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石琨;邵学成;郭静
目的:研究通路阻断剂Wortmannin和LiCl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edgehog/gli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HL-60和K562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li1和gli2蛋白表达,定量PCR检测gli1和gli2 mRNA的变化,WST-1检测不同通路阻断剂联合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Wortmannin和LiCl均可以上调两细胞系中gli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可减弱gli阻断剂GANT61对AML细胞系的毒性作用.结论:Wortmannin和LiCl可以上调AML细胞系中Hedgehog通路的表达.
作者:潘登;李艳;李哲;王庆玲;魏鑫;王亚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系miRNA表达的影响,为靶向该通路相关miRNA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食管癌Eca-109细胞分别以培养基终浓度10ng/ml、20ng/mlWNT3a处理48小时,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blot、RT-PCR检测β-catenin表达水平;芯片检测WNT3a处理组和对照组miRNA表达谱;qRT-PCR验证miRNAs表达水平.结果:WNT3a可上调食管癌细胞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其细胞核内分布;芯片检测经qRT-PCR验证,WNT3a处理后食管癌Eca-109细胞相对于未处理组miR表达改变,其中miR-21(3.87倍,P=0.002)、miR-638(2.90倍,P=0.016)显著升高;miR-107(0.18倍,P=0.003)、miR-99b(0.33倍,P=0.019)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影响食管癌Eca-109细胞miRNAs表达,提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功能也可能通过调控相关miRNA表达参与实现.
作者:陈鑫;车少敏;易子寒;张晓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用于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4月我院240例分别使用美菲康(58例)、美施康定(60例)、奥施康定(62例)和多瑞吉(60例)治疗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菲康给药初始剂量为30mg,q12h,美施康定给药初始剂量为30mg,q12h,奥施康定给药初始剂量为10mg,q12h,多瑞吉外用贴于皮肤,起始剂量4.2mg,q72h,治疗中出现暴发痛者给予硫酸吗啡即释片,根据疼痛缓解情况决定剂量的调整直至将疼痛缓解至病人满意的程度即VAS 0-3分.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用药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四组治疗方案.结果:美菲康、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多瑞吉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1.38%、91.67%、93.55%、93.33%,四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279.26元、1346.53元、1507.66元、2018.12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40、14.68、16.12、21.62.结论:美菲康、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多瑞吉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看,美菲康是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佳选择.
作者:李湘辉;李翠兵;周晓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flavopiridol)在体内外抑制尤文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株WE-68/ADR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量flavopiridol给药后WE-68/ADR细胞周期的变化及凋亡率.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p53及活化型多聚ADP核糖多聚酶(PARP-85)蛋白的表达.皮下注射WE-68/ADR细胞建立荷瘤裸鼠模型,17 flavopiridol腹腔内给药,测量肿瘤体积及裸鼠体重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Flavopiridol可抑制尤文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株WE-68/ADR的细胞增殖,其效果呈时间及浓度相关性(P<0.05).Flavopiridol给药后,耐药细胞株WE-68/ADR的细胞凋亡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耐药细胞株中的Bax、p53及PARP-85的表达增加,而Bcl-2的表达被下调.Flavopiridol可有效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耐药细胞株的生长.结论: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flavopiridol可在体内外有效抑制尤文肉瘤阿霉素耐药细胞株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p53介导的线粒体凋亡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作者:李旭;李岩;程世孝;李雷明;孟凡贺;朱悦;范广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应用kV-CBCT技术分析颈段、胸上段放疗时的摆位误差,并对其佳配准方式和CTV-PTV外放间距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11例接受3DCRT或IMRT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每周1-2次kV-CBCT扫描,分别按手动配准、骨性配准和灰度配准进行匹配,比较三种配准方式的差异,分析摆位误差,计算并比较校位前后CTV-PTV的外放间距.结果:手动、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轴、Y轴、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4±0.34)cm/(0.06±0.36)cm/(-0.02±0.29)cm、(-0.11 ±0.53)cm/(-0.10±0.53)cm/ (0.04±0.55) cm、(0.08±0.16) cm/(0.06±0.21) cm/(-0.03 ±0.26)cm,三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Y轴平移误差大,其次为Z轴,X轴的小;骨性配准和手动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0.05),灰度配准的误差值均明显小于以上两者(P<0.05);手动、骨性和灰度配准在X轴、Y轴、Z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21±1.07)°/(1.20±1.06)°/(1.33±1.11)°、(-0.11±0.53)°/(-0.10±0.53)°/(0.04±0.55)°、(0.08±0.16)°/(0.06±0.21)°/(-0.03 ±0.26)°,三种配准方式结果均显示X轴旋转大,其次为Z轴,Y轴小,三种配准方式间无明显差异(P<0.05);骨性配准任一方向平移误差> 0.3cm者,校位前X轴、Y轴、Z轴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05±0.31cm、0.19±0.42cm、-0.06±0.37cm,校位后分别缩小至0.01 ±0.16cm、0.08±0.17cm、0.03-0.12cm,(P<0.05);校位前X轴、Y轴、Z轴CTV-PTV外放间距分别为0.29cm、1.03cm、0.60cm,校位后缩小至0.09 cm、0.23 cm、0.16 cm,(P<0.05).结论:本组颈段、胸上段食管癌病例放疗时以Y轴平移误差为明显,应用kV-CBCT实施IGRT可缩小摆位误差及CTV-PTV外放间距,配准方式以骨性配准为首选,必要时进行手动微调.
作者:车少敏;惠蓓娜;张晓智;马军;陈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阴茎转移性癌的认识及探讨阴茎肿块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例阴茎硬结行细针吸取(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操作及细胞学检查.结果:细胞学涂片见大量高柱状肿瘤细胞,部分细胞可见腺腔样排列,背景中见大量坏死,结合病史考虑阴茎转移性直肠腺癌.结论:阴茎转移性癌少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阴茎硬结、异常勃起等.FNA检查安全、微创、高效、诊断准确,可作为诊断阴茎转移癌的首选方法.
作者:郑金榆;屈峰;柏涛;聂进军;章宜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应用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与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TATA盒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30例,提取外周血中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区域中TA序列重复次数;对其中应用伊立替康治疗的23例患者观察相关不良反应,统计分析TA6/TA6、TA6/TA7、TA7/TA7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及与伊立替康相关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30例中共检测到UGT1A1纯合子TA6/TA6 23例(76.7%),杂合子TA6/TA7 7例(23.3%),未发现纯合子TA7/TA7型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治疗的患者中杂合子TA6/TA7的Ⅲ-Ⅳ级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纯合子TA6/TA6患者(50% vs 6.3%,P<0.05),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系统毒性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UGT1A1基因型的检测对伊立替康相关的肠道不良反应有一定预测作用,可为临床制定化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晖;武晓楠;丁丽;李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C57BL/6J小鼠肝癌模型,研究高滴度腺病毒介导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在小鼠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乙醇诱导小鼠成癌,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HE染色的方法镜下判断肝癌组织的形成,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TP1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小鼠肝癌模型;肝癌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中AFP水平分别为(799.5±186.3) μg/L、(8.9±1.8) μg/L,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P1B在肝癌组及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92.16%和86.67%,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EN 75mg/kg比100mg/kg腹腔注射联合应用CCl4/乙醇可以更好地建立肝癌小鼠模型;通过小鼠眼眶静脉内采血测定AFP来评估建模是否成功是可行的;PTP1B能够在肝癌组织中过量表达,其将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宋丹;石琨;邵学成;郭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RUNX3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子宫内膜腺癌、27例非典型增生和31例正常子宫组织中的RUNX3蛋白表达,比较其阳性率差异.通过进一步亚组分析,确定RUNX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RUNX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P<0.05);非典型增生组织RUNX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亚组分析发现,早期子宫内膜腺癌RUNX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晚期(P<0.05);高分化(G1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高于低分化者(G3级)(P<0.05);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高于肌层浸润≥1/2者(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子宫内膜腺癌组织RUNX3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RUNX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情况有可能作为临床预后判定指标之一.
作者:刘震;李朦;魏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术前应用5-FU和顺铂,同时行食管区的体外照射40Gy,术后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了解新辅助放化疗在降低微转移中的作用.方法: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新辅助化疗+手术组,每组60例.新辅助化疗组术前给予5-FU和顺铂,3周为一周期,同时行食管区的体外照射40Gy,完成两周期后在全麻下行左开胸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并清扫区域淋巴结.HE染色“阴性淋巴结”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新辅助放化疗组CK(AE1/AE3)单克隆抗体阳性反应淋巴结数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微转移.
作者:秦子敏;何山红;李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管能抑素是继血管生成抑制素、内皮抑素之后新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管能抑素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了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而倍受关注,成为抗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作者:史文荣;王雪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与传统经腹宫颈癌根治术(abdominal radical hysterectomy,ARH)的术中、术后评价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腹腔镜与经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近期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54例,其中92例接受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LRH组),62例接受开腹广泛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ARH组),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LRH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和ARH组相当,出血量LRH组明显少于ARH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LRH组和ARH组术后相比,肛门排气时间早,第10天拔除留置导尿管成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RH能完全达到开腹手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对早期宫颈癌的手术近期疗效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张潍;陈必良;辛晓燕;杨红;刘淑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GP73、AFP在DEN/CCl4/乙醇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联合DEN/CCl4/乙醇诱发小鼠肝癌模型,于第4、8、12、16、20、24周随机分批处死实验小鼠,采血及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血清GP73、AFP的表达情况.结果:诱癌组小鼠第4-8周肝脏呈现出典型的药物中毒性肝炎表现,血清GP73、AFP仅见微弱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第12-16周血清GP73、AFP随肝纤维化不断加重呈逐渐升高趋势,至第20周后肝癌形成时(诱癌第20-24周),GP73、AFP升高为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P73及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 =0.79,P=0.00).结论:GP73、AFP参与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二者在肝细胞大量损伤、增生过程中被激活,随肝癌形成相互作用有关.
作者:骆敏;杨帆;匡志鹏;吴继宁;罗小玲;谢裕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早期胃癌癌周背景病变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08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癌旁黏膜萎缩、肠化情况,并对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66.7%,OR=2.763)、分化良好型(60.7%,OR=1.953)、远端胃(57.6%,OR=1.824)癌旁黏膜萎缩明显高于非老年(39.6%)、分化不良型(42.3%)、近端胃(46.8%);老年(62.6%,OR=2.395)、分化良好型(59.2%,OR =2.804)、远端胃(57.6%,OR=3.373)、肿瘤≤4cm(54.9%,OR=2.459)者癌旁黏膜肠化明显高于非老年(38.1%)、分化不良型(36.1%)、近端胃(35.1%)、肿瘤> 4cm者(32.5%).结论: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影响早期胃癌背景黏膜病变,这可能与胃癌起源的不同有关.
作者:吴道宏;吴本俨;王孟薇;宋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目前医疗技术不断进步,肿瘤多学科综合化、个体化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肿瘤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多原发癌的病人也日趋增多,但也易引起误诊、漏诊,如能及时确诊,可根据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选择合适、合理的综合化、个体化治疗策略,以争取佳的治疗效果.以下为我科收治的1例异时性患有肺鳞癌、膀胱癌、前列腺癌3种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志军;刘合代;倪裕丰;黄骞;丁罡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对乳腺癌术后减少腋窝创面引流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22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手术资料,A组(联合组)72例术中采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应用,B组(止血纱布组)50例术中单纯腋窝止血纱布应用,C组(超声刀组)54例术中单纯超声刀应用,D组(电刀组)48例患者为单纯应用电刀组.比较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情况.结果:C组与D组比较,C组手术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不显著(P>0.05),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但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超声刀联合止血纱布可显著减少乳腺癌术后腋窝创面渗出,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
作者:路选;杜稼苓;王颖;王建;孙鹤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垂体腺瘤为来源于垂体前叶腺细胞的单克隆腺瘤,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侵袭性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介于恶性与良性腺瘤之间,它可破坏鞍区骨质,侵袭海绵窦等鞍区结构,其高复发率、低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1].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从分子水平揭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激素信号的传导机制,寻找有效的分子治疗策略正成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锦晓;范月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转染Axin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本研究目的是探讨Axin抑制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方法:我们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Axin质粒(Axin与β-catenin结合位点剪切突变)转染A549细胞,并应用GSK-3β siRNA处理细胞,Western bolt检测各处理组β-catenin和cyclin D1的变化,MTT检测各处理组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野生型Axin能够明显地下调β-catenin和cyclin D1 (P<0.01),抑制Wnt通路活性和A549细胞的增殖(P<0.01),而GSK-3β siRNA可以阻断Axin的这种功能;转染突变型Axin不能有效的下调Wnt通路或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Axin主要是通过负向调控Wnt通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Axin可能成为未来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作者:杨连赫;马爽;徐洪涛;李庆昌;王恩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山仙颗粒(SXG)含药血清诱导体外培养S-180肉瘤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山仙颗粒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180肉瘤细胞,待24、48、72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制备细胞涂片,采用TUNEL法检S-180肉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SABC)检测S-180肉瘤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SXG含药血清可明显诱导S-180肉瘤细胞凋亡,导致其细胞形态改变,并能使bcl-2表达降低(P<0.01)、Bax表达增强(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SXG含药血清能有效诱体外培养的S-180肉瘤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表达,促进Bax表达有关.
作者:应小平;吴肖晓;方艳;胥冰;王小平;郭兰生;赵延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并发皮瓣坏死的治疗时机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39例合并部分皮瓣坏死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组21例、保守治疗组18例.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拔管时间、抗感染时间.结果:手术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7.86±5.20d,保守组为32.53±3.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拔管时间为11.93±1.81d,保守组为21.11 ±2.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抗感染时间为7.81±1.26d,保守组为13.11 ±2.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手术组均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乳腺癌改良术后皮瓣坏死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效果.因此对于乳腺癌改良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凤雷;张恒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