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坤;姚型锋;黄俊星
目的:以热休克蛋白72(HSP72)-甲胎蛋白(AFP)抗原表位肽复合物免疫小鼠,研究该复合物针对AFP肿瘤是否具有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方法:以HSP72-AFP多肽复合物皮下注射免疫昆明小鼠,并分别以AFP多肽和HSP72单独免疫小鼠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IFN-γ水平、MTT法检测各免疫组小鼠淋巴细胞对肝癌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小鼠体内瘤负荷实验评价蛋白复合物的免疫效应.结果:HSP72-AFP多肽复合物组小鼠血清IFN-γ水平、淋巴细胞对Hepal-6细胞的杀伤作用均显著高于AFP多肽和HSP72组(P<0.01).HSP72-AFP多肽复合物组瘤体积也明显小于AFP多肽和HSP72免疫组(P<0.01).结论:HSP72-AFP多肽复合物疫苗可诱导荷瘤小鼠产生针对AFP肿瘤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其对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优于两者单一的多肽纯化疫苗.表明HSP72-AFP多肽复合物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
作者:胥冰;王小平;马晓军;张可佩;赵倩;任梦凡;房景刚;张景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Beclin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胆管癌标本Bec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应用Western blot与Real-time RT-PCR检测新鲜胆管癌标本与正常胆管组织中Beclin1蛋白与基因的表达验证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胆管癌组Beclin1的表达与正常胆管组比较,胆管癌中Beclin1的表达降低,二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Beclin1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以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转移无关(P>0.05).结论:Beclin1蛋白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胡敬尧;李岩;刘丹;李航宇;刘金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上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讨论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治方法.结果:5例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病理学证实均为肾上腺神经鞘瘤.随访1-8年均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经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佳治疗方法.本病多为良性,预后良好,但由于有局部复发的可能,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作者:李明;吴斌;宋永胜;霍军;殷波;费翔;郭启振;韩斌;郭恩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浆母细胞淋巴瘤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类.我国对浆母细胞淋巴瘤的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对其共性的研究.为了探求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方法:对10例浆母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检测MYC基因的易位和扩增.结果: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结外器官,发现时即为临床晚期,生存期短;其发病和HIV感染或免疫抑制无明显相关性.其EB病毒感染率为50%.免疫组化结果不常具有B淋巴细胞标记,但生发中心后表型常为阳性.MYC易位发生率为10%,扩增的发生率为10%.结论:我国浆母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免疫状态正常的患者.HIV感染鲜有阳性,EBV感染率略低,存在MYC基因异常但发生率较低(约20%),但其高度侵袭性的淋巴瘤的特性、病理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和临床表现与西方报道相似.
作者:范国庆;刘一雄;文璐;王映梅;王璐;张月华;王哲;闫庆国;杨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DK5逆转Sirt1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宫颈癌Hela/MMC耐药细胞亚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MMC对Hela和Hela/MMC细胞内P-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通过加入CDK5抑制剂Roscovitine来检测CDK5使Sirt1磷酸化的作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ela细胞中P-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Hela/MMC细胞(P<0.05),MMC处理的Hela细胞中P-Sirt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经MMC处理组(P<0.05).超表达P-Sirt1会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使Hela细胞的存活率增加,耐药性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DK5可以使Sirt1磷酸化,增加了Hela细胞对MMC的敏感性.
作者:陈丽君;王建;范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睾丸肿瘤的保留睾丸单位显微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5例患者,年龄13-32周岁,体检:外生殖器发育与同龄人相仿,睾丸大小质地可,血清性激素检测均正常范围,血清睾丸肿瘤标志物检测指标均正常范围.超声检查:睾丸内实质性肿块0.125-2.925cm3.手术探查,打开睾丸鞘膜,睾丸白膜表面触诊无法触及肿块,遂在×10显微镜下,在睾丸白膜正中垂直纵径行2/3周径的切口,避开明显动脉和静脉,完全铺开伸展睾丸内实质,以术前超声提示部位探查睾丸内部,找到的异常组织,完全切除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4-0 Prolene线连续关闭白膜和可吸收线分层关闭阴囊切口.结果:1例术中冰冻病理提示“小细胞恶性肿瘤”,即于患侧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后石蜡切片(酶标)病理:精原细胞瘤,术后2周转肿瘤科综合治疗.4例术中冰冻提示“良性病变”,术后石蜡切片(酶标)病理:睾丸组织钙化、leyding细胞瘤、睾丸皮样囊肿、睾丸上皮内瘤样变.患者定期门诊超声随访,患侧睾丸恢复性生长,其中2例随访1年以上,两侧睾丸体积接近.结论:显微手术可以保护健康组织的同时完整探查整个睾丸内部实质,切除仅可由超声发现的微小病变,再结合术中病理检查,可以作为保留睾丸单位的睾丸肿瘤首选手术.
作者:刘毅东;吴旻;庄利恺;叶惟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将腔镜技术应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在腔镜辅助下手术(研究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治疗,在疗效、美容效果、合并症、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的差异.两组均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甲状腺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患者经5-36个月的随访均无复发和转移;在手术切除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手术时间上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术后引流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5);美观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腔镜辅助下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明显,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劣于传统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徐荣;安媛;程卫;梁秦龙;王子璋;郭晓东;李树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MTT)法检测As2O3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引起MCF-7细胞凋亡.通过caspas-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推测其可能的凋亡信号通路.结果:MTr实验表明As2O3使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证实As2O3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致凋亡作用;As2O3作用后的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显著增高.结论:As2O3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王莹;郝艳坤;安佰柱;王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血对乳腺癌手术后细胞因子IL-6和IL-10以及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对7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和25例健康人的血清IL-6和IL-10检测,术后患者跟踪随访.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成分输血患者术后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输全血患者血清水平,并随时间推移下降.未输血患者IL-6和IL-10水平低于输全血组,但与成分输血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成分输血组患者较输全血组预后好.结论:不同输血成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和预后有影响.
作者:冯军;王欣;王敏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检测TopoⅠ表达来选择术后个体化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石蜡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TopoⅠ的表达情况,根据蛋白检测结果选择患者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未行TopoⅠ检测的同期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选择化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结果:大肠癌组织中TopoⅠ的表达与性别、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无关,而与年龄有关(P<0.05).依据TopoⅠ蛋白检测选择化疗方案组中位PFS为7.8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7.2个月,两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5±1.53)个月VS(6.93±1.62)个月,P<O.05].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对照组为13.6个月.而且Ⅳ期患者实验组疾病控制率显著升高(80.8% vs 52.6%,P<0.05).结论:通过检测大肠癌术后TopoⅠ的表达来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燕海姣;吴骏;孙文辉;王玮;吴昌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细胞周期素A(Cyclin 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上皮组织和58例初治胃癌组织中EGFR、Cyclin A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正常胃组织未见EGFR及Cyclin A的阳性染色,EGFR与Cyclin 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48.3%.正常组织EGFR和Cyclin A表达与胃癌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EGFR、Cyc-lin A均与血管累犯正相关,此外,EGFR还与性别、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Cyclin A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EGFR与Cyclin 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EGFR和Cyclin A在胃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其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靶向治疗的靶点.
作者:赵坤;姚型锋;黄俊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52例导管原位癌,按照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即单纯导管原位癌组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对两组病变的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1);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e=0.04,0.03);点簇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2);均匀性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3).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76.5%、70.2%和67.7%.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尤其病变的强化形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相生;李德昌;王萍;祝红线;樊红霞;宋云龙;方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作用及对Hsp90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划痕实验检测姜黄素对细胞浸润侵袭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促进细胞凋亡的效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姜黄素对Hela细胞内Hsp90、Hsp70、AKT及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作用48h后,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呈现出显著的剂量依赖性(P<0.01),当药物浓度为100 μmol/L时抑制率达到(87.5 ±3.5)%,IC50值为(41.8 ±2.3)μmol/L.划痕实验表明,姜黄素能抑制细胞的浸润和迁移.流式细胞结果显示,姜黄素能有效的促进Hela细胞凋亡,40 μmol/L组细胞的凋亡率即从原来的(10.3±0.6)%提高至(19.1±1.5)%(P<0.05),当药物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凋亡率达到(55.8±2.6)%.Westem blotting结果显示,姜黄素能引起Hsp70蛋白表达上调,并促进Hsp90下游客户蛋白AKT及Her-2降解.结论:姜黄素表现出较强的抗Hela细胞活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sp90活性,影响相关信号通路引起的.
作者:王静;张雅雅;刘涛;郭春华;万幼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单吻合器技术(SST)与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吻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132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行保肛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结肠、直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SST组与DS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局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ST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较短、远端切缘长度较短[(1.84±0.58)cm vs(2.08±0.55)cm]、吻合口瘘发生率低[2.08%(1/48) vs 7.14% (6/84)],住院费用较低[(20340.29±7798.97)元vs(25476.29±7853.44)元],但手术时间较长[(126.85±38.21)min vs(110.13±35.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DST组比较,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SST组远端切缘长度较短,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住院费用较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小崇;任书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RI对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及其MRI表现.结果:36例侵袭性垂体瘤均向鞍区多个方向生长致周围组织结构受侵,其中以海绵窦和颅底骨质侵犯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包绕颈动脉,鞍底受侵下陷,部分肿瘤突破鞍隔,突入蝶窦等,且常伴有坏死或囊变、出血.在T1WI上肿瘤呈低、等信号及混杂信号,T2WI肿瘤呈等信号或不均匀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后肿瘤多呈不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可清楚显示侵袭性垂体瘤形态、大小、生长方式,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罗文军;郭伟;罗甜;殷富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报告schloffer瘤16例诊疗结果.方法:回溯性研究2000年-2013年本院根据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并治疗的患者.结果:其中发生于阑尾炎术后9例,癌肿切除后4例,妇科节育手术术后1例,剖腹产术后1例,斜疝手术术后1例.B超例行检查可见特征性表现:瘢痕附近的大小不一低回声,其内有液体状回声不均.CT检查:16例中仅5例行此检查,表现为于腹壁脂肪层和/或肌层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不与腹膜相连.结论:所有病例均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全部16例术后均恢复良好.本病为炎性良性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如及时手术预后均良好.
作者:尚妍;葛春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恶性胸腺瘤原发于前纵隔,因毗邻周围重要脏器,所以局部外侵、播散、复发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有关其淋巴转移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尚未见有关内乳淋巴结转移的观察报道.本文总结19例经我院诊治的原发恶性胸腺瘤患者内乳淋巴结检查结果,探讨其转移特点,旨在为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一种思路.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常立功;赵志华;杨静;杨维芬;杨维敏;张克良;王义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表达情况,探讨活化性受体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肾癌及癌旁组织中NK细胞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NKp46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癌组织浸润的NK细胞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差异性明显.肾癌病理分级越高NK细胞含量越低,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也降低.而肾癌与癌旁组织中活化性受体NKp46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癌组织中有大量NK细胞浸润,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很低,且NK细胞的含量及活化性受体NKp44的表达是与病理分级相关的.肾癌的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活化性受体NKp44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海洋;尹航;王文涛;杨巍;陈永胜;李长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近年来运用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治疗白血病、神经胶质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取得令人可喜的成果.CA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主要将能够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胞内活化基序借助铰链结构连接为一体,通过基因转导T淋巴细胞,赋予T淋巴细胞对肿瘤抗原的高亲和性及特异性杀伤能力.在针对CAR治疗肿瘤研究中,“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免疫抑制等问题使得CAR技术发展受到阻碍.因此,临床需要采取应对措施使CAR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本篇综述将针对CAR近些年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发展情况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蔡慧;赵莲君;邹征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ERCIST 1.0标准定量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间经病理证实晚期NSCLC患者共24例.分别于化疗前1周内及化疗结束后3-4周接受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测量病灶的大长径(Dmax)、瘦体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 of lean body mass,SUL)、SUL峰值(SULpeak)、代谢肿瘤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总糖酵解(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应用PET VCAR(PET Volume Computed Assisted Reading,GE Healthcare)软件按照PERCIST 1.0及RECIST 1.1标准自动定量分析治疗反应结果.随访所有患者疾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两种标准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Z=-2.33,P<0.05).RECIST 1.1标准评价结果:Dmax变化率为(-3.13 ±2.92)%,CR 0例、PR 5例、SD 16例、PD 3例,有效(CR+ PR+SD)率为87.50%;而PERCIST 1.0标准评价结果:SULpeak变化率为(11.63 ± 63.360)%,MTV变化率为(171.70 ±571.24)%,TLG变化率为(40.11±143.42)%,CMR 0例、PMR 4例、SMD 11例、PMD 9例,有效(CMR+ PMR+ SMD)率为62.50%.其中PMR及SMD组OS[(22.00±0.99)及(10.00±4.45)个月]明显优于PMD组[(9.00±0.51)个月],各组OS之间差异显著(P <0.001).结论:PERCIST 1.0标准能准确定量评价晚期NSCLC化疗效果并能有效判断预后.
作者:辛军;李红;马兴荣;徐微娜;翟伟;刘长平;郭启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