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北;刘凯
血干(祖)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造血干(祖)细胞输注是造血干(祖)细胞移植术中的重要一环,其输注液中除含有造血干(祖)细胞外,还有各类造血祖细胞、各分化阶段的增殖细胞和成熟血细胞.从这一概念来说,造血干(祖)细胞液的输注实际上是受者接受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输血.因此,所有在输血过程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在造血干(祖)细胞液输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此外,部分人的造血干(祖)细胞液需要冷冻保存,而冷冻保护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为此,笔者就造血干(祖)细胞液在输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毒副作用及其防治措施作一概述,供参考.
作者:陈会友;田兆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年龄与献血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对11964人次无偿献血者中226例发生献血反应分析比较.结果本调查中18~25周岁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率为3.16%,26~40周岁的反应率为1.11%,41~55周岁的反应率为1.05%.结论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年龄有关,应重视献血不良反应中的年龄因素.
作者:杨琼芳;胡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3000份脐带血HLA-AB和ABDR单体型频率进行计算,找出分布特征,预计不同型别的患者找到相同供者的可能性.方法用方根法、四格表、2×2×2表对3000份脐带血HLA-AB和ABDR单体型频率进行计算.结果计算出AB单体型372种,>1%的25种,以A30-B13居多.ABDR单体型2753种,>0.5%的27种,以A30-B13DR7居多.与美国资料相比接近亚裔美国人,与台湾资料相比接近北方汉族人.结论根据ABDR单体型频率计算出的表型例数与实际查询结果大致相同.这说明计算出的单体型频率基本正确.HLA-AB和AB-DR单体型频率概貌反映出了天津脐血库的特征.
作者:杨丛林;梁晓岚;邱录贵;韩俊领;谢云富;闫凤英;韩忠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十年来,世界各地为进一步加强血液安全,促进血液充足有效的临床供应,在采供血服务体系不同层面、不同范围、不同内容上均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和探索,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澳大利亚实行的就是一个国家高度协调下的采供血服务体系.笔者希望通过对其概况和特点的介绍,能为快速发展中的我国输血服务体系有所借鉴.
作者:高东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过滤过程中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方法对去白细胞过滤前后的悬浮红细胞植测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K+、血游离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红细胞回收率89.9%,白细胞去除率99.993%,血小板去除率>99.76%,其它指标去白细胞过滤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质量可靠,白细胞去除率高,能使输血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熊志高;罗贤瑞;李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血液HBVDNA标本汇集、核酸提取、扩增及检测的全自动筛查模式,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和血清学追踪检测,为血液HBV DNA自动化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血液基础上,应用STAR2000加样仪自编程序进行全自动血样汇集(24人份),在MPLC仪上全自动提取标本核酸,应用PCR方法在COBAS AMPLICOR进行扩增和检测分析结果,用国际标准核酸质控品考评检出限量,对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并追踪血清转换过程.结果全自动汇集、全自动核酸提取和扩增及检测HBV DNA 95%检出限量为38.9IU/ml,95%CI为(21323).通过对16512个标本共688个汇集池分析,HBV DNA阳性8例,阳性率为0.049%.其中C型3人,B型2人,D型1人,2人未能确定基因型,6例阳性标本追踪发现,3例发生了血清转换现象.结论HBV DNA全自动核酸检测方法可应用于24人份血液混样核酸筛查.
作者:叶贤林;周一炎;杨立新;王良华;尚桂芳;朱为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站系统使用的自动化检测仪器主要有两大系统,其中前处理全自动加样器是AT、RSP以及STAR,后续酶免分析系统是FAME和BEPⅢ,为了使部分血站选择购买时有较详细的了解,笔者对这些仪器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胜;邢培清;刘玉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当今大型医院的工作越来越多的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工的干预越来越少,因此在管理模式上计算机管理替代人工管理也就成了必然趋势[1].笔者研发的输血科检验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达到高效和准确的目的,并与检验科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和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多网无缝联接[2],介绍如下.
作者:邱骏;顾国浩;王雪明;吴昀;金陵;汤培勤;沈隽;刘宗建;吴清岭;曹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恒温培养箱加温对不同时间贮存红细胞悬液的影响.方法红细胞悬液在恒温培养箱中37℃、44.5℃分别放置30min,观察红细胞形态渐进规律性改变.将室温预热组、37℃加温组、44.5℃加温组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涂片,Wright、Giemse染色后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计算其比值,并对3组RBC、WBC、Plt,测其Hb和K+的改变,详细观察溶血程度和渗透性.结果红细胞形态、WBC、RBC、Plt,Hb和血K+及红细胞的溶血程度,没有随着温度升高而改变,只是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略有升高,Hb室温预热组为(170.8±29.18)g/L,37℃加热组为(170.72±27.9)g/L,44.5℃加温组为(171.08±22.3)g/L(P>0.05).血清K+3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1%NaCl溶液中,开始溶血与完全溶血室温预热组是(4.5±0.18),(3.6±0.1)g/L,37℃加温组为(4.41±0.38)和(3.42±0.36)g/L,44.5℃加温组为(4.3±0.2)和(3.4±0.1)g/L在室温预热时溶血值已在正常参考范围的高上限.5种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在14、21、28、35d时光滑球形红细胞的比率3组无显著差异,但是在35d时,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光滑球形红细胞也略有升高.结论红细胞悬液在温度可控培养箱(44.5℃)中加温30min,红细胞不会产生明显的溶血反应和其它损害.而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形态略有改变.
作者:徐恩英;王秀华;郑萍;胡新苗;邓威;景晓红;曹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TPE)是采用血细胞分离机等方法去除患者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以达到缓解或减轻的目的.TPE广泛运用于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等临床治疗[1].笔者在给1名重症肌无力患者做TPE过程中,患者出现症状加重,发生肌无力危象,报告如下.
作者:傅强;李翠萍;陈津;仲伟云;周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红细胞悬液)对受体出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名创伤急性大出血患者接受大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注红细胞总量平均为3747ml;其PT延长为正常对照的1.83~9.52倍(平均3.63倍),APTT延长为1.31~4.65倍(平均2.55倍);纤维蛋白原(0.03~3.75)g/L(平均1.15 g/L);血小板(17~114)×109/L[平均(44.4±28.1)×109/L],其中<20×109/L有6名,>50×109/L有2名.发生出凝血障碍前输注红细胞总量与上述各指标异常之间没有相关性.补充凝血因子制剂和血小板后17名患者出血得到良好控制.结论急性失血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单纯输注红细胞容易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稀释是主要原因,补充凝血因子制剂和血小板是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吴胜楠;刘雪燕;易菁;周知远;黎子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Rh缺失型在国内极少见,本院收治1名高黄胆患儿,准备对其换血治疗时,对其母亲检测Rh时,发现其母亲为Rh缺失型(-D-型),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根水;童小燕;李国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近期,一些血站反映无偿献血返还经费逐年增加,对血站非营利单位的财政管理带来压力.为此,笔者于2004年6月,选取20家规模不同的血站对该问题进行书面表格式专项征询意见和调研,其目的是了解各有关单位用血返还政策和基本数据,分析研究返还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未来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新的用血返还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艺;单藕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粒细胞及其它因素对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及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将浓缩红细胞(PRBC)、去白PRBC,按不同浓度比例加入MLR体系,并增加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浓度,即利用其体外抗原提呈功能(以下单核细胞称为抗原提呈细胞APC),以PBMC(正常APC)的MLR为阴性对照,以环胞A为阳性对照,计算上述因素对MLR的抑制率.结果PRBC剂量的增加,其对MLR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去除白细胞后可以减弱这一抑制作用;加入红细胞量较大时,去白PRBC的抑制作用也相对不明显.两倍APC可以明显减弱红细胞对MLR的抑制作用.结论红细胞及粒细胞可能通过干扰APC的提呈功能而抑制MLR.也许可以应用此方法来解释及证实大剂量输血及去白细胞输血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骆群;刘景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由骨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分隔而成,在血栓形成与止血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生理功能与血小板细胞膜、贮存颗粒和骨架蛋白的生化组成密切相关.
作者:张玉华;周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抗-e是较为罕见的同种抗体,笔者在1名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清中,检出自身抗体及同种抗-e,现报告如下.
作者:粟玉萍;罗志红;宋学辉;孙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血浆置换联合药物治疗对18名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治疗,设对照组18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血浆置换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缩短了治疗周期.结论重症肝炎患者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改善了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恢复较快,降低了重症肝炎的病死率.
作者:马红丽;孙先玲;毕业;张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标本存放温度、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血标本存放于不同温度,于不同时间测定葡萄糖(Glu)、pH值、丙酮酸(PY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变化.结果16℃以下温度存放时间低于4h的血标本转存4℃冰箱后72h内对ALT活性单位变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结论ALT检测的活性单位与血标本存放的温度高低、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刘正敏;高新谱;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和HLA配型的关联下面的分析评估资料来源于美国NMDP等资助的一项大规模调查[10]、美国西雅图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对慢性粒型白血病(CML)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的分析[11]、以及成人病人使用脐带血移植的报告[12].
作者:赵桐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离心机实施有效监控和记录,以发现与标准或规范不符之处,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本中心从2002年9月应用Watchlog Network Plus软件电脑联网实时监控和记录SORVALL RC 12BP离心机在血液成分制备中的运转数据,对所发生的意外情况及时处理,保障了血液成分的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志坚;阮争平;李华;孙韵;李志惠;姜淑美;陈铭娟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