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5例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王志芳;孟祥玲;赵恩锋

关键词: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副作用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例含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MM的临床资料,按国际肿瘤组织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胃肠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少9例,血小板减少12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6例,感染11例,经对症、暂时停药后大部分有所改善,少数为不可逆的改变;出现少见不良反应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MM的毒副作用患者基本可耐受,但也有少见的及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发生,应引起重视.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颅骨转移1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颅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肿瘤颅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多发颅骨转移为主(9/11),同时伴发颅外其他部位骨转移(9/11).头痛、头昏、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多发(7/11).综合治疗有效,随访未再发生颅骨转移相关性骨相关事件及死亡.结论:恶性肿瘤颅骨转移在临床上较少见,早期发现及干预可减少颅骨转移骨相关病症的发生,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中玉;史清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雌激素受体α和β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点关系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α和β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有组织学病理诊断的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α和ERβ与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1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α表达阳性率为8.5% (14/164),ERβ表达阳性率89.0%(146/16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率为57.9% (95/164).ERα的阳性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和疾病的分期有关,<60岁的年轻患者(14.1%,P=0.043)和Ⅰ、Ⅱ期的患者(17.3%,P<0.001)的表达率更高;ERβ的表达在年轻患者(95.3%,P=0.039)和疾病分期较晚的患者(95.2%,P=0.011)中有更高阳性率表达,在肺腺癌(67.6%,P =0.032)和高分化肺癌(83.3%,P=0.001)的患者ERβ(++)-(+++)高表达率更高;EGFR阳性率在女性(69.8%,P=0.033)和不吸烟的患者(68.9%,P=0.01)更高.结论:ERα、β和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具有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李琳;王晖;杜俊;张萍;程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前灌注化疗组及直接手术组.前者术前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表柔比星60-80mg,顺铂40-60mg,5-FU 750-1000mg.化疗后2周左右接受手术治疗.观察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组织学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动脉灌注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为Ⅱ度以下.灌注化疗组手术切除率为100%,R0切除率为87.5% (28/32),均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后者手术切除率为78.1% (25/32),R0切除率为62.5%(20/32).术后并发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灌注化疗组术后病理分期较术前降低,其中Ⅱ期病例明显增多.结论:局部晚期食管下段癌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

    作者:刘厚斌;袁光金;李向阳;丁友宏;邱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PET/CT是集解剖影像和生物影像于一体的影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指导非小细胞肺癌的精确放疗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就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原发病灶及区域淋巴结靶区勾画、正常组织保护及评价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检测复发、预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王雪霁;李文辉;常莉;李国苗;刘艳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L1-CAM在肿瘤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1-CAM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肿瘤的进展、转移、侵袭、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深入研究L1-CAM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开发有关L1-CAM的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上能否取得突破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L1-CAM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肿瘤组织中的L1-CAM与信号转导机制以及L1-CAM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作者:彭梓月;韩毅敏;王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5例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毒副作用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5例含硼替佐米为主化疗方案治疗MM的临床资料,按国际肿瘤组织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胃肠道反应8例,白细胞减少9例,血小板减少12例,周围神经病变症状6例,感染11例,经对症、暂时停药后大部分有所改善,少数为不可逆的改变;出现少见不良反应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结论: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MM的毒副作用患者基本可耐受,但也有少见的及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发生,应引起重视.

    作者:王志芳;孟祥玲;赵恩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中STAT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TAT3基因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组织芯片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检测4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30例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在癌旁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7%,在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及绝经情况无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呈高表达,STAT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朱丽霞;刘琴;李海;徐松;冯一中;胡建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科收治的5例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同期经病理确诊各期神经母细胞瘤102例,5例诊断肺转移,发病率为4.9%.胸部CT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实性、磨玻璃密度或混合密度、边缘光滑或锐利、无钙化的结节,常伴胸膜转移.2例经化疗肺转移灶消失,1例完全缓解,另1例肺转移复发死亡.3例病情呈进行性恶化、死亡.结论: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CT有一定的特征,常规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灶,化疗对肺转移有效,但可复发,神经母细胞瘤肺转移者预后不良.

    作者:刘颖;孙艳丽;程士凯;付大军;贺嘉;王艳芳;邹杰;高英;闻德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目的:检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血清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分析SCLC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的蛋白表达差异,筛查其可作为潜在标记物的差异表达蛋白多肽.方法:应用液体蛋白芯片结合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4例病理确诊的SCLC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血清蛋白组分析.采用Clin Pro Tools软件进行蛋白多肽的组间差异对比.结果:共获得57个蛋白多肽峰,其中18个蛋白多肽峰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其中9个蛋白多肽在SCLC患者中表达下调,其余9个蛋白多肽在SCLC患者中表达上调.两组数据中大差异的两个蛋白多肽峰分别是m/z:1451.43和m/z:4643.31.结论:利用液体芯片-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以从SCLC患者的血清中获得稳定丰富的蛋白多肽谱,且能够筛选出多个组间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多肽,可作为SCLC临床辅助诊断的潜在疾病标志物.

    作者:朱江;邓智平;宋张骏;张锋;韩丕华;王治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酵母双杂交诱饵表达载体pGBKT7-cide-3的构建、鉴定以及毒性、自激活效应的检测

    目的:构建并转化酵母双杂交体系中“诱饵”载体pGBKT7-cide-3以便用于人肝cDNA文库的筛选.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肝细胞株QZG中扩增cide-3基因全外显子片段,并定向克隆入细菌-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中;用PEG/LiAC法将pGBKT7-cide-3转化感受态酵母菌AH109.提取转化酵母菌的质粒DNA和总蛋白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表达产物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及对酵母株AH109的毒性.结果:成功扩增出人cide-3 c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证实获得正确的重组质粒pGBKT7-cide-3;获得可在色氨酸缺陷培养基(SD/-Trp)上生长含pGBKT7-cide-3的酵母菌克隆.鉴定表明pG-BKT7-cide-3已转化入酵母菌AH109,无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能力及对酵母的生长无毒性.结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ide-3构建获得成功,可应用于酵母双杂交体系.

    作者:闵婕;李青;马楠;康艳霞;李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防治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对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鼻咽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放疗及常规护理;小牛组36例,除接受与对照相同的治疗外,还给予静脉滴注DCBSI,比较两组放疗不良反应,免疫状态及生活质量(QOL).结果:小牛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小牛组患者的免疫状态、疼痛评分及QO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BSI能减轻皮肤放射性损伤,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放疗患者的免疫状态和QOL.

    作者:张小玉;李迎春;任丽;王卓敏;何兰兰;陈成宏;钟国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RL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肝再生磷酸酶(PRL)家族包含PRL-1、PRL-2、PRL-3三个亚型,是一种新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研究表明其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通过参与有丝分裂,缩短细胞周期,加快细胞的生长、成熟等生理功能.在大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中,PRL的异位异常表达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等途径,为其在肿瘤的分子靶点检测、个体化诊断治疗、判定预后情况等临床行为中的潜在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现综述PRL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的发生、转移等过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延林;朱彦君;伍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EZH2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化和增殖的关系

    目的:探讨EZH2的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HCC)的恶性程度和增殖能力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判断HCC的分化级别;免疫组化SP法检测EZH2与Ki67蛋白在不同分化级别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EZH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EZH2的表达水平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而明显升高(P<0.05);EZH2与Ki67蛋白在不同分化级别的HCC中表达趋势一致.结论:HCC中EZH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增殖相关,提示EZH2可为判断HCC病理分级和增殖能力提供参考.

    作者:曹相玫;王映梅;谷雨;蒋丽娜;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紫草油及微波热疗防治严重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紫草油及微波热疗在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不同部位恶性肿瘤病人438例共849野接受常规分割放疗,放疗总剂量50-72Gy/25-36次.随机分为两组,紫草油组227例共434野,于放疗20Gy或出现Ⅰ度放射性皮炎时,开始用紫草油涂抹野内皮肤继续完成放疗,观察并记录皮损反应,对出现Ⅲ-Ⅳ度的放射性皮炎,采用紫草油配合微波热疗以利皮损愈合,每日1次,每次30-40分钟,总热疗5-8次.对照组211例共415野,不用药或外用芦荟胶、烧伤膏、地塞米松+维生素B12针混合液等涂抹野内皮肤,观察并记录皮损反应,对照组中出现Ⅲ-Ⅳ度的139野放射性皮炎患者又分为两组,一组处理同紫草油组,另一组继续原处理,观察并记录皮损愈合时间.结果:放疗全程中,发生Ⅲ-Ⅳ度严重放射性皮炎的患者,紫草油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且采用紫草油配合微波热疗治疗严重皮损时,治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紫草油可有效预防严重放射性皮炎,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毒性分级,配合微波热疗可大幅度缩短皮损治愈时间,有助于完成放疗全程.

    作者:黄梅芳;侯兴兰;邓省益;郎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再用FISH进一步检测阳性病例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并且分析HER-2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IHC)法检测HER-2阳性42例,FISH检测阳性9例,FISH法检测HER-2基因与HER-2蛋白过表达之间相关(P<0.05),并且IHC和FISH两种方法检测HER-2表达均与腋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FISH可稳定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其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周晓秋;李新功;孙希印;王东关;高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检查漏诊胃癌1例

    1病历资料患者,男性,59岁.间断上腹部不适4月,外院门诊行18F-FDG PET-CT检查未见全身明显代谢异常征象.检查3天后突然出现下腹部绞痛,解黑便300ml,伴乏力、心慌.入我院后查血色素9g/L,给予抑酸补液治疗,同时查血肿瘤标记物CA199、CEA、AFP均<正常值.病情稳定后行胃镜检查发现贲门口有个环形隆起伴溃疡,围绕贲门,质硬、周边隆起,胃窦部黏膜光滑,红白相间,胃蠕动好,幽门黏膜光滑,十二指肠球部无变形,病理活检示腺癌.胸部及盆腔CT未见异常,腹部CT示胃充盈不佳,胃贲门部壁略厚,僵硬,浆膜面可见结节及条状高密度影,余未见异常.后行近端胃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中见约3cm肿瘤位于胃体近贲门后壁.手术标本病理:胃食管交界部溃疡型中分化腺癌,浸透全层达外周脂肪,侵犯神经,累及食管下段,网膜组织及周围淋巴结未见癌,术后恢复好.

    作者:张萍;武晓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乌骨藤制剂诱导人肝癌细胞Bel-7402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乌骨藤制剂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株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乌骨藤制剂处理人肝癌细胞Bel-7402,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肝癌细胞Bel-7402的凋亡情况以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乌骨藤制剂(10mg/ml,20mg/ml,40mg/ml)处理肝癌Bel-7402细胞后,其增殖受到抑制,作用24h的抑制率分别为11.57%、21.09%、31.27%,48h的抑制率为27.55%、35.95%、45.13%,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20mg/ml,40mg/ml,80mg/ml)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凋亡率分别为(12.2±0.67)%、(17.4±0.69)%、(22.9±1.38)%,而p53蛋白的表达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乌骨藤制剂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53基因有关.

    作者:张锐;刘静;刘阳晨;周绍兵;叶宏勋;崔永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托泊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宫颈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分析

    对1例化疗期间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宫颈癌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在应用托泊替康联合奈达铂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后果.托泊替康与奈达铂联用有增加奈达铂肾毒性可能.因样本有限,普遍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罗兰;周岱翰;吴建奇;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雄黄抑制卵巢癌细胞株COC1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雄黄对卵巢癌细胞株COC1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雄黄溶液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株COC1,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结果:不同浓度雄黄溶液对COC1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有明显周期特异性生长抑制作用.结论:雄黄溶液对于COC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抑制增殖的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G1期阻滞是雄黄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马淑云;高尚风;魏琳;陈蕊;唐阳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P-AKT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及P-AKT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子宫内膜癌、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蛋白及P-AKT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为缺失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而且PTEN表达在G1级肿瘤高于G2、G3级(P<0.05),PTEN蛋白缺失率与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0.05),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为高表达,P-AKT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学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显著相关(P<0.05),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AKT与PTEN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PTEN表达缺失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蛋白表达缺失常发生细胞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P-AKT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李志伟;李彩红;张智慧;席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