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杰
目的:观察低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r)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存在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先行1-2次TACE术后,随机分为2组.A组:低分割组(38例)大体肿瘤靶区(GTV)只包括癌栓,总剂量48-55 Gy,4-5Gy/次,3次/周,3-4周.B组:常规分割组(36例),GTV也只包括癌栓,总剂量54-60Gy,1.8-2.0Gy/次,5次/周,6-7周.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低分割组CR 6例,PR 10例,有效率约(CR+PR)42.1%,常规分割组CR 5例,PR 13例,有效率约50%,1,2年生存率低分割组46.4%,17.8%,常规分割组41.6%,22.2%.结论:低分割组及常规分割组对TACE术后门静脉癌栓的疗效相当,低分割组较常规分割组治疗的不良反应增加.两组不良反应均能耐受.
作者:徐爱兵;田思源;沈茜;黄洪华;谢国栋;储开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联合吡喃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辛伐他汀、吡喃阿霉素分别及联合处理细胞48小时,MTT法测量细胞的增殖抑制,按公式计算相互作用指数.结果:按照文献报道计算相互作用指数,相互作用指数小于1.结论:辛伐他汀和吡喃阿霉素对于SMMC-7721有协同抗瘤作用.
作者:杨士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与肿瘤的进展、侵袭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分子靶标.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胃癌关系中的信号通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进一步有效阻止胃癌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杜中红;王圣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无胸水肺癌患者胸膜腔内在术前或术后是否存在游离癌细胞并探讨术中低渗水热灌注化疗和低渗热灌注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380例无胸水肺癌患者术中均在开胸后和关胸前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胸腔,然后留取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阳性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关胸前应用43℃蒸馏水500ml加顺伯(80mg)灌注化疗,B组应用43℃蒸馏水500ml温热灌注,C组未给予治疗常规关胸.结果:阳性患者108例(28.6%),其中腺癌73.2%,磷癌16.7%,其它10.1%,Ⅰ期、Ⅱ期、Ⅲ期的比例分别为2.8%、7.4%、89.8%.A组、B组与C组1、3、5生存率分别为97.4%、76.3%、57.9%;94.4%、69.4%、44.4%;97.1%、38.2%、20.6%.结论:无胸水肺癌患者胸膜腔内在术前或术后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以腺癌和Ⅲ期的患者居多.术中低渗热灌注化疗和低渗热灌注治疗能提高阳性肺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但两种治疗方法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作者:肖宏卫;吴灿;李远东;余汉毅;唐文飞;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维泰醇对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以探讨维泰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维泰醇对宫颈癌U14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AO/EB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其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U14细胞内Bcl-2,Bax、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泰醇对U14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维泰醇能引起细胞凋亡,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维泰醇下调U14细胞内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维泰醇可抑制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维泰醇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宿星;巩平;王冬慧;刘文;杨鑫磊;郑秋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岳云;田秀荣;鲍忠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80名接触抗肿瘤药物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较差.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管理滞后.结论: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规范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
作者:袁琰琴;徐德忠;王波;王线妮;曲晓丽;孟祥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γδ T细胞已是当今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活化的γδ 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其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γδT细胞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爱;焦琳;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HSP70ASODN联合顺铂对于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运用MTT法比较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联合顺铂在肝癌细胞增殖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转染HSP70组与未转染组HepG2细胞株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时,24h、48h、72h、96h未转染组与转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29±0.029、0.583±0.022;0.356±0.035、0.684±0.052;0.497±0.033、0.723±0.048;0.523±0.035、0.715±0.047.结论:HSP70ASODN能增强顺铂对HepG2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邵国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CA19-9、CEA、UGT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记物CEA,CA19-9酶联免疫法检测UGT1 A8.结果:结l直肠癌患者血清CEA检测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Ol,CA19-9检测值也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而结肠癌患者血清UGT1 A8检测水平却明显降低,P<0.01.结论:UGTIA8、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沈桂荣;樊圣;赵启军;樊彩霞;樊佳妮;樊二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加强整体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对286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根据不同护理计划分为整体护理组100例和整体护理加强组186例,整体护理组是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加强组除了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两组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住院治疗组除整体护理组2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后在门诊继续行腔内放射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共有255例(89.17%)发生骨髓抑制,23例(8.04%)发生阴道并发症,17例(5.94%)发生皮肤病变,8例(2.79%)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3例(1.06%)发生放射性膀胱炎,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整体护理加强组除骨髓抑制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整体护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做好加强整体护理措施,安排资深护士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王雯;张龙;刘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p38和VEGF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p38和VEGF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55.00%(33/60)和43.33%(26/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0、12.50%(P<0.05).三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p38和VEGF三者之间两两比较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p38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孙峰瑞;杨华英;张素芬;时志民;王蕾;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前列腺癌的研究已深入到肿瘤细胞的分子水平,和大多数肿瘤发展一样,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的过程.在前列腺癌发展的过程中,mieroRNAs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的表达起着主导作用,原癌基因的形成和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iRNAss和前列腺癌的表观遗传学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段晨阳;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转移是排第三的好发部位.肺癌是排第四的嗜骨转移肿瘤.目前对于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仪限于抑制骨破坏,不能促进新骨形成.在应用万珂治疗多发骨髓瘤的过程中,发现其可以治疗骨髓瘤骨病,既能抑制骨破坏,又能促进新骨的形成.能否将其用于肺癌乃至实体瘤骨转移的预防或治疗呢?本文就肿瘤骨转移现状及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作用做一综述,为将来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实体瘤骨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雪;杨恩德;史金凤;马宁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2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法进行组别间生存率差异检验,采用OR值对各因素间进行危险度分析.结果:年龄、手术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以及术后化疗疗程数是卵巢上皮癌的预后生存指标.以FIGOⅠ期患者的死亡风险为1,则Ⅱ期、Ⅲ期、Ⅴ期的死亡风险分别为Ⅰ期的3倍、14.7倍、21.8倍;以术后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残余瘤直径>2cm的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残余瘤直径≤2cm患者的死亡风险的80.7倍;化疗疗程数<6疗程的死亡风险为≥6疗程的2.3倍.以高分化患者的死亡风险为l,则中、低分化的死亡风险分别为高分化的2.4倍、3.8倍.结论:FIGO分期,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余瘤的大小、化疗疗程数、病理分化程度是卵巢上皮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尽力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术后辅以正规、足程的化疗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胡艳;付玉兰;邓志平;马宁强;白延霞;雷磊;惠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治疗组中,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survivin表达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过姜黄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较单纯化疗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难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影响,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胶囊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在抑制急性白血病进展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章志;万楚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中Ki-67、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组织中Ki-67、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3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VEGF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74.4%,明显高于周围正常小脑组织(P<0.05),27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Ki-67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2.8%.结论:VEGF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VEGF和Ki-67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呈正相关性表达.
作者:滕宏伟;薛新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宫颈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16 E6基因350位(T→G)点突变情况.方法:应用TDI -FP方法检测宫颈癌患者HPV16F6基因350位(T→G)点突变情况.TDI - FP技术是一种在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具备液相探针杂交和碱基掺入三重特异反应的检测新方法,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应用TDI - F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350位(T→G)突变率为6.06%,HPV16 E6基因350位突变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603.P>0.05).结论:本地区宫颈癌患者中HPV16型E6 350位(T→G)很少发生突变,有别于欧洲的HPVI6型E6 350位(T→G)高突变.
作者:樊江波;吴静;高艳娥;张菊;张格林;曲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肿瘤,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同患者具有多样性的临床特征以及生物学特点,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其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各种新型药物和移植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因素研究以及相应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康岩;孙琪云;艾辉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SE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杀伤机理.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对其增殖、细胞因子分泌、杀瘤活性和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强,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对TSA来源的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与超抗原SEC联合应用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作者:张庆波;么文博;徐卫国;苏铁柱;刘洪梅;董雪松;徐丽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