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军;王欣;王敏丽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上皮组织和58例初治胃癌组织中EGFR、Cyclin A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正常胃组织未见EGFR及Cyclin A的阳性染色,EGFR与Cyclin 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48.3%.正常组织EGFR和Cyclin A表达与胃癌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EGFR、Cyc-lin A均与血管累犯正相关,此外,EGFR还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Cyclin A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EGFR与Cyclin 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EGFR和Cyclin A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靶点.
作者:赵坤;姚型锋;黄俊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差.胆囊癌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几年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尤其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CEU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超声检查方法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博;司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保留睾丸单位显微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5例患者,年龄13-32周岁,体检:外生殖器发育与同龄人相仿,睾丸大小质地可,血清性激素检测均正常范围,血清睾丸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均正常范围.超声检查:睾丸内实质性肿块0.125-2.925cm3.手术探查,打开睾丸鞘膜,睾丸白膜表面触诊无法触及肿块,遂在×10显微镜下,在睾丸白膜正中垂直纵径行2/3周径的切口,避开明显动脉和静脉,完全铺开伸展睾丸内实质,以术前超声提示部位探查睾丸内部,找到的异常组织,完全切除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4-0 Prolene线连续关闭白膜和可吸收线分层关闭阴囊切口.结果:1例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小细胞恶性肿瘤”,即于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石蜡切片(酶标)病理:精原细胞瘤,术后2周转肿瘤科综合治疗.4例术中冰冻提示“良性病变”,术后石蜡切片(酶标)病理:睾丸组织钙化、leyding细胞瘤、睾丸皮样囊肿、睾丸上皮内瘤样变.患者定期门诊超声随访,患侧睾丸恢复性生长,其中2例随访1年以上,两侧睾丸体积接近.结论:显微手术可以保护健康组织的同时完整探查整个睾丸内部实质,切除仅可由超声发现的微小病变,再结合术中病理检查,可以作为保留睾丸单位的睾丸肿瘤首选手术.
作者:刘毅东;吴旻;庄利恺;叶惟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或TKI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般情况、基因突变情况、近期疗效、生存情况、毒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送检率44.68%,EGFR基因突变率52.38%.一线联合化疗后接受维持治疗的占69.57%.进展后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占90.32%.一线化疗组和一线TKI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3%和54.17%、86.96%和83.33%、12.1个月和11.3个月、21.0个月和20.0个月、65.2%和75.0%,两组ORR、DCR、PFS、MST、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组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疲劳乏力、厌食毒副反应高于T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I组皮疹和腹泻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和TKI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全福;金高娃;赵镌;胡玉亮;姜彩虹;邓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人们对于消化道肿瘤的研究逐渐深入,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需要更加直接和准确.寻找可靠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一直是肿瘤研究中的重点.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是近些年发现的可能的癌干细胞标志物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如结直肠癌、胰腺肿瘤、前列腺癌、肝细胞癌等,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功能性作用.本文综述DCLK1的结构及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表达意义的相关文献,为DCLK1的有关研究和新型抗癌靶向药物研制提供参考.
作者:王欢;刘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类.我国对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对其共性的研究.为了探求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方法:对10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结外器官,发现时即为临床晚期,生存期短;其发病和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其EB病毒感染率为50%.免疫组化结果不常具有B淋巴细胞标记,但生发中心后表型常为阳性.MYC易位发生率为10%,扩增的发生率为10%.结论: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免疫状态正常的患者.HIV感染鲜有阳性,EBV感染率略低,存在MYC基因异常但发生率较低(约20%),但其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的特性、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与西方报道相似.
作者:范国庆;刘一雄;文璐;王映梅;王璐;张月华;王哲;闫庆国;杨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体外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增殖的作用.方法:构建携带靶向survivin基因的shRNA质粒载体,脂质体法转染.MTT法检测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或/和大黄素处理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FCM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Survivin shRNA质粒转染24h后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凋亡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黄素对SKOV3和HO8910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模式;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60μmol/L)联合应用组SKOV3和HO8910细胞的增殖率低于单药应用组(P<0.05),凋亡率高于单药应用组(P<0.05).结论:Survivin shRNA与大黄素联合应用能够增强抗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和HO8910的体外增殖作用.
作者:薛晖;李天人;贺安宁;郭科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经病理、影像学诊断及AFP值证实的原发性肝癌符合筛选条件的患者共53例,28例和25例分别采用TACE联合As2O3和单纯TACE治疗,分别评价近期疗效、远期疗效、AFP变化、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4.3%和52.0%,P=0.365.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7.86%和40.00%,P=0.042,1年半生存率分别为57.14%和28.00%,P=0.033.AFP变化分别为28.57%和24.00%,P =0.706;两组毒副反应基本可以耐受,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结论:As2 O3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一年及一年半生存率,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胡琴;韦永明;管睿;宛新安;王银华;胡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DK5逆转Sirt1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宫颈癌Hela/MMC耐药细胞亚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MMC对Hela和Hela/MMC细胞内P-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通过加入CDK5抑制剂Roscovitine来检测CDK5使Sirt1磷酸化的作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ela细胞中P-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Hela/MMC细胞(P<0.05),MMC处理的Hela细胞中P-Sirt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经MMC处理组(P<0.05).超表达P-Sirt1会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使Hela细胞的存活率增加,耐药性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DK5可以使Sirt1磷酸化,增加了Hela细胞对MMC的敏感性.
作者:陈丽君;王建;范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Reprimo基因是一种新型的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的2q23,它由X线照射后的细胞分离产生并依赖于p53的表达.2000年之后,对Reprimo基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寻找肿瘤基因治疗的特异性靶点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对它的认识仍不足,尤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有限.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旨在阐述Reprimo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Reprimo基因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德馨;谢蕊;李燕京;白玉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经腹腔镜手术与保守治疗两种途径的治疗经验,以提高对吻合口瘘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兰州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1000例患者中发生食管空肠吻合口瘘5例、食管胃吻合口瘘9例、胃空肠吻合口瘘14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病人因病情较轻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引流管持续冲洗、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后治愈.20例行腹腔镜二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行腹腔镜二次手术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30.95±3.50)d、发热时间(3.18±1.02)d较保守治疗组[(33.62±4.87)d、(3.88±1.38)d]无明显差异,抗生素使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总费用及体重减轻百分率等较保守组明显减少[(3.73 ±0.66)d vs(4.56±0.78)d、(18.30±1.53)d vs(21.50 ±2.27)d、(81586.79±3149.25)元vs(90518.48±7902.43)元、(12.41±1.85)%vs(15.89 ±4.01)%],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胃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韩晓鹏;许威;李三党;苏琳;刘宏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负载同源肿瘤抗原(antigen,Ag)的树突状细胞(denritic cells,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姑息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诊断明确的广泛期SCLC患者(不再适宜行手术或放化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接受内科姑息治疗;免疫组60例,除接受相同治疗外,还给予Ag-DC-CIK过继免疫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提高(P<0.05).结论:Ag-DC-CIK过继免疫治疗对广泛期SCLC患者有较好的姑息治疗价值且安全可行.
作者:钟国成;吴超群;冯怀志;胡俊梅;刘建昆;张明慧;敬新蓉;闵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携带sTie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并研究其抑制结肠癌细胞成瘤的作用.方法:建立BALB/C小鼠结肠癌皮下成瘤模型,待到移植瘤肿瘤长至60mm3大小后,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慢病毒进行基因治疗2周后,处死小鼠并取下瘤组织检测其质量、体积,并包埋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pLenti-sTie2抑制结肠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血管生成,并能有效促进肿瘤组织中Tie2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enti-sTie2慢病毒可以显著抑制BALB/C结肠癌小鼠移植瘤内微血管的减少,从而抑制肿瘤增殖,为基因治疗结肠癌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李富荣;孔祥琳;程先硕;黄尤光;夏翠锋;蔡昕怡;潘定国;李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52例导管原位癌,按照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即单纯导管原位癌组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对两组病变的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1);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e=0.04,0.03);点簇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2);均匀性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3).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76.5%、70.2%和67.7%.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尤其病变的强化形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相生;李德昌;王萍;祝红线;樊红霞;宋云龙;方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药青龙衣(green walnut husks of Juglans regia)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是萘醌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及多糖类化合物,另外还含有二芳基庚烷类和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青龙衣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活跃,其抗肿瘤作用是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包括直接的抑瘤作用、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免疫增强作用以及预防肿瘤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青龙衣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青龙衣抗肿瘤研究的深入.
作者:蒋丽萍;刘宝瑞;胡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类SOCS3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1-SOCS3-siRNA.方法:设计以SOCS3为靶标的siRNA并克隆进入pLKO.1载体,用基因测序进行重组克隆验证.结果:PCR检测证实siRNA插入pLKO.1质粒,测序分析证实插入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OCS3基因的siRNA载体,为研究SOCS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提供了稳定转染的骨架载体.
作者:刘钰;王海琳;聂夏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mPEG-PLGA)二亲嵌段共聚物为载体,制备负载奥沙利铂的纳米粒子(nanoparticle,NP),全面考察其性质及体内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双乳化挥发法,制备奥沙利铂载药纳米粒子,考察纳米粒子的形态、粒径分布、稳定性、体外释放特性及体内抗肿瘤效果等性质.结果:所制得奥沙利铂纳米粒子为较规则的圆球形,平均粒径200.6-242.1 nm,稳定性实验提示其稳定性良好;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5.62±1.27)%和(3.21±0.02)%,体外释放曲线显示了奥沙利铂纳米粒子良好的缓释特性.体内实验中,相比对照组和空白组,纳米粒子组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相对裸药组能明显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且能够延长小鼠的平均生存期.结论:实验结果为肿瘤“带瘤生存”的治疗理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作者:殷婷;张西志;钱晓萍;刘宝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Rsf-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Rs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有84%(21/25)肺癌组织病例中Rsf-1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1),肿瘤组织中Rsf-1的mRNA平均值是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均值的2.37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68.4% (67/98)病例存在Rsf-1蛋白过表达,其过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原发肿瘤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肺癌的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1;P=0.020).结论:肺癌中存在Rsf-1基因的扩增和蛋白的高表达,并与低分化和高p-TNM分期相关.
作者:张秀伟;谢玲玲;郝凤霞;付琳;董千泽;李庆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表达情况,探讨活化性受体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组织浸润的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差异性明显.肾癌病理分级越高NK细胞含量越低,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也降低.而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癌组织中有大量NK细胞浸润,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很低,且NK细胞的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的表达是与病理分级相关的.肾癌的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海洋;尹航;王文涛;杨巍;陈永胜;李长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CSMDI(CUB and SUSHI multiple domains-1)位于人染色体8p23.2,是一种单次跨膜蛋白,由14个CUB和28个SUSHI结构域组成.该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功能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也发现了CSMD1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作为一种新的候选抑癌基因,CSMD1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作者:朱乔;陈春伟;巩丽;姚丽;韩秀娟;朱少君;兰淼;张佳瑞;任拼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