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提高脂肪血临床利用率的脂肪血分离方法

赵林园;赵树华;朱琳

关键词:脂肪血/分离, 红细胞, 悬液
摘要:随着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开展和自愿无偿献血血液比重的逐渐增加,因献血者的献血时间跨度长,饮食状况和献血知识的参差不一,使脂肪血出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如何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减少浪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摸索出了一个较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临床应用追踪调查,证明可有效提高脂肪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的使用率.
中国输血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病毒灭活机理及其效果评价

    采用有效的血液病毒灭活技术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血液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则是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血液病毒灭活技术及血液病毒灭活效果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现将有关血液病毒灭活技术中的灭活机理及其效果评价方面的进展作一个综述.

    作者:肖云贵;许金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LA-DR和DQ抗原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调查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重要的遗传标志,其与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我国青光眼总的患病率为0.2%~1.7%[1],其中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68%[2].青光眼的发生率同人种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占各类型青光眼的76.4%,而欧美白种人和黑人则以开角型青光眼为主.有关于HLA与青光眼关联性的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大连地区取样调查HLA-DR,DQ抗原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PACG)之间的关联性,报告如下.

    作者:梁晓华;于卫建;胡荣花;史跃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HIV、抗-TP、抗-HCV同时阳性1例

    笔者在对2400名受血者输血前5项检测中,检出抗-HIV、抗-TP、抗-HCV同时阳性1例,该患者,男性,26岁,维吾尔族,以多发性骨折入本院,神志清、无休克,有3年吸毒史.

    作者:田尚玉;王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自动加样机的维护与室内质控

    本中心于2003年引进Miclab-STAR全自动加样机,针对如何掌握其加样准确性、可靠性,如何处理故障等问题,笔者经过1年多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以抗-HCV检测为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勇毅;石玉惠;马爱萍;景俊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

    目的了解和认识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在本中心无偿献血的33651人,对献血量及献血次数的不同分类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献2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483人(2.21%),再次献血者19人(0.08%);献400ml血发生献血反应数:初次献血者245人(2.26%),再次献血者15人(0.14%);献200ml与400ml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524,P>0.05),两组内献血数比较差异具显著性意义(χ2=0.762,P<0.05). 结论 200ml与400ml献血量与献血反应无明显关系,但献血次数对献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爱钦;林燕;陈建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外地与本市街头献血者血液传播疾病指标不合格分析

    本市自2002年9月启用流动采血车,至2003年5月共有1977人参加了街头献血,其中外地献血者约占40%.笔者就参加街头献血的外地与本市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做了比较:标本在24h内检测,按卫生部标准选择国产初复检试剂;HBsAg、抗-HCV、抗-HIV采用ELISA法,ALT采用改良赖氏法(≥25U为不合格),梅毒初检用TRUST法,复检用ELISA法,每份标本均经初复检;ALT、HBsAg、抗-HCV、梅毒初复检结果一致者确定结果,抗-HIV阳性或可疑者,由潍坊防疫站来确定结果;由于无一例抗-HIV阳性,故在此不做统计,各项检测指标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表1).

    作者:郭丽;刘晓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检测方法的现况和进展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为疱疹科β属的双链DNA病毒.人群感染广泛,不同地区感染率从40%到90%不等,我国人群感染率大于80%[1,2].在儿童,CMV是出生前感染和围产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智力低下及流产、早产、死胎,以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严重后果.成人多为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体内潜伏病毒易被激活,出现活动性CMV感染,甚至引起严重的CMV疾病.

    作者:陈俊青;刘霆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建立献血者档案查询制度前后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本站自2004年1月1日起,对采供血全过程及献血者档案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对再次献血者采血前作既往献血信息查询,包括复检是否合格、血型(包括Rh血型)、采血间隔以及主要社会属性等以前掌握的全部献血信息[1],并将上一次献血信息的查询结果替代初筛,提高了整个采血过程的工作效率,减少初筛试验的费用,降低了血液报废率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利于无偿献血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现将献血者档案查询制度实行前后的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关波;刘来东;于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加强采供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

    采供血机构科研工作要开创新局面,科学技术要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对科技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中心在促进科研全面发展中领导重视,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注重科研基础建设和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作用,从而增强了全中心的科研意识,使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徐爽;夏丽娟;黄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献血诱发心源性晕厥1例

    心源性晕厥在献血过程中虽不常见,但采血时一旦诱发,往往病情凶险而又措手不及,若将其混同于献血性晕厥处理,则可能贻误病情,造成恶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庄彩梅;张永善;王宪章;王纪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抗体微矩阵玻片经硅酸钠处理后对红细胞血型抗体吸附能力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硅酸钠修饰后用作抗体微矩阵载体的玻璃基片对血型抗体的吸附能力. 方法用硅酸钠溶液在玻片上形成一层膜,再酸化以形成硅酸,然后用红细胞血型抗体包被后,以可与其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对应红细胞作反应指示剂,检测经硅酸钠处理后的玻片对血型抗体的吸附能力,以及血型抗体的免疫活性.结果红细胞血型抗体可以牢固的结合在硅酸钠处理过的玻片上,并且可以与其对应的红细胞抗原发生免疫学反应. 结论经硅酸钠处理的玻片对血型抗体有很高的结合效力,同时抗体仍保持很高的免疫活性,因而可充当蛋白质抗体微矩阵基片.

    作者:菅强;蒲晓允;黎儒清;赵树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动提取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从大样本全血中自动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并评价提取DNA的质量和产量.方法基因组DNA使用MiniPrep75-Ⅱ自动工作站提取;DNA样本的纯度和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完整性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结果从100μl全血中平均可提取到(7.33±2.58)μg基因组DNA;DNA样本的纯度平均为1.647±0.135 (A260/A280);琼脂糖电泳法测得DNA的分子量约为21 kb.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从大样本全血中自动提取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所得DNA适用于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作者:陈长荣;裴斌;谢金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在血液筛查试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自动化血液筛查实验室中,均值-极差(Xbar-R)控制图应用于血液筛查试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采用Levey-Jennings控制图和Xbar-R控制图分别对一实验室某一阶段的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质控方法控制不同类型误差的能力大小和真实性.结果针对同一来源的数据,Levey-Jennings控制图适于监控随机误差,而没有体现天间变异的能力;Xbar-R控制图对天间的变异表现清晰,适于对系统误差作判断分析.结论 Xbar-R控制图与Levey-Jennings控制图结合使用,既可有效监控试验的随机误差,且Xbar-R控制图反映的每天试验的批间差异和天间差异,达到了对试验过程中系统因素的有效监控,适于自动化程度高、检验工作量大的实验室使用.

    作者:王鸿捷;葛红卫;常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HBsAg阴性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为确保输血安全,预防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的发生,各采供血系统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筛查HBsAg,但输注HBsAg阴性血液后仍难免发生PTHB.为了解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笔者检测了2312份HBsAg阴性血液样本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报告如下.

    作者:耿秀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采供血机构返还用血费用情况的分析及预测

    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国家为推进无偿献血的发展,向献血者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返还血费、免收用血保证金等.本站从2001年开始实施<江苏省献血条例>,该条例规定:无偿献血量满800ml者,终身免费用血;未满800ml者,按本人献血量的3倍享受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用血的,其累计免费用血按献血者献血量等量提供.2003年,笔者就本站对献血者返还血费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李晓玲;吴建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邢台地区102名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抗原表型分布

    为进一步完善稀有血型者资料库,确保稀有血型患者临床输血安全,笔者对28306名献血者进行了RhD血型筛选,并对确认RhD阴性献血者102人进行Rh血型抗原全部表型定型[1].

    作者:赵凤萍;贾杨琍;朱海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郑州地区合格无偿献血者的ALT参考值范围调查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笔者对郑州地区合格无偿献血者的ALT值在不同季节及性别中的分布情况,利用统计学正态分布的原理,确定95%正常区间分布的上限值,以此作为评估ALT判断标准的正常参考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华;刘玉振;李伍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动生化分析仪ALT测定校验程序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建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校验程序.方法应用对硝基酚(PNP)在不同pH环境中吸收峰特性,对奥林巴斯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340nm/410nm进行精密度检测.结果连续记录30个工作日批内变异系数均未超过1.00%;日间变异系数为0.64%.结论使用校验程序每日进行自动生化分析仪精密度检测,经济、简便、实用,能实时、有效地反映仪器的加样系统和比色系统的工作性能.

    作者:张孝山;李研;李瑞兰;潘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献血相关的知信行(KAP)研究进展

    知信行(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理论是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对于献血来说,人们从了解献血,到形成献血的意愿,再到捐献血液就是一个知信行的过程.笔者检索了有关献血知信行的文献并综述如下.

    作者:高东英;代爱英;高国静;张评;戴云;梁万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只有对血液检验工作实施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从而保证输血安全.血液检验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作者:李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输血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