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亚芳;魏金芝;顾洪兵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胰腺癌吉西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生存期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32例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应用吉西他滨1000mg/m2,加生理盐水500ml,静滴30分钟,每周1次,连用2周,休息2周,再连用2周;同时行三维适形放疗,常规分割1.8-2.0Gy/次/天,5次/周,总剂量DT 55Gy-65Gy.结果:所有患者疼痛感评分均降低,疼痛缓解中位时间160天,近期疗效CR 9例,PR 18例,NC 4例,PD 1例,总有效率(CR+PR) 84.4%.1年生存率78%(15/23),2年生存率46.9%(15/32),至今仍有8例生存.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1-3度血液毒性反应和1-2度胃肠道反应,所有患者均能完成治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胰腺癌不良反应小,可耐受,较普通单纯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鼎儒;李鸿波;陈剑;郭宇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用三色荧光抗体直接标记AL患者骨髓,应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进行免疫分型.结果:176例AL患者免疫分型,其中未分化型1例,占0.7%;单纯型101例,占57.3%;变异型74例,占42.0%.变异型参照欧洲协作组EGIL积分标准分型,对伴有淋系抗原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伴有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混合型白血病(MAL)可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应用免疫分型可以较好地分析每一例白血病,尤其对于抗原交叉表达者及MAL更有意义.
作者:程小丽;陈葳;杨玉琮;李旭;王翔;赵乐;尤元义;赵明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中国抗癌协会肝癌委员会标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60例资料完整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无门脉主干瘤栓56例,有门脉主干瘤栓4例;富血供肿瘤50例,中等血供者10例.肿瘤栓塞范围>80% 6例;50-79% 43例;<50% 11例.对60例患者平均随访了2个月至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结果:术前、术后AST和ALT的变化率各CT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生存分析法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发现碘油沉积率和CT分级与生存时间关系密切,且CT分级Ⅰ级与Ⅳ级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碘油沉积率、肝硬化CT分级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
作者:韦勇;涂蓉;邓丹琼;陈忠明;陈业春;林竹强;何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FLAG方案与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74例,按治疗方案分成FLAG组和CAG组,对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LAG组完全缓解
作者:李佳;胡荣;廖爱军;杨莹;杨威;刘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4q和8p两个区域上相关的9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频率,探讨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信息性肝癌标本,提取组织DNA,并检测浓度,然后进行PCR扩增,后将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观察目的条带有无密度减少或丢失.结果:45 例信息性肝癌病例的9个微卫星位点总染合性 缺失率为66.7%.其中D8S552的LOH率高为41.9%,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得到该位点在性别(P=0.023),血清AFP(P=0.004),有无肝内转移(P=0.023)中均有统计学差异.D4S415为22.5%,D4S3331为22.3%,D8S1810为18.8%,D4S2954为15.4%,D4S3030为15.4%; D8S1725为12.5%,D8S1827为9.8%,D8S1754为6.3%.结论:染色体4q和8p上D4S415 、D4S3331、D8S552位点杂合性丢失是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事件,提示其临近部位可能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为其他肝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任拼;巩丽;李艳红;刘小艳;兰淼;姚丽;朱少君;韩秀娟;张义灵;张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1990 - 2010)及MEDLINE(1990 - 2010),纳入有关MDR1/P-gp表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6篇,经过层层筛选,有8个符合标准的研究被纳入,合计3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DR1/P-gp(+)与MDR1/P-gp(-)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 比,MDR1/P-gp(+)可降低化疗疗效,其OR为0.16(95%CI 0.05 - 0.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研究质量评分≥8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比OR=0.11(95%CI 0.02-0.78),P=0.03;研究质量评分<8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比OR=0.18(95%CI 0.08-0.38),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表明MDR1/P-gp表达阳性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MDR1/P-gp表达阴性的患者.
作者:韩冰;马列;赵明静;毛世涛;王笑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探讨其转移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
作者:李海军;车向明;贺仕才;龙厚隆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作者:付学海;石梅;肖锋;王建华;许林;龙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及国内1994年-2010年报道的23例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4例,男14例,女10例;12-74岁,平均50.30岁;以食管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恶性间质瘤16例,良性间质瘤7例,交界性1例;手术切除21例.平均随访14个月,死亡1例,无复发.结论:食管间质瘤较少见,确诊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郭亚鹏;邝世晏;曾新艳;李轶君;康强;刘黄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大体呈结节状,镜下见边缘区B细胞结节样增生,并向周围肺泡和肺泡间质弥漫性浸润,形成特征性的飘带样和串珠样结构.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CD20、CD79a、Igλ、BCL-10阳性,CD3、CD45RO、CD5、CD23、CyclinD1、CD10、BCL-2阴性.结论:肺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较为少见,组织形态特征是其诊断的主要依据,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牛多山;孙昆昆;陈云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对XIAP、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162例,正常胃黏膜标本45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XIAP、Survivin在其中的表达.结果:XIA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P<0.05).Survivin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随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0.05).结论:XIAP及Survivin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抑制凋亡的发生、相互制约,关系密切.XIAP、Survivin各自都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
作者:寇有为;杨韧;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中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3650例,其中多原发癌50例,占1.36%.发病年龄48岁-74岁,平均65.2岁.50例多原发癌中有46例为二重癌,4例为三重癌.同时性发生者10例,异时性发生者40例,间隔时间10-108个月,平均28.2个月.首发癌和二重癌均以消化系统常见,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外科手术及放化疗后3年生存率50%,5年生存率22%.结论:多原发癌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放疗、化疗等有关.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正确及时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建光;李晓霞;孔凡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VEGF、p53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微转移检测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及p53的含量,用50例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NHL患者血清VEGF及p53浓度的平均数较健康对照者的明显增高(t=8.23,P<0.001;t=5.141,P<0.001);合并白血病或骨髓浸润的NHL患者的VEGF及p53水平明显高于未有骨髓浸润者;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VEGF及p53浓度的平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VEGF及p5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均无相关性;而惰性淋巴瘤的VEGF、p53水平比侵袭性和高侵袭性的淋巴瘤水平低(P<0.05);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VEGF、p5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p53在NH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对临床分期、病理恶性程度、肿瘤侵犯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VEGF、p53的检测对NHL治疗反应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判断NHL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孔俊;周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腔内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先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引流,待积液基本排尽后注入PA-MSHA 2-3ml和地塞米松5mg.夹闭引流管5-7天后复查B超,如效果不佳则再次引流后重复注射上述药物,反之则拔管.结果:共治疗23例,完全缓解14例(60.9%),部分缓解7例(30.4%),总有效率91.3%.心包腔内注药后有5例发热,2例胸痛.结论:PA-MSHA腔内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不大.
作者:朱亚芳;魏金芝;顾洪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HER2/neu是酪氨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Ras/MAPK、PI3K/Akt等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及抗凋亡,通过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分泌、激活VEGF的启动子,同时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及核因子KB(NF-KB)等,促进肿瘤的浸润及转移.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和基因扩增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消化道肿瘤等.关系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及预后.目前抗HER2/neu治疗药物大体可分为4类:作用于受体细胞外区域的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体-细胞毒分子耦合剂和伴侣蛋白拮抗剂.现对其与肿瘤的研究现状及抗HER2/neu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罗力亚;刘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42例妇科恶性肿瘤妇女泌尿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加用保妇康栓,B组20例单纯应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在用抗菌素时间、治愈率的差异.结果:A组泌尿系感染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抗菌素的使用时间 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保妇康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泌尿系感染疗效满意.
作者:王晓敏;康宁;白文佩;王宏伟;雷金梅;陈桂梅;张玉敏;王智云;阎立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TP化疗组,应用紫杉醇135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B组:低分子肝素联合TP方案化疗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 皮下注射 12小时1次,共用5天.结果:低分子肝素组D二聚体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近期疗效肝素组(52.4%)高于对照组(42.8%),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乳腺癌高凝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丽丽;刘力新;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学差异,为乳腺癌的鉴定与诊断寻找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乳腺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建立了乳腺癌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校正的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鉴定出了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核苷代谢、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皮质甾体激素代谢.结论: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为发现乳腺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推测哪些代谢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乳腺癌发病机理研究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黎莉;罗国安;卢传坚;尹芝南;韩凌;李莎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是指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含有大量甲胎蛋白的胃癌.报道多的是胃的肝样腺癌,但并非产甲胎蛋白的胃癌均为肝样腺癌,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特异性癌标志物,在胚胎发育时期由胚肝及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和卵黄囊肿瘤的诊断,近来研究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如胃癌、肠癌、胰腺癌、胆囊癌、乳腺癌,其中胃癌相对多见[1-2].
作者:化春蓉;黄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5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cm)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肺叶切除术2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术14例,肺肿瘤摘除术1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核球或肉芽肿8例,炎性假瘤8例,肺曲菌病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因复杂,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恶性病变比例较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沈慧松;陈建乐;许贤创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