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岩;孙琪云;艾辉胜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宫颈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放疗,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中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18.6%,观察组出现放射性直肠炎3例(7.5%),对照组发生放射性直肠炎13例(28.2%),观察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降低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作者:董晶;赵西侠;舒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接受分次全身放射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晚期毒性反应及预后.方法:对14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次全身放射治疗,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预处理.结果:14名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全身分割放射治疗,早期急性反应均能耐受.经过一年以上随访,1年生存率为57%(8/14),5年生存率为37%(3/8).结论:患者对分次全身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重要预处理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姚原;张松方;屠永青;陆冬青;王雅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结直肠癌的5%-15%,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缺陷,导致MSI,从而引起结直肠癌,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
作者:齐芸;黄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干扰素拉姆达(IFNλ)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含有IL-1ORl-IFNλR1(10R1-λRl)复合受体的质粒转染人肺腺癌细胞A549.以IL-10刺激转染细胞诱导IFNλ信号表达,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胞计数,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UNEL染色、AnnexinV和Pl细胞周期染色,以及活化STAT1的总量.结果:IFNλ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优于IFNα和IFNγ.表达10R1-λR1复合受体的A549细胞在IL-10刺激下IFNλ表达增加,TUNEL和AnnexinV染色阳性,PI染色显示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活化STAT1的表达总量增加,维持活性时间延长.结论:IFNλ信号可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STAT1蛋白实现的.
作者:李威;吴昊;张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中Ki-67、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组织中Ki-67、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32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VEGF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74.4%,明显高于周围正常小脑组织(P<0.05),27例小脑血管母细胞瘤Ki-67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2.8%.结论:VEGF和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VEGF和Ki-67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中呈正相关性表达.
作者:滕宏伟;薛新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HSP27是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small heat stress proteirs,sHSP)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应激因素的损伤.此外,HSP27也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等.近年来,HSP27与临床疾病尤其是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HSP27在头颈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国萍;何晓光;武要洪;张楠;李宝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下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方法:23例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胸腔内局部注射恩度加顺铂.结果:胸水量减少,有效率为86.9%.结论: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水有效率高,且并未增加顺铂不良反应.
作者:熊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l(IGFR-1)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与ER、PR、eerbB-2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R-l在40例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IGFR-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5%,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5%,两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r=0.41,P<O.05;r=0.36,P< 0.05);与cerbB-2状态及临床分期无关(r=0.28,P>0.05:r=0.17,P>0.05).结论:IGFR-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的标志物,IGFR-l在乳腺癌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IGFR-1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曹伟;武永忠;侯东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对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生物学效应例如抗氧化作用、抗菌及细胞保护作用、抗突变作用、抗过敏作用和无益方面的致敏作用、突变性毒素作用、致染色体断裂作用、致癌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曹治云;陈旭征;杜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左侧附件可见5cm×4cm×3cm大囊状肿物一个,囊内壁附着约直径3cm大实性结节;子宫腔宫底可见3cm×2.5cm×1 cm大菜花状肿物;境下两者均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同时,子宫颈局部表面见灰褐色出血点,镜下示子宫颈子宫内膜异位伴腺上皮不典型增生.3处肿瘤细胞ER-α、ER-β、PTEN及Bcl-2表达一致.结论:子宫内膜和卵巢原发性双癌合并子宫颈内膜异位症伴不典型增生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少见肿瘤,一般发现早,预后较好.子宫内膜异位与此类病例发病有一定关系,取材时应考虑到多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的可能,尽量减少漏诊率.
作者:熊汉真;刘少颜;熊中堂;江庆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索恶性肿瘤破溃伤口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1例晚期恶性肿瘤伤口除采取常规伤口护理措施外,对于呈火山口样或花菜样的伤口使用造口袋收集渗液与异味.根据换药次数评价破溃伤口渗液护理效果,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恶性肿瘤伤口的渗液经使用棉垫、造口袋护理后,明显减少了换药次数;疼痛评估使用NRS评分,中度疼痛(4分≤NRS≤6分)6例,重度疼痛(NRS≥7分)5例,经全身用药止痛以及局部止痛换药后,疼痛明显缓解,NRS评分均在3以下;3例中重度恶臭均减轻至轻度恶臭;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平均由30.18分提高到38.56分.结论:结合肿瘤伤口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伤口症状,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孙向红;姜会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通过与其两种受体TrkA和p75NTF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对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等过程发挥极其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其在非神经系统也发挥作用,特别是参与了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增殖、凋亡、血管形成、神经旁浸润以及疼痛过程中,NGF及其受体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且与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NGF在肿瘤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徐光辉;汤善宏;陈康;杨学文;龚太乾;张洪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索不同时机应用EGFR-TKI(一线治疗VS二/三线治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总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V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线治疗组与二/三线治疗组的临床基线特征、近期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EGFR-TKI二/三线治疗组的总生存时间显著优于一线治疗组,在其它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EGFR-TKI二/三线治疗可能要优于一线治疗.
作者:何志勇;林根;林动;许凌;徐海鹏;胡卉华;陈誉;王强;陈胜佳;林景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嗅神经母细胞瘤(ONB)骨髓转移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并复习ONB相关文献.方法:对1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ONB骨髓转移的患者,行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分析,并对骨髓象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象可见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见瘤细胞、原粒、幼粒及幼红细胞.骨髓象示瘤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散在或成团分布,胞体较为均一中等大小,类圆或不规则形;胞浆量中等或丰富,色蓝,有或无少许细小红色颗粒,空泡易见且常近边缘分布,浆边缘易见日珥状突起;胞核深染,圆或类圆形,可见双核及多核,核染色质细致或粗颗粒状均匀分布,核仁模糊或可见,淡蓝色.裸核常见.可见多个瘤细胞聚集并呈放射状环形排列,形成菊形团结构.瘤细胞POX染色全阴性.结论:ONB是罕见的神经源性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当外周血出现至少一系减低或可见幼粒或幼红细胞,应考虑肿瘤骨髓转移的可能性,及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确定分期及肿瘤负荷,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梅建刚;曹红琴;邵靓婧;张美娇;翟勇平;于亚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前列腺癌的研究已深入到肿瘤细胞的分子水平,和大多数肿瘤发展一样,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的过程.在前列腺癌发展的过程中,mieroRNAs在基因转录后调控中的表达起着主导作用,原癌基因的形成和激活与抑癌基因的失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miRNAss和前列腺癌的表观遗传学新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段晨阳;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来源的恶性血液肿瘤,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同患者具有多样性的临床特征以及生物学特点,预后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其危险因素分析以及各种新型药物和移植的应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多发性骨髓瘤的危险因素研究以及相应的个体化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康岩;孙琪云;艾辉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维泰醇对宫颈癌U14细胞的抑制增殖与诱导凋亡作用,以探讨维泰醇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维泰醇对宫颈癌U14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采用AO/EB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并计算其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U14细胞内Bcl-2,Bax、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维泰醇对U14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维泰醇能引起细胞凋亡,并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维泰醇下调U14细胞内Bcl-2、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维泰醇可抑制宫颈癌U1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维泰醇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上调Bax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宿星;巩平;王冬慧;刘文;杨鑫磊;郑秋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不同浓度Rg3处理,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Rg3作用后Hela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包括细胞皱缩、细胞核内染色体浓缩.10、20、40、80μg/ml人参皂苷Rg3处理48小时后Hela细胞的平均生存率为76.3%、57.1%、50.0%、29.8%;流式细胞术(FCM)显示肿瘤细胞凋亡率为16.4%、37.0%、50.0%、69.8%,表明肿瘤细胞在人参皂苷Rg3诱导下发生凋亡.结论:Rg3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牛珂;鲁永鲜;李宁;张迎辉;赵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乳腺癌多支超选择性动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经临床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介入化疗组(30例),采用Seldinger(s)方法术前在DSA造影下多支供血动脉分别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B组为对照组(30例),采用术前常规外周静脉全身注药新辅助化疗,2组化疗方案均用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比较两组的近期、远期疗效,生存率,复发率,疗程、并发症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6例(20.0%),部分缓解(PR)23例(76.7%),稳定(SD)1例(3.3%),CR+ PR 29例(96.7%),平均疗程时间(29.8±3.2)d,A组复发5例16.7%),中位生存期39个月.B组CR 1例(3.3%),PR 22例(73.3%),SD 7例(23.3%),CR+ PR23例(76.7%),平均疗程时间(39.9±4.5)d,复发16例(5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A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B组(P<0.05).平均疗程低于对照组,复发率降低且生存时间延长.结论:中晚期乳腺癌术前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靶血管区域化疗栓塞可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临床分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增加手术切除机会,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复发率.
作者:周韬;庄亚强;许彪;覃舒婷;黄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每周给药的方法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性反应.方法:103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60例放化组(调强放疗+紫杉醇组),43例单放组(单纯调强放疗组).单放组:采用调强放疗,95% PTV:66GY/30-33次,每周5次;放化组:调强放射治疗同时化疗(紫杉醇60mg)第1、8、15、22、29、36天静滴.结果:放化疗组的食管癌病灶近期总有效率为83.3%,单纯放疗组为6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2年生存率,单放组为55.8%(24/43)、32.5%(14/43),同步放化组为86.6%(52/60)、68.3%(41/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放化组稍高于单放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紫杉醇单药每周方案,同步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可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作者:谢朝辉;黄微;刘艳杰;王薇;展广宏;马永新;丁栢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