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细胞癌染色体4q和8p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任拼;巩丽;李艳红;刘小艳;兰淼;姚丽;朱少君;韩秀娟;张义灵;张伟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 4q, 8p, 杂合性缺失,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摘要: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4q和8p两个区域上相关的9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丢失频率,探讨杂合性丢失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信息性肝癌标本,提取组织DNA,并检测浓度,然后进行PCR扩增,后将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并观察目的条带有无密度减少或丢失.结果:45 例信息性肝癌病例的9个微卫星位点总染合性 缺失率为66.7%.其中D8S552的LOH率高为41.9%,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得到该位点在性别(P=0.023),血清AFP(P=0.004),有无肝内转移(P=0.023)中均有统计学差异.D4S415为22.5%,D4S3331为22.3%,D8S1810为18.8%,D4S2954为15.4%,D4S3030为15.4%; D8S1725为12.5%,D8S1827为9.8%,D8S1754为6.3%.结论:染色体4q和8p上D4S415 、D4S3331、D8S552位点杂合性丢失是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事件,提示其临近部位可能存在潜在的抑癌基因;为其他肝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局部晚期宫颈腺癌新辅助化疗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腺癌的疗效,寻找更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 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经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腺癌,根据新辅助化疗方式不同分为新辅助动脉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AIC)28例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30例.NAIC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博来霉素、顺铂方案,NACT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顺铂方案化疗,两组均1-2个疗程后行手术,对比两组化疗后肿瘤退缩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两组化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NAIC组组织学痊愈率明显高于NACT组(P<0.05).NAIC组在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NACT组(P<0.05); NAIC组淋巴结阳性率低于NACT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无阴道切缘阳性病例.两组化疗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腺癌产生的组织学痊愈率明显高于静脉化疗,可以减少宫旁浸润和脉管癌栓的发生率,是值得推广的新辅助化疗方式.

    作者:李桑;谢榕;林玉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腔内注入治疗23例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腔内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先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持续引流,待积液基本排尽后注入PA-MSHA 2-3ml和地塞米松5mg.夹闭引流管5-7天后复查B超,如效果不佳则再次引流后重复注射上述药物,反之则拔管.结果:共治疗23例,完全缓解14例(60.9%),部分缓解7例(30.4%),总有效率91.3%.心包腔内注药后有5例发热,2例胸痛.结论:PA-MSHA腔内注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不大.

    作者:朱亚芳;魏金芝;顾洪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FGF-2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成纤维生长因子-2 (FGF-2)的表达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2在早期宫颈癌、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微淋巴管密度(LVD),微淋巴管采用D2-40标记.结果:FGF-2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LVD均显著高于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两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早期宫颈癌组织中FGF-2的表达与LVD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749(P<0.05),FGF-2阳性组LVD较FGF-2阴性组LVD显著增高(P<0.05).结论:FGF-2在早期宫颈癌呈高表达且与LVD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可作为指导宫颈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黄伟;彭先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白细胞介素-18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IL-18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影响.方法: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42-76岁,平均56岁,其中鳞癌17例(48.57%),腺癌13例(37.14%),腺鳞癌5例(14.29%).对照组均来自距离肿瘤边缘2-4cm的正常肺组织.肿瘤直径≥4cm者6例(17.14%);肿瘤直径<4cm者29例(82.86%).用RT-PCR法检测35例肺癌肿瘤组织细胞内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IL-18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在3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IL-18mRNA阳性表达率为100%,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肺癌IL-18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mRNA在NSCLC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病理学分级、肿瘤T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杨文刚;刘俊华;陈嘉宝;张裕东;刘益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免疫缺陷鼠异种原位移植性乳腺癌模型

    在动物模型制作中,移植物的种类、移植位置和方式的选择、小鼠类型等既决定了移植瘤的成功率,并且决定了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否能和原移植物一致.

    作者:朱敬之;吴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索瘤治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脊索瘤作为一种罕见的恶性骨肿瘤,对于传统的放化疗均不敏感,而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病人术后的多次复发是脊索瘤的主要临床特点.目前针对脊索瘤的临床以及基础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为脊索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为改善患者预后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晓祥;姬振伟;马云雷;范清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脑全脊髓放疗不同照射方式的疗效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作者:付学海;石梅;肖锋;王建华;许林;龙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地评价中药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Navelbine and Eisplatin,N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0年12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6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NP化疗方案相比,康艾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应答率,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临床症状,在降低血液学毒性方面,对白细胞作用明显,同时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NSCLC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骨髓抑制,并降低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

    作者:何曦冉;王权;姜雷;田金徽;顾静;曹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肝转移致顽固性低血糖症3例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及治疗患者1,男,75岁,2010年8月17日临床确诊为贲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Ⅳ期,双肺、肝脏、腹壁转移,并伴有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根据NCCN指南,于2010年8月19日-2010年10月18日在我科行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4个周期,2010年11月3日经影像学检查并根据RECISIT标准行疗效评价为病情进展.

    作者:肖敏;刘宝瑞;邹征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肺腺癌A549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基因的确认及C8orf4基因的表达

    目的:比较抗失巢凋亡及正常贴壁生长肺腺癌A549细胞基因组表达差异,从中筛选肺癌抗失巢凋亡相关基因,并探讨C8orf4基因的高表达及其对失巢凋亡的正性调剂作用意义.方法:建立抗失巢凋亡肺癌A549细胞系;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与正常贴壁生长A549细胞的差异基因,利用NCBI Pubmed数据库筛选出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的基因,找出差异表达倍数大的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测定其表达.结果:共检测到表达差异的基因745个,筛选出63个与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的基因,C8orf4基因差异表达倍数大,在脱落培养A549细胞中C8orF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贴壁培养A549细胞,P<0.02.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为筛选肺癌抗失巢凋亡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方法,C8ORF4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过程.

    作者:李文海;胡运生;王小平;雷杰;苏凯;李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作用(依照新修订的FIGO分期系统)

    目的:评价在新修订的FIGO分期系统下,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子宫内膜癌进行术前MRI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判定,并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结果:MRI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1.7%(33/36).MRI诊断无肌层侵犯、浅肌层侵犯和深肌层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50%、85.7%、77.8%;84.4%、76.5%、80.6%;80.0%、100%、94.4%.MRI区分Ⅰa期(无肌层侵犯和浅肌层侵犯)和Ⅰb期(深肌层浸润)的诊断准确率为94.4%(34/36).结论:MRI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雪丹;佟晓光;刘屹;任克;徐荣天;徐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的血脂水平监测,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随访比较各组之间的无复发生存期.结果: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均长于血脂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血脂改善组(64.2±0.7)月,血脂正常组(67.7±1.1)月,血脂异常组(57.6±1.8)月.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血脂异常.

    作者:姚宇锋;唐金海;秦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XRCC1基因多态性与铂类化疗疗效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XRCC1Arg399Gln(G+A)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食管癌对以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87例(Ⅲ期41例,Ⅳ期46例),采用改良FOLFOX方案化疗,46例Ⅳ期患者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87例患者统计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应用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4.2%为A/A,34.5%为A/G,11.5%为G/G.Ⅳ期46例患者化疗后临床获益率(CR+PR+SD)为52.17%,A/A、G/A+G/G 在化疗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 义(χ2=6.213,P=0.023).87例患者中位TTP 8个月,A/A基因型11个月,G/A+G/G基因型4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81,P<0.01).结论:XRCCl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食管癌患者对奥沙利铂化疗的敏感性与生存时间相关.

    作者:陶义鹏;王永连;赵宝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FLAG方案与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并比较FLAG方案与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74例,按治疗方案分成FLAG组和CAG组,对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LAG组完全缓解

    作者:李佳;胡荣;廖爱军;杨莹;杨威;刘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门冬酰胺酶治疗成人和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不良反应比较及处理

    目的:研究以门冬酰胺酶(ASP)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时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25例儿童和45例成人ALL/LBL共接受118疗程含ASP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监测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肝功能、血脂和血糖.临床或血液检查怀疑胰腺炎时行超声或CT检查.怀疑血栓形成时进行相应血管超声检查.结果:ASP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静脉血栓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7%、1.7%和2.5%.这些并发症均导致治疗中断或原计划的治疗方案推迟2周-3周.另有因脑出血致死亡一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38.99%、41.5%、5.6%和6.1%.比较儿童和成人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无明显差别.结论:ASP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少数可致死,需密切监测,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于亚平;史平;刘海宁;翟勇平;宋萍;李峰;周晓刚;安志明;唐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XIAP的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PCR) 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方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34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不同恶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34在鼻咽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纤维鼻咽镜取3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织中CD34的表达结果.结果:在鼻咽癌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中均表达CD34;而且鼻咽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P<0.05).对鼻咽癌组织的CD34和病理类型、性别以及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CD34表达与病理分型有统计学意义,在非角化性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之间具有差异,分化型表达高于未分化型,P<0.05;而其余关系则无统计学意义.CD34与N分期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CD34与临床分期、T分期之间无联系,P>0.05.结论:鼻咽癌肿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CD34表达与鼻咽癌的病理分型相关,非角化分化型的表达高于非角化未分化型.CD34与N分期相关;不同恶性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34可能与鼻咽癌肿瘤干细胞有关.

    作者:陈海霞;金风;宝莹娜;吴伟莉;龙金华;李媛媛;龚修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蛋白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蛋白的含量.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蛋白的含量为(546.45±63.7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7.32±50.06ng/ml,P<0.01.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sCD44v6蛋白的含量明显下 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低龄(≤35岁)密切相关.结论:sCD44v6水平可作为诊断、治疗乳腺癌及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复发风险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XIAP、Survivin在胃癌中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对XIAP、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胃癌蜡块标本162例,正常胃黏膜标本45例作对照.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XIAP、Survivin在其中的表达.结果:XIAP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随病理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增高(P<0.05).Survivin 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随淋巴转移的产生、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的提高而明显增高(P<0.05).结论:XIAP及Survivin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抑制凋亡的发生、相互制约,关系密切.XIAP、Survivin各自都可以成为胃癌诊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

    作者:寇有为;杨韧;王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