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笔者对郑州地区合格无偿献血者的ALT值在不同季节及性别中的分布情况,利用统计学正态分布的原理,确定95%正常区间分布的上限值,以此作为评估ALT判断标准的正常参考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华;刘玉振;李伍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站自2004年1月1日起,对采供血全过程及献血者档案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对再次献血者采血前作既往献血信息查询,包括复检是否合格、血型(包括Rh血型)、采血间隔以及主要社会属性等以前掌握的全部献血信息[1],并将上一次献血信息的查询结果替代初筛,提高了整个采血过程的工作效率,减少初筛试验的费用,降低了血液报废率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有利于无偿献血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现将献血者档案查询制度实行前后的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关波;刘来东;于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有效遏制血源性感染疾病,提高临床的输血安全,尽量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导致的医疗纠纷,笔者对2286名产前、术前、输血前的受血患者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1/2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采用有效的血液病毒灭活技术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而血液病毒灭活效果评价则是该技术中的关键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血液病毒灭活技术及血液病毒灭活效果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现将有关血液病毒灭活技术中的灭活机理及其效果评价方面的进展作一个综述.
作者:肖云贵;许金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街头自愿无偿献血的开展和自愿无偿献血血液比重的逐渐增加,因献血者的献血时间跨度长,饮食状况和献血知识的参差不一,使脂肪血出现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如何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减少浪费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摸索出了一个较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临床应用追踪调查,证明可有效提高脂肪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的使用率.
作者:赵林园;赵树华;朱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国家为推进无偿献血的发展,向献血者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返还血费、免收用血保证金等.本站从2001年开始实施<江苏省献血条例>,该条例规定:无偿献血量满800ml者,终身免费用血;未满800ml者,按本人献血量的3倍享受免费用血;无偿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及子女用血的,其累计免费用血按献血者献血量等量提供.2003年,笔者就本站对献血者返还血费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云;李晓玲;吴建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心源性晕厥在献血过程中虽不常见,但采血时一旦诱发,往往病情凶险而又措手不及,若将其混同于献血性晕厥处理,则可能贻误病情,造成恶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报道如下.
作者:庄彩梅;张永善;王宪章;王纪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与安全和无偿献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方法应用自编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572名江门市大中专在校生无偿献血者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 结果大中专学生对献血知识不同的认知程度与心理均影响其无偿献血行为. 结论了解大学生对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有助于建立相应科学、有效的献血知识宣传和心理护理模式,并采取应对措施推进无偿献血.
作者:周银素;陆典瑞;卢岑;李启辉;林锦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G6PD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 方法定量检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的G6PD,调查G6PD缺陷患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将其与G6PD正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作比较.结果①3018名新生儿中,共诊断G6PD缺陷216名(7.16%),其中男性与女性G6PD缺陷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4.93 ,P<0.01).②216名G6PD缺陷患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49名(22.69%);506名G6PD正常的新生儿中,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者10名(1.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6.64, P<0.05).③在216名G6PD缺陷患儿中,男性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儿(χ2=7.16 ,P<0.05).结论新生儿G6PD缺陷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G6PD缺陷患儿中男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女性.
作者:李锡福;林杏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为确保输血安全,预防输血后乙型肝炎(PTHB)的发生,各采供血系统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的标准筛查HBsAg,但输注HBsAg阴性血液后仍难免发生PTHB.为了解HBsAg阴性血液的安全性,笔者检测了2312份HBsAg阴性血液样本抗-HBs、抗-HBc、HBeAg和抗-HBe,报告如下.
作者:耿秀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平顶山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辖4县2市4区,人口470万.为了给该地区建立佳血液库存模型提供依据,笔者对该地区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做了一次综合调查:随机抽取自<献血法>实施以来平顶山市各县市区(含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所辖广大农村地区等)参加无偿献血的首次献血者11129人.同时留取献血者双份血液标本,做血型正反定型试验[1].所用试剂均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博德公司提供,并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批检定合格,在有效期内使用.考虑到地缘因素,本次调查将平顶山市石龙区纳入宝丰县范围;市区1为市区的卫东区,新华区,湛河区等各单位;市区2为仅含市区街头采血点.结果见表1.
作者:许东亚;刘蜀云;李楠;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新生儿交换输血(又名换血疗法,exchange transfusion,ET)是采用正常的血液或血制品,替代患儿体内带有某种有害因子的血液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ET的目的是去除新生儿体内的有害物质,如体内未结合的高胆红素,从而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核黄疸.笔者现将新生儿ET的基本原理、指征、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作一概述,同时讨论新生儿ET应如何根据血型、保存液种类、贮存时间、γ-射线照射及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状况来选择血液成分.
作者:吴涛;田兆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采供血机构根据其规模每天都要产生一定数量的医疗废物,它们基本上属于感染性废物, 还有少量的损伤性废物[1],主要包括报废血液、试管血样、成分血转移袋、血型定型纸、金标试纸纸条、刺血针、检测微孔板及一次性耗材等.由于采供血机构的医疗垃圾一部分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对采供血机构的工作人员、献血者甚至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已成为采供血单位一项重要的工作.
作者:李凤琴;张瑶婵;蒋冬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中心于2003年引进Miclab-STAR全自动加样机,针对如何掌握其加样准确性、可靠性,如何处理故障等问题,笔者经过1年多的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以抗-HCV检测为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勇毅;石玉惠;马爱萍;景俊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从大样本全血中自动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并评价提取DNA的质量和产量.方法基因组DNA使用MiniPrep75-Ⅱ自动工作站提取;DNA样本的纯度和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完整性用琼脂糖电泳法测定.结果从100μl全血中平均可提取到(7.33±2.58)μg基因组DNA;DNA样本的纯度平均为1.647±0.135 (A260/A280);琼脂糖电泳法测得DNA的分子量约为21 kb.结论本方法可以快速从大样本全血中自动提取较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所得DNA适用于下游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作者:陈长荣;裴斌;谢金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因各种原因或综合因素导致采供血机构血液库存偏少或紧缺的情况是在世界各国均时有发生,如何解决血液短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1,2].2005年春节期间,本中心曾有6天发生了血液库存偏少,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无偿献血者招募的应对策略,很快扭转被动局面,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忠华;章杏英;周华平;胡蔚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我国无偿献血的历史较短,虽然已于1998年实施<献血法>,但公民对无偿献血的历史和现状、血液的生理知识了解仍然少,为此,通过加强宣传无偿献血来推进其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站十分重视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2003,2004年已连续两年无偿献血达到100%,个人自愿献血超过70%.现将本站无偿献血宣传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力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中心对成都地区236801名汉族无偿献血者的ABO和Rh抗原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001年10月~2004年2月,来本中心献血的成都地区汉族23680名合格健康的无偿献血者,不分年龄、性别随机抽样,排除重复献血影响(即重复献血者只计算1次).
作者:刘钟瀚;李健;廖耘;周英;张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中输入羟乙基淀粉、红细胞悬液及血浆对食管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方法 48名食管癌患者,分别随机分为4组,盐水组,羟乙基淀粉组,红细胞悬液组,血浆组,每组12名, 分别于术前、术后d 1、d 5、d 10、d 15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CD16+56+)的变化.结果 4组患者术后d1:CD3+,CD4+,CD8+,CD16+56+显著低于术前(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d5:输血浆组CD3+,CD4+,CD8+,CD4+/CD8+, CD16+56+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悬液组CD3+ 显著降低(P<0.05),3组及输红细胞悬液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d10,血浆组CD16+56+仍较低(P<0.05).组间比较,术后d1、d5输血浆组CD16+56+显著低于盐水组和羟乙基淀粉组(P<0.05);术后d5,血浆组CD4+显著低于盐水组和羟乙基淀粉组 (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可出现一个可逆性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过程,输血浆可加重免疫抑制,而输红细胞悬液对机体的免疫抑制较轻,羟乙基淀粉输入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宾侠;赵砚丽;张煜东;陈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患者与医疗机构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在采血和血液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医患纠纷越来越多.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对于规范无偿献血活动中各方的行为,减少由此引发的纠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权利和义务始终贯穿于各种社会行为的始终.无偿献血是一项由献血者和采供血机构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它在两者之间建立了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但<献血法>在明确这些权利和义务方面似存在不足,笔者对此作如下探讨.
作者:康炜;安万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