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琼;兰炯采
Rh缺失型极为罕见.笔者在一患者红细胞上发现缺少CEe的Dc-型的特殊病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71岁,病案号295155,怀孕7次,生4男1女,死1子.17岁生长女,24岁生3子时输血200ml后,出现皮疹.29岁生末子时,末子出现新生儿黄疸,生后第3天死亡.患者于2001年因贫血需输血治疗,配血时发现其血清与所有供者的红细胞均发生凝集.因无相合的供血者,未予输血,给予药物治疗.
作者:徐敏;王海林;孙桂琴;杨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率与总循环血量、献血者体重的关系.方法对443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76人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型献血反应率分别为14.7%、2.0%、0.5%;总循环血量<2600ml、(2600~3000)ml、(3000~3400)ml、>3400ml献血反应率分别为8.3%、15.4%、16.9%、29.2%;体重(45~50)kg、(51~60)kg、(61~70)kg、>70kg献血反应率分别为38.2%、14.3%、12.6%、9.0%;首次、多次献血反应率分别为31.6%、6.6%.结论选择体重高,血小板计数高,多次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宏;高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ELISA抗-HCV检测的血液丙肝不同基因抗体的反应性和血液HCV感染的具体情况.方法留取本站抗-HCV阴性血清168份、阳性血清80份、可疑血清62份,分别进行丙肝分片段检测,检测阳性的血清再进行HCV RT-PCR检测.结果168份阴性血清、80份阳性血清及62份可疑血清中不同基因抗体的阳性数分别为3份、76份和24份,HCVRT-PCR的阳性结果分别为0份、57份和11份,两个以上片段检测结果阳性的血清与RT-PCR结果高度符合,单独C区和NS3阳性的血清仍有一半以上RT-PCR结果阳性,1例NS5阳性的血清RT-PCR检测阳性.结论HCV-C和NS3抗体是抗-HCV阳性的主要血清标志,但NS4和NS5抗体在抗-HCV检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雷永良;纪勇平;吴丽雅;钟美莲;周巧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色病系体内铁负荷过多的一组疾病,在白种人,特别是北欧人群并不少见,但在我国则甚罕见,至1990年仅发生22例[1].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近笔者用静脉放血疗法治疗1例血色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永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干化学仪用于无偿献血者采血前ALT检测的实用性.方法用Reflotron快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LT干化学试剂条检测591份全血标本,同时采用微量速率法、BACKMAN自动生化分析仪作平行血清实验.结果3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符合率达95.9%.结论Reflotron快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干化学测定仪,用于无偿献血采血前的ALT及临床门诊或急诊病人生化指标的检测,快速,简便.
作者:曾劲峰;李活;吴国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病史摘要患者,男,43岁,胃癌伴上消化道出血,Hb 34g/L,WBC10×109/L,低热不退,其它血液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无输血史,要求输血.正反定型结果类似O型,但与O型细胞凝集,自身对照不凝集.取10U O型红细胞悬液交叉配血,主侧均有凝集,选择其中凝集较弱的2U给患者输注,第1袋输至5min左右,患者出现发冷,发抖,头痛等症状而中止输血.血样被送至本中心进一步检查.
作者:向东;张雄民;朱自严;刘达庄;范宜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指征及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减少输血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及输注后18~24h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计算其增值及回收率,并观察临床出血控制情况.结果Plt 10×109/L作为输注指征是安全的;发热可影响输注效果去白细胞血小板输注效果好,副作用少.结论AL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及时输注去白细胞血小板可有效防止出血,减少因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和发热反应.
作者:嵇月红;孙海英;黄一虹;何徐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x亚型的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首先采用双重PCR-RLFP方法,对8份血清学试验疑为Ax及AxB的标本,做ABO初步基因分型,明确其中的A、B或O基因;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mob I筛选ABO基因第7外显子中的T646A的突变.对不具有该突变而血清学疑为Ax的标本以及血清学和基因分型不一致的标本,则进一步对其ABO基因第6和7外显子做深入的克隆测序分析.结果8份标本中有半数含有T646A点突变,剩余4份中,1份为包含C407T和C467T错义突变的A*weak 01等位基因,1份为携带新的核苷酸变异的Ax(C467T和C745T)等位基因,另外2份血清学疑为AxB,初步基因分型为BO的个体,克隆测序的结果显示两者均有正常的O基因,但是其B等位基因均发生了新的nt640位A-G突变.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检测到新的Ax及B(A)等位基因.
作者:郭忠慧;向东;朱自严;刘曦;沈伟;陈和平;王健莲;张嘉敏;刘达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3个月的机采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测定输注有效率及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急性大出血与术中出血患者输注后Plt显著高于输注前白血病与肿瘤放、化疗患者输注后Plt有所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4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有关.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作者:陈菁;冯水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多个凝血因子的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的临床特征以及提升凝血因子水平的有效输血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3名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补充凝血因子的方法,以及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改善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的症状和提升凝血因子水平的疗效.结果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多见于育龄妇女及老年患者,多有严重皮下淤斑和伴疼痛的肌组织血肿;各种补充凝血因子的方法均可很快改善出血症状,但不能同时提升凝血因子的水平,结合免疫抑制治疗后可明显升高凝血因子.结论输注FFP、冷沉淀等方法补充凝血因子可改善获得性凝血因子抑制物的出血症状,但明显提升凝血因子水平则需结合免疫抑制治疗.
作者:周振海;原耀光;李娟;李小银;罗绍凯;洪文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医疗用血安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WHO为此将安全输血列入其在2005年前为优先的一项工作.经与WHO血液安全专家和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输血专家的交流并对有关资料的收集,笔者追踪了部分发达国家及国内开展血液中心化检测的情况,浅析如下.
作者:孟忠华;黄伯里;郑小凡;周华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高校学生在无偿献血活动中一直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总结经验,不断挖掘潜力,笔者把这几年在高校组织无偿献血活动中的做法和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国龙;吴建忠;罗玉丽;陈枝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对梅毒血清学联合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寻找合适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方法采用联合检测方法RPR+ELISA,TRUST+ELISA,RPR+TRUST,ELISA+ELISA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对4种联合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作梅毒螺旋体DNA(TP-DNA)相关性检测.结果TRUST+ELISA组分别与各组比较:TRUST+RPRP<0.01;RPR+ELISA P>0.05;ELISA+ELISA P>0.05.结论TRUST+ELISA联合检测方法灵敏度99.24%,特异性99.99%,与PCR检测TP-DNA相关性好,TRUST+ELISA联合检测方法可作为目前较为合适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方法.
作者:刘运保;古淦元;虢娟;谢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酶解对猕猴红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评价酶解后通用红细胞的安全性.方法以基因重组的α-半乳糖苷酶体外酶解猕猴类人B型抗原,并以改良吸收放散试验鉴定酶解效果,检测酶解前后猕猴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酶解红细胞在受体内的24h存活率及半衰期,监测受体回输前后不同时期的血液、尿液生化指标.结果经α-半乳糖苷酶酶解后的红细胞其B抗原被清除,形态及功能与酶解前无明显变化,在受体内的24h存活率为84.6%和68.1%,半衰期为7d和8d,血液、尿液等主要生化指标亦正常.结论α-半乳糖苷酶酶解对猕猴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无不良影响,酶解后红细胞输给异体猕猴是安全的.
作者:曹琼;兰炯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方法应用连续流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6例,术后分别选用联合化疗或羟基脲、环磷酰胺治疗.结果血细胞单采后,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平均下降了25.7%,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了39.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计数平均下降了17.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4名患者呼吸急促、出血、骨痛、腰酸、视物模糊、多血症等表现明显改善.结论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宗娥;王明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上在抢救因失血过多而需立即补充血容量的病人时,常用的输血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现将我院近年来摸索的4种快速输血方法介绍如下.1血袋外加尼龙搭扣气囊袖带打气加压法此种方法输血速度快,并且节省人力物力.在血袋的输血导管上插入一次性输血器,捏挤滤滴管,使滤滴管内液面达3/4以上水平,基本注满血液但能看清滴速,在血袋外加尼龙搭扣气囊袖带打气加压,使滤滴管内血流成线状即可.流量可达50ml/min.随着血袋内血液减少滴速缓慢,继续打气加压,5min内可输入200ml血液.
作者:董培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军队人员准入经过了严格的体格检查,是典型的低危人群,献血前按照国家献血相关的规定标准,笔者对某部队献血者进行ALT、HBsAg、抗-HCV、梅毒抗体和抗-HIV相关指标检测,发现血液不合格报废的原因绝大部分是ALT不合格.为分析原因,笔者对2002年3月~2003年2月某部队献血者血液检验的不合格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单桂秋;吕品;肖娟;唐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站自1997年陆续引进RSP200全自动加样器和BEPⅢ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实现了检验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的操作.在仪器使用过程中,需要探讨其佳使用参数,掌握仪器常规的系统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笔者总结了工作中除仪器使用手册[1,2]外遇到的仪器故障排除和维护方法,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玉振;方建华;温涛;吕永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动化微板反定型的试验条件.方法利用RSP加样器结合微板离心技术对ABO反定型试验条件进行选择.结果血浆取样量为50μl,红细胞浓度为3%(取样量25μl);平板离心机转速为1000r/min,时间为1min;振荡悬浮速度为900r/min,时间为1min,振幅为3为佳条件.目测判断好.结论本法操作简单,省工省时,解决了ABO反定型由手工向自动化,材料由纸板向微板成功转变.
作者:王凯;马学冬;郭俊勇;刘玉振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