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陈愉;郝丽荣;黄斌
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有两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新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细胞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组成的屏障.乙酰肝素酶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转移和增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以乙酰肝素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乙酰肝素酶的抑制剂的研究已为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就目前已有的乙酰肝素酶抑制剂,包括肝素及其类似物、硫酸寡聚糖及寡聚糖类似物、抗乙酰肝素酶中和抗体、靶向乙酰肝素酶基因RNA干扰以及一些相关的天然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罗雅玥;田素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α-烯醇酶(α-enolase,ENO1)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催化磷酸甘油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近研究发现,ENO1作为潜在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可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过程,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分子靶标.本文对ENO1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养奇;邢军明;李戈楠;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释放到血液中的罕见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血液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预测生物标志物、治疗反应、预后、血浆肿瘤DNA四个方面介绍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玲;向敏;刘馨;陈艳;王熙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负载同源肿瘤抗原(antigen,Ag)的树突状细胞(den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姑息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诊断明确的广泛期SCLC患者(不再适宜行手术或放化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接受内科姑息治疗;免疫组60例,除接受相同治疗外,还给予Ag-DC-CIK过继免疫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提高(P<0.05).结论:Ag-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广泛期SCLC患者有较好的姑息治疗价值且安全可行.
作者:钟国成;吴超群;冯怀志;胡俊梅;刘建昆;张明慧;敬新蓉;闵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在肝转移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三阴性肝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24例,至少接受含铂方案治疗2周期联合沙利度胺持续服6周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对照组24例,至少接受含铂方案治疗2周期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反应,实验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骨髓抑制两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三阴性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优于单一化疗组,且可明显减轻患者化疗胃肠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昝瑛;张寅斌;王西京;马宇光;梁亮;惠文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人们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逐渐深入,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需要更加直接和准确.寻找可靠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重点.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是近些年发现的可能的癌干细胞标志物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如结直肠癌、胰腺肿瘤、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等,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功能性作用.本文综述DCLK1的结构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意义的相关文献,为DCLK1的有关研究和新型抗癌靶向药物研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欢;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或TKI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般情况、基因突变情况、近期疗效、生存情况、毒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送检率44.68%,EGFR基因突变率52.38%.一线联合化疗后接受维持治疗的占69.57%.进展后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占90.32%.一线化疗组和一线TKI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3%和54.17%、86.96%和83.33%、12.1个月和11.3个月、21.0个月和20.0个月、65.2%和75.0%,两组ORR、DCR、PFS、MST、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组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疲劳乏力、厌食毒副反应高于T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I组皮疹和腹泻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和TKI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全福;金高娃;赵镌;胡玉亮;姜彩虹;邓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单纯放疗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毒副反应、临床疗效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院诊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169例,其中113例患者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诱导化疗2周期后行根治性放疗,同期给予DDP每周方案化疗(研究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的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鼻咽肿瘤和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优于对照组(92.9% vs80.5%,85.7% vs 72.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7%、61.3%和56.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毒副反应增加,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口腔黏膜炎为主.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毒副反应较大,但不影响治疗进程.
作者:董超;任艳鑫;杨润祥;任宏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SOCS3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由SOCS盒、SH2结构域和激酶抑制区三个部分组成.SOCS3参与了体内多种信号分子转导的调控.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对其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作者:牛丽娜;陈显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表达情况,探讨活化性受体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组织浸润的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差异性明显.肾癌病理分级越高NK细胞含量越低,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也降低.而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癌组织中有大量NK细胞浸润,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很低,且NK细胞的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的表达是与病理分级相关的.肾癌的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海洋;尹航;王文涛;杨巍;陈永胜;李长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Reprimo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2q23,它由X线照射后的细胞分离产生并依赖于p53的表达.2000年之后,对Reprimo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寻找肿瘤基因治疗的特异性靶点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它的认识仍不足,尤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有限.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旨在阐述Reprim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Reprimo基因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德馨;谢蕊;李燕京;白玉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及对Hsp90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对细胞浸润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内Hsp90、Hsp70、AKT及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作用48h后,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呈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P<0.01),当药物浓度为100 μmol/L时抑制率达到(87.5 ±3.5)%,IC50值为(41.8 ±2.3)μmol/L.划痕实验表明,姜黄素能抑制细胞的浸润和迁移.流式细胞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有效的促进Hela细胞凋亡,40 μmol/L组细胞的凋亡率即从原来的(10.3±0.6)%提高至(19.1±1.5)%(P<0.05),当药物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凋亡率达到(55.8±2.6)%.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引起Hsp70蛋白表达上调,并促进Hsp90下游客户蛋白AKT及Her-2降解.结论:姜黄素表现出较强的抗Hela细胞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影响相关信号通路引起的.
作者:王静;张雅雅;刘涛;郭春华;万幼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RCA-1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3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40例良性乳腺肿瘤和96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BRCA-1基因表达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CA153、CA125和CEA,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RCA-1对乳腺癌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CA153、CA125和CEA.BRCA-1在手术和化疗后显著升高,CA153、CA125和CEA在手术和化疗后均显著下降.结论:BRCA-1基因表达水平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作者:邓君;孙昌瑞;传良敏;洪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体外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法转染.MTT法检测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或/和大黄素处理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24h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对SKOV3和HO8910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模式;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60μmol/L)联合应用组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单药应用组(P<0.05),凋亡率高于单药应用组(P<0.05).结论: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的体外增殖作用.
作者:薛晖;李天人;贺安宁;郭科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52例导管原位癌,按照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即单纯导管原位癌组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对两组病变的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1);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e=0.04,0.03);点簇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2);均匀性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3).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76.5%、70.2%和67.7%.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尤其病变的强化形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相生;李德昌;王萍;祝红线;樊红霞;宋云龙;方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SKOV-3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对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调控.方法:构建STAT 3过表达载体或缺失表达载体,并转染SKOV-3细胞,分别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STAT 3 mRNA及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确定细胞模型的建立.Western blotting检测构建的细胞模型中p-STAT 3水平与E-cadherin水平的变化,RT-PCR检测STAT 3过表达或缺失对ZEB1和ZEB2 mRNA水平的影响.同时构建ZEB1 siRNA与pCDNA3.1-STAT 3共转染细胞,Westernblotting检测ZEB1对p-STAT 3诱导的E-cadherin水平下调的影响.结果:STAT 3过表达/缺失载体的SKOV-3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质水平显著下调/上调;STAT 3过表达能显著上调ZEB1 mRNA水平,但对ZEB2 mRNA无显著影响;ZEB1 siRNA转染能逆转STAT 3过表达诱导的E-cadherin的水平下降.结论:卵巢癌细胞SKOV-3中,STAT 3能通过ZEB1调节E-cadherin的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甘泉;苏瑾;蒋壁谦;吕天淑;吴秀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血对乳腺癌手术后细胞因子IL-6和IL-10以及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对7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和25例健康人的血清IL-6和IL-10检测,术后患者跟踪随访.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成分输血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输全血患者血清水平,并随时间推移下降.未输血患者IL-6和IL-10水平低于输全血组,但与成分输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成分输血组患者较输全血组预后好.结论:不同输血成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和预后有影响.
作者:冯军;王欣;王敏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LF8基因特异性siRN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RT-PCR检测胃癌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株KLF8的表达;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构建KLF8的si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SGC790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验证siRNA干扰效率.通过MTT、平板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观察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KLF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下调KLF8能能够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G0/G1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KLF8在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雪;王亚芳;刘娜;张宁;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CSMDI(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1)位于人染色体8p23.2,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由14个CUB和28个SUSHI结构域组成.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也发现了CSMD1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作为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CSMD1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作者:朱乔;陈春伟;巩丽;姚丽;韩秀娟;朱少君;兰淼;张佳瑞;任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从6例乳腺癌病人肿瘤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块分别分离培养成对的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然后,通过Transwell小室将CAFs或NFs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共培养,进行增殖(MTT)、侵袭、黏附实验及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MDA-MB-231与CAFs或NF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0.05).与NFs相比,这种差异在同CAFs共培养组更为明显(P =0.011).与CAFs共培养之后,MDA-MB-231的早期凋亡显著减少(P=0.026);而与NFs共培养之后则无显著差异.CAFs或NFs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和晚期凋亡无明显影响.与CAFs或NFs共培养24小时后,MDA-MB-231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明显增强,黏附数目为(34.7±4.84)个/视野(CAFs)和(20.16±0.09)个/视野(NFs),(P =0.000);侵袭数为(89±4.62)个/视野(CAFs)和(81.6±6.08)个/视野(NFs),(P<0.05).结论:CAFs能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减少其早期凋亡;同时对乳腺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有促进作用.可是NFs的作用较CAFs为弱.有关CAFs影响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琳;康骅;孙海晨;刘爽;崔叶青;蔡伟;张雁;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