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芳;侯兴兰;邓省益;郎平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胃癌术后DFC方案辅助治疗的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手术经病理证实分期为Ⅱ、Ⅲ期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DFC方案组(研究组,25例)及单纯DFC方案组(对照组,24例),每名患者给予六周期的化疗并评估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共25例患者可以评估化疗的毒副反应,对照组共24例患者可以评估化疗的毒副反应.研究组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及乏力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肾毒性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减少DFC方案化疗毒副作用,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
作者:陆彬彬;王朝霞;王莉;王娟;樊英瑞;李娟;王继荣;王科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放疗胸骨受照射剂量与发生骨髓抑制的关系.方法:在我院行放疗的4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放疗过程中血象变化情况分为骨髓抑制组和无骨髓抑制组,比较两组的胸骨受照射剂量.结果:骨髓抑制组胸骨受照射剂量中Dmean、V20、V30、V40分别为2824.5cGy、66.56%、51.84%、21.95%;无骨髓抑制组胸骨Dmean、V20、V30、V40分别为1882.5cGy、45.17%、25.55%、8.72%.两组胸骨Dmean、V20、V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抑制的发生与胸骨受照射剂量正相关,食管癌放疗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胸骨的保护.
作者:朱云云;陈杰;程惠华;李东石;林贵山;傅志超;朱锦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中独特一员,参与细胞的分裂和增殖过程调节,在细胞凋亡抑制中起重要作用.鉴于组织分布的特点及与多数肿瘤相对关联性,其研究为肿瘤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survivin可以作为较好的肿瘤靶向治疗基因,肿瘤的突破很可能是基因水平的突破,因此survivin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肿瘤治疗研究扫清障碍.
作者:夏荣耀;张冉冉;孙亚娇;陈复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肝再生磷酸酶(PRL)家族包含PRL-1、PRL-2、PRL-3三个亚型,是一种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表明其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通过参与有丝分裂,缩短细胞周期,加快细胞的生长、成熟等生理功能.在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PRL的异位异常表达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途径,为其在肿瘤的分子靶点检测、个体化诊断治疗、判定预后情况等临床行为中的潜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综述PR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的发生、转移等过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延林;朱彦君;伍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灌注化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前者术前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表柔比星60-80mg,顺铂40-60mg,5-FU 750-1000mg.化疗后2周左右接受手术治疗.观察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组织学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为Ⅱ度以下.灌注化疗组手术切除率为100%,R0切除率为87.5% (28/32),均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后者手术切除率为78.1% (25/32),R0切除率为62.5%(20/32).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灌注化疗组术后病理分期较术前降低,其中Ⅱ期病例明显增多.结论: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作者:刘厚斌;袁光金;李向阳;丁友宏;邱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血清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分析SCLC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蛋白表达差异,筛查其可作为潜在标记物的差异表达蛋白多肽.方法:应用液体蛋白芯片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4例病理确诊的SCLC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组分析.采用Clin Pro Tools软件进行蛋白多肽的组间差异对比.结果:共获得57个蛋白多肽峰,其中18个蛋白多肽峰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9个蛋白多肽在SCLC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余9个蛋白多肽在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两组数据中大差异的两个蛋白多肽峰分别是m/z:1451.43和m/z:4643.31.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从SCLC患者的血清中获得稳定丰富的蛋白多肽谱,且能够筛选出多个组间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多肽,可作为SCLC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疾病标志物.
作者:朱江;邓智平;宋张骏;张锋;韩丕华;王治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是否可以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DNR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MTT法计算硼替佐米逆转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调亡比及细胞内药物浓度.结果:表柔比星单独及联合硼替佐米作用于K562/DNR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17.0μg/ml和210.4 μg/ml,逆转倍数为1.98倍;柔红霉素单独及联合硼替佐米作用于K 562/DNR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457.7μg/ml和324.9 μg/ml,逆转倍数为1.4倍.单独应用表柔比星组细胞调亡比为(28.74±4.6)%,联合硼替佐米组细胞调亡比为(39.14±9.6)%.硼替佐米能使K562/DNR细胞内柔红霉素含量增加,而对K562/S细胞无类似影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能增加耐药白血病细胞株K562/ DNR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耐药性.
作者:李迎春;王慧涵;李佳;廖爱军;张嵘;吴斌;刘卓刚;杨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诊断宫颈癌的发生并加以适当的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依据妇科检查及病理结果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法判定患者所处状态,但不能准确判断宫旁、盆壁、直肠及膀胱侵犯、远处转移情况,准确性较差.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通过检测患者病变区及局部血流阻力指数(RI)变化可作为诊断宫颈癌范围及程度、放化疗效果评价的指标之一.另外,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造影技术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彩色多普勒在宫颈癌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向小庆;叶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态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胃癌患者共40例,采用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相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可能为胃癌干细胞与临床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也可能有助于胃癌预后的判断并对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军;张勇;任芳;张凤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PA-MSHA vaccine PA)对肝癌瘤株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并观察其对肝癌瘤株细胞的体外增殖影响及杀伤作用的剂量依赖性.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PA对肝癌瘤株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PA与肝癌瘤株细胞的结合过程及肝癌瘤株细胞的凋亡过程;双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不同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对肝癌瘤株细胞的凋亡影响.结果:PA能结合肝癌瘤株并进入细胞内部,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肝癌瘤株细胞增殖和生长,产生杀伤作用,且杀伤作用随着用药浓度增加而加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有直接杀伤肝癌瘤株细胞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孙建民;包丽颖;张玉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保罗样激酶1(PLK1)在启动、维持及完成有丝分裂中扮演重要角色.已发现PLK1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过表达,并与某些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恶性肿瘤的又一新标记物及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PLK1与肿瘤预后及治疗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蒋思明;王朝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突变与初始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131I清甲治疗和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所有患者随访过程中进行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131I全身扫描以及其他常规检查.应用Pyrosequencing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患者石蜡标本进行BRAF突变分析.对BRAF突变情况与患者疾病缓解程度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组患者Tg水平进行秩和检验.结果: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突变阳性47例(78.3%),完全缓解患者占48.3% (29/60),其中131I全身及常规影像检查阴性但Tg升高患者12例.BRAF突变阳性患者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率仅40.4%,显著低于未发生突变的患者(76.9%)(P=0.020);两组患者的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131I全身阴性但Tg升高的12例患者中BRAF突变阳性11例,阴性1例,OR值为3.04.结论:BRAF突变阳性的患者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率低,更容易出现不摄碘的隐匿病灶.
作者:代文莉;崔邦平;胡涛;严凯;胡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携带阿尔法干扰素(hαIFN)基因的内皮祖细胞(EPCs)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用健康捐献者的骨髓体外诱导培养EPCs,携带hαIFN基因的腺病毒Ad5-hαIFN转染EPCs制备EPCs-hαIFN,ELISA法检测EPCs-hαIFN培养上清液中hαIFN浓度.体外EPCs-hαIFN与HepG-2肝癌细胞按照1∶5的浓度混合培养,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制作裸鼠肝癌模型,静脉注射EPCs-hαIFN,观察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荷瘤动物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使用人骨髓可以培养出CD133、KDR和CD34阳性的EPCs.携带hαIFN基因的EPCs-hαIFN培养液中可以测得hαIFN,高浓度可以达1400pg/ml以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细胞培养液的hαIFN浓度保持稳定.EPCs-hαIFN与HepG-2细胞按照1∶5的浓度混合培养4天,HepG-2细胞的存活率为(70.50±3.33)%(P<0.05).通过静脉注射EPCs-hαIFN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重量:EPCs-hαIFN组(0.71 ±0.23)g,空白对照组(3.27±1.28)g,P<0.05],而皮下注射hαIFN和静脉注射EPCs-EGFP对肿瘤没有抑制作用.尾静脉注射EPCs-hαIFN可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EPCs-hαIFN组为39天,空白对照组为33天,P<0.05).结论:肿瘤靶向性的EPCs-hαIFN可以通过分泌hαIFN抑制肿瘤的进展.
作者:王鈜;王春平;毕京峰;高旭东;楼敏;曲建慧;陆荫英;白文林;许桂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预测对多柔比星导致心功能下降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2010年在我科用多柔比星治疗的52例患者,根据IMA值,将52例患者分为IMA增高组(IMA+)及未增高组(IMA-),分析2组在化疗结束后0、3、6、9及12月心脏彩超LVEF值变化情况.结果:52例患者心功能LVEF整体出现下降趋势.2组间0、3、6、9及12个月LVEF值随着时间的变化LVEF变化并且两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同一时间测量的LVEF进行比较发现在化疗后第9、12个月时两组的LVEF存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IMA+组心功能LVEF值下降程度要高于IMA-组.结论:在多柔比星化疗后导致患者心功能下降方面,曾有IMA的增高者心功能下降程度高于IMA未增高者.
作者:马英桓;马怡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对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胸部CT和(或)增强检查提示肺部肿块或者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出现病变,需要行TBNA的患者行TBNA检查术.结果:TBNA诊断准确率为71.4% (30/42),其中恶性肿瘤86.7% (26/30).除3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外,1例出现轻微感染,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TBNA操作简单、创伤小、诊断率高,是诊断纵隔气管周围淋巴结病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谦;龚享文;刘春云;许军莲;曾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TAT3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在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7%,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及绝经情况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呈高表达,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朱丽霞;刘琴;李海;徐松;冯一中;胡建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副作用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例含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MM的临床资料,按国际肿瘤组织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胃肠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少9例,血小板减少12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6例,感染11例,经对症、暂时停药后大部分有所改善,少数为不可逆的改变;出现少见不良反应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MM的毒副作用患者基本可耐受,但也有少见的及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发生,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志芳;孟祥玲;赵恩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个人剂量计检测结果,了解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量真实情况.方法:选择某医院2008-2010年从事放射或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检测结果,分析个人受量情况.结果:个人剂量超过50mSv 2008年1人,为核医学科人员,占当年检测人数的1.12%(1/89),2009年无1人,2010年3人,均为从事心内科介入手术人员,占当年检测人数的2.67%(3/112).个人剂量超过20mSv但小于50mSv 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2人、4人和4人,占当年检测人数的2.25%(2/89)、4.12% (4/97)和3.57% (4/112).其中心内科9人,骨科1人.通过调查、现场检测和模拟实验,确认超过50mSv的4人中,核医学1人为周末下班后个人剂量计放在储源罐附近导致检测的数据失真,心内科3人为将个人剂量计佩戴之铅衣外侧导致数据失真.剔除失真数据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人年均受量情况分别为2.5mSv、3.5mSv和3.76mSv.结论:检测机构和管理部门通过加强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和监管方能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工作人员应提高工作的熟练程度减少射线的接触时间和合理的工作安排得到个人防护的目的.
作者:王永刚;冯子良;陈宏;刘均;袁贵红;刘跃;林旭;李英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20例晚期NSCLC(其中Ⅲb期和Ⅳ期患者各60例)及6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例,单因素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患者生存的关系,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晚期NSCLC患者CD3+T细胞和NK细胞比例低于健康对照,调节性细胞(regular T cell,Treg)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亦低于健康对照,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Treg细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之一.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显示,肿瘤分化越差,分期越高,Treg细胞数量越多,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随疾病进展而增高,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瑞萍;徐冰心;王社论;郑成中;董青;翟树森;崔庆超;高云阁;周学慧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乌骨藤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株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乌骨藤制剂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乌骨藤制剂(10mg/ml,20mg/ml,40mg/ml)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后,其增殖受到抑制,作用24h的抑制率分别为11.57%、21.09%、31.27%,48h的抑制率为27.55%、35.95%、45.1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20mg/ml,40mg/ml,80mg/ml)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率分别为(12.2±0.67)%、(17.4±0.69)%、(22.9±1.38)%,而p53蛋白的表达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乌骨藤制剂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53基因有关.
作者:张锐;刘静;刘阳晨;周绍兵;叶宏勋;崔永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