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GF-2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黄伟;彭先高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 FGF-2, LVD, D2-4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成纤维生长因子-2 (FGF-2)的表达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GF-2在早期宫颈癌、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微淋巴管密度(LVD),微淋巴管采用D2-40标记.结果:FGF-2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LVD均显著高于CIN及慢性宫颈炎组织(P<0.05);两者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早期宫颈癌组织中FGF-2的表达与LVD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0.749(P<0.05),FGF-2阳性组LVD较FGF-2阴性组LVD显著增高(P<0.05).结论:FGF-2在早期宫颈癌呈高表达且与LVD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诱导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可作为指导宫颈癌诊治及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有望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靶点之一.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Src参与RANKL诱导的乳腺癌BT-474细胞迁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通路在肿瘤骨定向性迁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具体信号传导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探讨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Src在RANKL诱导的乳腺癌BT474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 检测BT-474细胞表面受体RANK蛋白的表达及RANKL刺激后细胞p-Src及c-Src的表达;Transwell法测定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BT-474细胞表达RANK蛋白,RANKL诱导BT-474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应用RANKL的圈套受体OPG可阻断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RANKL刺激后BT-474细胞p-Src表达升高,应用c-Src激酶抑制剂PP2可显著抑制RANKL诱导的细胞迁移.结论:c-Src信号通路参与RANKL诱导的乳腺癌BT-474细胞迁移.

    作者:张凌云;曲秀娟;刘云鹏;侯科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脑全脊髓放疗不同照射方式的疗效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照射方式下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的疗效,并探讨佳放疗方法.方法:1999年8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行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放疗方式分为标准全脑全脊髓照射(连续照射)和分段照射(先全脑后全脊髓)两种类型,观察不同照射方式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血液学毒性、远期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全中枢照射治疗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者32例.不同照射方式有一定差异,分段照射延长了疗程且不良反应较多,随访显示复发率高于连续照射组,分段照射并未使患者得到明显的生存获益.结论:术后全脑全脊髓放疗对生殖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疗效较好,与以往文献资料相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期.从佳照射方式角度出发,分段照射延长疗程,且复发率高,仍以连续照射为佳.

    作者:付学海;石梅;肖锋;王建华;许林;龙小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RT-PCR法检测尿脱落细胞中XIAP的表达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PCR) 检测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XIAP-mRNA的表达,同时行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20例非肿瘤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51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 RT-PCR检测阳性27例(53%),尿脱落细胞学病理学检测阳性12例(24%),对照组20例尿脱落细胞XIAP-mRNA检测阳性1例(5.0%),对照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阳性0例(0%).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T-PCR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中XIAP表达的敏感性显著高于非肿瘤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XIAP表达的RT-PCR检测法较常规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测更敏感,临床上作为膀胱癌的筛选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光天;赵海岩;温峰;杨晋;刘毅;方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科治疗肺孤立性结节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结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手术治疗45例肺孤立性结节(直径≤3cm)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胸肺叶切除术25例,胸腔镜下肺叶切除5例,肺楔形切除术14例,肺肿瘤摘除术1例.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腺癌13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肺泡细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核球或肉芽肿8例,炎性假瘤8例,肺曲菌病3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肺孤立性结节病因复杂,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恶性病变比例较高,尽早手术是明确诊断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沈慧松;陈建乐;许贤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抗凋亡基因Ba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2例胃癌及11例正常胃组织中Bag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所有的病人均电话随访.结果:胃癌组织中Bag1阳性表达率为41.9% (26/62),显著高于胃正常组织的9.1% (1/11)(P<0.05); Bag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但与胃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P<0.05).Bag1阳性的患者生存期短于阴性患者.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不同水平Bag1基因的高表达,对胃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继元;蔡志强;李军川;陈廷煊;陈铭;杜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肾上腺囊肿23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型.方法:收集2005年-2010年手术切除的23例肾上腺囊肿标本,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3例标本中,大直径2.5cm-8cm,上皮性囊肿2例占8.7%(2/23)、内皮性囊肿8例占34.8%(8/23),假性囊肿12例占52.2%(12/23),寄生虫性囊肿1例占4.3%(1/23).结论:肾上腺囊肿的病理分型以假性囊肿比例较高,其次为内皮性囊肿.影像学具有很高的诊断参考价值,但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作者:刘兰侠;刘杜先;姜少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miRNA-24下调S100A8蛋白表达能够抑制人喉鳞癌Hep2细胞侵袭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NA-24)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LSCC)Hep2细胞侵袭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miRanda和RNA22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24的靶基因及其结合位点,根据预测结果通过转染miR-24前体上调其在Hep2细胞中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R-24过表达对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8,S100A8)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S100A8抗体阻断方法,检测转染miR-24前体后Hep2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100A8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ion region,3′UTR)含有一个miR-24结合位点,而且该位点与大鼠的同源性高达95%;miR-24基因转染的Hep2细胞中miR-24 的表达显著升高,S100A8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而S100A8 mRNA表达变化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阻断组相比,miR-24前体转染能明显降低阻断S100A8组的Hep2细胞侵袭能力,(P<0.05).结论:LSCC Hep2细胞中,miR-24可结合到S100A8基因的3′UTR,在转录后水平上负性调控S100A8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Hep2细胞侵袭.

    作者:郭艳;富伟能;陈洪;尚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EACAM1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及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CEACAM1和CD105标记的MVD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CD105 在本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81/81),CEACAM1及CD105-MVD分别与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其中CEACAM1阳性组MVD值与阴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8,P=0.001),CEACAM1阴性组MVD值较高.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癌中CEACAM1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肿瘤微血管生成,提高其侵袭及转移能力.

    作者:许刚柱;赵慧;徐莉;徐锐;姚杨;任婷婷;刘凯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地评价中药康艾注射液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Navelbine and Eisplatin,NP)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0年12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RCTs(6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NP化疗方案相比,康艾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应答率,改善患者的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临床症状,在降低血液学毒性方面,对白细胞作用明显,同时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结论:康艾联合顺铂加长春瑞宾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提高NSCLC治疗的近期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骨髓抑制,并降低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化疗的辅助用药.

    作者:何曦冉;王权;姜雷;田金徽;顾静;曹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原发癌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多原发癌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0例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中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3650例,其中多原发癌50例,占1.36%.发病年龄48岁-74岁,平均65.2岁.50例多原发癌中有46例为二重癌,4例为三重癌.同时性发生者10例,异时性发生者40例,间隔时间10-108个月,平均28.2个月.首发癌和二重癌均以消化系统常见,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外科手术及放化疗后3年生存率50%,5年生存率22%.结论:多原发癌的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放疗、化疗等有关.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正确及时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杨建光;李晓霞;孔凡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常用诊断标准比较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作者:张旻昱;胡延平;陈芳;张男;王韫秀;崔丽芬;张振忠;张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围化疗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运用简易营养评定法对围化疗期恶性肿瘤患者病人进行营养评估,以了解患者化疗前后营养不良变化,为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进行人体测量和相关的生化检查,用简易营养评定对其营养状况作综合评价,并对不同性别、病期之间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化疗后用淋巴细胞判断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增高,Ⅳ期病人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以淋巴细胞判定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Ⅳ期病人的营养不良改变为显著.

    作者:李向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产甲胎蛋白的胃癌2例报告

    产甲胎蛋白胃癌(AFPGC)是指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含有大量甲胎蛋白的胃癌.报道多的是胃的肝样腺癌,但并非产甲胎蛋白的胃癌均为肝样腺癌,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特异性癌标志物,在胚胎发育时期由胚肝及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肝细胞肝癌和卵黄囊肿瘤的诊断,近来研究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如胃癌、肠癌、胰腺癌、胆囊癌、乳腺癌,其中胃癌相对多见[1-2].

    作者:化春蓉;黄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晚期胃癌患者26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2-4个周期.按照RECIST标准和WHO毒性反应分级标准,分别评价疗效和毒性.结果:26例晚期胃癌患者中,获得CR 0例,PR 8例,SD 12例,PD 6例,总有效率30.8%,疾病控制率76.9%;中位TTP 6.3个月,中位总生存10.7个月,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和神经毒性等.结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李晓琴;姬发祥;林明哲;马金华;李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改进残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残胃癌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首次胃切除病因以消化性溃疡为主(35例,占97.2%),首次手术B-Ⅱ式29例,占80.6%.确诊残胃癌距首次胃切除手术时间平均为17.5年.残胃癌发生于胃肠吻合口者占58.0%,发生于残胃小弯者占35.9%,发生于贲门者占6.1%,根治性切除手术占58.3%(21例).结论:良性胃十二指肠病变行胃切除手术治疗时应以B-Ⅰ式或Roux-en-Y吻合为首选,B-Ⅱ式吻合需加Braun吻合较为合理.对残胃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行胃镜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肺腺癌A549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基因的确认及C8orf4基因的表达

    目的:比较抗失巢凋亡及正常贴壁生长肺腺癌A549细胞基因组表达差异,从中筛选肺癌抗失巢凋亡相关基因,并探讨C8orf4基因的高表达及其对失巢凋亡的正性调剂作用意义.方法:建立抗失巢凋亡肺癌A549细胞系;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与正常贴壁生长A549细胞的差异基因,利用NCBI Pubmed数据库筛选出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的基因,找出差异表达倍数大的基因,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蛋白质印迹技术测定其表达.结果:共检测到表达差异的基因745个,筛选出63个与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相关的基因,C8orf4基因差异表达倍数大,在脱落培养A549细胞中C8orF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贴壁培养A549细胞,P<0.02.结论:基因芯片技术为筛选肺癌抗失巢凋亡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方法,C8ORF4基因可能参与调控肺癌细胞抗失巢凋亡过程.

    作者:李文海;胡运生;王小平;雷杰;苏凯;李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根据乳腺癌综合治疗过程中的血脂水平监测,将乳腺癌患者分为血脂异常组、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随访比较各组之间的无复发生存期.结果:血脂改善组和血脂正常组的无复发中位生存期均长于血脂异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血脂改善组(64.2±0.7)月,血脂正常组(67.7±1.1)月,血脂异常组(57.6±1.8)月.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复发转移,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血脂异常.

    作者:姚宇锋;唐金海;秦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与周期蛋白p27关系及意义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p27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p27的表达.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与p27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CD44+细胞数约占癌细胞数的0.1%-55%(30.9±19.29),p27+细胞数约占癌细胞数 0.1%-35%(20.9±12.21),p27 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强弱不一,强阳性细胞(p27high)呈灶性或单个散在分布,约占癌细胞总数的0.1%-15%,CD44+细胞大多数p27-(90%以上),p27+的癌细胞也极少表达 CD44,CD44+/p27high占CD44+细胞数的0.1%-5%(3.12±1.18).结论:周期蛋白p27,G0/G1期(即静止期)细胞核含量高.本实验证实只有极少数CD44+细胞呈p27蛋白强阳性(p27high),CD44+/p27high的细胞多处于静止期,可能为肿瘤干细胞,p27分子可作为进一步筛选肿瘤干细胞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作者:王芙蓉;刘斌;苏勤军;钱震;杨艳丽;史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经病理学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21天为一周期,连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45例患者中CR 10例,PR 9例,SD 5例,PD 21例,总有效率RR为42.2%,中位生存时间9.6个月.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纪媛媛;李军扩;王俊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TX方案治疗铂类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作为含铂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胃癌二线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既往接受FP或者FOLFOX4方案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6例,采用TX方案化疗,紫杉醇145mg/m2静脉滴注3h,d1;卡培他滨2000mg/m2,分2 次口服,d1-14,21 天为一个周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进展时间和生存期.结果:36例患者共接受142个周期的化疗,中位化疗周期数4个.全组36例患者中有35例可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其中8例部分缓解,有效率为22.8%(95%CI:8.2%-37.5%).中位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分别为4.8个月(95%CI:2.9-6.2)和8.1个月(95%CI:6.4-12.7).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及脱发.结论: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二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尤其对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章烨;邬晓敏;徐敏;朱为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