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下微波固化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临床体会

杨涛;杜锡林;谭凯;臧莉

关键词:腹腔镜, 微波固化, 肝癌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微波固化术在治疗特殊部位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2011年01月至2012年06月住院行腹腔镜辅助下肝癌微波固化术的4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病例均未出现出血导致的介入止血及开腹手术止血、空腔脏器穿孔导致腹腔感染、气胸、血胸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微波固化术在治疗特殊部位肝癌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释放到血液中的罕见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血液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预测生物标志物、治疗反应、预后、血浆肿瘤DNA四个方面介绍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玲;向敏;刘馨;陈艳;王熙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肾癌浸润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表达情况,探讨活化性受体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组织浸润的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差异性明显.肾癌病理分级越高NK细胞含量越低,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也降低.而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癌组织中有大量NK细胞浸润,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很低,且NK细胞的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的表达是与病理分级相关的.肾癌的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海洋;尹航;王文涛;杨巍;陈永胜;李长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30例乳腺腺病、30例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68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HPV16/18DNA和p53、RB、MCM7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的阳性率为58.8%,明显高于正常乳腺、乳腺腺病和乳腺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原位癌和乳腺癌组织中HPV16/18DNA与p53和RB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而癌组中HPV 16/18DNA与MCM7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50,P<0.05).癌组中组织学G2、G3级,pTNM Ⅱ、Ⅲ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组中HPV16/18DNA和MCM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组织学G1级和pTNM Ⅰ期以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之相反,p53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HPV16/18感染通过对p53、RB和MCM7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可能在高危型HPV感染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进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联合检测它们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以评价临床疾病进展和肿瘤生物学行为.

    作者:任占平;石喆;戴文斌;任珊;梁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氧化二砷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MTT)法检测As2O3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引起MCF-7细胞凋亡.通过caspas-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推测其可能的凋亡信号通路.结果:MTr实验表明As2O3使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证实As2O3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致凋亡作用;As2O3作用后的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显著增高.结论:As2O3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王莹;郝艳坤;安佰柱;王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类.我国对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对其共性的研究.为了探求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方法:对10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结外器官,发现时即为临床晚期,生存期短;其发病和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其EB病毒感染率为50%.免疫组化结果不常具有B淋巴细胞标记,但生发中心后表型常为阳性.MYC易位发生率为10%,扩增的发生率为10%.结论: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免疫状态正常的患者.HIV感染鲜有阳性,EBV感染率略低,存在MYC基因异常但发生率较低(约20%),但其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的特性、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与西方报道相似.

    作者:范国庆;刘一雄;文璐;王映梅;王璐;张月华;王哲;闫庆国;杨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K5逆转Sirt1在宫颈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CDK5逆转Sirt1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宫颈癌Hela/MMC耐药细胞亚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MMC对Hela和Hela/MMC细胞内P-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通过加入CDK5抑制剂Roscovitine来检测CDK5使Sirt1磷酸化的作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ela细胞中P-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Hela/MMC细胞(P<0.05),MMC处理的Hela细胞中P-Sirt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经MMC处理组(P<0.05).超表达P-Sirt1会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使Hela细胞的存活率增加,耐药性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DK5可以使Sirt1磷酸化,增加了Hela细胞对MMC的敏感性.

    作者:陈丽君;王建;范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一开放、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方法,试验组(100例)采用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化疗联合传统腹水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腹腔循环热灌注联合化疗者与传统腹水治疗联合化疗者,治疗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61.0%和47.0% (P =0.047).两组病人以病种为亚组进行生存分析,经log-rank检验结果并未显示出试验组在2年累积生存率上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是胃癌0.315、卵巢癌0.285、大肠癌0.758、肝癌0.471,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疗联合腹腔循环热灌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安全并且有良好近期疗效,但目前未显示出对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向勇;刘文超;燕忠生;杨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2年诊治的14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共14例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11-75(35±8.5)岁.以活动后胸闷、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位于左房12例,右房1例,左室1例.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摘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心功能恢复到NYHAⅠ-Ⅱ级.结论:心脏粘液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积极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郭亚鹏;邝世晏;朱云;康强;李轶君;李卿;扶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谷氨酸氨基转肽酶(GG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50例肝病患者及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AFP、CEA、CA199、GGT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CEA、CA199、GGT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肝病组和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61%、80.75%,与单项检测比较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CEA、CA199、GGT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对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红;赵花;张琰;白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SMD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CSMDI(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1)位于人染色体8p23.2,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由14个CUB和28个SUSHI结构域组成.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也发现了CSMD1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作为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CSMD1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作者:朱乔;陈春伟;巩丽;姚丽;韩秀娟;朱少君;兰淼;张佳瑞;任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恶性胸腺瘤内乳淋巴结转移的初步观察

    恶性胸腺瘤原发于前纵隔,因毗邻周围重要脏器,所以局部外侵、播散、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有关其淋巴转移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尚未见有关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观察报道.本文总结19例经我院诊治的原发恶性胸腺瘤患者内乳淋巴结检查结果,探讨其转移特点,旨在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种思路.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常立功;赵志华;杨静;杨维芬;杨维敏;张克良;王义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7例大肠病变组织标本PTEN的表达情况,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等级相关的秩和检验分析PTEN在大肠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即在大肠正常组织、大肠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大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PTEN蛋白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是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PTEN蛋白在大肠癌癌变过程中表达阳性率呈递减趋势,PTEN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相关.

    作者:田华;宋于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管肉瘤的诊疗进展

    血管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内皮细胞肿瘤,占软组织肿瘤的1%-2%,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约60%发生在的头颈部的皮肤和软组织.其发病与暴露于化学物质、辐射、慢性淋巴水肿、创伤和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超声、CT、MR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均为诊断方法,但终的确诊还需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因其罕见且对放疗、化疗皆不敏感,治疗措施非常有限.手术后进行放疗为治疗局部肿瘤的佳方法.以阿霉素或紫杉醇和每周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为晚期血管肉瘤的一线治疗.此外,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亦为血管肉瘤的有效治疗.本文就血管肉瘤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孙宇楠;王思亮;吴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sp90潜在抑制剂姜黄素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及对Hsp90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对细胞浸润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内Hsp90、Hsp70、AKT及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作用48h后,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呈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P<0.01),当药物浓度为100 μmol/L时抑制率达到(87.5 ±3.5)%,IC50值为(41.8 ±2.3)μmol/L.划痕实验表明,姜黄素能抑制细胞的浸润和迁移.流式细胞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有效的促进Hela细胞凋亡,40 μmol/L组细胞的凋亡率即从原来的(10.3±0.6)%提高至(19.1±1.5)%(P<0.05),当药物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凋亡率达到(55.8±2.6)%.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引起Hsp70蛋白表达上调,并促进Hsp90下游客户蛋白AKT及Her-2降解.结论:姜黄素表现出较强的抗Hela细胞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影响相关信号通路引起的.

    作者:王静;张雅雅;刘涛;郭春华;万幼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分析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Rs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有84%(21/25)肺癌组织病例中Rsf-1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1),肿瘤组织中Rsf-1的mRNA平均值是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均值的2.37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8.4% (67/98)病例存在Rsf-1蛋白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原发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肺癌的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P=0.020).结论:肺癌中存在Rsf-1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高表达,并与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相关.

    作者:张秀伟;谢玲玲;郝凤霞;付琳;董千泽;李庆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后具备放疗指征的直肠癌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放疗期间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康复新保留灌肠);对照组28例(放疗期间行康复新保留灌肠).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对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以0、1级急性直肠炎为主,且多出现在放疗疗程后期,未出现3级直肠炎;而对照组出现3级直肠炎2例.实验组0、1级反应发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康复新保留灌肠能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作者:李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ERCIST 1.0标准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

    目的:探讨PERCIST 1.0标准定量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间经病理证实晚期NSCLC患者共24例.分别于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结束后3-4周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测量病灶的大长径(Dmax)、瘦体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of lean body mass,SUL)、SUL峰值(SULpeak)、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总糖酵解(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应用PET VCAR(PET Volume Computed Assisted Reading,GE Healthcare)软件按照PERCIST 1.0及RECIST 1.1标准自动定量分析治疗反应结果.随访所有患者疾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两种标准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Z=-2.33,P<0.05).RECIST 1.1标准评价结果:Dmax变化率为(-3.13 ±2.92)%,CR 0例、PR 5例、SD 16例、PD 3例,有效(CR+ PR+SD)率为87.50%;而PERCIST 1.0标准评价结果:SULpeak变化率为(11.63 ± 63.360)%,MTV变化率为(171.70 ±571.24)%,TLG变化率为(40.11±143.42)%,CMR 0例、PMR 4例、SMD 11例、PMD 9例,有效(CMR+ PMR+ SMD)率为62.50%.其中PMR及SMD组OS[(22.00±0.99)及(10.00±4.45)个月]明显优于PMD组[(9.00±0.51)个月],各组OS之间差异显著(P <0.001).结论:PERCIST 1.0标准能准确定量评价晚期NSCLC化疗效果并能有效判断预后.

    作者:辛军;李红;马兴荣;徐微娜;翟伟;刘长平;郭启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目的:分析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采用不同防治感染对策后,分别观察两组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的情况,分析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析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30例患者的感染部位,手术切口感染16.3%,肺部感染12.8%,胸腔感染3.5%,泌尿系统感染2.3%,总感染率34.9%;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感染的部位主要常见于手术切口及肺部.单因素分析后发现,感染因素与吸烟、手术时间(>2h)、术中失血量(>200ml)均有关(P<0.05).43例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者占53.5%,未感染者占46.5%;43例患者早期防治术后感染后,感染者占16.3%,未感染者占83.7%;试验组的感染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感染主要分布在肺部和切口处,原因复杂,临床手术中早期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作者:郝延红;席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133和ABC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33、ABCG2的表达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取4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组织石蜡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33及ABCG2的表达,分析CD133、ABCG2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中CD133及ABCG2的表达率均较癌旁组织高(P<0.01、P<0.01),CD133和ABCG2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469、P=0.0275、P=0.0219),且CD133和ABCG2的表达与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具有相关性.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133和ABCG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有可能作为评估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生物学活性的潜在指标.

    作者:王勇文;张晋;冯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pLKO.1-SOCS3-si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人类SOCS3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1-SOCS3-siRNA.方法:设计以SOCS3为靶标的siRNA并克隆进入pLKO.1载体,用基因测序进行重组克隆验证.结果:PCR检测证实siRNA插入pLKO.1质粒,测序分析证实插入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OCS3基因的siRNA载体,为研究SOCS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提供了稳定转染的骨架载体.

    作者:刘钰;王海琳;聂夏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