5及caspase-8表达和下调survivin及bcl-2表达有关.
作者:孔莺;聂艳丽;南克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报道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患儿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取患者骨髓液进行细胞形态学分析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分化抗原.结果:该患者骨髓形态学考虑为神经母细胞瘤髓内转移,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异常细胞同时表达髓系分化抗原CD13、CD15和CD11b,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Ⅳ期).结论: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本例报道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和造血细胞拥有一些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可伴有髓系及淋巴系分化抗原的表达,但其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上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郑迎春;张继红;佟海侠;王韫秀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收集13例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到病情进展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为止,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1例中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SD)7例,进展(PD)4例,缓解率47.6%,疾病控制率80.9%.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轻.
作者:袁彬;王岗;吴敏慧;禇亮;赵征;吕云;袁媛;施常备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体外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对肺癌细胞(GLC-8L)、宫颈癌细胞(Hela)进行体外有药培养.同时将不同水平的微量元素水平组合加入有药培养液中.72h后用MTT法检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肿瘤细胞在不同微量元素水平体外有药培养后出现对顺铂敏感性增加或下降的不同变化.结论: 不同微量元素水平对体外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有不同影响.
作者:方慧云;李晓玲;陈敬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索DNA损伤基因XRCC1G28152A(Arg399G1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FOLFOX方案治疗晚期胃肠癌患者药物有效率、中位TTP和不良反应间的关系.方法:48例(其中可观察有效率组22例)胃肠癌患者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以PCR-RFLP等方法检测XRCC1G28152A(Arg399G1n)位点多态性,观察化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有效率及中位TTP.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有效率、中位TTP、不良反应间的关系.结果:XRCC1G28152A (Arg399G1n)在22例可观察有效率组患者中,G/G、G/A基因频度分别为50%(11例)、50%(11例),有效率分别为72.7%、27.3%,差异有显著性(P=0.033).48例患者中G/G、G/A、A/A基因频度分别为52.1%(25例)、45.8%(22例)、2.1%(1例),G/G、G/A+A/A的中位TTP分别为9.0个月、5.0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1).48例患者中,G/G、G/A+A/A基因型恶心呕吐分别为44%、79.2%,差异有显著性(P=0.015).G/G、G/A+A/A间骨髓抑制、静脉炎、外周神经毒性、肝毒性、腹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XRCC1 G28152A(Arg399G1n)多态位点与晚期胃肠癌接受奥沙利铂为基础FOLFOX方案一线治疗的有效率、中位进展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有关.
作者:任晓华;邬晓敏;崔永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乳腺湿疹样癌病例较少,我科收治一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2002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乳头搔痒,抓破后有少量液体渗出,后干燥、结痂.症状反复发作,皮损不能完全消退,范围逐渐扩大,于外院就诊,无明确诊断,2006年求诊于我院,行病理检查诊断湿疹伴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但皮疹范围无明显缩小.
作者:高宏;邵秋菊;周惠敏;吴淑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Th/Tr淋巴细胞比值评估乳腺癌患者的抗肿瘤免疫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Th细胞、CD4+CD25+Tr细胞水平,计算Th/Tr比值,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有转移与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r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75 vs 109±70,P=0.722).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Th/Tr淋巴细胞比值小于无转移者(3.83±1.37 vs 6.11±2.93,P<0.001),无转移患者小于健康志愿者(6.11±2.93 vs 11.24±1.84,P<0.001).结论:Th/Tr比值对乳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状态的评估优于Tr细胞计数,Th/Tr比值在乳腺癌患者尤其是有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显著降低,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免疫状态的有效指标.
作者:刘辉;杨波;吴亮亮;孙婷婷;焦顺昌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体外培养,对其常用的化疗药物进行敏感性检测,以筛选出佳的化疗方案.方法:应用MTT吸光度法测定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对临床常用的4种化疗药物及其组成的2个联合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或耐药性,比较其差异.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个体差异较大,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优于单药.各药物对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一致,各用药方案间比较均存在差异,部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有核细胞体外药敏试验或耐药试验对临床肿瘤化疗用药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化疗时,应尽量个体化用药并选择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唐东平;秦婷婷;苏承武;李永强;胡晓桦;朱波;黄玲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胃癌的腹膜转移和复发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腹膜微转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有重要意义.应用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选择特异性高的标志物能提高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率,在肿瘤的诊治以及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帮助.
作者:刘振芳;韩晓鹏;李文慧;刘宏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