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均;俞金娜;刘庆猛;徐林刚
患者女,24岁,孕34+3周,因下腹剧痛、恶心、呕吐1天,外院急诊行剖宫产,术中见大量腹腔积液,术后肝功能检查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无尿.术后1天转本院就诊,入院时血压140 mmHg/95 mmHg,心率108次/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20×109/L,血小板总数50×109/L,总胆红素176.70 μmol/I,直接胆红素120.1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 209.0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 580.00 U/L,乳酸脱氢酶4286 U/L.
作者:黄梦娜;高雪梅;程敬亮;屈昭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察病变影像学特征.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两组病灶DTI的弥散系数(D)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DWI的ADC值,分析其测量的一致性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 ICC组9例(9/20,45.00%)病灶边界清晰,HCC组15例(15/32,46.88%)边界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90).ICC组11例(11/20,55.00%)可见邻近胆管扩张,高于HCC组(4/3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P=0.001).2名观察者测得的2组各参数结果一致性良好,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0.ICC组FA值(0.45±0.16)高于HCC组(0.3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ADC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在界值为0.31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85.0%)较高.结论 DTI的FA值对鉴别ICC与HC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陈丽华;刘爱连;宋清伟;汪禾青;孙美玉;解立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胃腔充盈程度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测量的影响及肿瘤厚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进展期胃癌患者38例(初诊21例,非手术治疗后复诊17例),采用低张气体充盈法,分别于平扫(充盈前)及增强静脉期(充盈后)轴位图像测量并比较胃腔充盈前、后各分区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厚度.同一观察者于1个月后进行再次测量,比较2次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各分区正常胃壁充盈前、后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01),胃体大弯厚度变化大.胃腔充盈前后初诊胃癌肿瘤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复诊胃癌肿瘤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的肿瘤厚度一致性好.结论 初诊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相对固定,可作为CT检查的测量指标,复诊时应尽量使胃腔充盈程度与治疗前一致,以准确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杨丽;时高峰;李勇;潘江洋;刘晶;周涛;王光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桡骨小头半脱位(RH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RHS患儿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双侧肘关节多切面、对比超声检查,且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果 RHS的超声表现包括:肱桡间距增宽29例(29/34,85.29%),关节间隙增宽、回声增强25例(25/34,73.53%),旋后肌上移并呈“钩”型表现32例(32/34,94.12%),环状韧带嵌顿33例(33/34,97.06%).结论 RHS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通过超声连续扫查双侧肘关节,并进行对比,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对X线检查阴性的RHS做出诊断.
作者:许娜;夏焙;陶宏伟;范舒旻;林洲;刘磊;王娟;刘晓;何学智;黄俊辉;石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IVIM DWI)是在传统DWI基础上,分离、提取水分子的真性扩散和微循环灌注形成的假性扩散,采用多b值、双指数数学模型而获取的DWI影像,其可反映体素内信号衰减与b值的关系.IVIM DWI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本文就该技术在肝脏MR成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江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CT小肠造影(CTE)探讨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与是否伴发肛瘘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在本院确诊为克罗恩病回结肠病变活动期且接受CTE及肛管MRI的患者28例,其中肛瘘组16例、无肛瘘组12例,计算患者回盲部及结直肠病变的数目、大病变的长度及相邻病变间的小距离,并通过秩和检验分析2组间是否具有差异.结果 28例患者中,肛瘘组87.50% (14/16)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无肛瘘组50.00%(6/12)累及左半结肠或直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5,P<0.05);肛瘘组回结肠克罗恩病的平均病变数目为3.06个,非肛瘘组为2.91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大病变长度为(12.79±8.30)cm,无肛瘘组为(7.04±3.0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瘘组相邻病变间的小距离为(5.23±2.98)cm,无肛瘘组为(8.44±2.8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5,P<0.05).结论 克罗恩病是否发生肛瘘与病变位置及相邻病变间的距离有关,而与病变的数目和大病变长度无关.
作者:刘得超;林杨皓;曹务腾;RUJAN Malla;孟晓春;周智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右肩部包块8个月,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查体:右肩部三角肌处可触及一大小约6.0 cm×3.0 cm×3.2cm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有压痛,可移动,局部皮温无增高,皮肤表面无浅表静脉怒张.右侧肩关节上举时包块处出现酸胀不适,右上肢肌力及活动正常.超声检查:右上臂三角肌肌层内可见大小约29 mm×13 mm×21 mm的梭形弱回声团,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稍强回声区(图1A),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
作者:朱笔挥;邱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对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方法 2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接受256排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智能心电门控扫描,根据扫描患者实时心率分成4组,A组(心率≤69次/分)、B组(心率为70~80次/分)、C组(心率为81~90次/分)、D组(心率≥91次/分),每组50例.由2名有心血管CT诊断经验的医师以盲法对4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进行评价,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共评价600支血管2 575个节段,4组图像节段水平、患者水平、血管水平的可诊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5±0.48) mSv、(2.41±1.20) mSv、(1.27±0.55)mSv、(2.66±1.1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2,P<0.001).结论 Revolution CT宽体探测器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在不同心率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并提高了中高心率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作者:汪芳;郝万庆;杨利莉;郑静瑶;哈若水;王泽润;曹永佩;黄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PITCL)CT小肠造影(CTE)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PITCL患者的CTE表现,总结其病变部位、数目、强化方式、淋巴结肿大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18例PITCL中,多发13例(13/18,72.22%),单发5例(5/18,27.78%);发生于空肠/回肠12例,其中3例同时累及结肠,仅发生于结肠5例,仅发生于十二指肠1例;发生肠穿孔6例.根据其CT表现分为6型:浸润型(7例)、弥漫性回肠空肠化型(3例)、肠腔瘤样扩张型(3例)、息肉肿块型(2例)、肠系膜型(1例)、混合型(2例).结论 CTE可清晰显示PITCL的影像学特点,对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双双;于澜;周晓明;段崇锋;隋庆兰;王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进展性的胰腺慢性炎症疾病,终会导致胰腺形态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此外,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MR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且功能MRI辅助常规MRI有助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本文就功能MRI技术在慢性胰腺炎诊断及鉴别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斯艺;楚蕾;刘荣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联合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患者杏仁核与其他脑区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对30例IGD患者(IGD组)与30名志愿者(HC组)行头颅fMRI,分析2组间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差异,及其与IG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HC组比较,IGD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额中回rsFC增强;与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枕下回和右侧枕上回rsFC减弱;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及丘脑rsFC减弱.与HC组比较,IG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的dFC方差增大,与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后扣带回以及左侧中央后回dFC方差显著减小;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额中回dFC方差增大,与右侧颞中回、左额内侧回及旁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dFC方差减小.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的rsFC强度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评分呈负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左侧中央后回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顶下小叶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杏仁核参与了IGD的形成和发展,dFC可以作为rsFC的补充,有助于更好地探索IGD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学机制.
作者:韩旭;李磊;汪耀;孙雅文;丁伟娜;江文庆;周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移动数字化X摄影(DR)不同后处理参数对床旁胸片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50幅床旁胸片图像进行多频拉普拉斯变换(MLT)、图像处理(IP)等后处理参数调整,分析总结后处理参数的优化方案.测量肺部相关区域光学密度值,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出厂设置默认参数与后处理参数优化肺部相关区域光学密度值的差异和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 亮度、对比度以及动态范围中的低密度参数对床旁胸片图像质量影响较大.调整并优化后处理参数后,胸部第2肋间区域密度值为1.68±0.04,肺门密度值为0.77±0.46,肺周边部密度(近胸壁1 cm处与单肋骨重叠处)值为0.62±0.06,心影密度值为0.44±0.04,膈下密度值为0.37±0.04,两肺野外带纹理清晰显示,脊柱和心影后区肺纹理可见,符合诊断学要求.第2肋间、肺门、肺周边部、心影部、膈下部均为调整前密度值小于调整后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调整后的密度值均较调整前接近参考密度值;优化后处理参数后所得影像质量评分为(3.53±0.14)分,高于优化前(3.02±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合的后处理参数值是保证移动DR床旁胸片肺部各区域合理密度值的关键,优化后处理参数可提高移动DR床旁胸片的影像质量.
作者:郭哲;吴文娟;于宝海;张祖卓;袁玉玲;孟辉;吴慧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糖尿病心肌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磁共振结构和功能成像技术可准确评估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学变化,现已应用于糖尿病心肌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评估中.评估糖尿病心肌病的MRI技术主要包括电影成像、MRS、T1 Mapping等.本文主要对MRI技术在糖尿病心肌病心肌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患者女,25岁,孕1产0,本次妊娠于孕12+6周、孕23周产检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孕28+3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胎儿生长指标正常,盆腔内见脐动脉包绕2个无回声团,其中前方的无回声近腹壁,后方近脊柱(图1A),动态观察两者均有排空变化,前方者较后方者快,两者未见相通(图1B).
作者:赵密;杨小红;宋爱琼;李俊兰;刘芳;杨星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MRI对超声发现侧脑室增宽胎儿的诊断价值及出生后的预后评价.方法 选取超声发现胎儿侧脑室增宽或疑似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接受产前MR检查的孕妇124例,比较MRI与超声的诊断结果并评估患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 124例孕妇中,MRI诊断胎儿侧脑室增宽且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8例,包括确诊超声疑似诊断6例,诊断与超声结果不一致12例.MRI随访单纯性侧脑室增宽的106胎胎儿:11胎终止妊娠,95胎分娩.存活婴幼儿中45例复查头MRI,9例诊断为神经系统疾病,侧脑室宽度12~15 mm亚组发生率高于10~<12 mm亚组(42.11% vs 3.85%,P<0.01),双侧脑室不对称增宽亚组高于对称性增宽亚组(54.55% vs 11.76%,P<0.05).侧脑室宽度10~<12 mm亚组中96.15%(25/26)患儿出生后预后良好.结论 MRI与超声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产前诊断率,单纯性侧脑室宽度10~<12 mm的胎儿预后良好;对于12~15 mm及双侧脑室不对称增宽的胎儿,应重视出生后远期随访.
作者:杨午博;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大短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81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淋巴结的大短径分组,分别以5 mm和6 mm为标准.分析以5 mm和6 mm为标准的2组间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的差异性.结果 当以5 mm为标准时,两组OS、DMFS、LR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以6 mm为标准时,OS和DM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MFS:P=0.001),L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OS、DMFS、LRFS均不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以≥6 mm为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更为合理.
作者:李贻卓;李华雨;秦志勇;崔春艳;谢传淼;伍尧泮;张嵘;吴沛宏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MPNST 20例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0例MPNST位于下肢4例、肩背部及脊柱4例、腹腔内3例、胸壁2例、纵隔2例、乳腺1例、前列腺1例、阴囊1例、头皮1例、左侧上颌窦及眶底1例.20例中,19例为肿块型,1例弥漫型.病灶大截面约1.41 cm×1.42 cm~17.10 cm×18.08 cm.16例边界不清,4例边界尚可.14例CT平扫示病灶呈等、低密度,内部密度欠均匀,2例见多发钙化灶,7例周围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10例CT增强示病灶实质呈中度、明显渐进延迟强化,囊变及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7例病灶内见纡曲动脉血管影.7例MR平扫示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T2WI上囊变区呈明显高信号,3例MRI增强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1例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DWI呈高信号.结论 MPNST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MPNST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红清;宋玲玲;项一宁;朱霞;眭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多数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液潴留或隐匿性肺淤血,持续的容量超负荷将导致心血管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肺部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肺淤血的量化评估方面已得到关注,其不仅可发现早期肺淤血,而且可预测透析患者的预后,是一种有效、实时且敏感的床旁非侵入性手段.本文对肺部超声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肺淤血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雅静;孙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131I全身扫描(131I-WBS)胸腺异常碘摄取并伴甲状腺球蛋白(Tg)升高的发生率,探讨胸腺碘摄取及其对Tg升高的影响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16例接受”131I-WBS检查的DTC患者”1I-WBS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观察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情况及血清Tg水平.结果 316例患者共735例次131 I-WBS检查中,4例患者共5例次显像可见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占0.68%(5/735),均为治疗剂量全身扫描(Rx-WBS)条件下,且均为第2次”131I治疗后出现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其中1例患者在第3次”131I治疗后仍出现胸腺异常放射性碘摄取.3例患者共4例次Rx-WBS检查前血清Tg水平升高,分别为13.80 μg/L、>300.00 μg/L、16.40 μg/L、20.60 μg/L.结论 131I清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后Tg升高患者”1I-WBS仅上纵隔处出现异常摄取时,应注意排除胸腺原因所致可能,以避免不当治疗.
作者:黎颖昕;弓健;郭斌;尚靖杰;程勇;徐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近年来肌骨超声不断发展,其对早期诊断炎症性关节病具有较高价值.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密切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病,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外周关节、骶髂关节、脊柱易受累,病程迁延且易复发.其部分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存在交叉,需鉴别诊断.本文对肌骨超声在PsA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甘伦胜;颜可;胡君;向醒;叶兴伟;郑元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