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英艺;张雅雅;林智才;陈玉强;卢伟锋
目的:观察可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后替吉奥单药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以临床分期Ⅱ期及Ⅲ期胃癌患者,并经手术治疗后获得痊愈者为入选对象,术后1个月试验组给予替吉奥胶囊口服,用量为80mg/( m2·d),早晚分次口服,d1-14。对照组给于FOLFOX4标准方案,每2周作为一个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不良反应发生率、KPS评分级别、临床获益率、有效率、患者手术后2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手术后应用替吉奥单药控制,不良反应轻微,术后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卫东;兰永年;温小鹏;刘磊;任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报道17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分析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7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肿瘤位于胰头部8例,胰体尾部8例,弥漫整个胰腺1例。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瘤体直径3-15cm,均呈浸润性生长,3例发生肝转移。1例术后3小时因肺梗塞死亡,另随访到13例,9例存活至今,2例死于肿瘤复发,各有1例死于肺部感染及术后肝转移。结论: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刘昊琛;庞青;曲凯;孟凡迪;张瑞瑶;于良;吕毅;刘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鼠尾胶原包被的胃癌细胞体外三维培养和药敏技术,初步评估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国产鼠尾胶原溶液为原料,制备包裹有胃癌细胞株的胶滴,在培养基中培养8天,观察BGC823细胞株在胶滴中的生长情况。接着对胶滴中的细胞克隆进行染色,捕捉胶滴中的数字图像,利用软件计算图像内染色区域的积分光密度值(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对胶滴中的细胞活力进行定量;后初步计算两种不同浓度的顺铂组BGC823细胞株的存活率。结果:成功建立一种新型的胃癌细胞鼠尾胶滴三维培养模型。结论:初步证实了基于此模型进行后续药敏实验的可行性。
作者:辛恺;魏嘉;沈洁;刘宝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对荷瘤裸鼠一般状态及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三苯氧胺(TAM)组、乳结合组(乳岩宁方+TAM)和益结合组(益气养阴方+TAM)。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给药21天,隔日测量裸鼠体重,绘制体重变化曲线;分别于用药前、实验第10天、21天用小鼠自主活动测试仪检测小鼠5分钟内自主活动次数。处死裸鼠前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雌二醇( E2)和孕酮(Progesitn,简称P)水平。结果:体重:TAM组裸鼠体重下降明显,为(3.18±0.048)g,乳结合组次之,为(2.5±0.034)g,益结合组(1.3±0.019)g,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自主活动次数:实验第10、21天检测裸鼠活动次数,各实验组明显低于其余各组(p﹤0.01)。雌激素水平:含TAM组血清中雌二醇(E2)和孕酮(P)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乳结合组的E2水平明显低于TAM组(p﹤0.01),益结合组的E2水平与TAM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个中药结合组的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作者:周跃华;殷东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CEA、CA199)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和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75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K-ras基因突变情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结果:K-ras基因突变者34例(45.3%),CEA阳性者42例(56.0%),CA199阳性者22例(29.3%)。肿瘤直径大于5cm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63.6%)和CA199阳性率(45.5%)显著高于肿瘤直径小于等于5cm患者(p﹤0.05),而与CEA水平无关( p﹥0.05)。K-ras基因突变、CEA、CA199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情况、TNM分期无关( p﹥0.05)。K-ras基因突变与CEA、CA199水平之间也无相关性( p
作者:杨姣;陈贝贝;吕慧芳;邓文英;韩黎丽;罗素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子宫内膜癌患者缺乏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人附睾蛋白4(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近年发现的新肿瘤标志物,HE4基因早是在人附睾上皮细胞中被发现的。研究发现,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检测到高水平的血清HE4。但HE4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除疾病、地域等因素外,仍需根据年龄及种族,界定血清HE4的临床参考范围。相比CA125,HE4有高的敏感性,而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更具有诊断价值,同时在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疗效检测以及决定手术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就HE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郝丽娅;李佩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LK1在食管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转移、分期、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距离食管癌﹥5cm的癌旁组织)的切除标本(包埋于石蜡中)。比较两种组织的PLK1表达情况,并探讨PLK1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食管癌患者60例,包括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组织各60个。食管癌组织的PL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 p﹤0.01);不同组织分化( p=0.045)、肿瘤分级( 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 p=0.024)所对应的肿瘤组织PLK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K1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且PLK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级、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宁四清;詹波涛;徐海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估口服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进入研究,采用口服替吉奥联合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方案治疗,替吉奥在放疗开始的第1天口服,剂量为40-60mg/m2,2次/天,连服2周,休息1周。维持替吉奥口服治疗至放疗结束后4周,评价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部38例患者均完成同步放化疗,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4例,疾病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76.3%;患者进食梗阻、疼痛主观症状改善率分别为78.8%、84.6%。全组1年总生存率55.3%,2年总生存率31.5%。主要不良反应是I-III度消化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口服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余一锋;段爱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Mina53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基因,是对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起关键作用的原癌基因C-myc下游的一个直接靶基因。Mina53对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Mina53基因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Mina53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肿瘤的本质,为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邱镜丹;李荣;王建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上皮转录调控因子-3(epithelium-specific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3,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Ese-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se-3表达于细胞核中。Ese-3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结肠癌中的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Ese-3表达与病理分期( p
作者:聂娜;宋杨;杨静;郑蕾;冯英明;苏海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体积、形态变化对各自剂量受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初诊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经头颈肩膜固定行模拟CT,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治疗靶区和正常组织,采用6MV X线9野共面调强放射治疗计划( IMRT)。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66Gy/30f/6w,鼻咽部和颈部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照射剂量60Gy/30f/6w。治疗设备为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治疗期间每日采集患者治疗体位0度和90度正交二维摄片图像,同原始计划DRR图像对比,在三维方向对患者进行摆位误差校正,然后实施放射治疗。每周采集一次患者治疗体位头颈部CT图像,把治疗计划按照标记点移植到每周CT上,重新进行计量计算,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变化。同步化疗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每三周一次,在放疗开始前1周内开始同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放疗前GTV1平均体积39.19cc,GTV2平均体积16.59cc,放疗第4周及第6周GTV1平均退缩分别为26.41%、62.68%,GTV2平均退缩分别为28.43%、53.93%。治疗前双侧腮腺体积平均为24.16cc,放射治疗第4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9.04cc,第6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7.54cc。正常组织计量受量方面,脊髓(D1%)、脑干(D1%)、颞叶(D1%)、内耳( Dmean )、腮腺( V30),原计划计量分别为:(41.2±0.98)Gy、(51.26±1.57)Gy、(59.95±2.11)Gy、(45.02±1.98)Gy、(47.87±18.05)%。照射第4周分别为:(44.09±1.88)Gy、(52.81±2.47)Gy、(62.04±2.43)Gy、(47.24±3.68)Gy、(49.03±15.68)%。第六周(44.44±2.7)Gy、(54.14±2.51)Gy、(62.34±2.86)Gy、(48.37±5.37)Gy、(52.19±15.51)%。结论:随着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进行,照射肿瘤靶区同原始计划剂量分布会有一定差异,除1例淋巴结退缩及病人消瘦等原因而造成外轮廓内收较大的患者以外,其余CTV实际照射剂量为处方剂量95%以上。正常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所受照射剂量同原始计划比较有所增加。
作者:孙宜;李兆斌;章青;张丽华;熊霏;黄国峰;傅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犬和猴病原菌的16s rDNA PCR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犬病原菌布鲁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猴病原菌志贺氏菌DNA,经过通用引物扩增,PCR产物为病原菌16s 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4种病原菌测序分别与布鲁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和志贺氏菌序列一致。结论:利用16s rDNA PCR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犬和猴病原菌,对保证肿瘤研究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时伟红;郑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治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78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化疗,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EORTC QLQ-C30的15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病时间越长和饮食不好的天数越多,功能领域得分越低;睡眠与体力不好的天数越多,患儿生活质量越差。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白血病患儿治疗期生活质量,要重视患儿的饮食、睡眠和体力情况。
作者:杨慧;艾智慧;侯桂军;张琰;韩静;马印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pRb2/p130、CyclinD1蛋白和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Rb2/p130、CyclinD1蛋白和VEGF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0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68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p﹤0.05),与CyclinD1呈正相关( p=0.013)。子宫内膜癌中,VEGF的表达分别与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相关。VEGF 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p﹤0.05),VEGF与pRb2/p130呈负相关(r=-0.243,p=0.045),分别与CyclinD1蛋白、ER呈正相关(r=0.337,p=0.005;r=4.628,p=0.031)。结论:pRb2/p130、CyclinD1蛋白和VEGF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结合在一起可能成为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侵袭的筛查指标。子宫内膜癌中,ER可能调控着VEGF的产生。
作者:覃睿;梁科庆;温伟;莫秋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强化与MR显像检测骨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110例,都进行骨骼部位的CT强化与MR显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诊断效果。结果:MR检查的骨转移瘤病灶数目明显高于CT强化检查( p﹤0.05)。脊柱与下肢带骨病变区的ADC值都明显高于邻近正常骨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71.7%,特异度为66.7%;而MR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为86.9%,特异度为66.7%。结论:相对于CT强化,MR显像可以早期诊断骨转移瘤,而结合ADC值定量测量,有利于病变的诊断。
作者:陶宗贵;陶然;贾守强;亓久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蝎毒( scorpid poison)与眼镜蛇毒( cobra venom)联合应用对胃癌细胞BGC-803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蝎毒和(或)眼镜蛇毒处理体外传代培养的胃癌细胞株BGC-803。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殖变化、进行活细胞计数及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RT-PCR观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蝎毒与眼镜蛇毒联合应用相对于单用蝎毒或眼镜蛇毒可显著提高胃癌细胞凋亡率、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降( p﹤0.05)。随着蝎毒和眼镜蛇毒合用浓度的增高,胃癌细胞凋亡率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更明显( p﹤0.05)。同一药物浓度作用24h与48h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蝎毒与眼镜蛇毒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胃癌细胞的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作者:陈启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讨论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佳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作者:安玉胜;万福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联合放射治疗对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44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放射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参多糖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放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常规放射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参多糖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鼻咽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与单纯放射治疗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如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CD4+/CD8+等显著高于单纯放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纯放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人参多糖联合放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保护血液系统,并且降低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作者:马玉龙;李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肺癌干细胞( lung cancer stem cell,LCSC)是肺组织中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并具耐药功能的特定细胞群。它与肺癌的发生、进展、转移、耐药关系密切。本文对肺癌干细胞的起源、分选以及所涉及到的相关信号通路和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汝楠;阮永华;马丽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期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胸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热疗组(联合组)、同期放化疗组(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放疗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和比较三组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优于放化疗组和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和放化疗组的总体生存率优于放疗组,而远处转移率低于放疗组( p﹤0.05)。联合组与同期放化疗组的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恶性呕吐和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放疗组( p﹤0.05);但联合组与同期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同期放化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胸段食管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但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唐志;王镇南;蔡小碧;苏文媚;杨志雄;李姝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