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吴红清;宋玲玲;项一宁;朱霞;眭贺

关键词:神经鞘瘤, 成年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病理证实为MPNST 20例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0例MPNST位于下肢4例、肩背部及脊柱4例、腹腔内3例、胸壁2例、纵隔2例、乳腺1例、前列腺1例、阴囊1例、头皮1例、左侧上颌窦及眶底1例.20例中,19例为肿块型,1例弥漫型.病灶大截面约1.41 cm×1.42 cm~17.10 cm×18.08 cm.16例边界不清,4例边界尚可.14例CT平扫示病灶呈等、低密度,内部密度欠均匀,2例见多发钙化灶,7例周围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10例CT增强示病灶实质呈中度、明显渐进延迟强化,囊变及坏死区未见明显强化,7例病灶内见纡曲动脉血管影.7例MR平扫示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T2WI上囊变区呈明显高信号,3例MRI增强示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1例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DWI呈高信号.结论 MPNST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MPNST的诊断准确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MR诊断慢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进展性的胰腺慢性炎症疾病,终会导致胰腺形态和功能的不可逆损害.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十分重要.此外,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也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MR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且功能MRI辅助常规MRI有助于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本文就功能MRI技术在慢性胰腺炎诊断及鉴别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斯艺;楚蕾;刘荣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肌骨超声在银屑病性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肌骨超声不断发展,其对早期诊断炎症性关节病具有较高价值.银屑病性关节炎(PsA)是一种与银屑病密切相关的炎症性关节病,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外周关节、骶髂关节、脊柱易受累,病程迁延且易复发.其部分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存在交叉,需鉴别诊断.本文对肌骨超声在PsA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甘伦胜;颜可;胡君;向醒;叶兴伟;郑元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联合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分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

    目的 建立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 RADS v2)评分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Logistic 回归预测模型,评价其对移行区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移行区前列腺腺癌(PCa组,n=33)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非PCa组,n=54)患者的术前MRI及PSA资料.采用PI-RADS v2对2组进行评分(由低至高评为1~5分).分析2组的PI-RADS v2评分、总PSA(t-PSA)、游离PSA(PPSA)与t-PSA比值(f-PSA/t-PSA)及PSA密度(PSAD)的差异,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以病理结果是否为PCa为因变量,建立3项Logistic回归模型:PI-RADS v2+t-PSA(A);PI-RADS v2+ f-PSA/t-PSA(B);PI-RADS v2+ PSAD(C).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产生的Logit(P)和PI-RADS v2评分的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2组t-PSA、f-PSA/t-PSA、PSAD及PI-RADS v2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B、C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别为:Logit(P)=-8.682+1.507PI-RADS v2+0.234 t-PSA(x2 =65.993,P<0.01);Logit(P)=-5.425+1.906 PI-RADS v2-13.921 f-PSA/t-PSA(x2=65.993,P<0.01);Logit(P)=-7.534+1.045 PI-RADS v2+ 13.318 PSAD(x2=74.036,P<0.01).以A、B、C模型产生的Logit(P)预测病理结果,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0.919、0.960,均高于单独使用PI-RADS v2评分(AUC为0.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C模型诊断效能佳,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8%、92.59%.单独使用PI-RADS v2评分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88%、77.78%.结论 联合PI-RADS v2评分和PSA指标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移行区PCa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PI-RADS v2评分,为可疑移行区PCa患者行穿刺活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雷李智;许乙凯;侯美蓉;何梦琪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卵巢卵黄囊瘤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卵巢卵黄囊瘤(YST)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卵巢卵黄囊瘤(共13个病灶)患者的二维声像、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超声显示12例患者中,11例YST单侧单发,1例双侧单发,共13个病灶,瘤体中位径线11.82 cm× 11.19 cm;13个病灶均呈囊实性混合回声,实性区域血流Adler半定量法分级均Ⅱ级及以上,阻力指数0.37~0.55;6例合并腹腔积液.病理显示2例有网膜或直肠陷窝转移,1例合并患侧输卵管、卵巢动静脉浸润.结论 YST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但确诊必须结合临床表现,部分病例仍需病理免疫组化确诊.

    作者:叶小剑;徐荣全;黄春燕;鄢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产后女性盆底器官运动及肛提肌裂孔

    目的 采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动态观察和评估产后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法 选取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的60名产妇(产后组)和35名未育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及瓦氏动作下测量膀胱、子宫颈、直肠壶腹部的低点与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的水平线)之间的距离,采用实时三维超声测量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膀胱及子宫颈的低点位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直肠壶腹部位置在静息状态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5,P=0.398),在瓦氏动作下产后组低于对照组(t=17.378,P<0.001).产后组在静息状态和瓦氏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对照组(t=11.253、9.625,P均<0.001).结论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三腔室器官的位置、运动情况及肛提肌裂孔面积,从而评价妊娠和分娩对盆底支持组织的影响.

    作者:杨慧燕;温红;程锐;刘晓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PVA治疗的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前MRI是否存在骨折椎体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的差异.结果 127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179个,涉及358个终板及341个椎间盘.有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征象的骨水泥邻近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57.73%(56 /97)、60.98%(25/41)、35.91% (51/142)、55.56%(20/36),均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P均<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26.67%(16/60)、42.86%(51/1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骨水泥注入量≤5 ml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为31.19%(34/109),低于骨水泥注入量>5 ml椎体[47.14%(33/70),P=0.031)].性别、年龄、手术椎体部位对邻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MRI能有效预测PVA术中骨水泥向邻近椎间盘渗漏,选择PKP及控制骨水泥注入量等方式可以降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风险.

    作者:蔡金辉;刘庆余;曾玉蓉;刘志锋;阮耀钦;郭栋华;王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近红外光谱在诊断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NIRS)检测对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4例经CT或MRI证实的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患者(试验组)及1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NIRS设备进行头部检测,评判是否存在颅内出血.以CT或MRI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NIRS对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效能.结果 NIRS诊断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91.18%(31/34)、71.43%(10/14)、85.42%(41/48)、88.57%(31/35)及76.92%(10/13).结论 NIRS在检测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亚农;张玉瑾;金鹤;王政;王朝朝;马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4脑室成熟畸胎瘤1例

    患者男,27岁.因“头晕、恶心5天,咳嗽时加重”入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MR平扫示病灶位于4脑室,可见类圆形囊实性异常信号,以囊性病灶为主,边界较清,约5.3 cm×4.7 cm×5.3 cm.病灶囊性部分信号较均匀,T1WI呈高信号(图1A),T2WI呈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像呈低信号,DWI呈低信号;病灶实性部分较小,约1.0 cm×2.0 cm,于各序列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病变穿过枕骨大孔,延髓及小脑受压移位,幕上脑室扩张、积水(图1B).

    作者:潘星辰;佟丹;陈忠萍;何昕;刘晓超;高艳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联合运用静息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探讨杏仁核在网络游戏成瘾中的意义

    目的 联合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患者杏仁核与其他脑区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对30例IGD患者(IGD组)与30名志愿者(HC组)行头颅fMRI,分析2组间以双侧杏仁核为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差异,及其与IGD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与HC组比较,IGD组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额中回rsFC增强;与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枕下回和右侧枕上回rsFC减弱;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及丘脑rsFC减弱.与HC组比较,IG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额内侧回的dFC方差增大,与右侧楔前叶、右侧顶下小叶、右侧后扣带回以及左侧中央后回dFC方差显著减小;右侧杏仁核与右侧额中回dFC方差增大,与右侧颞中回、左额内侧回及旁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dFC方差减小.左侧杏仁核与右侧直回的rsFC强度与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评分呈负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左侧中央后回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正相关,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顶下小叶的dFC方差与CI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杏仁核参与了IGD的形成和发展,dFC可以作为rsFC的补充,有助于更好地探索IGD形成和发展的神经学机制.

    作者:韩旭;李磊;汪耀;孙雅文;丁伟娜;江文庆;周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肺部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肺淤血评估中的应用

    多数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液潴留或隐匿性肺淤血,持续的容量超负荷将导致心血管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肺部超声在血液透析患者肺淤血的量化评估方面已得到关注,其不仅可发现早期肺淤血,而且可预测透析患者的预后,是一种有效、实时且敏感的床旁非侵入性手段.本文对肺部超声在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肺淤血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雅静;孙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256排宽体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在不控制心率患者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256排宽体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对不控制心率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方法 20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接受256排宽体探测器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智能心电门控扫描,根据扫描患者实时心率分成4组,A组(心率≤69次/分)、B组(心率为70~80次/分)、C组(心率为81~90次/分)、D组(心率≥91次/分),每组50例.由2名有心血管CT诊断经验的医师以盲法对4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可诊断性进行评价,并比较各组的辐射剂量.结果 4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例患者共评价600支血管2 575个节段,4组图像节段水平、患者水平、血管水平的可诊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5±0.48) mSv、(2.41±1.20) mSv、(1.27±0.55)mSv、(2.66±1.1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22,P<0.001).结论 Revolution CT宽体探测器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在不同心率患者单个心动周期完成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可行性,并提高了中高心率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作者:汪芳;郝万庆;杨利莉;郑静瑶;哈若水;王泽润;曹永佩;黄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Exchange模型的DCE-MRI定量研究评价肝硬化的价值

    目的 探讨Exchange模型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研究评价肝硬化的价值.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1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均行肝脏DCE-MRI扫描,采用Exchange模型计算出各组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3组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绘制ROC曲线判断Ktrans、Ve、HPI、MTT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Ktrans分别为(0.85士0.34)min-1、(0.67±0.36) min-1、(0.39±0.18)min-1,Ve分别为0.47±0.42、0.34±0.13、0.16±0.06,HPI分别为0.35±0.09、0.57±0.17、0.76±0.20,MTT分别为(17.38±15.38)s、(34.26±11.37)s、(57.33±16.73)s,BF值分别为(97.22±36.29) ml/(min·100 g)、(69.30±35.22)ml/(min.100 g)、(24.64±28.24)ml/(min·10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I和MTT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Vp、BV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和Ve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2,敏感度为90%、90%,特异度为80%、80%;HPI和MTT判断代偿期肝硬化的AUC为0.79、0.76,敏感度为85%、85%,特异度为75%、75%;HPI和MTT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AUC为0.91、0.88,敏感度为95%、90%,特异度为80%、80%.结论 Exchange模型的DCE-MRI定量研究获得多个定量参数,可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微环境变化,评价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作者:张岚;郑妍;邢威;程敬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鉴别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肝脏MR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ICC 20例(ICC组)、HCC 32例(HCC组).所有患者均接受1.5T MRI常规T1WI、T2WI、DWI及DTI序列扫描,观察病变影像学特征.由2名观察者独立测量两组病灶DTI的弥散系数(D)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DWI的ADC值,分析其测量的一致性并进行组间比较.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及阈值.结果 ICC组9例(9/20,45.00%)病灶边界清晰,HCC组15例(15/32,46.88%)边界清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P=0.90).ICC组11例(11/20,55.00%)可见邻近胆管扩张,高于HCC组(4/32,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P=0.001).2名观察者测得的2组各参数结果一致性良好,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90.ICC组FA值(0.45±0.16)高于HCC组(0.3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ADC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6,在界值为0.31时,鉴别诊断ICC与HCC的敏感度(85.0%)较高.结论 DTI的FA值对鉴别ICC与HCC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陈丽华;刘爱连;宋清伟;汪禾青;孙美玉;解立志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良性腹壁、肺多发转移性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右下腹皮下肿物5年,近1年来肿物增长加速”入院.患者6年前曾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查体:右下腹局部隆起,皮下可触及2枚肿物,直径分别为5 cm和3 cm,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压痛.腹腔超声:腹壁皮下可探及多发低回声肿物,境界清晰,大者约5.1 cm×3.9 cm×2.2 cm;CDFI:肿物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血流信号(图1A).

    作者:芦钺;郑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超声与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超声与放射性核素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方法 收集46例临床怀疑为梅克尔憩室的患儿,分析其超声、核素显像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并比较超声、核素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效能.结果 46例患儿中,38例术中证实为梅克尔憩室;其中超声诊断33例,假阴性5例,未出现假阳性;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24例,假阳性4例,假阴性18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9.13%(41/46)、敏感度86.84%(33/38)、特异度100%(8/8);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准确率52.17%(24/46)、敏感度52.63%(20/38)、特异度50.00%(4/8).超声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敏感度与核素显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诊断梅克尔憩室具有无创、无辐射、价格易接受及敏感度高等优势.

    作者:田青;朱好辉;袁建军;李惠;鲍俊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胃腔充盈程度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测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胃腔充盈程度对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测量的影响及肿瘤厚度测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进展期胃癌患者38例(初诊21例,非手术治疗后复诊17例),采用低张气体充盈法,分别于平扫(充盈前)及增强静脉期(充盈后)轴位图像测量并比较胃腔充盈前、后各分区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厚度.同一观察者于1个月后进行再次测量,比较2次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各分区正常胃壁充盈前、后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01),胃体大弯厚度变化大.胃腔充盈前后初诊胃癌肿瘤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复诊胃癌肿瘤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观察者2次测量的肿瘤厚度一致性好.结论 初诊进展期胃癌肿瘤厚度相对固定,可作为CT检查的测量指标,复诊时应尽量使胃腔充盈程度与治疗前一致,以准确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杨丽;时高峰;李勇;潘江洋;刘晶;周涛;王光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和断层超声成像技术观察胎儿脊髓栓系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及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观察胎儿脊髓圆锥(CM)所对应的椎体位置、脊髓腰膨大的大小及形态,评估是否存在胎儿脊髓栓系(TC)的价值.方法 记录病例组17胎脊柱区病变或畸形伴TC胎儿的CM末端位置和腰膨大位置,测量脊髓腰膨大处的横径、前后径.并与300胎正常胎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长CM末端位置上升,300胎正常胎儿的CM末端均位于L3或L3以上椎体水平.正常胎儿脊髓腰膨大的横径和前后径均与孕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腰膨大横径(mm)=0.677+0.147×孕周(R2 =0.836,P<0.05),腰膨大前后径(mm)=-0.994+0.152×孕周(R2=0.894,P<0.05).与正常胎儿相应孕周正常值比较,病例组TC胎儿脊髓腰膨大的前后径减小(P=0.002),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VCI及TUI技术对胎儿CM位置进行判定并分析脊髓腰膨大的形态变化,可为TC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美玲;蔡爱露;王以妮;曹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

    患者男,51岁.因头颅CT发现鞍区占位入院,体格检查未见异常.MR检查:鞍上可见一不规则团块状混杂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病变,大小约2.0 cm×2.1 cm×2.6 cm,其内信号不均,可见信号分层,病变下缘与垂体紧邻,未见明显受压,病变向上突向3脑室,视交叉受压(图1A、1B).增强扫描,鞍上病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1C).

    作者:高鑫;程敬亮;汪卫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外周脊索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7岁,因“发现右肩部包块8个月,进行性增大2个月”就诊.查体:右肩部三角肌处可触及一大小约6.0 cm×3.0 cm×3.2cm包块,边界清楚,质硬,有压痛,可移动,局部皮温无增高,皮肤表面无浅表静脉怒张.右侧肩关节上举时包块处出现酸胀不适,右上肢肌力及活动正常.超声检查:右上臂三角肌肌层内可见大小约29 mm×13 mm×21 mm的梭形弱回声团,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不规则稍强回声区(图1A),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B).

    作者:朱笔挥;邱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诊断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

    目的 探讨常规MRI纹理分析在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眼眶淋巴瘤及17例炎性假瘤患者的MRI资料.应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ROI,并提取T1WI、脂肪抑制T2WI及脂肪抑制T1WI增强扫描图像中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交互信息(MI)及三者联合(FPM)的方法选择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进行纹理分类.比较佳分类序列上两种病变的纹理特征差异.结果 T1WI及T2WI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游程矩阵,增强T1WI佳纹理参数主要源于共生矩阵及直方图.T2WI纹理特征鉴别眼眶淋巴瘤及炎性假瘤能力佳,其中FPM选择纹理特征联合NDA分类的误判率低,为1.56%.眼眶淋巴瘤T2WI纹理特征参数中的能量及长游程补偿均高于炎性假瘤(P均<0.005),而熵及短游程补偿均低于炎性假瘤(P均<0.005).结论 常规MR图像纹理分析可用于鉴别眼眶淋巴瘤和炎性假瘤.

    作者:任继亮;吴颖为;陶晓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