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娟

关键词:乳腺癌, 细胞黏附分子, 可溶性CD44v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蛋白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蛋白的含量.结果:48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蛋白的含量为(546.45±63.7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7.32±50.06ng/ml,P<0.01.乳腺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sCD44v6蛋白的含量明显下 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低龄(≤35岁)密切相关.结论:sCD44v6水平可作为诊断、治疗乳腺癌及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复发风险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HER2/neu在肿瘤中研究进展及抗HER2/neu治疗

    HER2/neu是酪氨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Ras/MAPK、PI3K/Akt等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及抗凋亡,通过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分泌、激活VEGF的启动子,同时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及核因子KB(NF-KB)等,促进肿瘤的浸润及转移.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和基因扩增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消化道肿瘤等.关系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及预后.目前抗HER2/neu治疗药物大体可分为4类:作用于受体细胞外区域的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体-细胞毒分子耦合剂和伴侣蛋白拮抗剂.现对其与肿瘤的研究现状及抗HER2/neu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罗力亚;刘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地评价中药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Navelbine and Eisplatin,N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0年12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6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NP化疗方案相比,康艾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应答率,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临床症状,在降低血液学毒性方面,对白细胞作用明显,同时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NSCLC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骨髓抑制,并降低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

    作者:何曦冉;王权;姜雷;田金徽;顾静;曹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对腹腔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腹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76例有腹痛腹胀、发热或腹部肿块怀疑腹腔肿瘤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结果:腹腔镜手术探查76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腹腔镜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镜下观察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基本明确病因,有效指导手术治疗.

    作者:夏婷婷;史冬涛;毛忠琦;许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的血脂水平监测,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随访比较各组之间的无复发生存期.结果: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均长于血脂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血脂改善组(64.2±0.7)月,血脂正常组(67.7±1.1)月,血脂异常组(57.6±1.8)月.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血脂异常.

    作者:姚宇锋;唐金海;秦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TP化疗组,应用紫杉醇135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B组:低分子肝素联合TP方案化疗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 皮下注射 12小时1次,共用5天.结果:低分子肝素组D二聚体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近期疗效肝素组(52.4%)高于对照组(42.8%),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乳腺癌高凝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丽丽;刘力新;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NF-α对三维立体培养的肺癌H460细胞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三维立体培养中的肺癌H460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天然活性Ⅰ型胶原中建立肺癌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分为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明胶酶谱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MMP-2、MMP-9的表达,采用Bergman法测定其中的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胶原降解量.结果:在肺癌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组MMP-2、MMP-9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胶原降解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能上调MMP-2、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肺癌的侵袭与转移.

    作者:李继东;朱运奎;肖永久;薛庆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基于UPLC/MS技术的乳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探索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代谢组学差异,为乳腺癌的鉴定与诊断寻找血清潜在生物标志物,推测乳腺癌的发生机理.方法: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技术建立了乳腺癌血清代谢指纹图谱.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校正的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结合质谱同位素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筛选鉴定出了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涉及核苷代谢、磷脂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及皮质甾体激素代谢.结论:乳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差异代谢物的发现有助于为发现乳腺癌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依据,推测哪些代谢通路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为乳腺癌发病机理研究与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黎莉;罗国安;卢传坚;尹芝南;韩凌;李莎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XIAP的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PCR) 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方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白头翁醇提物抗荷瘤鼠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白头翁醇提物对昆明小鼠H2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方法:建立鼠H22肝癌细胞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白头翁醇提物灌胃治疗,连续用药10天后,观察用药后肿瘤的大小,计算瘤重抑制率并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0g/kg白头翁醇提物对小鼠H22细胞皮E移植瘤作用后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0g/kg、20g/kg白头翁醇提物对小鼠H22细胞皮下移植瘤治疗后的微血管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7、0.01).结论:白头翁醇提物对荷瘤鼠H22肝癌移植瘤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有关.

    作者:朱丽晶;钱晓萍;李敏;胡静;刘宝瑞;禹立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用诊断标准比较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旻昱;胡延平;陈芳;张男;王韫秀;崔丽芬;张振忠;张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术后复发性食管癌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8例术后复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Gy-7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左肺、右肺、心脏、胸胃、脊髓照射体积均比普通CT组小(P均<0.05);PET/CT组和普通C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9.9%、20.4%和86.7%、54.6%、20.9%(P均<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P均<0.05);卡氏评分高、进食情况良好、病变长度≤5cm、标准摄入值低的病变预后较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副反应,早期病变预后好.

    作者:任宝志;周玉霞;钟立松;袁建军;张仟仕;陶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X方案治疗铂类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作为含铂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既往接受FP或者FOLFOX4方案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采用TX方案化疗,紫杉醇145mg/m2静脉滴注3h,d1;卡培他滨2000mg/m2,分2 次口服,d1-14,21 天为一个周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进展时间和生存期.结果:36例患者共接受142个周期的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全组36例患者中有35例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8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22.8%(95%CI:8.2%-37.5%).中位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分别为4.8个月(95%CI:2.9-6.2)和8.1个月(95%CI:6.4-12.7).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尤其对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章烨;邬晓敏;徐敏;朱为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的85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波检查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T MRI及核素扫描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作用有限,超声检查发现有特征性改变者,应尽量手术治疗.结论:B超检查显示的特征基本上能使大部分病例得到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是甲状腺微小癌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祝志川;张喜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FGF-2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成纤维生长因子-2 (FGF-2)的表达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2在早期宫颈癌、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微淋巴管密度(LVD),微淋巴管采用D2-40标记.结果:FGF-2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LVD均显著高于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两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早期宫颈癌组织中FGF-2的表达与LVD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749(P<0.05),FGF-2阳性组LVD较FGF-2阴性组LVD显著增高(P<0.05).结论:FGF-2在早期宫颈癌呈高表达且与LVD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可作为指导宫颈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黄伟;彭先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血清NSE和VEGF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NSE 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取健康儿童血清作为对照.结果:初治组患者血清NSE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2.1±31.2) U/ml 、( 510.23±212.3)ng/L] vs [( 14.2 ±4.2) U/ml 、(201.1±68.9)ng/L].复发组NSE和VEGF水平分别为(58.9±29.9) U/ml 、( 501.35±216.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治疗有效组较治疗前NSE 和VEGF水平明显降低[(40.17±12.22) U/ml、(255.17±152.13)ng/L] vs[(101.17±32.29) U/ml、(481.55±250.41)ng/L](P<0.01).初诊时血清NSE与VEGF水平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NSE和VEGF水平是神经母细胞瘤负荷指标,提示血清 NSE和VEGF水平可作为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复发与预后的辅助性指标.

    作者:张绍武;朱欣恺;宁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免疫缺陷鼠异种原位移植性乳腺癌模型

    在动物模型制作中,移植物的种类、移植位置和方式的选择、小鼠类型等既决定了移植瘤的成功率,并且决定了移植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否能和原移植物一致.

    作者:朱敬之;吴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围化疗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运用简易营养评定法对围化疗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人进行营养评估,以了解患者化疗前后营养不良变化,为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人体测量和相关的生化检查,用简易营养评定对其营养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对不同性别、病期之间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用淋巴细胞判断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高,Ⅳ期病人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以淋巴细胞判定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Ⅳ期病人的营养不良改变为显著.

    作者:李向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1990 - 2010)及MEDLINE(1990 - 2010),纳入有关MDR1/P-gp表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6篇,经过层层筛选,有8个符合标准的研究被纳入,合计3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DR1/P-gp(+)与MDR1/P-gp(-)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 比,MDR1/P-gp(+)可降低化疗疗效,其OR为0.16(95%CI 0.05 - 0.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研究质量评分≥8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比OR=0.11(95%CI 0.02-0.78),P=0.03;研究质量评分<8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比OR=0.18(95%CI 0.08-0.38),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表明MDR1/P-gp表达阳性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MDR1/P-gp表达阴性的患者.

    作者:韩冰;马列;赵明静;毛世涛;王笑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沙利度胺联合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与EP方案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SCL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各11例,联合组接受沙利度胺联合EP方案,化疗组接受EP 方案化疗,治疗2周期以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有效率54.55%,临床受益率90.91%;化疗组有效率54.55%,临床受益率81.82%( P>0.05);体重增加率联合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73%和18.19%( P<0.05 );联合组和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 分别为72.73%和27.2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沙利度胺与化疗同时应用和单用化疗相比,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临床受益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化疗耐受性.

    作者:刘非;杨宗宇;孟祥玲;王国华;赵恩锋;史福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21天为一周期,连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中CR 10例,PR 9例,SD 5例,PD 21例,总有效率RR为42.2%,中位生存时间9.6个月.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媛媛;李军扩;王俊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