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军;李红;马兴荣;徐微娜;翟伟;刘长平;郭启勇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具备放疗指征的直肠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放疗期间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康复新保留灌肠);对照组28例(放疗期间行康复新保留灌肠).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以0、1级急性直肠炎为主,且多出现在放疗疗程后期,未出现3级直肠炎;而对照组出现3级直肠炎2例.实验组0、1级反应发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能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作者:李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KLF8基因特异性siRNA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RT-PCR检测胃癌组织标本和胃癌细胞株KLF8的表达;通过基因重组方法构建KLF8的si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SGC790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验证siRNA干扰效率.通过MTT、平板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观察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KLF8在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下调KLF8能能够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G0/G1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结论:KLF8在促进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雪;王亚芳;刘娜;张宁;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释放到血液中的罕见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血液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预测生物标志物、治疗反应、预后、血浆肿瘤DNA四个方面介绍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玲;向敏;刘馨;陈艳;王熙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体外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法转染.MTT法检测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或/和大黄素处理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24h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对SKOV3和HO8910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模式;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60μmol/L)联合应用组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单药应用组(P<0.05),凋亡率高于单药应用组(P<0.05).结论: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的体外增殖作用.
作者:薛晖;李天人;贺安宁;郭科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Rs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有84%(21/25)肺癌组织病例中Rsf-1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1),肿瘤组织中Rsf-1的mRNA平均值是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均值的2.37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8.4% (67/98)病例存在Rsf-1蛋白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原发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肺癌的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P=0.020).结论:肺癌中存在Rsf-1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高表达,并与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相关.
作者:张秀伟;谢玲玲;郝凤霞;付琳;董千泽;李庆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联合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接受XELOX方案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68例)和开腹手术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和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接受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58.3%、临床获益率为86.7%;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延长,但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日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距切缘距离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术后恢复快,同时在淋巴结清扫方面与开腹手术有相同的效果.
作者:王璟;韩晓鹏;苏琳;李洪涛;于建平;李三党;刘宏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有两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新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细胞穿越由细胞外基质和血管基底膜组成的屏障.乙酰肝素酶在这两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转移和增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目前以乙酰肝素酶为靶点的肿瘤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乙酰肝素酶的抑制剂的研究已为寻找有效的抗癌药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就目前已有的乙酰肝素酶抑制剂,包括肝素及其类似物、硫酸寡聚糖及寡聚糖类似物、抗乙酰肝素酶中和抗体、靶向乙酰肝素酶基因RNA干扰以及一些相关的天然药物进行综述.
作者:罗雅玥;田素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和卵巢浆液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与sBOT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良性卵巢、交界性卵巢和恶性卵巢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P<0.01),而VEGF在各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两者存在负相关性.E-cadherin和VEGF在sBOT和低级别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VEGF高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和sBOT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有关(P<0.05).结论:E-cadherin低表达或缺失和VEGF高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联合检测可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EGF表达与sBOT的预后、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吴丽;朱付凡;陶光实;陈亦乐;唐真姿;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Reprimo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2q23,它由X线照射后的细胞分离产生并依赖于p53的表达.2000年之后,对Reprimo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寻找肿瘤基因治疗的特异性靶点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它的认识仍不足,尤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有限.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旨在阐述Reprim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Reprimo基因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德馨;谢蕊;李燕京;白玉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肿瘤化学治疗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有生育期能力的恶性肿瘤女性患者进行肿瘤化学治疗,于治疗前进行卵泡期的基础性激素检测,观察治疗后月经变化,6个月后再次进行性激素检测,对比治疗前后性激素变化.结果:化疗前患者性激素基本正常,化疗后75%(24/32)患者出现月经改变.28% (9/32)患者出现闭经,6个月后,患者的月经周期基本恢复.复查性激素,雌二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肿瘤化学治疗对卵巢功能有一定损伤.
作者:李毅;樊晓宇;王华;姚俊涛;袁意桥;袁彬;施常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检测TopoⅠ表达来选择术后个体化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TopoⅠ的表达情况,根据蛋白检测结果选择患者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未行TopoⅠ检测的同期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选择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结果:大肠癌组织中TopoⅠ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无关,而与年龄有关(P<0.05).依据TopoⅠ蛋白检测选择化疗方案组中位PFS为7.8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7.2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5±1.53)个月VS(6.93±1.62)个月,P<O.05].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对照组为13.6个月.而且Ⅳ期患者实验组疾病控制率显著升高(80.8% vs 52.6%,P<0.05).结论:通过检测大肠癌术后TopoⅠ的表达来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燕海姣;吴骏;孙文辉;王玮;吴昌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携带sTie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研究其抑制结肠癌细胞成瘤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皮下成瘤模型,待到移植瘤肿瘤长至60mm3大小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慢病毒进行基因治疗2周后,处死小鼠并取下瘤组织检测其质量、体积,并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pLenti-sTie2抑制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并能有效促进肿瘤组织中Tie2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enti-sTie2慢病毒可以显著抑制BALB/C结肠癌小鼠移植瘤内微血管的减少,从而抑制肿瘤增殖,为基因治疗结肠癌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富荣;孔祥琳;程先硕;黄尤光;夏翠锋;蔡昕怡;潘定国;李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负载同源肿瘤抗原(antigen,Ag)的树突状细胞(den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姑息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诊断明确的广泛期SCLC患者(不再适宜行手术或放化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接受内科姑息治疗;免疫组60例,除接受相同治疗外,还给予Ag-DC-CIK过继免疫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提高(P<0.05).结论:Ag-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广泛期SCLC患者有较好的姑息治疗价值且安全可行.
作者:钟国成;吴超群;冯怀志;胡俊梅;刘建昆;张明慧;敬新蓉;闵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将腔镜技术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腔镜辅助下手术(研究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在疗效、美容效果、合并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两组均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甲状腺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经5-36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和转移;在手术切除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手术时间上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术后引流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5);美观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明显,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劣于传统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徐荣;安媛;程卫;梁秦龙;王子璋;郭晓东;李树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ENO1(human Enolase-α)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利用纯化后的蛋白制备具有活性的ENO1多克隆抗体.方法:用PCR方法从胃癌MKN45细胞全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基因ENO1,将目的基因和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分别双酶切,回收酶切产物并用T4连接酶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ET30a(+)-ENO1.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埃希菌菌株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利用纯化的ENO1活性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检测其特异性.结果:目的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经双酶切鉴定所切下的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测序结果表明重组人ENO1基因序列与NCBI(NM_001428.3)公布序列一致.经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分子量约在47kDa,条带单一,无杂带出现,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Western blot证实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结论:成功表达、纯化了ENO1融合蛋白,制备了具有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肿瘤疫苗的研制和肿瘤标志物快速诊断的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王玉凤;幺坤;关泉林;祝秉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差.胆囊癌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几年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尤其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CEU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超声检查方法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博;司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经腹腔镜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种途径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吻合口瘘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兰州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1000例患者中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5例、食管胃吻合口瘘9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病人因病情较轻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管持续冲洗、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20例行腹腔镜二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行腹腔镜二次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30.95±3.50)d、发热时间(3.18±1.02)d较保守治疗组[(33.62±4.87)d、(3.88±1.38)d]无明显差异,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总费用及体重减轻百分率等较保守组明显减少[(3.73 ±0.66)d vs(4.56±0.78)d、(18.30±1.53)d vs(21.50 ±2.27)d、(81586.79±3149.25)元vs(90518.48±7902.43)元、(12.41±1.85)%vs(15.89 ±4.01)%],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韩晓鹏;许威;李三党;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治方法.结果:5例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均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1-8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佳治疗方法.本病多为良性,预后良好,但由于有局部复发的可能,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作者:李明;吴斌;宋永胜;霍军;殷波;费翔;郭启振;韩斌;郭恩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或TKI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般情况、基因突变情况、近期疗效、生存情况、毒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送检率44.68%,EGFR基因突变率52.38%.一线联合化疗后接受维持治疗的占69.57%.进展后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占90.32%.一线化疗组和一线TKI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3%和54.17%、86.96%和83.33%、12.1个月和11.3个月、21.0个月和20.0个月、65.2%和75.0%,两组ORR、DCR、PFS、MST、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组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疲劳乏力、厌食毒副反应高于T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I组皮疹和腹泻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和TKI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全福;金高娃;赵镌;胡玉亮;姜彩虹;邓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单吻合器技术(SST)与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吻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32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保肛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结肠、直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SST组与DS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ST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较短、远端切缘长度较短[(1.84±0.58)cm vs(2.08±0.55)cm]、吻合口瘘发生率低[2.08%(1/48) vs 7.14% (6/84)],住院费用较低[(20340.29±7798.97)元vs(25476.29±7853.44)元],但手术时间较长[(126.85±38.21)min vs(110.13±35.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DST组比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SST组远端切缘长度较短,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住院费用较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小崇;任书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