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海姣;吴骏;孙文辉;王玮;吴昌平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33、ABCG2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取4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石蜡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33及ABCG2的表达,分析CD133、ABCG2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中CD133及ABCG2的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高(P<0.01、P<0.01),CD133和ABCG2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469、P=0.0275、P=0.0219),且CD133和ABCG2的表达与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具有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33和ABCG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有可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生物学活性的潜在指标.
作者:王勇文;张晋;冯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将腔镜技术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腔镜辅助下手术(研究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在疗效、美容效果、合并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两组均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甲状腺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经5-36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和转移;在手术切除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手术时间上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术后引流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5);美观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明显,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劣于传统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徐荣;安媛;程卫;梁秦龙;王子璋;郭晓东;李树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复发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8例、滤泡状癌14例及髓样癌4例,对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接受再次手术的患者中,36例病理证实为癌残留(64.3%),颈部淋巴结转移24例(42.9%),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3.6%),甲状旁腺损伤致低钙血症6例(10.7%).结论:甲状腺癌初次手术的部分腺体残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应采取规范和积极的治疗方式.
作者:邵渊;白艳霞;张少强;姚小宝;冯思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单纯放疗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毒副反应、临床疗效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院诊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169例,其中113例患者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诱导化疗2周期后行根治性放疗,同期给予DDP每周方案化疗(研究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的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鼻咽肿瘤和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优于对照组(92.9% vs80.5%,85.7% vs 72.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7%、61.3%和56.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毒副反应增加,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口腔黏膜炎为主.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毒副反应较大,但不影响治疗进程.
作者:董超;任艳鑫;杨润祥;任宏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Beclin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胆管癌标本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与Real-time RT-PCR检测新鲜胆管癌标本与正常胆管组织中Beclin1蛋白与基因的表达验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胆管癌组Beclin1的表达与正常胆管组比较,胆管癌中Beclin1的表达降低,二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Beclin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转移无关(P>0.05).结论:Beclin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胡敬尧;李岩;刘丹;李航宇;刘金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Notch3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Notch3在NSCLC及其伴骨转移患者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包装Notch3 siRNA载体抑制Notch3的表达后,通过体外迁移和侵袭试验观察Notch3 siRNA对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ELISA法检测骨转移相关分子pTHrP和IL-6的表达,研究阻断Notch3的表达后是否能够逆转TGF-β诱导的肺癌骨转移.结果:Notch3在NSCLC发生骨转移的患者肺癌组织中过表达.体外试验发现,通过慢病毒包装Notch3 siRNA载体抑制Notch3的表达后,NSCLC细胞的转移能力下降,且Notch3-si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中由TGF-β介导的pTHrP和IL-6的表达.结论:Notch3高表达在促进NSCLC骨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晓峰;张宁;王亚芳;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MTT)法检测As2O3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引起MCF-7细胞凋亡.通过caspas-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推测其可能的凋亡信号通路.结果:MTr实验表明As2O3使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证实As2O3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致凋亡作用;As2O3作用后的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显著增高.结论:As2O3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王莹;郝艳坤;安佰柱;王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不同防治感染对策后,分别观察两组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3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手术切口感染16.3%,肺部感染12.8%,胸腔感染3.5%,泌尿系统感染2.3%,总感染率34.9%;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部位主要常见于手术切口及肺部.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因素与吸烟、手术时间(>2h)、术中失血量(>200ml)均有关(P<0.05).43例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者占53.5%,未感染者占46.5%;43例患者早期防治术后感染后,感染者占16.3%,未感染者占83.7%;试验组的感染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主要分布在肺部和切口处,原因复杂,临床手术中早期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作者:郝延红;席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筋膜炎(N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4例NF进行临床与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本组14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4-49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33.6岁和32岁.发生于上肢(11例)、胸壁(2例)、面部(1例).镜下示肿瘤组织形态多样,由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比较稀疏,间质疏松,呈黏液样,可见微囊性腔隙,间质内常见外渗的红细胞和散在的淋巴细胞,部分细胞丰富,可见核分裂象,边缘呈浸润性生长.梭形细胞均表达Vimentin、α-SMA、MSA,不表达AE1/AE3、CD34、S-100、desmin.结论:NF组织形态的多样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软组织肿瘤,熟悉NF的临床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免疫表型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作者:彭娜;陈愉;郝丽荣;黄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二亲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制备负载奥沙利铂的纳米粒子(nanoparticle,NP),全面考察其性质及体内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双乳化挥发法,制备奥沙利铂载药纳米粒子,考察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稳定性、体外释放特性及体内抗肿瘤效果等性质.结果:所制得奥沙利铂纳米粒子为较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200.6-242.1 nm,稳定性实验提示其稳定性良好;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62±1.27)%和(3.21±0.02)%,体外释放曲线显示了奥沙利铂纳米粒子良好的缓释特性.体内实验中,相比对照组和空白组,纳米粒子组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相对裸药组能明显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且能够延长小鼠的平均生存期.结论:实验结果为肿瘤“带瘤生存”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作者:殷婷;张西志;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单吻合器技术(SST)与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吻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32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保肛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结肠、直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SST组与DS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ST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较短、远端切缘长度较短[(1.84±0.58)cm vs(2.08±0.55)cm]、吻合口瘘发生率低[2.08%(1/48) vs 7.14% (6/84)],住院费用较低[(20340.29±7798.97)元vs(25476.29±7853.44)元],但手术时间较长[(126.85±38.21)min vs(110.13±35.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DST组比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SST组远端切缘长度较短,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住院费用较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小崇;任书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治方法.结果:5例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均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1-8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佳治疗方法.本病多为良性,预后良好,但由于有局部复发的可能,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作者:李明;吴斌;宋永胜;霍军;殷波;费翔;郭启振;韩斌;郭恩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血对乳腺癌手术后细胞因子IL-6和IL-10以及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对7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和25例健康人的血清IL-6和IL-10检测,术后患者跟踪随访.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成分输血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输全血患者血清水平,并随时间推移下降.未输血患者IL-6和IL-10水平低于输全血组,但与成分输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成分输血组患者较输全血组预后好.结论:不同输血成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和预后有影响.
作者:冯军;王欣;王敏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体外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法转染.MTT法检测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或/和大黄素处理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24h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对SKOV3和HO8910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模式;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60μmol/L)联合应用组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单药应用组(P<0.05),凋亡率高于单药应用组(P<0.05).结论: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的体外增殖作用.
作者:薛晖;李天人;贺安宁;郭科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具备放疗指征的直肠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放疗期间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康复新保留灌肠);对照组28例(放疗期间行康复新保留灌肠).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以0、1级急性直肠炎为主,且多出现在放疗疗程后期,未出现3级直肠炎;而对照组出现3级直肠炎2例.实验组0、1级反应发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能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作者:李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用神经电生理的方法评价文拉法辛联合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谷胱甘肽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联合维生素B6治疗.结果:治疗组右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左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胱甘肽联合文拉法辛可提高外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
作者:吕晶晶;邹明雷;庞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ADC值测量对颅脑DWI高信号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DWI高信号肿瘤分类,并测量其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淋巴瘤ADC值分别为(0.90±0.16)×10-3mm2/s、(0.75±0.21)×10-3mm2/s、(0.86±0.11)×10-3mm2/s、(0.91±0.16)×10-3mm2/s,各肿瘤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之间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DWI高信号肿瘤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ADC值可预测胶质瘤级别.
作者:闫新成;鱼博浪;张明;郭苏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微波固化术在治疗特殊部位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1年01月至2012年06月住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肝癌微波固化术的4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病例均未出现出血导致的介入止血及开腹手术止血、空腔脏器穿孔导致腹腔感染、气胸、血胸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微波固化术在治疗特殊部位肝癌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涛;杜锡林;谭凯;臧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例大肠病变组织标本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TEN在大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PTEN蛋白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是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相关.
作者:田华;宋于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DK5逆转Sirt1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宫颈癌Hela/MMC耐药细胞亚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MMC对Hela和Hela/MMC细胞内P-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通过加入CDK5抑制剂Roscovitine来检测CDK5使Sirt1磷酸化的作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ela细胞中P-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Hela/MMC细胞(P<0.05),MMC处理的Hela细胞中P-Sirt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经MMC处理组(P<0.05).超表达P-Sirt1会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使Hela细胞的存活率增加,耐药性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DK5可以使Sirt1磷酸化,增加了Hela细胞对MMC的敏感性.
作者:陈丽君;王建;范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