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镱镭;顾春东
目的:测定幽门螺杆菌在萎缩肠化生胃炎,异型增生及胃癌中感染情况,探讨Hp与它们的相关性.方法:萎缩肠化生胃炎(A组)患者342例,异型增生(B组)229例,胃癌患者(C组)298例,采用Hp抗体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 - IgG抗体.结果:肠化生患者较非肠化生胃黏膜中的Hp感染多见.异型增生和胃癌的Hp感染率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异型增生和胃癌两者间的Hp感染率亦存在差异(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萎缩肠化生胃炎及异性增生较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癌变的差异性显著,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癌5年生存期显著短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Hp感染与萎缩肠化生胃炎,异型增生及胃癌有密切相关性,并缩短萎缩肠化生胃炎,异型增生癌变时间,缩短胃癌5年生存时间.
作者:张秋寅;张国梁;靳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精确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Ⅰ-Ⅲ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放疗,5-6个适形野等中心照射,80%剂量线设定为PTV边缘剂量线,照射剂量给予3.0 -4.0Gy/次,5次/周,总剂量40 - 45Gy/10 - 15次/2-3周.放疗期间静脉营养支持,少食多餐,每次放疗前口服思密达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放疗结束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结果:CR 32.6%( 14/43),PR 51.2%( 22/43),NC 11.6%( 5/43),PD 4.7%( 2/43),CR+ PR 83.7%( 36/43),症状缓解率93.1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 29/43)、41.9%( 18/43)、23.3% (10/43).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结论:采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胰腺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精确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作者:尹永信;周锋;王军阳;王二院;董世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干细胞标记物CD133在鼻咽癌及其声带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纤维鼻咽镜取3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声带息肉.Trizol法提取的总RNA进行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对鼻咽癌病人予诱导时间调节化疗+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用SPSS 13.0医学统计学软件对结果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D133表达高于声带息肉组织(P<0.05),CD13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以及疗效之间均无统计学关联.结论:CD133在鼻咽癌组织中明显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及疗效之间的联系,还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加以研究.
作者:龙金华;宝莹娜;金风;吴伟莉;陈海霞;李媛媛;龚修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ASPS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肿瘤发生于宫颈.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细胞巢之间可见窦状血管分隔,瘤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结论:ASPS是一罕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可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强调放疗的摆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3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摆位,期间充分考虑患者精神因素、年龄、医嘱等摆位的影响因素,正确指导病人配合放疗.结果:正确的摆位保证了放疗顺利完成,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结论:正确摆位对提高病人疗效及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左莉;郭明芳;王继红;胡庆;胡南;王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CEA和CA15 -3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5年1028例乳腺癌患者的CEA、CA15 -3水平以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CEA、CA15 -3联合检测、CA15 -3及CEA单独检测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均低,分别为20.9%、15.3%、9.5%;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肝、骨和肺转移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6.7%、90.9%、45.5%(P=0.030),CA15 -3、CEA单独检测对转移病灶的敏感性无差异(P均>0.05).CEA、CA15 -3单独检测及CEA、CA15 -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性,(P均<0.001).CEA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与年龄>45岁、绝经后、ER阴性、PR阴性、Her2阳性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除CEA、CA15 -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Her2阳性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及CA15 -3单独检测与其他因素无相关性.结论:术前CEA和CA15 -3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缺乏敏感性,但可作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陈彼得;吴三纲;何振宇;林勤;管迅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5±0.3)h及(2.1±0.4)h(P>0.05);出血量分别为(120 ±8)ml及(220±10)ml(P <0.05);并发症分别为13%及20%(P<0.05);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6±2)枚及(17±3)枚(P>0.05);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52.5±6.5)h及(81.2±9.0)h(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8.3±1.6)d及(11.2 ±2.7)d(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根治效果同开腹手术,术中Trocar位置的选择、Toldt间隙及骶前间隙的辨别、对肿瘤的包裹隔离,是进一步完善手术的必要步骤.
作者:张博;梁民;蒙锦莹;姚博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AFP- L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对高危人群的预警作用.方法:分别用微量离心柱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76例治疗前原发性肝癌患者和251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FP-L3和AFP.并对其中的62例慢性肝病患者跟踪随访两年,动态监测AFP - L3.结果:肝癌组的AFP - L3敏感性和中位水平分别为84.09%和16.85,高于良性肝病组(P<0.05).20< AFP< 200 ng/ml时AFP - L3的敏感性为74.36%,特异性为74.64%.AFP - L3的阳性率和水平与肝癌分期和肿瘤大小相关.随着肝癌分期的升高和肿瘤大小的增大而升高,Ⅰ期肝癌和小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0.87%和66.67%.随访的23例AFP - L3持续阳性的慢性肝病患者的肝癌发生率为47.83%,进展时间平均3.15个月.结论:AFP - L3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燕;林莺莺;胡敏华;陈岩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逐年升高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恶性肿瘤明确划分为一种生活方式疾病(the disease of lifestyles),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重新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陈泽;高彩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地西他滨20mg/m2·d,静脉滴注,持续时间大于1小时,连续5天,至少连续2疗程,观察MDS患者病程的改变、生存质量和血液学指标等.依据NCICTCAE标准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例CR、1例PR、2例获得血液学改善,输血频次减少;上述4例治疗有反应的MDS患者均在随访中,目前尚未转为急性白血病;5例患者疾病进展,2周期治疗后,输血频次无明显减少,复查骨髓细胞学呈低增生性,且原始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其中有2例MDS - RAEB 2 IPSS评分为高危患者原始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短期内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结论:低剂量地西他滨与其他强烈化疗方案相比,安全性强,化疗相关死亡率低,不良反应易于处理.
作者:谭振清;罗自勉;周新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SWH信号通路是在果蝇与脊椎动物之间共同存在的保守信号通路.SWH信号通路在果蝇与脊椎动物的器官发育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维持生理平衡的过程中的压力信号激发STK3.当STK3被过度表达时会引起细胞凋亡.RAF1有抑制STK3的作用.通过RNAseq和微阵列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RAF1与TP73在头颈部鳞癌中的关系,可以看出RAF1与SWH信号通路的关系在头颈部鳞癌中可能的作用.
作者:王燕一;史琦;张蕾;步荣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简称TK)是嘧啶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它能够催化脱氧胸苷(deoxythymidine,dTdR)转变为脱氧胸苷酸( deoxythymidylic monophosphate,dTMP).早在60年代就有文献报导指出,DNA合成之前,TdR摄入细胞并转化为TMP必须有磷酸化激酶催化.
作者:张国庆;焦顺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P2X7受体是ATP门控的离子通道,对二价阳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属于嘌呤受体P2X家族.P2X7受体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P2X7受体通过增加氧化磷酸化及细胞内ATP的储备,介导细胞的存活与生长.在乳腺癌中P2X7受体表达异常,并能激活JNK/SAPK途径,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P2X7受体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作者:谭超;韩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况,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不良情绪反应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鼻咽癌患者50人,患者家属50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独立填写贝克焦虑自评量表( BAI)、贝克抑郁问卷(BDI)、压力知觉量表(PSS - C)、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结果:鼻咽癌患者抑郁程度比家属高(P<0.05),而家属的焦虑得分比患者高(P<0.05).两组患者PSS -C量表得分家属组高于患者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SCL - 90结果表明鼻咽癌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抑郁、恐怖及精神病症状明显高于家属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焦虑、抑郁、压力等各方面心理问题,但个体间心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应对他们提供相应的医疗、情感等支持.
作者:徐桂琼;古模发;郭立仪;陈新林;何丹;刘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β-连环素(β - catenin)的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β- catenin在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结果:β - catenin在正常黏膜中为胞膜表达,腺瘤与腺癌组呈胞浆/核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10.8%、75.0%、98.2%,三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大肠腺癌中β- 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随着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的改变呈逐渐增高趋势,有淋巴结转移者β- catenin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6.4%),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早期事件;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大肠腺癌的恶性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娟;蔡昕怡;陈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奥正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5例老年晚期胃腺癌患者中,19例为初次化疗患者,15例为曾接受术后化疗,31例为未手术而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紫杉醇80mg/m2 d1,d8,静脉滴注3小时;奥沙利铂85 mg/m2 d2;21天为1个周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进行评效,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21例,有效率为49.2%,临床控制率为87.7%.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脱发,关节肌肉疼痛及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是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常占国;徐全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介绍一种安全处理危险区骨骼肌肉系统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骶2脊索瘤先施行前路经腹结扎双侧髂内动脉,然后再切除肿瘤,可减少出血.对腹股沟区或腘窝区较大肿瘤与股、腘大血管及神经紧密粘连者,先从肿瘤远近端血管、神经正常部分解剖出血管神经,再向病变区解剖,容易完整切除肿瘤.对锁骨上区肿瘤,先截除一段锁骨,然后从肿瘤远近端正常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神经处,向肿瘤部游离并保护好胸膜,可较安全地切除肿瘤.而对于腓骨头、颈及其周围部肿瘤,先解剖出腓总神经及其各肌支,尽可能保留肌支.结果:11例危险区(紧邻大血管、神经区域)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采用先从肿瘤远近端正常血管、神经处游离出神经、血管,再向肿瘤部解剖,均顺利解剖出大血管及神经,并完整切除肿瘤.所有病例无复发,亦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对紧邻重要血管及神经的较大良性或低度恶性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先从正常段血管、神经向肿瘤部解剖游离,既可彻底切除肿瘤,又可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引起肢体功能障碍,是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张杏泉;李开华;陈刚;刘军;蔡平;方仁义;王民政;范清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系统分析方法了解肿瘤耐顺铂相关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为科学制定化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检索时间段为1979 - 2011年;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关于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LRP及GST -π的文献研究27篇;采用Stata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耐药基因表达合并效应显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耐顺铂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4种基因合并OR值并计算95%可信区间,各基因表达结果按照OR值大小顺序,OR值及95%可信区间依次为GST -π30.86(16.03,59.40)、LRP 13.96(9.27,21.01)、MRP 12.69(8.36,19.26)、MDR1 8.03 (4.45,14.48),其中LRP及MRP基因3年死亡人数明显高于3年生存人数,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LRP 4.75(2.11,10.67)、MRP 4.61(2.28,9.32).结论:耐顺铂相关基因MRP、LRP、GST -π及MDR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尤以GST -π基因为著,其余依次是LRP、MRP、MDR1基因.各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高低直接影响化疗效果和预后,是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耐药中的重要基因.
作者:赵明静;马列;王群;韩冰;王笑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的监测在术后辅助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4例肾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IFN -α辅助免疫治疗;B组,单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C组,10例健康对照.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免疫治疗结束时采集外周血样本,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 、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并计算各部分比值.结果:A、B组术前CD4+ CD25+、CD4+ CD25high T淋巴细胞亚群总体上增加,并且其含量随肿瘤分期的进展而增加(P<0.05),但部分患者并不高于健康对照组.免疫治疗后,肾癌患者CD4+ CD25 +T淋巴细胞总体略有上升,但术前较高的患者中,约2/3下降.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监测肾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状态,有助于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为肾癌尤其是早期肾癌术后辅助免疫治疗的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刘任功;罗辉;赵亚昆;仇宇;祝清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 993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综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0 7例中A期1例,B期4例,C期2例.结果:本组单纯放疗1例,手术+术后放疗4例,手术+术后放疗+化疗2例;本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1.43%,57.14%.随访中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由初次确诊的14.28%上升至42.85%.结论:嗅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与Kadish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治疗方式有关,病变位于鼻腔顶部且前颅窝骨质破坏提示本病的可能,早期诊断,手术+放疗等的综合治疗,能提高本病的生存率,晚期患者的辅助化疗是必要的.
作者:张运东;蔡奇山;何纯会;左晶晶;包剑英;刘仁东;范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