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朱付凡;陶光实;陈亦乐;唐真姿;杨俊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释放到血液中的罕见肿瘤细胞,被认为是肿瘤血液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预测生物标志物、治疗反应、预后、血浆肿瘤DNA四个方面介绍循环肿瘤细胞临床应用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朱玲;向敏;刘馨;陈艳;王熙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我院近5年肿瘤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750例,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伤口拭子法采集标本,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分别对葡萄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株和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的超广谱3-内酰胺酶(ESBLs)菌株进行检测,计算不同致病菌的耐药率和产耐药酶菌株的比例.结果:75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845株,其中G-杆菌占64.85%(548/845),G+球菌占31.72%(268/845),G-杆菌和G+球菌分别以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分别为48.65%(72/148)和22.89%(19/83),阴沟肠杆菌产生高产头孢菌素酶(AmpC)的菌株占22.58%(14/62),铜绿假单胞菌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21.84%(19/87),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26.67%(20/75)和20.45%(18/88),未发现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万古霉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仍然分别是G+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的药物.结论:本院肿瘤患者术后感染以G-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以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较严重,其他细菌也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继续加强耐药性监测调查,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管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内皮细胞肿瘤,占软组织肿瘤的1%-2%,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差.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其中约60%发生在的头颈部的皮肤和软组织.其发病与暴露于化学物质、辐射、慢性淋巴水肿、创伤和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超声、CT、MR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均为诊断方法,但终的确诊还需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因其罕见且对放疗、化疗皆不敏感,治疗措施非常有限.手术后进行放疗为治疗局部肿瘤的佳方法.以阿霉素或紫杉醇和每周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为晚期血管肉瘤的一线治疗.此外,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亦为血管肉瘤的有效治疗.本文就血管肉瘤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孙宇楠;王思亮;吴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L-37表达情况.治疗前的所有患者为治疗前组,经泼尼松治疗后达完全反应的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浆中IL-37表达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前后IL-37表达有变化,治疗前IL-37表达高于治疗后,提示IL-37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赵松颖;柳嘉;陈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VEGF在良性卵巢浆液性肿瘤、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和卵巢浆液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点,分析与sBOT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cadherin在良性卵巢、交界性卵巢和恶性卵巢组织中表达呈下降趋势(P<0.01),而VEGF在各组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P<0.01),两者存在负相关性.E-cadherin和VEGF在sBOT和低级别卵巢恶性肿瘤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VEGF高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和sBOT临床分期有关(P<0.05).E-cadherin低表达与sBOT病理亚型、浸润性病灶有关(P<0.05).结论:E-cadherin低表达或缺失和VEGF高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良恶性有关,联合检测可为卵巢交界性肿瘤预后判断提供依据.VEGF表达与sBOT的预后、转移关系密切.
作者:吴丽;朱付凡;陶光实;陈亦乐;唐真姿;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SOCS3是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途径的负反馈调节因子之一,由SOCS盒、SH2结构域和激酶抑制区三个部分组成.SOCS3参与了体内多种信号分子转导的调控.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对其结构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作者:牛丽娜;陈显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DK5逆转Sirt1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系和宫颈癌Hela/MMC耐药细胞亚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MMC对Hela和Hela/MMC细胞内P-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MTT法检测Hela细胞存活率;通过加入CDK5抑制剂Roscovitine来检测CDK5使Sirt1磷酸化的作用;RT-PCR方法检测耐药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Hela细胞中P-Sirtl的表达显著高于Hela/MMC细胞(P<0.05),MMC处理的Hela细胞中P-Sirt1的表达显著高于未经MMC处理组(P<0.05).超表达P-Sirt1会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CDK5抑制剂Roscovitine可以使Hela细胞的存活率增加,耐药性相关蛋白P-gp的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CDK5可以使Sirt1磷酸化,增加了Hela细胞对MMC的敏感性.
作者:陈丽君;王建;范春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构建人类SOCS3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LKO.1-SOCS3-siRNA.方法:设计以SOCS3为靶标的siRNA并克隆进入pLKO.1载体,用基因测序进行重组克隆验证.结果:PCR检测证实siRNA插入pLKO.1质粒,测序分析证实插入序列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OCS3基因的siRNA载体,为研究SOCS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提供了稳定转染的骨架载体.
作者:刘钰;王海琳;聂夏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至2012年诊治的14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共14例患者,男5例,女9例;年龄11-75(35±8.5)岁.以活动后胸闷、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位于左房12例,右房1例,左室1例.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摘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心功能恢复到NYHAⅠ-Ⅱ级.结论:心脏粘液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诊断.确诊后需积极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郭亚鹏;邝世晏;朱云;康强;李轶君;李卿;扶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首先,从6例乳腺癌病人肿瘤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块分别分离培养成对的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然后,通过Transwell小室将CAFs或NFs与乳腺癌MDA-MB-231细胞体外共培养,进行增殖(MTT)、侵袭、黏附实验及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结果:MDA-MB-231与CAFs或NFs共培养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显著增强(P<0.05).与NFs相比,这种差异在同CAFs共培养组更为明显(P =0.011).与CAFs共培养之后,MDA-MB-231的早期凋亡显著减少(P=0.026);而与NFs共培养之后则无显著差异.CAFs或NFs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周期和晚期凋亡无明显影响.与CAFs或NFs共培养24小时后,MDA-MB-231细胞的侵袭、黏附能力明显增强,黏附数目为(34.7±4.84)个/视野(CAFs)和(20.16±0.09)个/视野(NFs),(P =0.000);侵袭数为(89±4.62)个/视野(CAFs)和(81.6±6.08)个/视野(NFs),(P<0.05).结论:CAFs能促进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减少其早期凋亡;同时对乳腺癌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有促进作用.可是NFs的作用较CAFs为弱.有关CAFs影响乳腺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琳;康骅;孙海晨;刘爽;崔叶青;蔡伟;张雁;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名于化疗前接受PICC置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年龄、性别、穿刺血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FIB、PT及APTT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11名患者出现了PICC相关静脉血栓.没有患者出现肺梗塞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血管状况及凝血指标是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后血栓发生率低.置管部位及凝血指标是影响血栓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枫;孙建;谢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中的价值.方法:研究纳入了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52例导管原位癌,按照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即单纯导管原位癌组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对两组病变的多期动态增强表现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强化形态、内部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影像学征象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导管样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1);节段样强化和肿块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e=0.04,0.03);点簇样强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2);均匀性强化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平台型曲线多见于单纯导管原位癌组(P=0.04),速升缓降型曲线多见于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组(P=0.03).病变强化形态的鉴别诊断价值要高于内部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76.5%、70.2%和67.7%.结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导管原位癌有无微浸润,尤其病变的强化形态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相生;李德昌;王萍;祝红线;樊红霞;宋云龙;方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一个肿瘤细胞的产生并不意味着肿瘤发生.多个肿瘤细胞之间的对话使肿瘤成为一个异常的组织或器官.细胞接触、挤出、纠缠、迁移和变异维持着肿瘤细胞间的有序组织和肿瘤的持续生长.阻断肿瘤细胞之间的对话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α-烯醇酶(α-enolase,ENO1)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催化磷酸甘油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转化.近研究发现,ENO1作为潜在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可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等过程,有望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重要分子靶标.本文对ENO1与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养奇;邢军明;李戈楠;黄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或TKI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一般情况、基因突变情况、近期疗效、生存情况、毒副反应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晚期肺腺癌EGFR基因送检率44.68%,EGFR基因突变率52.38%.一线联合化疗后接受维持治疗的占69.57%.进展后接受二线治疗的患者比例占90.32%.一线化疗组和一线TKI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分别为39.13%和54.17%、86.96%和83.33%、12.1个月和11.3个月、21.0个月和20.0个月、65.2%和75.0%,两组ORR、DCR、PFS、MST、1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组的贫血、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神经毒性、疲劳乏力、厌食毒副反应高于T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KI组皮疹和腹泻高于化疗组(P<0.05).结论:鄂尔多斯地区晚期肺腺癌患者一线化疗和TKI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全福;金高娃;赵镌;胡玉亮;姜彩虹;邓淑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单纯放疗和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毒副反应、临床疗效和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院诊治的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169例,其中113例患者接受单纯根治性放疗(对照组);56例患者接受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诱导化疗2周期后行根治性放疗,同期给予DDP每周方案化疗(研究组).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的比较,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鼻咽肿瘤和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优于对照组(92.9% vs80.5%,85.7% vs 72.6%,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1.7%、61.3%和56.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毒副反应增加,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口腔黏膜炎为主.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毒副反应较大,但不影响治疗进程.
作者:董超;任艳鑫;杨润祥;任宏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用神经电生理的方法评价文拉法辛联合谷胱甘肽对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mFOLFOX6方案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谷胱甘肽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联合维生素B6治疗.结果:治疗组右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左侧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毒性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胱甘肽联合文拉法辛可提高外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效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
作者:吕晶晶;邹明雷;庞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缺乏特异性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预后差.胆囊癌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是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几年随着超声新技术的发展,尤其超声造影(ultrasonic contrast,CEUS)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超声检查方法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和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博;司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Notch3在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T-PCR方法检测Notch3在NSCLC及其伴骨转移患者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慢病毒包装Notch3 siRNA载体抑制Notch3的表达后,通过体外迁移和侵袭试验观察Notch3 siRNA对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体外ELISA法检测骨转移相关分子pTHrP和IL-6的表达,研究阻断Notch3的表达后是否能够逆转TGF-β诱导的肺癌骨转移.结果:Notch3在NSCLC发生骨转移的患者肺癌组织中过表达.体外试验发现,通过慢病毒包装Notch3 siRNA载体抑制Notch3的表达后,NSCLC细胞的转移能力下降,且Notch3-si可明显抑制NSCLC细胞中由TGF-β介导的pTHrP和IL-6的表达.结论:Notch3高表达在促进NSCLC骨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黄晓峰;张宁;王亚芳;刘理礼;张贺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噻唑兰(MTT)法检测As2O3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s2O3引起MCF-7细胞凋亡.通过caspas-3试剂盒检测其活性,推测其可能的凋亡信号通路.结果:MTr实验表明As2O3使MCF-7细胞存活率下降并呈现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证实As2O3对乳腺癌细胞具有致凋亡作用;As2O3作用后的MCF-7细胞caspase-3的活性显著增高.结论:As2O3诱导MCF-7细胞凋亡,其机制至少部分与激活caspase-3有关.
作者:王莹;郝艳坤;安佰柱;王羽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