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复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高军茂;刘光;刘志钦;郑明民

关键词:头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 分析头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方法 复习1例颈部复发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治疗及随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预后.结果 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瘤细胞呈纺锤形/卵圆形,呈束状、旋涡状排列;免疫组化CD21和CD35阳性.复发后二次手术挽救加术后放疗,1年后死于肺转移,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颈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到中度恶性肿瘤,需借助免疫组化的方法与其他组织学形态类似的肿瘤鉴别,治疗多数以手术为主,伴有病理不良预后因素、复发或残存时辅助放疗/化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逆转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参佛胃康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主动免疫、去氧胆酸钠、热水灌胃综合法连续造模90d,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空白组自由饮水,模型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丽珠得乐组用丽珠得乐溶液0.018mg/kg灌胃,参佛胃康大剂量组、参佛胃康小剂量组分别用参佛胃康溶液2.44mg/kg和0.61mg/kg灌胃.肉眼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同时测定大鼠胃液pH值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参佛胃康能保护大鼠慢性胃黏膜损伤,增加胃液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且参佛胃康大剂量组效果显著.结论 参佛胃康对慢性胃萎缩性胃炎黏膜的各种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作者:蔺焕萍;王小平;付倩;李守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NKI、VIP、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1990-2010年),收集国内外发表的关于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运用RevMan 5.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采用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 根据标准筛选出15篇文献其中13篇为英文,2篇中文,病例数7530,总人数32319,以进食豆制品的量分为常食组与偶食组,豆制品摄入与乳腺癌发生风险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80,95%CI=(0.69,0.92),(P<0.05).结论 豆制品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经常食用豆制品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降低.

    作者:刘铎;陈磊;张依宁;魏敏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Raf激酶抑制蛋白对HepG2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RKIP基因的蛋白产物在人类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本研究旨在探讨RKIP基因对于肝癌细胞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凋亡状态等生物学特性及浸润转移能力等恶性表型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其功能意义.方法 将RKIP基因插入载体pcDNA3.1构建PC-RKIP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Hep-RKIP),而后使用生长曲线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流式细胞仪,细胞迁徙实验法等方法分析稳定表达株相关生物学特性变化.同时设立空载体转染组和空白细胞组为对照.结果 与转染pcDNA3.1空载体及空白HepG2肝癌细胞相比,转染PC- RKIP载体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生长有显著减慢,后两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C- RKIP转染组平均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P<0.05),细胞周期检测显示PC- RKIP转染组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处理的HepG2 细胞和转染 pcDNA 3.1空载体的HepG2细胞(P<0.05),而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均低于其它两组(P<0.05),其它各期细胞比例均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PC-RKIP转染组调亡比例为6.4%左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迁徙实验结果提示PC-RKIP转染组穿膜率与其它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 RKIP基因可能具有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及分裂作用,同时可影响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抑制细胞恶性表型有一定意义.

    作者:侯艳红;张磊;段云卉;李丹;张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食管癌放化疗后皮肤转移1例

    1 病案摘要患者,男,59岁,因吞咽困难于2009年9月收入我院.入院查体:左颈扪及一1.0cm×1.0cm×1.5cm质硬、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钡餐示:食管中下段黏膜破坏、管壁僵硬.

    作者:李科;沈丽达;李杨;胡凤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雷帕霉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

    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加拿大Ayeot研究所从吸水性链霉菌发酵液中分离出来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已证明,RAPA是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不但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在不同种类的器官移植术后显示出显著的抗排斥反应活性,且具有广泛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雷帕霉素在肝癌肝移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荣生;王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我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2008-2010年手术切除的166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5岁、42.5岁,均女性多于男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25.9%,44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5例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79.5%.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7例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15.9%).结论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关系密切,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具有恶性潜能的癌前期病变,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以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见,微小癌的比例高.

    作者:陶淑芳;李刚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15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1例70岁以上老年肺癌施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症发生率18.5%(28/151).其中心律失常12例,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3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 对于老年肺癌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充分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采用胸腔镜手术行肺叶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老年肺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江;李强;何金涛;刘光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聚多曲霉菌粗提液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不同剂量霉菌提取液作用后A549细胞增殖情况.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流式细胞仪(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并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大剂量霉菌提取液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效应;小剂量可促进细胞增殖.FCM检测结果显示,大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显著减少,并在G1期前出现细胞凋亡图像;小剂量干预组G0/G1期细胞显著减少,S期细胞显著增加;G2期细胞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聚多曲霉菌提取液对A549细胞的增殖呈双向作用;除诱导细胞凋亡外,聚多曲霉菌产物的细胞毒性或其他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发挥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的更主要途径.

    作者:赖红琳;涂红缨;肖祖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已知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人们对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研究取得了快速发展,大量研究资料表明DC在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DC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介绍.

    作者:代国知;袁红霞;陈虹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冷冻加手术协同治疗一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手术后复发病例报告

    报道1例原发性卵巢鳞癌二次姑息手术后乙状结肠及腹腔淋巴结多发转移,经氩氦刀冷冻消融加手术治疗,去除了转移病变,随访14月未见复发征象.并结合近文献进行讨论分析.

    作者:孔小锋;牛立志;文卫锋;徐克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产妇,与同期100例行单纯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按肌瘤大小分为>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对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cm肌瘤组与≤8cm肌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部位特殊的子宫肌瘤及大型子宫肌瘤的处理须谨慎.

    作者:杨丽晔;崔友红;张梅;费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JAK-STAT信号通路与survivin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理进程,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生存素(survivin)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在大多数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JAK-STAT信号通路及survivin基因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JAK-STAT信号通路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今后甲状腺癌生物治疗的新方向,为二者进行甲状腺癌的单甚至双靶向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书萍;马静;李晓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XCR4单克隆抗体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单克隆抗体(CXCR4 mAb)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CXCR4 mAb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8周龄Balb/c雌性裸鼠,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运用CXCR4 mAb进行干预,从整体水平观察CXCR4 mAb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CXCR4 mAb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瘤体抑制率达到71.4%;CXCR4 mAb治疗后的肿瘤组织中PCNA和VEGF表达明显下降,而Caspase-3表达上升.结论 CXCR4 mAb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作者:杜成;谢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AT1-R对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通过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模型,探讨敲除AT1-R基因对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体内生长的影响以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 将Hec-1A细胞、敲除AT1-R基因的Hec-1A细胞分别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各组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时间和成瘤率,测量肿瘤体积、瘤质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法检测瘤组织内ERK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组织内Caspase-3表达.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裸鼠移植瘤生长较慢,平均成瘤时间明显延长,成瘤率、瘤体体积和瘤质量显著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的Hec-1A-si细胞ER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敲除AT1-R基因组Hec-1A-si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敲除AT1-R基因在裸鼠体内可抑制HEC-1A细胞增殖、促进HEC-1A细胞凋亡.

    作者:李景溪;杨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阴囊部皮肤原发性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对以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的腺样囊性癌较少见,可发生于除掌跖以外的任何部位,中老年好发,平均发病年龄为59岁.原发阴囊部皮肤腺样囊性癌未见报道,镜下肿瘤组织形成特殊的筛状结构,囊腔内常含有阿辛兰(pH5.2)阳性的透明质酸和硫酸化的酸性黏蛋白,瘤细胞间和小叶间周围可见透明嗜酸性基底膜物质的沉积,PAS染色呈阳性.免疫组化CK7、S-100、EMA、P63阳性表达.结论 阴囊皮肤原发腺样囊性癌相对少见,其具有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相同的镜下特征和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呈惰性过程,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李东斌;王益华;吴鸿雁;武慧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肺癌组织中OCT-4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干细胞标志物OCT-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03-2006年40例肺癌手术患者石蜡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OCT-4的表达,取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回顾4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并分析各项指标与OCT-4的关系.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分析OCT-4表达与肿瘤复发率之间的关系,Westernblot分析鳞癌与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结果 OCT-4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37.5%,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OCT-4的表达(P<0.05).OCT-4的阳性表达强度随肺癌临床分期增高而增高(P<0.05);对40例患者进行3年随访,OCT-4阳性表达病例的肿瘤复发率为53.3%,较OCT-4阴性表达病例的复发率(20.0%)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腺癌中OCT-4蛋白的表达较鳞癌中OCT-4蛋白表达增高,经过Bandscan软件灰度扫描,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结论 OCT-4阳性表达强度与肺癌临床分期与肿瘤复发率有关,可以为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作者:乔哲;马跃峰;党诚学;周斌;李少民;张潍;姜建涛;张晋;孔冉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TNNT3突变转基因小鼠筛选及肌钙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肌钙蛋白表达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 将杂合TNNT3(R69H)突变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交,选同窝阳性杂合后代鼠进行交配,再用野生型C57BL/6J小鼠对后代进行检测,得到TNNT3(R69H)突变转基因纯合个体.取野生型C57BL/6J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纯合转基因小鼠的快反应骨骼肌进行RT-PCR和WESTERN实验并制备透射电镜切片.结果 RT-PCR和WESTERN电泳条带从亮到暗依次为纯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野生型C57BL/6J小鼠.电镜结果显示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明暗带不清、出现肌纤维间水肿和线粒体空泡等现象.结论 TNNT3(R69H)突变纯合转基因小鼠快反应骨骼肌中TNNT3的mRNA和蛋白质量高于杂合转基因小鼠、杂合转基因小鼠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并且转基因的表达使快反应骨骼肌结构异常.

    作者:时伟红;李兆阳;杨葳;李翀;刘京津;郑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超声定位活检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皮肤标记定位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3月-2010年9月116例(137个病灶)触诊阴性乳腺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十字交叉标记定位手术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 116例(137个病灶)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17个(12.4%),其中导管内癌4个,浸润性导管癌13个,良性病变120个(87.6%),其中乳腺纤维腺瘤85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8个,乳腺非典型增生6个,乳腺小叶增生11个.结论 单纯彩超下乳腺皮肤标记定性手术活检对触疹阴性的乳腺病变地定位切除有重要价值.

    作者:祝志川;张喜平;张瑞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紫杉醇(PTX)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顺铂(PDD)全身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给予33例TNMⅢ-Ⅳ期卵巢癌患者(Ⅲ期20例,Ⅳ期13例)PTX 60mg/m2 ip d1,5,10,PDD 40mg/m2 iv d1-2,每21天为1周期,共2-4个周期,每2周期评定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RR,CR+PR)为78.79%,其中CR 60.61%、PR 18.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22.3个月.2年生存率为81.82%.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腹痛、腹泻、胃肠道反应、脱发、口腔黏膜炎和肌肉关节痛等.结论 PTX 60mg/m2腹腔灌注d1,5,10联合PDD 40mg/m2静脉滴注d1,2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肯定,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黄万中;蒋华;江继发;刘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胃癌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

    预测因子(predictive factors)是预示治疗反应的因素.胃癌预测因子的检测是实现胃癌个体化治疗的前提.本文分析胃癌的全身化疗(systemic chemotherapy)、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和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等治疗的预测因子,帮助筛选更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百红;王湘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