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程佑;王明华;谢莉
目的:探讨CTEN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TEN高表达质粒pcmv-CTEN和对照质粒pcmv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为高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TEN、TGF-β1和EMT标记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TGF-β1高表达质粒pcmv-TGF-βl和对照质粒pcmv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为高表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EMT标记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应用Lipofectarnine 2000将TGF-β1干扰质粒siTGF-β1和对照质粒siNC转染至A549细胞,分别为干扰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TGF-β1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然后再分别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CTEN高表达质粒pcmv-CTEN转染人两组细胞,分别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TEN和EMT标记分子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CTEN组的TGF-β1表达升高,上皮标记分子表达下降,间质标记分子表达升高,促进EMT的发生,细胞迁移和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高表达TGF-β1组的上皮标记分子表达下降,间质标记分子表达升高,细胞迁移和侵袭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多;在A549细胞中干扰TGF-β1后再过表达CTEN,其促进EMT的作用明显减弱,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也明显减弱.结论:CTEN具有促进NSCLC细胞A549的EMT和迁移侵袭的作用,其发生机制可能与TGF-β1有关.
作者:张汀荣;陆向东;赵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观察和分析2例卵巢原发甲状腺肿类癌病例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例1卵巢类癌伴有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成分,例2为单纯甲状腺肿类癌,类癌成分呈岛状与小梁状生长,甲状腺滤泡成分与类癌相互混杂.类癌的细胞比较一致,胞浆嗜酸性,染色质均匀,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2例类癌成分CK(+),CK19(+),CD56(+),NSE(+),Syn(+),TTF-1和TG散在阳性,甲状腺成分TTF-1(+)、TG(+).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应与甲状腺癌鉴别,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有高分裂活性,没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细胞岛状或梁状分布不明显.结论: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汪颖南;顾依群;王爱春;谢俊玲;孙云飞;卢利娟;王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老龄社会的来临,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对肿瘤诊治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肿瘤的诊治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多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将对CXCL12/CXCR4信号通路对肿瘤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韦秋业;邹崇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癌痛医护评估不一致的原因.方法:以疼痛评估表为基础设计查检表,查检我科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新人院患者共48例在癌痛部位、类型、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共六方面医护评估不一致情况;针对评估不一致集中的主要方面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查检结果显示医护癌痛不一致主要表现在癌痛持续时间、频率、强度方面(分别为50.00%、50.00%、47.92%);评估不一致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对于癌痛评估不重视、培训不够、医护人员代替患者进行评估、评估量表内容不熟悉、患方不能准确表述、患者疾病知识的缺乏、对于患者的癌痛宣教不够、患者床旁癌痛宣传资料欠缺、患者意识状态异常及医护患缺乏有效的沟通.结论:由于多方面原因,癌痛在医护评估上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以护士为主体的评估存在片面性,医护共同评估能够更好的反应患者的真实情况,而加强医护培训,提高患者的知晓率及依从性是准确评估的基础.
作者:赵娜;龙志国;瞿春霞;吴蕾;冯广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肺腺癌中PD-L1的表达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Smac、Livin表达的相关性及各自与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PD-L1+的肺腺癌患者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肺腺癌组织中PD-L1和Survivin、Smac、Livin的表达.结果:在肺腺癌组织中,PD-L1、Surv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Smac表达水平与预后正相关,Livin表达水平与预后未见显著相关.PD-L1表达与Smac和Survivin显著相关,并且在PD-L1+的患者中,Survivin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Smac、Survivin与肺腺癌预后有关;Survivin表达水平与PD-L1+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进行PD-1/PD-L1免疫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
作者:张锋;杨春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肾切除术前放射学和术后病理学测得肿瘤大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肾细胞癌患者108例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放射学肿瘤大小定义为CT扫描测得的肿瘤大直径;病理学大小定义为手术标本或病理检验测得的肿瘤大直径.分析每例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体重指数(BMI)、组织亚型及手术类型等.结果:108例患者肾肿瘤的平均放射学大小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4.85±1.13) crnvs (4.02±1.04) cm,P=0.04],二者相差0.83 cm.其中,除T2期外,在T1a和T1b期时患者肿瘤的放射学大小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肿瘤放射学大小也显著高于病理学大小,但对于肾部分切除术患者这一现象并不显著.34例患者肿瘤降期但其比例在性别、手术方式及组织类型中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病理检验相比肾细胞癌患者肿瘤大小在放射学测量中易被高估,部分肿瘤T分期降期.但对于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两种方式测量大小无明显差异.
作者:朱江;张生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科对146例恶性膀胱肿瘤患者均实施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将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床上活动的护理方法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验组在采用床上活动的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在患者手术完毕回到病房后6小时后开始咀嚼口香糖,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2片,每次时间15分钟,直到肛门排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发生腹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4.633,P<0.001),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咀嚼口香糖有助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咀嚼口香糖是一种价廉、方便的促进肠道蠕动、恢复肠道功能的方法,可作为术后辅助回肠膀胱术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
作者:许婷;马莉;彭胤琼;钟莉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研究miR-146b-5p对ATR的靶向抑制、诱导A59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照组、miR-146b-5p类似物转染组和阴性转染组,观察A594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TargetScan7.1与miRanda软件预测miR-146b-5p靶向ATR.实时定量PCR检测对照组、miR-146b-5p组和Negative mimics组ATR mRNA表达变化 设计ATR 3'UTR突变序列(ATR-3'UTR-mut)和荧光报告载体实验验证miR-146b-5p对ATR的靶向作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癌细胞中ATR通路蛋白ATR、Chk1、p53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146b-5p组细胞数降低,克隆形成率从0.98±0.01降低到0.57±0.03,差异显著(P<0.05);Negative mimics组细胞数和克隆形成率0.92±0.03均无显著差异(P>0.05).实时定量PC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146b-5p组ATR mRNA表达从0.96±0.02降低到0.38±0.03,差异显著(P<0.05);无义序列组ATR mR-NA表达为0.94±0.02,差异不显著(P>0.05);荧光报告载体实验结果:ATR 3'UTR miR-146b-5p组ATR mRNA降低到0.36±0.03,差异显著(P< 0.05);ATR 3'UTR-mut miR-146b-5p组ATR mRNA表达量为0.96 ±0.02,差异不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46b-5p组ATR、Chk1、p53蛋白表达降低.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iR-146b-5p组细胞凋亡率增加(26±2.18)%,差异显著(P<0.05).结论:miR-146b-5p通过抑制ATR信号通路诱导肺癌A594细胞凋亡.
作者:陈晓;魏立;陈重;李基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常见的惰性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发病率仅次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具有易向DLBCL转化、缓解后复发率高等特点.美罗华的问世明显改善了滤泡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但并没有改变FL患者易复发的结局.随着针对FL的治疗新靶点包括Bcl-2、PI3K、PD-1等发现及其机制的进一步阐明,针对相应靶点的新药也开始进入临床试验,为改善FL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杜晓艳;王晶;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作为一种氧化还原酶类,不仅参与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还能诱导不依赖天冬半胱氨酸蛋白激酶(caspase)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AIF可能参与了肿瘤形成的不同阶段.通过AIF诱导癌变细胞凋亡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综述通过总结归纳AIF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作用机制及其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更深入的了解AIF的功能,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者:鲁梦甜;赵相轩;蒋珊;唐浩杰;任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肾细胞癌阴道转移临床少见,肾细胞癌阴道转移的常见途径是泌尿系统、淋巴循环,血行转移少见.转移部位多见于肺、脑、肾上腺等,阴道转移罕见.本例肾癌术后1年余发现阴道转移,且病理类型与术前基本相似,主要为透明细胞癌,考虑应为血行转移.我院2015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既往于2014年6月主因查体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10天来我院求治,既往发现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控制尚可.行CT检查示:左肾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根据强化方式考虑肾癌.大小约5 cm×6 cm.B超检查示:左肾中下极可见大小约5.0cm×6.2cm,向包膜外突起,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其内可见短条状血流信号.遂在全麻下行经腹腹腔镜下左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回报示:左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核分级1-2级,癌组织未侵及肾被膜.
作者:付强;高闫尧;毛天赐;王禾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低氧对肺癌A549细胞顺铂化疗抵抗作用,并分析可能机制.方法:将A549细胞分为常氧、常氧顺铂、低氧、低氧顺铂组.在常氧顺铂组和低氧顺铂组,加入不同浓度顺铂(10、40、80、100、200 μmol/L)后,采用CCK8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和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常氧顺铂组IC50为25.82nmol/L,低氧顺铂组为39.98 nmol/L,常氧顺铂组和低氧顺铂组之间各个浓度顺铂抑制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氧顺铂组的细胞凋亡和G2/M期细胞阻滞较常氧顺铂组减少.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低氧组HIF-1α、VEGF、ERCC1转录和表达水平较常氧组明显上升(P<0.01),顺铂作用后表达均下降,在常氧顺铂组和低氧顺铂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HIF-1α、VEGF、ERCC1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低氧诱导A549细胞对顺铂化疗抵抗,与低氧激活HIF-1α、VEGF及ERCC1高表达有关.
作者:朱祎娜;张璐;秦湧;崔进;沈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现代医学影像、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肿瘤放疗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的出现从理论上可能带来肿瘤放疗增益比的提高.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作为高精度的适形放疗技术,在临床各部位肿瘤开展了应用,其在靶区剂量分布和保护危及器官方面不亚于常规调强放疗技术,同时大大减少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研究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临床肿瘤放疗中的剂量学,可以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多参考,但未来还需要大量和长期的临床观察来证实新放疗技术是否使肿瘤患者真正受益.
作者:蔡俊涛;陈凡;王财;王晓莉;冯瑞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群体日趋年轻化.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的侵袭转移过程并非乳腺肿瘤细胞单方面的作用,而是乳腺癌与其所处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故应从乳腺肿瘤微环境中整体研究其发生发展,乳腺癌的治疗也应置于肿瘤微环境中综合考虑,这对寻找新的抗癌作用靶点意义重大.本文就肿瘤微环境中几种主要细胞和因子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对乳腺癌新的抗癌作用靶点进行探索.
作者:李伟;李文杰;刘春晓;钱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1例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的骨原发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1例原发于右股骨远端的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ALK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患者为16岁男性,因右膝关节疼痛6月,加重伴功能障碍3周入院.MRI显示:右股骨下段骨质及周围软组织可见团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压脂呈高信号影,骨质呈明显破坏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浆样细胞组成,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浸润周围骨组织.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CD30、ALK-1、CD4、EMA及GramB(+).结论:骨原发性ALCL非常罕见,具有明显浆细胞特征的ALCL形态学特殊,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综合分析.
作者:罗清雅;曾英;马瑜;马强;钟鹏;肖华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虽然肿瘤是免疫逃逸的结果,但肿瘤中也经常发现肿瘤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细胞可以攻击肿瘤.肿瘤吸引免疫细胞主要通过肿瘤新抗原、肿瘤体、肿瘤外泌体和肿瘤细胞死亡等方式来实现.理解肿瘤免疫吸引作用可以改变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强调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的重要性.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2(thioredoxin reductase-2,TrxR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手术后NSCLC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TrxR2的表达,分析TrxR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rxR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rxR2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是否吸烟、肿瘤组织分级、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随访90例患者发现TⅨR2高表达组的患者预后更差(P<0.05).结论:TrxR2在NSCLC中高表达,有望成为NSCLC转移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卜丽娜;林玉蓉;刘延峰;贾卫红;宋爱玲;刘志燕;杨拴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验证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探讨个性化肋骨假体在修复胸壁多发肋骨缺损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胸部CT三维重建数据构建骨性胸廓模型,模拟截骨修复过程,设计出肋骨假体的三维数据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钛合金粉末打印出与缺损肋骨完全匹配的假体,进行强度测试;后进行手术植入完成胸壁缺损的修复.结果:假体模型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肋骨假体等效应力分布均匀.3D打印钛合金肋骨假体的屈服强度为(950±14) MPa,极限强度为(1 005±26)MPa.假体植入重建术精确复原了胸廓的几何形态及解剖外形,随访期间植入物与周围骨性结构固定牢靠,与周围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能够制作出高精度个性化钛合金肋骨假体,材料性能满足临床植入物的标准,个性化肋骨假体对胸壁重建塑形效果好,手术操作简便,此方法是肋骨缺损修复的可靠技术保证.
作者:温小鹏;高山;李硕;付军科;张广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MRI与CT的融合影像在放射治疗时确定卵巢勾画范围的价值,并分析卵巢勾画结果对放射治疗计划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宫颈癌手术并进行卵巢移位病例,其中25例手术中使用银夹标记卵巢位置,作为卵巢位置参考.分析使用银夹作为参考勾画卵巢与使用MRI与CT的融合影像作为参考勾画卵巢体积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卵巢勾画结果对放射治疗计划结果的影响.结果:CT影像下以银夹标记为基础勾画的卵巢体积与MRI/CT融合影像为基础勾画的卵巢体积有明显差异.使用CT影像勾画的卵巢体积均值大于使用融合图像勾画的卵巢体积均值.以MRI与CT融合影像作为参考勾画卵巢在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时其结果更具优势.结论:MRI影像对确定卵巢体积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合理的确定卵巢的体积和位置,从而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中对卵巢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得到更好的剂量分布.
作者:常晓斌;胡艳;白丽华;曲喜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评估ABAS自动勾画软件勾画的危及器官准确度和效率,以此来评估它在鼻咽癌患者自适应放疗中的适用程度.方法:随机抽取15例在我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CT1为患者的计划CT,CT2为三分之二疗程重薪扫描的CT图像,CT3为患者放疗结束后扫描的CT图像.在ABAS软件中CT1图像设为模板,在CT2和CT3上自动勾画出所需的危及器官,并将自动勾画结果和手工勾画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形状相似性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自动勾画时间评价软件自动勾画的精准性和效率性.结果:ABAS软件自动勾画的体积较大的危及器官的DSC指数均大于0.9,在CT1和CT2组中DSC指数的高为脊髓(0.96±0.01),低为晶体(0.43±0.19),在CT1和CT3组中DSC指数高为下颌骨(0.93±0.45),低为晶体(0.49 ±0.17).同时用ABAS自动勾画危及器官所需平均时间为十分钟左右.结论:在鼻咽癌自适应放疗过程中,自动勾画软件勾画的危器官可以达到很好的准确度同时又明显的节省时间.这样就可以快速评价危及器官受量,使得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成为可能.
作者:游鸿强;戴艺涛;柏朋刚;林金勇;陈济鸿;李奇欣;费召东;张秀春;陈传本 刊期: 2017年第20期