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微晨;王璐;范林妮;朱瑾;李培峰;刘一雄;张月华;黄高昇
目的:对老年人肺癌外科治疗进行分析,探讨外科治疗老年肺癌的特殊性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1974-2009年收治60-82岁肺癌患者517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肺切除498例,其中全肺切除61例、肺叶切除428例、局限性肺切除9例、探查19例.结合老年人肺癌的临床特点,重点就术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结果:本组肺癌切除率为95.1%,手术死亡率1.2%.术后1年、3年、5年生存分别为398例、167例、108例,有18例患者已生存10年以上仍健在.单纯剖胸探查19例,1年生存5例,其余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单纯年龄因素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注重防治术后低氧血症等措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根治性肺叶切除术是高龄患者的首选方式.
作者:许广照;沈飚;王健;陈赛华;陈铃丽;李兴慧;施民新;程克忠;毛清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因其深居盆腔,发现时约70%患者已达晚期,成为严重威胁妇科肿瘤患者生命的恶性疾病,五年生存率仅为20% - 30%,虽然在过去30年显著提高诊断和治疗手段,诊断为患有卵巢癌的妇女5年生存率仍低于50%[1],本文就对卵巢癌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璟;黄学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3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采用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化疗:多西紫杉50mg/m2,静脉滴注,d1;草酸铂85 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2h,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l、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输注22h,d1、d2.每2周为1周期.B组26例,采用DCF方案化疗:多西紫杉75 mg/m2,静脉推注,d1;氟尿嘧啶750mg/m2,静脉滴注,d1-5;顺铂20mg/m2,静脉滴注,d1-3.每3周为1周期.对两组的近期疗效、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期、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和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6%( 15/27)和53.8%(14/26),无显著性差异(P=0.9005).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0月(1.9-12月)和5.1月(1-12月)(P=0.0414);中位生存时间10.5月(1-18月)和10.1月(1-17月)(P=0.7805).A组和B组的生活质量改善为74.1%( 20/27)和50.0% (13/26),无显著性差异(P =0.0707);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在Ⅳ度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恶心呕吐方面具有一定差异(P<0.05),腹泻、口腔炎、神经毒性、脱发、心脏毒性等指标无显西著性差异.结论:双周多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和D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较好,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时间,在生活质量改善上似乎也有一定的优势.在重度白细胞减少以及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上优于DCF方案.提示晚期胃癌患者对双周多西紫杉联合FOLFOX4方案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轶楠;刘卫东;马守东;岳海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切除,放疗是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NSCLC患者的另一选择.射波刀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兼具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两种功能.采用实时图像引导系统以及呼吸追踪系统,以其大剂量、高精度和周围受照射的正常组织或重要器官的范围小等优点,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方面取得了与手术相似的疗效.但是对于早期NSCLC,尽管射波刀实施了有效的生物剂量,实时靶区追踪,但局部失效仍会发生.本文就射波刀在早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振;朱锡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CT增强检查在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小儿神经母细胞瘤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个月到7岁,平均3.1.5岁.分为术前组(10例)和术后组(34例).所有患者化疗前后均行增强CT检查,对比分析化疗前后的CT图像.结果:CT增强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原发肿瘤的体积及肿块内钙化的变化,了解肿瘤推挤临近器官或包绕大血管的情况;帮助判断原发肿瘤部位有无复发、残留;明确有无远处转移及其变化.结论:无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化疗,CT增强扫描均是帮助评价小儿神经母细胞瘤化疗疗效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艳霞;邹杰;陈丽英;刘颖;张锦华;闻德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替莫唑胺(TMZ)与福莫司汀(Fotemustine)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方法:56例首次术后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TMZ组和福莫司汀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放疗,2Gy/d,5d/w,共持续6-7w,射线总剂量60-66Gy.放疗结束后1周开始化疗.TMZ组在放疗期间每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口服TMZ(150-200)mg/(m2·d),5d/w,每5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28天为1个治疗周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给药4-6个周期.福莫司汀组给予10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3周,停药5周,维持期治疗每3周静脉注射1次,共4-6次.结果:TMZ组近期疗效(CR+PR)明显优于福莫司汀组(78.6%vs 50%,P<0.05);TMZ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1.4% (20/28)、39.3%( 11/28)、28.6% (8/28),中位生存期22个月.Fotemusfine组1、2、3年生存率分别是57.1% (16/28)、32.1% (9/28)、17.9% (5/28),中位生存期12个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提高生存率的趋势.TMZ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程度明显低于福莫司汀组(P<0.001),而急慢性脑损伤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MZ比福莫司汀可更明显地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近期疗效,有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趋势,不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武新虎;朱锡旭;沈泽天;李兵;沈君姝;高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估3种切缘厚度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对侧肾脏正常的小肾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8例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切缘厚度分为肾部分切除术PN(>0.5cm),PN(< 0.5cm)和肿瘤核除术(SE)3组,采用t检验和生存率分析进行比较.结果:PN(>0.5cm)组(26例)、PN(<0.5cm)组(41例)和SE组(21例)病人的性别和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其肿瘤直径分别为2.9cm,2.8cm,1.7cm.与PN组相比,SE组的 偶发癌比例高,肿瘤直径小.3组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0.5cm)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但切缘阳性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76个月,各组均无局部复发,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2%,97.6%和95.3%,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对于对侧肾脏正常的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切缘厚度小者安全性更高.
作者:姜元军;宫大鑫;杨春明;毕建斌;孔垂泽;孙志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脊柱转移瘸(spinal metastases)是常见的脊柱肿瘤.检测技术的提高使转移瘤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明显上升,系统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此外,新成像方式的发展和人使用,使临床医生更容易筛选和诊断脊柱转移瘤.选择适当的治疗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原发病灶组织学类型,全身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以前的治疗方式,患者年龄和身体状态,预期寿命等.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方案,包括常规药物治疗,放疗,化疗,手术治疗和微创治疗(MIS).
作者:习勇;于东涛;支小卫;王海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放化疗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6例,平均年龄57.2岁,接受恩度治疗同时联合NP、GP或EC方案的全身化疗及体部伽玛刀治疗,其中恩度治疗2-7个周期,平均3.3个周期,非小细胞癌患者化疗用NP、GP方案,小细胞癌患者用CE方案,每组患者均完成2-6个周期化疗,平均2.8个周期.体部伽玛刀治疗局部病灶3.3Gy-4.3Gy/次,共10-12次,靶区总剂量36Gy-46Gy.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rnofsky评分标准(KPS)评价生活质量(QOL).结果:全组16例患者近期疗效:CR 3例,PR 9例,SD 3例,PD 1例.临床有效率( CR+PR)75% (12/16).疾病控制率(DCR) 94% (15/16).生活质量评价6例QOL改善,7例QOL稳定,3例患者出现QOL下降.毒副反应较轻,经对症处理均可缓解.结论:恩度与放化疗联合治疗肺癌疗效较好.具有协同作用,安全性亦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王斌;张丽萍;张军;吴苏冬;聂青;康静波;杨平;杨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RUNX3、DNMT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Hp感染的关系.方法:取70例手术的胃癌及癌旁胃黏膜组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RUNX3及DNMT1基因的mRNA水平,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RUNX3的表达显著下调,DNMT1表达明显增高,RUNX3表达下调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RUNX3下调的胃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明显高于RUNX3正常的组织(P<0.05),在Hp阳性的胃癌组织中RUNX3的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RUNX3基因和DNMT1基因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Hp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参与RUNX3基因失活.
作者:杨阅楼;张梅;姜相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扩增细胞角蛋白CK20 mRNA法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的表达.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CK20 mRNA,检测胃癌患者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与常规病理切片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膜微转移进行比较,并分析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受检83例胃癌患者的胰腺被膜及横结肠系膜前叶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而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为22.9%(19/83),CK20 mRNA阳性率为32.5% (27/83).4例黏液腺癌患者,免疫组化3例有转移,而无1例CK20mRNA表达.结论:扩增CK20 mRNA的RT-PCR法是检测胃癌病人腹膜微转移敏感而较特异的方法.
作者:丁明锋;许军;刘昶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3(TLP3)和人微小病毒B19(B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HT)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3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石蜡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组化双染法检测TLR3和B19在HT中的表达与定位,分析两者与HT发病的关系.结果:TLR3和B19主要表达在HT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且大多数(62%)位于同一细胞内.在33例HT病例中,TLR3染色18例以胞浆表达为主,15例以胞核表达为主;B19染色18例主要表达于胞浆,11例主要表达于胞核,4例为阴性表达.统计学分析表明,TLR3和B19在HT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565,P=0.001).结论:TLR3和B19在HT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呈共表达,表明TLR3可能通过特异性识别人微小病毒B19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sRNA,使促炎症因子及辅助刺激分子释放,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张微晨;王璐;范林妮;朱瑾;李培峰;刘一雄;张月华;黄高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K-Cl协同转运子1(KCC1)基因在肺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化疗药物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KCC1特异性siRNA,转染A549细胞;RT-PCR检测RNA干扰后KCC1基因的表达改变;应用DDP处理后,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iRNA-KCC1能够抑制KCC1基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而KCC1表达降低后,A549细胞的凋亡明显升高(P<0.05),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KCC1基因表达降低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A549细胞对化疗药物DDP的敏感性.
作者:徐然;赵俊刚;石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S-1)联合腹腔内化疗治疗伴有恶性腹水的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3例晚期胃癌合并腹水患者,根据体表面积确定替吉奥初始剂量,体表面积<1.25m2,替吉奥40mg/次,2次/d;体表面积1.25-1.5m2,替吉奥50mg/次,2次/d;体表面积>1.5m2,替吉奥60mg/次,2次/d,早、晚饭后分别口服1次,连续服用14d,停药7d,21d为1周期.顺铂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腹腔内灌注,d1 90mg,d8 60mg,21d为1周期,2周期后行疗效评价.按照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3例患者均可进行客观疗效及安全性评价,CR 3例,PR 18例,NC+ PD 22例,腹水有效控制率(CR+PR)为48.8% (21/43).临床受益反应为72.1% (31/43).不良反应主要是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Ⅲ-Ⅳ度的白细胞减少占14.0%(6/43).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DDP方案治疗胃癌合并腹水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毛丽伟;廖国清;王红梅;解国清;李仁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瘤患者采用动脉介入灌注5-氟尿嘧啶(5-FU)、多柔比星(ADM)、丝裂霉素(MMC)等化疗药物,并用医用明胶海绵栓塞病变供血动脉,观察临床疗效、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达62.86%,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7.14%、51.43%、20.00%.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有较好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邵志雄;易峰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整合素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转染前后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integrinβ1、integrinβ3基因的蛋白表达.结果:转染后细胞株integrinβ1、integrinβ3 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结论:nm23-H1基因对肺癌细胞株L9981 integrinβ1、integrinβ3 mRNA与蛋白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
作者:郑海霞;陆红;申东兰;彭安;何艳玲;曹菊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FOLFOX-6方案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mFOLFOX-6方案治疗,B组31例,采用mFOLFOX-6方案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治疗两个周期后进行评价,观察其近期有效率、QOL改善、KPS评分、骨髓抑制情况.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两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毒性、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但均以Ⅰ-Ⅱ度为主,B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结论:mFOLFOX-6方案联合贞芪扶正胶囊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显著,贞芪扶正胶囊可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
作者:张雯;李敏;张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过程.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可以多途径抑制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重要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促进作用.PTEN的失活以及与MMP-9的相互作用、共同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将在肾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上产生重要作用.
作者:陈汉民;邢金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对比Survivin的表达在维、汉族之间是否存在族群间差异.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宫颈炎(各30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Ⅰ各3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各30例)及宫颈浸润性鳞癌(各3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2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或)胞核内,表达强度随病变程度加重呈递增趋势,但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无差异(P>0.05),维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在维、汉族之间不存在族群差异;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密切相关,实验证实Survivin的过表达出现在恶性转化的早期,促进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可能成为预测病情转归的指标及靶向治疗基因.
作者:魏薇;周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胸苷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催化脱氧尿苷通过甲基化转变成脱氧尿嘧啶单磷酸核苷( deoxythymidine monophosphate,dTMP),是细胞合成dTMP的限速酶.因此,TS成为生化研究及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近10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各种新型胸苷酸合酶抑制剂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效果.雷替曲塞做为新一代水溶性胸苷酸合酶抑制剂,通过特殊的转运与代谢方式达到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并取得显著的优势.本文就雷替曲塞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进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应怀昌;叶舟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