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ersican在肿瘤中的生物学作用

马丽华;韩伟;杨迷玲;齐蕾;单丽辉;柴翠翠;王立峰

关键词:Versican, 肿瘤侵袭转移, 肿瘤间质, 细胞外基质
摘要:Versican是蛋白聚糖家族之一,其表达水平增高与许多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肿瘤的类型不同,其表达部位也不同,可以表达在肿瘤细胞本身,也可以表达在肿瘤周围的间质中.Versican在细胞黏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中都起作用,这些特点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这些功能特点有赖于Versican的中间氨基葡聚糖结合区以及两末端的球状区域与许多细胞外基质和细胞表面成分的相互作用.本文对近发现的调控Versican表达的机制以及它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四跨膜蛋白分子CD15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CD15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CD15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合患者的术后随访资料,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结果:CD1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比正常胃组织中表达高,其表达程度与肿瘤数目、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越大、分化程度低、TNM分期高及有淋巴结转移者CD151表达越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CD151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有关,参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并且对患者的预后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康磊;刘绪舜;王峰;陈坚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对65例肺癌患者和28例良性对照者的血清和胸腔积液进行检测.结果:肺癌组中血清和胸水肿瘤标志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胸水三项指标高于血清水平(P<0.01):CEA对肺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肺鳞癌的阳性率高于其它单项(P<0.05).结论:胸腔积液CEA、NSE、CYFRA21-1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作者:姜艳红;吕晓娴;刘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危险区骨骼肌肉系统肿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处理危险区骨骼肌肉系统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骶2脊索瘤先施行前路经腹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然后再切除肿瘤,可减少出血.对腹股沟区或腘窝区较大肿瘤与股、腘大血管及神经紧密粘连者,先从肿瘤远近端血管、神经正常部分解剖出血管神经,再向病变区解剖,容易完整切除肿瘤.对锁骨上区肿瘤,先截除一段锁骨,然后从肿瘤远近端正常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处,向肿瘤部游离并保护好胸膜,可较安全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腓骨头、颈及其周围部肿瘤,先解剖出腓总神经及其各肌支,尽可能保留肌支.结果:11例危险区(紧邻大血管、神经区域)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采用先从肿瘤远近端正常血管、神经处游离出神经、血管,再向肿瘤部解剖,均顺利解剖出大血管及神经,并完整切除肿瘤.所有病例无复发,亦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对紧邻重要血管及神经的较大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先从正常段血管、神经向肿瘤部解剖游离,既可彻底切除肿瘤,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张杏泉;李开华;陈刚;刘军;蔡平;方仁义;王民政;范清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IL-10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对癌症的调节

    人类白细胞介素10(human interleukin - 10,IL - 10)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其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癌症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与多种癌症相关的IL - 10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艳;李月红;白娣斯;李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型肿瘤增殖指标-血清胸苷激酶1的临床应用

    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简称TK)是嘧啶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它能够催化脱氧胸苷(deoxythymidine,dTdR)转变为脱氧胸苷酸( deoxythymidylic monophosphate,dTMP).早在60年代就有文献报导指出,DNA合成之前,TdR摄入细胞并转化为TMP必须有磷酸化激酶催化.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临床病理观察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SAN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脾SANT具有众多由环靶状纤维组织围绕的肉芽肿样结节,伴有结节间不同程度硬化的间质.肉芽肿样结节内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胞质相对丰富,部分细胞胞质内可形成含红细胞的腔隙,细胞间还穿插有衬覆肥胖内皮细胞的枝芽状毛细血管及相对扩张的窦隙样血管腔隙.免疫组化显示结节内不同血管样结构有3种不同的免疫组化表达.结论:SANT是脾具有特征性改变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易与脾脏恶性肿瘤混淆,病理上易与炎性假瘤、错钩瘤等混淆,诊断依靠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行脾切除术可治愈,预后良好.

    作者:张晓玲;郭效忠;王秀荣;苗玉;邢荣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皮质功能的临床研究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逐年升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恶性肿瘤明确划分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the disease of lifestyles),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重新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泽;高彩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Angiomotin与肿瘤研究进展

    Angiomotin (Amot)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素结合蛋白,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参与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管状结构形成,对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渗透性和运动性起调节作用,并可能参与某些信号传导通路而对肿瘤细胞增殖产生调控.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丽娜;杨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食管鳞癌瘤周微脉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早期食管鳞癌病理标本,以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CD34标记微血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早期食管鳞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对比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确定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癌周存在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瘤周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瘤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食管鳞癌瘤周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作者:张晋;周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P2X7受体激活乳腺癌JNK/SAPK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P2X7受体是ATP门控的离子通道,对二价阳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ATP的储备,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在乳腺癌中P2X7受体表达异常,并能激活JNK/SAPK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2X7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作者:谭超;韩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60例贲门癌经胸根治手术的研究

    目的:总结开胸术式对贲门癌患者恢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贲门癌患者经左胸手术,另45例经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住院时间,术中脾脏损伤,呼吸道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缘癌残留情况.结果:开胸组和经腹组切除率为96.67%,91.11%;住院时间为16.18±3.20d,15.23±3.02d;术中脾脏损伤为3.33%,8.89%;呼吸道并发症为5.0%,4.44%;吻合口瘘为0%,2.22%;吻合口狭窄为1.67%,8.89%;上切缘癌残留为1.67%,8.89%.切除率、住院时间、呼吸道并发症、吻合口瘘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开胸组脾损伤,吻合口狭窄,上切缘癌残留显著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经胸贲门癌切除明显优于经腹手术.

    作者:聂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亚砷酸对JAK2V617F阳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砷酸( arsenic trioxide,ATO)在治疗JAK2V617F突变阳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JAK2V617F阳性的MPN患者用亚砷酸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相应的血象变化以及JAK2V617F表达,并与单用羟基脲的对照组作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月及1年后,应用亚砷酸治疗组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3年后两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JAK2V617F的转阴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亚砷酸作为一种诱导凋亡剂短期内可以有效地降低三系血细胞,但未有证据表明能降低MPN患者JAK2V617F的阳性表达,故长期疗效需更多的临床及实验观察.

    作者:庞缨;蔡晓东;刘凌;周旭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鼻咽癌及其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纤维鼻咽镜取3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Trizol法提取的总RNA进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对鼻咽癌病人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用SPSS 13.0医学统计学软件对结果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D133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P<0.05),CD13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以及疗效之间均无统计学关联.结论:CD133在鼻咽癌组织中明显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及疗效之间的联系,还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加以研究.

    作者:龙金华;宝莹娜;金风;吴伟莉;陈海霞;李媛媛;龚修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诊断及治疗的8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12年共诊断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8例,发病率为0.150/1000次妊娠.上皮性癌共2例(25%),低度恶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颗粒细胞瘤)共5例(62.5%),生殖细胞肿瘤1例(12.5%).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期6例(75%),Ⅲ期2例(25%).7例(87.5%)行保守性手术治疗(患侧附件切除),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1例(12.5%)病期偏晚(Ⅲ.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随访患者6- 104个月,仅1例晚期患者术后2年半死亡,其余均存活至今,生存率87.5%.出生新生儿5例,其中早产窒息死亡1例,其余4例均无后遗症及畸形.结论: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偏低,期别偏早,所以应重在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对于妊娠合并晚期卵巢恶性肿瘤,应及时终止妊娠,行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作者:张丹晔;刘水策;刘川;刘大我;刘娟娟;侯锐;林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Survivin-mRNA在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同时活检组织用RT - PCR方法检测Survivin - mRNA的表达.结果:46例肺癌组Survivin - mRNA表达明显高于17例肺部良性疾病组(P<0.05);肺癌纤支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低分化NSCLC 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高、中分化NSCLC(P<0.05);Ⅲ+Ⅳ期NSCLCSurvivin - mRNA表达高于Ⅰ+Ⅱ期NSCLC(P<0.05);SCLC广泛期和局限期Survivin -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组织Survivin - mRNA的表达对肺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判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魏霞;李婧;石志红;崔亚娟;李洁;马政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常规放疗联合头部γ-刀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常规放疗联合γ-刀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50例γ-刀治疗组先行鼻咽部常规放疗50 - 60Gy,再γ-刀加量治疗.常规组鼻咽部常规放疗70-76Gy.根据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行颈部预防性或根治性治疗.结果:治疗后6个月复查,γ-刀治疗组与常规组局部控制分别为98%和84% (P <0.05).随访6- 24个月,两组局部复发率分别6%和16% (P <0.05).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和94% (P >0.05).常见毒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者分别为14%和48%(P<0.05).结论:常规放疗联合γ-刀治疗鼻咽癌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局部复发,减少毒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作者:蒋建文;刘瑛;陈勇;唐娜萍;梁辉;李菊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耐顺铂相关基因MDR1、MRP、LRP及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生存相关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系统分析方法了解肿瘤耐顺铂相关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为科学制定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检索时间段为1979 - 2011年;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LRP及GST -π的文献研究27篇;采用Stata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耐药基因表达合并效应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耐顺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4种基因合并OR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各基因表达结果按照OR值大小顺序,OR值及95%可信区间依次为GST -π30.86(16.03,59.40)、LRP 13.96(9.27,21.01)、MRP 12.69(8.36,19.26)、MDR1 8.03 (4.45,14.48),其中LRP及MRP基因3年死亡人数明显高于3年生存人数,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LRP 4.75(2.11,10.67)、MRP 4.61(2.28,9.32).结论:耐顺铂相关基因MRP、LRP、GST -π及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尤以GST -π基因为著,其余依次是LRP、MRP、MDR1基因.各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高低直接影响化疗效果和预后,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重要基因.

    作者:赵明静;马列;王群;韩冰;王笑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或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1例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250mg/d口服治疗,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副作用.结果:61例患者中达CR 1例(1.6%)、PR 25例(41.0%)、SD 31例(50.8%)、PD 4例(6.6%),总有效率(RR)42.6%,临床获益率93.4% (57/61).女性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01).药物相关的毒副作用依次为:皮疹56例(91.8%)、腹泻23例(33.7%)、皮肤干燥18例(29.5%)、瘙痒35例(57.4%)、恶心呕吐3例(5.9%)、肝功能轻度异常1例(1.6%).结论:吉非替尼能有效一线或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蔡永广;符爱珍;李媛媛;陈思现;戴武松;李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VATS术中喷洒红霉素或滑石粉治疗NSCLC转移性胸腔积液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中喷洒红霉素或滑石粉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转移性胸腔积液(MPE)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有MPE的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VATS术中喷洒红霉素1.0g;B组喷洒滑石粉5.0g.对比两组胸引量、引流时间、不良反应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拔管时间、胸引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率红霉素组低于滑石粉组(P<0.05).结论:用红霉素作为VATS治疗MPE具有与滑石粉相仿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镱镭;顾春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支架置入配合放射治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探索中晚期食管癌严重进食困难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严重进食困难的食管癌患者先食管内置入支架,3-5天后开始放疗,采用前1后2三野照射,剂量60 - 70Gy,锁骨上转移灶单独设野照射50Gy.结果:80例患者经支架置入配合放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3% (45/80)、34%( 27/80)、21.2% (17/80).结论:中晚期食管癌进食困难的患者支架置入配合放疗,安全、近期疗效满意,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作者:王保健;赵秀梅;刘克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