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方毅
目的:探讨VEGF、p53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微转移检测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方法:ELISA法检测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及p53的含量,用50例健康人血清作对照.结果:NHL患者血清VEGF及p53浓度的平均数较健康对照者的明显增高(t=8.23,P<0.001;t=5.141,P<0.001);合并白血病或骨髓浸润的NHL患者的VEGF及p53水平明显高于未有骨髓浸润者;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治疗后VEGF及p53浓度的平均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VEGF及p53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均无相关性;而惰性淋巴瘤的VEGF、p53水平比侵袭性和高侵袭性的淋巴瘤水平低(P<0.05);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VEGF、p5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p53在NHL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对临床分期、病理恶性程度、肿瘤侵犯程度有一定指导意义;VEGF、p53的检测对NHL治疗反应的判断有一定价值,有望成为判断NHL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孔俊;周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5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cm)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肺叶切除术2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术14例,肺肿瘤摘除术1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核球或肉芽肿8例,炎性假瘤8例,肺曲菌病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因复杂,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恶性病变比例较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沈慧松;陈建乐;许贤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FLAG方案与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复发、难治性AML患者74例,按治疗方案分成FLAG组和CAG组,对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FLAG组完全缓解
作者:李佳;胡荣;廖爱军;杨莹;杨威;刘卓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1 临床资料及治疗患者1,男,75岁,2010年8月17日临床确诊为贲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Ⅳ期,双肺、肝脏、腹壁转移,并伴有左侧锁骨上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转移.根据NCCN指南,于2010年8月19日-2010年10月18日在我科行多西紫杉醇+奥沙利铂+亚叶酸钙+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4个周期,2010年11月3日经影像学检查并根据RECISIT标准行疗效评价为病情进展.
作者:肖敏;刘宝瑞;邹征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脾脏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方法:报告1例卵巢透明细胞癌脾脏转移的详细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结果:卵巢癌出现脾脏转移以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多见,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脾脏转移极为罕见.卵巢癌出现脾脏转移时间多在卵巢癌术后,少数出现于首次就诊时,多数表现为同时多发性的大网膜及盆腔转移,个别患者可表现为孤立性脾转移病灶.结论:卵巢 癌脾脏转移诊断的确立需要结合肿瘤标志、影像学资料和组织病理;治疗方面需采取综合手段,应在准确评估病情的前提下,及时行减瘤术和脾切除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丽娜;田美娟;程婷婷;周小娟;魏永长;杨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HER2/neu是酪氨酸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通过Ras/MAPK、PI3K/Akt等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及抗凋亡,通过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分泌、激活VEGF的启动子,同时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及核因子KB(NF-KB)等,促进肿瘤的浸润及转移.HER2/neu蛋白的过表达和基因扩增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消化道肿瘤等.关系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治疗及预后.目前抗HER2/neu治疗药物大体可分为4类:作用于受体细胞外区域的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体-细胞毒分子耦合剂和伴侣蛋白拮抗剂.现对其与肿瘤的研究现状及抗HER2/neu的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罗力亚;刘风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栓标志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4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TP化疗组,应用紫杉醇135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70 mg/m2第2天静脉滴注.B组:低分子肝素联合TP方案化疗组,在A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 皮下注射 12小时1次,共用5天.结果:低分子肝素组D二聚体化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5).近期疗效肝素组(52.4%)高于对照组(42.8%),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乳腺癌高凝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赵丽丽;刘力新;张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lupeol及其结构改造后衍生/修饰物对肝癌细胞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对lupeol进行化学结构修饰,然后应用MTT方法检测lupeol及其衍生/修饰物对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MTT数据显示,lupeol及其衍生/修饰物均能抑制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Lupeol、H1、T1和T2的IC50分别为40 μmol/L -50 μmol/L、约120 μmol/L、约50 μmol/L和70 μmol/L -80 μmol/L.结论:lupeol结构改造后,并没有提高其对肝细胞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芬;何艳;李云森;朱永明;刘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Hyper-CVAD/MA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5 例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Hyper-CVAD /MA方案治疗:Hyper-CVAD方案:环磷酰胺300 mg/m2 静脉注射,每日两次,d1-d3;长春新碱1.4mg/m2,静脉注射,d4、d11;吡柔比星50mg/m2,静脉输注,d4;地塞米松40mg,静脉滴注d1-d4、d11-d14.MA方案:氨甲喋呤1.0g/m2,持续静脉滴注24h,d1;阿糖胞苷1.0g/m2,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d2-3.结果:15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73.3%,其中CR 7例(46.7%),PR 4例(26.6%),随访1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66.7%,1年总生存率(OS)为80.0%.不良反应主要为化疗相关的骨髓抑制.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近期疗效满意,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易于控制.
作者:曹永峰;宋诸臣;徐小红;杨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PCR) 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方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腹腔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76例有腹痛腹胀、发热或腹部肿块怀疑腹腔肿瘤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结果:腹腔镜手术探查76例均得到明确诊断.结论:腹腔镜探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镜下观察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基本明确病因,有效指导手术治疗.
作者:夏婷婷;史冬涛;毛忠琦;许春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的血脂水平监测,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随访比较各组之间的无复发生存期.结果: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均长于血脂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血脂改善组(64.2±0.7)月,血脂正常组(67.7±1.1)月,血脂异常组(57.6±1.8)月.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血脂异常.
作者:姚宇锋;唐金海;秦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多药耐药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1990 - 2010)及MEDLINE(1990 - 2010),纳入有关MDR1/P-gp表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6篇,经过层层筛选,有8个符合标准的研究被纳入,合计30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MDR1/P-gp(+)与MDR1/P-gp(-)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 比,MDR1/P-gp(+)可降低化疗疗效,其OR为0.16(95%CI 0.05 - 0.4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研究质量评分≥8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比OR=0.11(95%CI 0.02-0.78),P=0.03;研究质量评分<8分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优势比OR=0.18(95%CI 0.08-0.38),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研究表明MDR1/P-gp表达阳性患者的化疗疗效优于MDR1/P-gp表达阴性的患者.
作者:韩冰;马列;赵明静;毛世涛;王笑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成纤维生长因子-2 (FGF-2)的表达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2在早期宫颈癌、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微淋巴管密度(LVD),微淋巴管采用D2-40标记.结果:FGF-2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LVD均显著高于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两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早期宫颈癌组织中FGF-2的表达与LVD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749(P<0.05),FGF-2阳性组LVD较FGF-2阴性组LVD显著增高(P<0.05).结论:FGF-2在早期宫颈癌呈高表达且与LVD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可作为指导宫颈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黄伟;彭先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三维立体培养中的肺癌H460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天然活性Ⅰ型胶原中建立肺癌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分为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干预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明胶酶谱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MMP-2、MMP-9的表达,采用Bergman法测定其中的羟脯氨酸含量,计算胶原降解量.结果:在肺癌H460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组MMP-2、MMP-9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胶原降解量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能上调MMP-2、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肺癌的侵袭与转移.
作者:李继东;朱运奎;肖永久;薛庆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旻昱;胡延平;陈芳;张男;王韫秀;崔丽芬;张振忠;张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检测鼻咽癌放疗不规则低熔点铅挡块的制作是否符合临床治疗计划要求,分析挡块产生偏差的原因,完善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面罩固定定位并拍摄模拟定位片,物理师根据医生勾画的形状制作不规则低熔点铅挡块,而后把固定好的铅档块在模拟机下拍摄模拟验证片.通过与定位片的对比,观察挡铅的范围与医生所勾画的挡铅轮廓是否一致,并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结果:随机选取252块挡块进行分析,通过模拟定位机验证,有220块合格,合格率达87.3%;另有32块挡块不合格,偏差率为12.7%.结论:用低熔点铅制作的不规则挡块方便、准确、偏差率较低,能提高挡块的质量.它不仅符合临床治疗计划设计要求,而且提高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是一种目前鼻咽癌常规放疗中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作者:吴云来;闻素玲;赵家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用三色荧光抗体直接标记AL患者骨髓,应用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进行免疫分型.结果:176例AL患者免疫分型,其中未分化型1例,占0.7%;单纯型101例,占57.3%;变异型74例,占42.0%.变异型参照欧洲协作组EGIL积分标准分型,对伴有淋系抗原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Ly+-AML)、伴有髓系抗原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y+-ALL)、混合型白血病(MAL)可进行鉴别诊断.结论:应用免疫分型可以较好地分析每一例白血病,尤其对于抗原交叉表达者及MAL更有意义.
作者:程小丽;陈葳;杨玉琮;李旭;王翔;赵乐;尤元义;赵明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2例胃癌及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所有的病人均电话随访.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为41.9% (26/62),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1% (1/11)(P<0.05); Bag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Bag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基因的高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继元;蔡志强;李军川;陈廷煊;陈铭;杜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p2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p27的表达.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与p27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CD44+细胞数约占癌细胞数的0.1%-55%(30.9±19.29),p27+细胞数约占癌细胞数 0.1%-35%(20.9±12.21),p27 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强弱不一,强阳性细胞(p27high)呈灶性或单个散在分布,约占癌细胞总数的0.1%-15%,CD44+细胞大多数p27-(90%以上),p27+的癌细胞也极少表达 CD44,CD44+/p27high占CD44+细胞数的0.1%-5%(3.12±1.18).结论:周期蛋白p27,G0/G1期(即静止期)细胞核含量高.本实验证实只有极少数CD44+细胞呈p27蛋白强阳性(p27high),CD44+/p27high的细胞多处于静止期,可能为肿瘤干细胞,p27分子可作为进一步筛选肿瘤干细胞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作者:王芙蓉;刘斌;苏勤军;钱震;杨艳丽;史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