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

杨雪;杨恩德;史金凤;马宁强

关键词:肺癌, 骨转移, 蛋白酶体抑制剂
摘要: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转移是排第三的好发部位.肺癌是排第四的嗜骨转移肿瘤.目前对于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仪限于抑制骨破坏,不能促进新骨形成.在应用万珂治疗多发骨髓瘤的过程中,发现其可以治疗骨髓瘤骨病,既能抑制骨破坏,又能促进新骨的形成.能否将其用于肺癌乃至实体瘤骨转移的预防或治疗呢?本文就肿瘤骨转移现状及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作用做一综述,为将来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实体瘤骨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

    转移是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转移是排第三的好发部位.肺癌是排第四的嗜骨转移肿瘤.目前对于肺癌骨转移的治疗仪限于抑制骨破坏,不能促进新骨形成.在应用万珂治疗多发骨髓瘤的过程中,发现其可以治疗骨髓瘤骨病,既能抑制骨破坏,又能促进新骨的形成.能否将其用于肺癌乃至实体瘤骨转移的预防或治疗呢?本文就肿瘤骨转移现状及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中作用做一综述,为将来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实体瘤骨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雪;杨恩德;史金凤;马宁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肺癌术中冲洗液细胞学检查与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疗效研究

    目的:检测无胸水肺癌患者胸膜腔内在术前或术后是否存在游离癌细胞并探讨术中低渗水热灌注化疗和低渗热灌注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对380例无胸水肺癌患者术中均在开胸后和关胸前用500ml生理盐水冲洗胸腔,然后留取冲洗液作细胞学检查.阳性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关胸前应用43℃蒸馏水500ml加顺伯(80mg)灌注化疗,B组应用43℃蒸馏水500ml温热灌注,C组未给予治疗常规关胸.结果:阳性患者108例(28.6%),其中腺癌73.2%,磷癌16.7%,其它10.1%,Ⅰ期、Ⅱ期、Ⅲ期的比例分别为2.8%、7.4%、89.8%.A组、B组与C组1、3、5生存率分别为97.4%、76.3%、57.9%;94.4%、69.4%、44.4%;97.1%、38.2%、20.6%.结论:无胸水肺癌患者胸膜腔内在术前或术后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以腺癌和Ⅲ期的患者居多.术中低渗热灌注化疗和低渗热灌注治疗能提高阳性肺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但两种治疗方法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作者:肖宏卫;吴灿;李远东;余汉毅;唐文飞;黄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腔镜辅助下DTC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要点

    目的:总结探讨腔镜辅助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3例腔镜辅助下DTC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仪器设备管理等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总结.结果: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医护配合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论:熟练掌握在腔镜辅助下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是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能够节省手术时间,提高医生、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清元;李国娟;吴星;马绥霞;冯晓瑞;陈静;陈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诱导的 CTL 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肿瘤可溶性抗原联合超抗原SEC诱导的细胞毒性T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杀伤机理.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作用,进行体外培养.对其增殖、细胞因子分泌、杀瘤活性和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经肿瘤可溶性抗原、超抗原SEC联合刺激的淋巴细胞组增殖活性强,诱导的CTLs对靶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P<0.05),对TSA来源的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论:肿瘤可溶性抗原与超抗原SEC联合应用能诱导效应细胞明显增殖、活化、并产生高效特异性的抗肿瘤效果.

    作者:张庆波;么文博;徐卫国;苏铁柱;刘洪梅;董雪松;徐丽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结直肠癌的5%-15%,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缺陷,导致MSI,从而引起结直肠癌,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

    作者:齐芸;黄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嗅神经母细胞瘤骨髓转移临床及形态学特征(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骨髓转移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复习ONB相关文献.方法:对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ONB骨髓转移的患者,行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并对骨髓象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象可见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见瘤细胞、原粒、幼粒及幼红细胞.骨髓象示瘤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散在或成团分布,胞体较为均一中等大小,类圆或不规则形;胞浆量中等或丰富,色蓝,有或无少许细小红色颗粒,空泡易见且常近边缘分布,浆边缘易见日珥状突起;胞核深染,圆或类圆形,可见双核及多核,核染色质细致或粗颗粒状均匀分布,核仁模糊或可见,淡蓝色.裸核常见.可见多个瘤细胞聚集并呈放射状环形排列,形成菊形团结构.瘤细胞POX染色全阴性.结论:ONB是罕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当外周血出现至少一系减低或可见幼粒或幼红细胞,应考虑肿瘤骨髓转移的可能性,及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确定分期及肿瘤负荷,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梅建刚;曹红琴;邵靓婧;张美娇;翟勇平;于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全身分次放射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接受分次全身放射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晚期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对1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次全身放射治疗,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预处理.结果:14名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全身分割放射治疗,早期急性反应均能耐受.经过一年以上随访,1年生存率为57%(8/14),5年生存率为37%(3/8).结论:患者对分次全身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预处理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姚原;张松方;屠永青;陆冬青;王雅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姜黄素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酶联免疫法检测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不同治疗组中,治疗前后血清VEGF及survivin表达水平.结果: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过姜黄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后,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较单纯化疗组下降更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难治及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率影响,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胶囊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survivin表达水平,在抑制急性白血病进展上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章志;万楚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的乏氧研究进展

    乏氧发生在乳腺癌和其他实体肿瘤中,是由于肿瘤细胞过度增殖超过了其血管的生长速度.乏氧导致由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调节的适应性反应,即肿瘤恶化并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抗拒.HIF-1α及其下游目标被认为是乏氧标志物.乏氧标志物是重要的预后因子,其测定可预测治疗结果,指导医生针对病人选择优化治疗方案,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目的.

    作者:翟晓辉;郭佑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DSA下多支超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临床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介入化疗组(30例),采用Seldinger(s)方法术前在DSA造影下多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B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术前常规外周静脉全身注药新辅助化疗,2组化疗方案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疗程、并发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6例(20.0%),部分缓解(PR)23例(76.7%),稳定(SD)1例(3.3%),CR+ PR 29例(96.7%),平均疗程时间(29.8±3.2)d,A组复发5例16.7%),中位生存期39个月.B组CR 1例(3.3%),PR 22例(73.3%),SD 7例(23.3%),CR+ PR23例(76.7%),平均疗程时间(39.9±4.5)d,复发16例(5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A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B组(P<0.05).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且生存时间延长.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术前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韬;庄亚强;许彪;覃舒婷;黄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胃癌进展及预后的研究现状

    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缺氧诱导因子-1α过表达与肿瘤的进展、侵袭密切相关,是一个有效的治疗肿瘤的分子靶标.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胃癌关系中的信号通路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会进一步有效阻止胃癌进展,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魏晓萍;惠起源;杜中红;王圣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Cdkn1b基因、FOXE1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阻滞基因1B(CDKN1B,e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B)又称p27KIPI,在细胞周期中,阻滞细胞从G1期进入S期,被认为是抑癌基因.叉头框El(FOXE1,forkhead boxEl),又称甲状腺转录因子2,是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的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的遗传位点.目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研究越来越多,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甲状腺癌发病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现从两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易感性以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刘(岑鸟);陈灿;蒋永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86例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临床护理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加强整体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对286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根据不同护理计划分为整体护理组100例和整体护理加强组186例,整体护理组是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加强组除了做好常规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对两组放疗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住院治疗组除整体护理组2例因经济问题出院后在门诊继续行腔内放射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病房完成放疗计划.共有255例(89.17%)发生骨髓抑制,23例(8.04%)发生阴道并发症,17例(5.94%)发生皮肤病变,8例(2.79%)发生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3例(1.06%)发生放射性膀胱炎,经保守治疗和药物灌注后,均得到有效控制,好转出院,未发生交叉感染.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整体护理加强组除骨髓抑制外,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整体护理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做好加强整体护理措施,安排资深护士精心护理,可减轻患者放射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王雯;张龙;刘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人参皂苷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浓度Rg3处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Rg3作用后Hela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包括细胞皱缩、细胞核内染色体浓缩.10、20、40、80μg/ml人参皂苷Rg3处理48小时后Hela细胞的平均生存率为76.3%、57.1%、50.0%、29.8%;流式细胞术(FCM)显示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6.4%、37.0%、50.0%、69.8%,表明肿瘤细胞在人参皂苷Rg3诱导下发生凋亡.结论:Rg3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牛珂;鲁永鲜;李宁;张迎辉;赵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47岁女性,症状主要为阴道不规则出血四月,病理确诊为阑尾交界性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例2为-66岁女性,症状主要为右下腹痛一天,病理确诊为阑尾高分化黏液性囊腺癌.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容易误诊,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临床护士抗肿瘤药物的防护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80名接触抗肿瘤药物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护士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及职业防护行为较差.接触抗肿瘤药物的职业防护管理滞后.结论:护士接触抗肿瘤药物职业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规范职业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

    作者:袁琰琴;徐德忠;王波;王线妮;曲晓丽;孟祥海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γδT细胞与疾病的关系

    γδ T细胞已是当今细胞治疗研究的热点,活化的γδ T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γδT细胞还可以维持免疫耐受,调节免疫应答,其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就γδT细胞在这几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爱;焦琳;王熙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miRNAss 与前列腺癌-表观遗传学新进展

    前列腺癌的研究已深入到肿瘤细胞的分子水平,和大多数肿瘤发展一样,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的过程.在前列腺癌发展的过程中,mieroRNAs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的表达起着主导作用,原癌基因的形成和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iRNAss和前列腺癌的表观遗传学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段晨阳;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24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4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等.结果:24例患者中23例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 Ⅰ型),均否认家族遗传史.1例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Ⅱ型),有家族史.男性14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出生至64岁,平均年龄24.7岁.首次就诊20例,复发或再次就诊4例.结论: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表现多样,对于肿瘤在体表的患者,易于诊断;而肿瘤位于内脏的患者,如何做出准确的诊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治疗上,手术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术后易复发,需再次手术切除.

    作者:洪伟;李宇杰;贾宗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干扰素λ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拉姆达(IFNλ)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含有IL-1ORl-IFNλR1(10R1-λRl)复合受体的质粒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以IL-10刺激转染细胞诱导IFNλ信号表达,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UNEL染色、AnnexinV和Pl细胞周期染色,以及活化STAT1的总量.结果:IFNλ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IFNα和IFNγ.表达10R1-λR1复合受体的A549细胞在IL-10刺激下IFNλ表达增加,TUNEL和AnnexinV染色阳性,PI染色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活化STAT1的表达总量增加,维持活性时间延长.结论:IFNλ信号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STAT1蛋白实现的.

    作者:李威;吴昊;张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