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向敏;刘馨;陈艳;王熙才
目的:分析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不同防治感染对策后,分别观察两组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3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手术切口感染16.3%,肺部感染12.8%,胸腔感染3.5%,泌尿系统感染2.3%,总感染率34.9%;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部位主要常见于手术切口及肺部.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因素与吸烟、手术时间(>2h)、术中失血量(>200ml)均有关(P<0.05).43例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者占53.5%,未感染者占46.5%;43例患者早期防治术后感染后,感染者占16.3%,未感染者占83.7%;试验组的感染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主要分布在肺部和切口处,原因复杂,临床手术中早期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作者:郝延红;席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运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白血病、神经胶质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CA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主要将能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胞内活化基序借助铰链结构连接为一体,通过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赋予T淋巴细胞对肿瘤抗原的高亲和性及特异性杀伤能力.在针对CAR治疗肿瘤研究中,“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免疫抑制等问题使得CAR技术发展受到阻碍.因此,临床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使CAR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本篇综述将针对CAR近些年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蔡慧;赵莲君;邹征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名于化疗前接受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年龄、性别、穿刺血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FIB、PT及APTT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11名患者出现了PICC相关静脉血栓.没有患者出现肺梗塞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血管状况及凝血指标是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率低.置管部位及凝血指标是影响血栓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枫;孙建;谢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恶性胸腺瘤原发于前纵隔,因毗邻周围重要脏器,所以局部外侵、播散、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有关其淋巴转移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尚未见有关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观察报道.本文总结19例经我院诊治的原发恶性胸腺瘤患者内乳淋巴结检查结果,探讨其转移特点,旨在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种思路.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常立功;赵志华;杨静;杨维芬;杨维敏;张克良;王义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我院近5年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750例,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伤口拭子法采集标本,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株和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计算不同致病菌的耐药率和产耐药酶菌株的比例.结果:75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45株,其中G-杆菌占64.85%(548/845),G+球菌占31.72%(268/845),G-杆菌和G+球菌分别以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分别为48.65%(72/148)和22.89%(19/83),阴沟肠杆菌产生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菌株占22.58%(14/62),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21.84%(19/87),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26.67%(20/75)和20.45%(18/88),未发现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分别是G+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的药物.结论:本院肿瘤患者术后感染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以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较严重,其他细菌也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继续加强耐药性监测调查,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检测Twist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Twist1的表达.体外细胞研究构建靶向Twist1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前后增殖能力变化,通过Boyden小室实验以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量评估甲状腺癌细胞株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间连接及黏附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等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wist1在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如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没有明显相关性.RNA干扰使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株IHH-4中Twist1的表达下调;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wist1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50%(KD-A)、60%(KD-B)和64%(KD-C).且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Twist1在人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表达上调,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针对Twist1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能明显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Twist1表达,并有效抑制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Twist1可能通过调控乳头状甲状腺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来影响其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作者:吕男男;高芸;关海霞;滕卫平;单忠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Reprimo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2q23,它由X线照射后的细胞分离产生并依赖于p53的表达.2000年之后,对Reprimo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寻找肿瘤基因治疗的特异性靶点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它的认识仍不足,尤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有限.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旨在阐述Reprim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Reprimo基因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德馨;谢蕊;李燕京;白玉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LRC)和开放手术(ORC)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近期效果的差异.方法:搜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direct、CNKI、Sinomed等,检索和筛选已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以及非随机对照试验(NRCT),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筛查,提取相关数据,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678名患者.其中4篇中文文献,6篇外文文献.由于涉及伦理原因,均为回顾性NRCT文献.各研究间年龄、性别、BMI等基础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Meta分析结果提示:LRC相比ORC,手术时间更长(P <0.0001),术中出血量少(P <0.0001),切缘阳性率低(P =0.014),淋巴结清扫数多(P=0.04),肠道恢复时间短(P<0.0001),住院时间短(P <0.0001),并发症发生率低(P =0.007),新膀胱容量无差异(P =0.704).结论:在根治性全膀胱术的选择中,除手术时间外,LRC各项指标均优于ORC.鉴于临床RCT实验文献较少,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的RCT实验,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孟旭辉;黄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CSMDI(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1)位于人染色体8p23.2,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由14个CUB和28个SUSHI结构域组成.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也发现了CSMD1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作为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CSMD1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作者:朱乔;陈春伟;巩丽;姚丽;韩秀娟;朱少君;兰淼;张佳瑞;任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或TKI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般情况、基因突变情况、近期疗效、生存情况、毒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送检率44.68%,EGFR基因突变率52.38%.一线联合化疗后接受维持治疗的占69.57%.进展后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占90.32%.一线化疗组和一线TKI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3%和54.17%、86.96%和83.33%、12.1个月和11.3个月、21.0个月和20.0个月、65.2%和75.0%,两组ORR、DCR、PFS、MST、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组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疲劳乏力、厌食毒副反应高于T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I组皮疹和腹泻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和TKI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全福;金高娃;赵镌;胡玉亮;姜彩虹;邓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DC值测量对颅脑DWI高信号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DWI高信号肿瘤分类,并测量其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ADC值分别为(0.90±0.16)×10-3mm2/s、(0.75±0.21)×10-3mm2/s、(0.86±0.11)×10-3mm2/s、(0.91±0.16)×10-3mm2/s,各肿瘤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DWI高信号肿瘤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ADC值可预测胶质瘤级别.
作者:闫新成;鱼博浪;张明;郭苏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14例及髓样癌4例,对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接受再次手术的患者中,36例病理证实为癌残留(64.3%),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42.9%),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3.6%),甲状旁腺损伤致低钙血症6例(10.7%).结论:甲状腺癌初次手术的部分腺体残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应采取规范和积极的治疗方式.
作者:邵渊;白艳霞;张少强;姚小宝;冯思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ERCIST 1.0标准定量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间经病理证实晚期NSCLC患者共24例.分别于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结束后3-4周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测量病灶的大长径(Dmax)、瘦体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of lean body mass,SUL)、SUL峰值(SULpeak)、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总糖酵解(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应用PET VCAR(PET Volume Computed Assisted Reading,GE Healthcare)软件按照PERCIST 1.0及RECIST 1.1标准自动定量分析治疗反应结果.随访所有患者疾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两种标准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Z=-2.33,P<0.05).RECIST 1.1标准评价结果:Dmax变化率为(-3.13 ±2.92)%,CR 0例、PR 5例、SD 16例、PD 3例,有效(CR+ PR+SD)率为87.50%;而PERCIST 1.0标准评价结果:SULpeak变化率为(11.63 ± 63.360)%,MTV变化率为(171.70 ±571.24)%,TLG变化率为(40.11±143.42)%,CMR 0例、PMR 4例、SMD 11例、PMD 9例,有效(CMR+ PMR+ SMD)率为62.50%.其中PMR及SMD组OS[(22.00±0.99)及(10.00±4.45)个月]明显优于PMD组[(9.00±0.51)个月],各组OS之间差异显著(P <0.001).结论:PERCIST 1.0标准能准确定量评价晚期NSCLC化疗效果并能有效判断预后.
作者:辛军;李红;马兴荣;徐微娜;翟伟;刘长平;郭启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人们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逐渐深入,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需要更加直接和准确.寻找可靠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重点.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是近些年发现的可能的癌干细胞标志物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如结直肠癌、胰腺肿瘤、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等,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功能性作用.本文综述DCLK1的结构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意义的相关文献,为DCLK1的有关研究和新型抗癌靶向药物研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欢;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Notch3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Notch3在NSCLC及其伴骨转移患者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包装Notch3 siRNA载体抑制Notch3的表达后,通过体外迁移和侵袭试验观察Notch3 siRNA对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ELISA法检测骨转移相关分子pTHrP和IL-6的表达,研究阻断Notch3的表达后是否能够逆转TGF-β诱导的肺癌骨转移.结果:Notch3在NSCLC发生骨转移的患者肺癌组织中过表达.体外试验发现,通过慢病毒包装Notch3 siRNA载体抑制Notch3的表达后,NSCLC细胞的转移能力下降,且Notch3-si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中由TGF-β介导的pTHrP和IL-6的表达.结论:Notch3高表达在促进NSCLC骨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晓峰;张宁;王亚芳;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MTT)法检测As2O3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引起MCF-7细胞凋亡.通过caspas-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推测其可能的凋亡信号通路.结果:MTr实验表明As2O3使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证实As2O3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致凋亡作用;As2O3作用后的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显著增高.结论:As2O3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王莹;郝艳坤;安佰柱;王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和卵巢浆液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与sBOT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良性卵巢、交界性卵巢和恶性卵巢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P<0.01),而VEGF在各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两者存在负相关性.E-cadherin和VEGF在sBOT和低级别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VEGF高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和sBOT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有关(P<0.05).结论:E-cadherin低表达或缺失和VEGF高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联合检测可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EGF表达与sBOT的预后、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吴丽;朱付凡;陶光实;陈亦乐;唐真姿;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检测KiSS-1与MMP-9在胃癌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以及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探讨KiSS-1和MMP-9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62例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构建于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KiSS-1和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KiSS-1的阳性表达率(67.90%,110/162)显著低于正常黏膜(83.95%,136/162)、慢性萎缩性胃炎(90.48%,38/42)和肠上皮化生(83.87%,78/93)中的阳性率,P<0.05.胃癌组织(78.40%,127/162)、慢性萎缩性胃炎(52.38%,22/42)和肠上皮化生(68.82%,64/93)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31.48%,51/162).MMP-9在肠型胃癌(90.48%,38/42)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胃癌(74.11%,83/112) (P <0.05).MMP-9表达强阳性组和其他组相比[(15.2±4.8)个月vs (35.0±2.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结论:与正常胃黏膜相比,胃癌组织中存在着KiSS-1表达下调和MMP-9表达的上调,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MMP-9的强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
作者:李文会;辛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类SOCS3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1-SOCS3-siRNA.方法:设计以SOCS3为靶标的siRNA并克隆进入pLKO.1载体,用基因测序进行重组克隆验证.结果:PCR检测证实siRNA插入pLKO.1质粒,测序分析证实插入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OCS3基因的siRNA载体,为研究SOCS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提供了稳定转染的骨架载体.
作者:刘钰;王海琳;聂夏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SOCS3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由SOCS盒、SH2结构域和激酶抑制区三个部分组成.SOCS3参与了体内多种信号分子转导的调控.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对其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作者:牛丽娜;陈显久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