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聂娜;宋杨;杨静;郑蕾;冯英明;苏海川

关键词:ESE-3, 结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上皮转录调控因子-3(epithelium-specific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3,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Ese-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se-3表达于细胞核中。Ese-3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结肠癌中的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Ese-3表达与病理分期( p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提高白血病患儿治疗期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治疗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78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化疗,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儿EORTC QLQ-C30的15项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病时间越长和饮食不好的天数越多,功能领域得分越低;睡眠与体力不好的天数越多,患儿生活质量越差。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白血病患儿治疗期生活质量,要重视患儿的饮食、睡眠和体力情况。

    作者:杨慧;艾智慧;侯桂军;张琰;韩静;马印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青年与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及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所收治的635例青年及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并在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做对比研究。结果:青年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女性高于男性,病期晚,较中老年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结论:青年结直肠癌易漏诊,预后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

    作者:刘海英;赵广章;王军业;马琦;李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危险因素

    目前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而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不利于肿瘤的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明确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将有利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的评估,可对高危个体提前预知或预防,进一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鲁凤丽;常莉;金汉钰;夏耀雄;王丽;姚宏文;李文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肺癌干细胞( lung cancer stem cell,LCSC)是肺组织中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潜能,并具耐药功能的特定细胞群。它与肺癌的发生、进展、转移、耐药关系密切。本文对肺癌干细胞的起源、分选以及所涉及到的相关信号通路和标志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汝楠;阮永华;马丽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蛋白质代谢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108例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标准的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 rhGH)54例,在对照组标准营养治疗基础上,加用rhGH。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和治疗后第14天,测量肱三头肌皮褶( TSF)厚度、测定微量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水平、测定外周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清蛋白(PAB)、肌酐(Cre)、尿素(BUN)、TNF-α、IL-1、IL-6、免疫球蛋白( IgA、IgM、IgG)、外周血T细胞亚群( CD3+、CD4+、CD4+/CD8+)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状况指标TSF厚度、ALB、TRF、PAB均明显增加( p﹤0.05),Cre、BUN均明显减少( p﹤0.05),炎症反应指标TNF-α、IL-1、IL-6均明显减少( p﹤0.05),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例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rhGH 在老年肿瘤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水平方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刘军;甄平;李旭升;李慎松;田琦;燕青松;何晓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WT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Wilms瘤基因1(Wilmsˊtumor gene 1,WT1)作为抑癌基因第一次在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中被描述,但后续的研究表明WT1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乳腺癌、肺癌、直肠癌,提示WT1可能具有癌基因的作用。多项研究显示,WT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WT1有助于揭示乳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成为乳腺癌潜在的生物治疗靶位。本文就近年来WT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郝素红;岳伟丽;王新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假基因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假基因是一类与编码基因高度相似但不能表达功能蛋白质的细胞内非编码基因,曾一度被认为是“化石基因”。随着人们对假基因调节功能的不断认识,假基因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得到了重视。本文从假基因对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一般认为,假基因可以通过其转录产物影响同源或非同源的编码基因表达,并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假基因是否有其它影响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机制还有待研究。

    作者:付迪;江明杰;许萍萍;田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长链非编码RNA MEG3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MEG3在临床胃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过表达MEG3对人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人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EG3的表达,并结合病理资料分析胃癌组织MEG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MEG3前后胃癌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胃组织及细胞,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MEG3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胃癌组织中MEG3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但与年龄、性别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在SGC-7901细胞中转染MEG3过表达质粒后能显著上调MEG3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EG3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论:MEG3对胃癌细胞增殖的调控至关重要,过表达MEG3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MEG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韩韬;何晓璞;刘静;苏虎艳;卜春芫;黄普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中Smac和Bcl-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鱼藤酮致帕金森病( Parkinsonˊs disease,PD)大鼠脑黑质中凋亡相关蛋白Smac和Bcl-2表达的改变。方法:将Wit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背部皮下注射葵花油1ml/kg,实验组25只分为A、B、C三组,按照3.0(5只)、2.0(10只)和1.0(10只)mg/(kg·d)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鱼藤酮溶解在葵花籽油中,充分震荡混匀后4℃避光保存)。结果:透射电镜观察下,鱼藤酮处置的实验组神经元细胞皱缩,胞质致密,核染色质边集,有部分细胞胞核裂解,胞质芽突脱落,形成凋亡小体。并且随着鱼藤酮染毒剂量的增大,凋亡小体形成更加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mac的阳性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Bcl-2的阳性表达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鱼藤酮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能导致大鼠脑内DA能神经元的损伤,细胞凋亡参与了鱼藤酮帕金森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神经细胞的损伤。

    作者:张延平;李彦改;徐晓臣;王英杰;李印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PLK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LK1在食管癌组织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转移、分期、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的食管癌和正常食管组织(距离食管癌﹥5cm的癌旁组织)的切除标本(包埋于石蜡中)。比较两种组织的PLK1表达情况,并探讨PLK1表达与食管癌组织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食管癌患者60例,包括食管癌及正常食管组织各60个。食管癌组织的PL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 p﹤0.01);不同组织分化( p=0.045)、肿瘤分级( 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 p=0.024)所对应的肿瘤组织PLK1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K1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且PLK1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级、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宁四清;詹波涛;徐海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60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佳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作者:安玉胜;万福强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胃癌手术后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可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后替吉奥单药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以临床分期Ⅱ期及Ⅲ期胃癌患者,并经手术治疗后获得痊愈者为入选对象,术后1个月试验组给予替吉奥胶囊口服,用量为80mg/( m2·d),早晚分次口服,d1-14。对照组给于FOLFOX4标准方案,每2周作为一个周期,3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不良反应发生率、KPS评分级别、临床获益率、有效率、患者手术后2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手术后应用替吉奥单药控制,不良反应轻微,术后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依从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卫东;兰永年;温小鹏;刘磊;任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E4与Lewis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HE4与Lewis y抗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HE4与Lewis y抗原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E4与Lewis y的结构关系。结果:HE4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的阳性率高,明显高于良性及正常卵巢组( p均﹤0.05)。Lewis y表达与HE4相似,在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中,Lewis y抗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交界性、良性及正常卵巢组。相关性分析显示:HE4与Lewis y呈直线相关( r=0.813,p﹤0.05)。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HE4与Lewis y抗原有空间位置上的重叠。结论:HE4与Lewis y抗原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均呈现明显高表达,且两者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作者:庄慧宇;胡珍华;刘娟娟;刘大我;高娜;齐跃;张淑兰;林蓓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HPIP与胰腺癌的相关性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肿瘤,总体五年生存率不及5%。就目前状况而言,胰腺癌的治疗方式有限、效果欠佳、前景堪忧,任何能够改善治疗的探索都是必要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 ER)在胰腺癌中广泛表达;HPIP是一种新型的支架蛋白。近年来相关文献已证实,HPIP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HPIP与胰腺癌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王倩;陈雄;欧阳学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90min d1,亚叶酸钙400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d1,2000mg/m2静滴46h d1。实验组,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90min d1,雷替曲塞3mg/m2静滴15min d1,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PR 3例、SD 5例、PD 14例,实验组PR 4例、SD 6例、PD 12例,两组均无CR病例。两组有效率(RR)分别为13.6%和18.2%,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6.4%和45.5%(p﹥0.05)。对照组乏力、周围神经毒性、黏膜炎和脉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2.7%、31.8%、36.4%和27.3%(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为59.1%(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可以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

    作者:张微;邹玺;胡玥;李烜;胡守友;王瑞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二次抽气复形真空袋体位固定的偏差与讨论

    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主要的手段之一[1]。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基本特征为精确定位、精确治疗计划设计、精确治疗计划执行,放射治疗的体位固定是实现精确放疗的基础。为了保证患者定位、验证以及每次治疗时体位的一致性,需要用到体位辅助固定装置[2],在体位固定技术[3-4]中真空袋固定是目前较多使用的技术,常规真空袋固定时双手置顶,置顶方式一般分为交叉和抱肘两种。真空袋使用期间由于漏气现象,临床上进行二次抽气复形。对二次抽气复形是否影响体位重复性来进行验证,是否可以继续临床应用。这是笔者回顾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作者:李传云;杨永留;张道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伴ETO或CBFβ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c-kit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7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7突变,突变率为31.6%,其中7例为D816V突变,5例为N822K突变,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 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WBC、RBC、PLT和HGB比例无明显差异( p﹥0.05)。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it突变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结论:AML1-ETO或CBFβ阳性的AML患者c-kit D816V和N822K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c-kit基因突变检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符爽;胡延平;陈芳;张男;刘璇;张旻昱;傅煜;王孝会;张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VEGF和pRb2/p130、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Rb2/p130、CyclinD1蛋白和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pRb2/p130、CyclinD1蛋白和VEGF在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0例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68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中,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p﹤0.05),与CyclinD1呈正相关( p=0.013)。子宫内膜癌中,VEGF的表达分别与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相关。VEGF 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p﹤0.05),VEGF与pRb2/p130呈负相关(r=-0.243,p=0.045),分别与CyclinD1蛋白、ER呈正相关(r=0.337,p=0.005;r=4.628,p=0.031)。结论:pRb2/p130、CyclinD1蛋白和VEGF在非典型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结合在一起可能成为癌前病变和子宫内膜癌侵袭的筛查指标。子宫内膜癌中,ER可能调控着VEGF的产生。

    作者:覃睿;梁科庆;温伟;莫秋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Mina53基因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Mina53是近年发现的一个新基因,是对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起关键作用的原癌基因C-myc下游的一个直接靶基因。Mina53对细胞增殖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Mina53基因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于Mina53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肿瘤的本质,为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新靶点。

    作者:邱镜丹;李荣;王建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转录调控因子-3(epithelium-specific Ets transcription factor-3,Ese-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Ese-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Ese-3表达于细胞核中。Ese-3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相应结肠癌中的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中Ese-3表达与病理分期( p

    作者:聂娜;宋杨;杨静;郑蕾;冯英明;苏海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